锦衣卫之卧底江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流浪诗人
朱载坖这才微微点点头,道:“这屋内实在太闷,我还是出去转转吧,透透气!”
……
刚才从朱载坖院内出来的太监喜滋滋朝南苑走去,然后不过走到半路,却被一人拦住了前路,低声说了一两句,这太监便跟着此人前往,很快便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酒楼之中,登上了二楼,来到了房间内。
在房间内,此刻已经有一人在等着,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陆炳。
太监跪在地上,道:“见过陆大人!”
陆炳道:“裕王哪里可都说了”
太监道:“回陆大人的话,裕王哪里都说了,按照大人所言,一字不落的都是说了!”
陆炳道:“那裕王可有什么反应”
太监道:“裕王很害怕。”
“害怕”
陆炳低声念了一句,道:“然后呢,可还有其他”
太监道:“没了。”
陆炳挥挥手,道:“好了,
第四百零六章 口若莲花
“台州”
严嵩看着眼前的折子,疑惑道:“他怎么突然想去台州,这点可打听清楚了”
前来送信的礼部侍郎道:“这点下官还真不知道!”
严嵩道:“不知道难道不应该去问清楚然后在来禀告你光前来禀告说他想去台州,为什么去,为何而去,去了想干什么,这些你都不问清楚”
面对严嵩的质问,这礼部侍郎顿时头上汗水淋漓,道:“都是下官的错,没有询问清楚!”
严嵩冷哼一声,道:“既然知错了,那还不快立刻前去问清楚再来禀告”
礼部侍郎连忙道:“下官告退。”
等他走后,严嵩这才再次看了看手里的折子,疑惑道:“去台州这人是脑子不对还是别有目的”
严世番此刻走了过来,问道:“父亲怎么回事”
严嵩把手里的折子递了过去,道:“你看吧”
严世番接过了折子,仔细一看,奇怪道:“他们要去台州”
严嵩道:“是啊,居然要去台州,老夫实在想不出来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去台州,虽说胡宗宪在那边不断的传来捷报,说倭寇已经被极大的压制,可并不代表他安全,他现在急急忙忙的跑去,那是嫌自己命太长的了”
严世番思索片刻,道:“孩儿觉得应该不是,或者其中定然有其他什么用意,只不过我们现在暂时没搞清楚而已!”
严嵩道:“其他什么用意嗯,若是要弄清楚,此事恐怕得从他身边人下手才行,对了,他身边不是有两个锦衣卫随时跟着,派人去询问一下,看他们是否知道。”
严世番点点头,喝道:“管家!”
…………
右教教主今日想游一下京城,要赵远随行,除此之外也就带了区区两个侍卫而已。
“国师今日怎么有如此兴致”
赵远笑着问道。
右教教主道::“前段时间这京城里面居然冒出了倭寇来,老夫和二王子也一直都不敢贸然出屋子,有点老夫还是有几分好奇,都说台州等地,朝廷已经剿灭了大量的倭寇,为什么这倭寇还敢冒险闯入这京城而且京城应该是防卫森严,怎么连倭寇都闯入都不知道”
赵远闻言似乎明白了右教教主的疑问,问道:“教主是否觉得我朝即便是这京城那也是防卫疏松,任何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且即便是那些倭寇,都居然潜入了接近上千人,而我朝廷都没发现,由此可见我朝的士兵是多么的懒散”
右教教主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赵远已经听了出来。
右教教主道:“老夫实际上并非如此意思,也就有些好奇而已,毕竟这京城之地,可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自然应该重兵把守才对,而据我所知,整个京城有可也一尺被人差点打了下来。”
赵远道:“国师是否指的便是土木堡事变之后发生的京城保卫战”
右教教主点头道:“正是,既然你也是明朝人,这应该也是你们明朝最耻辱事情。”
土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当时草原上强横的名族便是瓦剌。而土木堡是则是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而朱祁镇也就成为了明朝第一个被俘虏的皇帝!
赵远并没有否认,而是点头道:“国师所言甚至,而造成那件事情的罪魁祸首也就是一个宦官,对于朝廷而言,当时也是非常的损失。”
右教教主接着道:“后来这瓦刺大军南下,史书上记载,最后都已经打到了京城城下”
赵远道:“的确是,不过毕竟他并没有攻破这京城的城墙,当时兵部尚书于谦于大人主持的京城守卫战,彻底的阻挡了也先计划,守住了京城。”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后来又组织京城的百姓,打了一场漂亮的京城守卫战,粉碎者了也先,迫使也先放回了已经是囚犯朱祁镇。
右教教主奇怪道:“当时京城的士兵都可以阻止也先的大军,为何现在却不能阻止倭寇人的潜入”
赵远微微一笑,带着一丝神秘道:“国师难道真的以为朝廷对于这些潜入的倭寇一无所知”
右教教主看着赵远脸上有些神微笑,心里突然一动,道:“你这话意思是”
赵远见他还在哪里当不知道,便接着道:“首先一点,京城有两大情报机关,东厂和锦衣卫,其中锦衣卫的北镇抚司主要目的就是收集情报,缉拿要犯,除此之外还有东厂。一千多人,潜入了京城,就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即便再厉害,难道还能飞天遁地不成当然不可能!对于整个情况我并不知道多少,不过据我所知,朝廷一直都在秘密的监视着他们!”
右教教主道:“你的意思是,从他们潜入的时候就已经被朝廷给盯上”
赵远道:“那是当然,这京城可是锦衣卫和东厂的大本营,所有的一举一动那都在监视之中,这点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朝廷之所以之前没有动他们,只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让其余的那些我就自以为没有被发现,这才能安心的继续潜入,等他们人马差不多都潜入之后,朝廷这才决定把他们一网打尽。”
右教教主当然没有完全的相信,道:“按照
第四百零七章 甘做鱼饵
对于右教教主的话,赵远心里还是仔细掂量了一番,想了想之后,这才道:“既然国师打算前往,那么在下也会将此事如实上禀,到时候锦衣卫也好,还是朝廷也好,自然会那排足够的兵力护送,确保国师的安全!”
右教教主笑道:“要是确保安全了,岂能引那些人左教的人上钩”
赵远道:“若是没人保护,左教的人也会觉得这有问题,他们同样不会上钩,只有好好的保护你,他们才知道这不是圈套!”
右教教主道:“嗯,杨门主说得也有几分道理,看样子多也不对,少也不对,的确是个问题啊。”
赵远道:“实际上这点完全不用操心,我们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对于左教而言,他们若是想袭击你们,定然会想方设法想办法,根本就不用担心!”
右教教主笑道:“的确是这个道理,那好,就按照杨门主的意思,朝廷决定派多少人马,那就派多少人马!”
赵远点头道:“不过此去危险重重,还是请教主尽量把自己的人都安排在身边,朝廷所派出的兵马可没有办法应付左教的那些高手!”
右教教主道:“这点你放心,我安排他们暗中随行!此事我尚未和大祭司商议,这使臣的话就由你去如何”
赵远道:“那好,我就去走一趟,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右教教主道:“那就有劳你了,实际上,对于我国而言,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打仗!”
赵远道:“这个道理谁都懂,喜欢打仗绝大多数都是那些权贵,战争可以让他们或者更多的财富,还有更多的土地,然而对于那些老百姓而言,牺牲却只有他们自己家人!”
右教教主点头道:“的确如此,就如那句诗一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赵远道:“国师对于这诗词还是挺有研究的!”
右教教主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而要国家强盛,自然要吸取百家所长,诗词也是其中一个方面,这首饰老夫记得是出自张养浩的《潼关怀古》。”
赵远道:“的确如此,嗯,全诗句应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进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右教教主道:“杨门主居然也记得”
赵远道:“那是当然,这是我少数能记住的词之一。”
右教教主道:“这兴百姓也苦,亡百姓也苦,不知道何时这百姓才不苦啊……”
一时间,右教教主颇有些感慨,实际上,他们国家现在的环境比起明朝而言苦了很多,明朝这边有富泽江南,有着大江大河,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他们可以播种,可以牧羊,还能打鱼,可对于自己的国家而言,面临的生存环境却恶劣得多了,百姓要别说吃饱肚子,即便想要不挨饿,也得付出很多的艰辛才行,可即便你这样,那些一些吃饱喝足位高权重的人却并没有想过如何让百姓吃饱喝足,而是想的却是如此占领更多的徒弟,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明朝!
或者这些年来,明朝一直饱受北方牧民,南方倭寇的骚扰,以至于很多人心里都产生了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便是明朝很弱,弱得似乎只需要派一点点军队前来,他们就会俯首称臣,要不让出大片肥沃的土地,要不就是给出足够多的的金银财宝。
于是,在朝廷之中,叫嚣攻打明朝的人有很多,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明朝在什么方向,身子不知道明朝到底有多大,仅仅认为明朝就是一个藏宝阁,等着他们来拿。
然而这次自己前来,却是感触颇多,首先就是幅员辽阔,自己从嘉峪关入关,然后走到了京城,足足花了接近两三个月的时间,全程四千多里,而这仅仅是明朝最北面,要从京城抵达杭州安歇富泽之地,同样还有接近三千多里,明朝的幅员辽阔也可见一斑,自己兵马即便是进攻,要攻破嘉峪关都是一个难题,别说打到江南之地。
朝廷之中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明朝有多大,他们也不关心用兵,也不担心有多少人会死去,他们只在意在明朝能抢夺得多少金银珠宝和财富而已。
实际上,若是明朝好进攻,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兵员也很充足的北方游牧民族真正的打到京城一两百年来仅仅只打到了一次,而且他们仅仅是打到了京城,南边那些土地根本就还没踏足。
至于说明朝士兵弱的,很多人或许认为他们打一个小小打倭寇都一直没打赢,所以这次就是要带那些人去见识一下,他们口中的弱兵到底是不是真的弱。
国师大军到底有没有胆量前来进攻明朝,国师的目的是不是就是为了让他们人见识一下明朝人的战斗力,然后彻底打消进攻的计划,这些赵远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现在的身份也就是一个江湖人物,作为一个江湖人物,自己现在所关心的就是能否利用这次如此好的机会,把左教的人马吸引出来。
因此带着右教教主游玩了一上午之后,下午的时候赵远直接去找了无言。
上次据点被袭击,司空错等人战死,让无言和大祭司等人异常的火大,然后查了足足一个多月,却没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即便自己派人伪装成了段水全也是如此,看样子的确是东厂人发现此处有异常,就把消息告诉左教的人,然后左教为了报复之前自己等人,所以才袭击了这里。
而且袭击的名义都是发现了倭寇,这不得不是个讽刺。
听到赵远前来,无言也立刻起身迎接,笑道:“杨门主脸带春风,可是遇到什么好事不如说出来听听,也让我等好好高兴高兴!”
赵远笑道:“我哪里有什么好事啊,而且我前来实际上那都是来当信使,帮忙传信的。走了这么远,讨口水喝,可好”
无言连忙告罪,道:“看我,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来人啊,奉茶!请!”
赵远坐在旁边,两人之间也就隔着一张小几,椅子和茶几等就放在院子之中,坐在椅子上,微微抬头,就可以看到京城蔚蓝色的天空。
茶很快就送了上来,端起茶杯,赵远浅浅的喝了一口,旋即笑道:“说起来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就在上午,我和国师还一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游览了一番。”
无言道:“我当然相信,这种事情也并不是什么很重
第四百零八章 左右为难
无言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之色,笑道:“杨门主功夫有长进了!”
赵远哈哈一笑,道:“你说笑了,哪里是我功夫长进了,大祭司,既然杨某人都来了,你这避而不见,可否妥当”
“哈哈……”
大祭司的笑声传来,接着缓缓从屋内走了出来,边走手里还摇着一柄蒲扇,接着朝着赵远一拱手,笑道:“杨门主还望见谅,鄙人习惯午睡,刚刚睡醒,见你们而为言谈甚欢,也不好打搅,所以也就并未出来!”
赵远也拱手笑道:“大祭司客气了,不知道大祭司意下如何”
大祭司走了过来,让人取了椅子坐在了赵远的面前,道:“这国师可已经决定了”
赵远道:“的确已经决定,他已经让人陈书礼部,现在就看礼部如何安排,按照鄙人的估计,礼部是会同意的。”
大祭司惊讶:“礼部会让一个外人前去台州现在那边倭寇不是闹得正凶这一去岂不是危险重重”
赵远笑道:“危险大祭司言下之意是朝廷觉得倭寇危险,还是那些左教的人危险。”
大祭司道:“按照朝廷的理解,应该是那些倭寇吧,毕竟现在台州那边倭寇猖獗,朝廷好像一时半会也没有完全压制下来!”
赵远道:“没压制下来并不代表朝廷对那些倭寇现在处于无能为力的近况,国师一行人,朝廷还是有能力保护,再说了,又不是让他们上战场,大不了也就是旁边观摩一下,而观摩那可都是让他们去观摩必胜,难道会把他们至于危险境地,实际上,国师的目的就是让那些随行贵国的官员好好的看看,明朝即便在他们眼中已经是非常衰弱,可依旧是他们没办法招惹起的存在,免得那些打在家里,却想着如何如何可以占领全世界的人认识一下什么叫做战争,什么叫做差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