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贰蛋
他对着李秀淑拱手,道:“皇上,老臣以为覆灭四大军司之事不应操之过急。虽禁军折损惨重,老臣也迫切地想要西夏就此除去大患,但……我们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撑我们再继续征伐下去了。老臣以为,要收复四大军司,咱们应先行重振大军、筹措粮草,再保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才是。”
李秀淑沉吟,轻轻叹息,“朕也知道老太师你说得在理,只这口恶气,朕实难咽得下去啊!要等重整旗鼓,得到什么时候”
仲孙启赋道:“时下咱们已经向大宋俯首称臣,何不遣使前往大宋请求援助”
然后不等众人说话,他紧接着又道:“虽大宋禁军不太可能助我们远征,但在财力、物力上,兴许能有些许援助。”
朝中众臣都是看向他,有人不自觉地轻轻点头。
以西夏现在的局面,以他们女帝集团现在的根底,要想覆灭四大军司,真的唯有请求大宋相助。
毕竟四大军司出征的大军虽是全军覆没,但他们在各自老巢的根基却并未倾覆。
以他们这些年来苦心孤诣的营造,各大军司内必然还具备着不俗的力量。
他们这些人以前都没少和四大军司的拓跋家、佘拓家等打过交道,对其底蕴,也是有些了解的。
甚至可以说,以甘肃、翔庆两个军司为根基
的女帝集团,其底蕴其实不及四大家族。
若非是李秀淑设计将那些个家族的重要人物都软禁在中兴府内,或许这个时候,她这个皇帝早就被拽下马了。
李秀淑听完仲孙启赋的话,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竟是道:“那朕便亲去长沙!”
说罢她也不给殿内众臣反对的机会,又道:“朕不在的时日,朝中大事皆由太师定夺。尽全力调集临洮、凤翔、利州东西两路大军往翔庆、甘肃两大军司,严防四大军司的人狗急跳墙!既然眼下咱们没有足够的实力覆灭他们,那就且先守住根基,待大军重整旗鼓,朕必亲征,让我西夏真正大统!”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中其实有人想要劝谏李秀淑不要前往长沙,但李秀淑话都说到这份上,他们也都只能将话咽回到肚子里。
他们只想着,皇上和大宋皇帝关系匪浅,亲自前去,应是想取得更多
第1581章 1257.寒流天灾
第1581章 1257.寒流天灾
大宋长沙皇宫。
又有喜事。
端妃娘娘乐舞为皇上诞下皇子,取名为赵泰。
虽近段时间以来赵洞庭可谓是为各洲航海队的事而劳心劳力,但这接连的喜事,也是让他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赵泰赵泰,赵洞庭给乐舞生的孩子取这个名字,有寓意大宋国泰民安的心思。同时,也有祈福各洲航海队能顺利出海的用意。
经过这些时日的操办,各洲航海队也是组建得差不多了。
除去出使澳洲的航海队只有大船四十艘以外,非洲、南美、欧洲航海队都有大船八十艘之多。
而之前早就组建的的北美洲航海队更是有大船百艘。
说起来,这并不算多么庞大的数量。但实际上,这几乎已经是赵洞庭倾大宋国力而为了。
在组建海军的同时组建航海队,他的压力也很大。
五个洲共计大船四百余艘。这么多船,已然可以组建近十万众的海军。
五个航海队,加起来人数也有五万之众。
而这,还只是赵洞庭打算初步在各州打开局面的“先遣军”。
为发展大宋的经济,扩大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响力,赵洞庭可谓是用心良苦。
北美洲大使吴三海、非洲大使李芳华、欧洲大使林冲、澳洲大使玉玲珑,再有最近突发奇想便死皮赖脸想要出海,便被赵洞庭任命为南美洲大使,却又刻意派遣两个稳重青壮臣子为他副手的吴阿淼。这个个,都是赵洞庭经过深思熟虑,也经过暗中观察的。
除去吴阿淼稍微有些不靠谱外,李芳华、林冲和玉玲珑担任航海大使,那都不算是挑高担。
时间转眼过去接近两月。
这时候已是接近年关。
天寒地冻了。
只今年的冬天刚刚到来时便显得颇为猛烈,较之以前竟是要寒冷不少。
这让得赵洞庭和朝中众臣都是有些担忧。
自赵洞庭登基以来,天气还从未向今年这般古怪过。
旱季延续时间极长,只差点没发生旱灾之事。现在,这冬季又是来得颇为迅猛。
如果不是这些年赵洞庭竭力发展民生,家家多多少少都有余粮,这个时候只怕是已经有流民出现。
赵洞庭原本是将重心放在各洲航海队上,到这时,却也不敢在对这颇为异常的气候不管不顾。
御书房内。
有地龙铺在地下,是以显得颇为温暖。
而屋外却是白雪皑皑。
雪下了有几日了,如今皇宫内的雪有许多处都已经是能及到人的半腰处。
赵洞庭自然并非是那种不知民间疾苦的人,看着各地传上来的奏疏,眉头始终深皱不解。
这股寒流来势迅猛,竟是席卷了福建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南路这五路。
五路境内都是寒冷异常。
而这,已经是大宋的半壁江山。
虽各路节度使都未在奏疏上说有缺粮之险,但如果气候继续这般下去,那便很难说了。
谁也不知道这股寒流还会要坚持多长的时间。
甚至再这么冷下去,就算是百姓们家中有余粮,便是冻也得冻死。
其余地方且不去说,住在皇宫内的赵洞庭却是知道,这些天来长沙城内的木炭价格在疯涨。
即便如此,还是远远供不应求。
木炭的制作过程颇为繁复、耗费时间,再这么下去,长沙城内只怕是有钱也买不着木炭。
打开窗,便有股冷风吹进来。赵洞庭搓了搓手,对旁边李狗蛋道:“狗蛋,去请国务省几位大人过来。”
在旁擦拭的李狗蛋忙不迭答应,又去御书房外吩咐。
&nbs
p;赵洞庭关上窗户继续批阅奏折。
以他的修为自是不怕寒冷,但可不是天下间人人都有他这样的修为。
此时此刻他甚至已然生出些担忧,若天气继续寒冷下去,会不会导致有人冻死。
这当然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他做皇帝,开疆扩土,发展民生,为的就是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
如今大宋眼瞧着欣欣向荣,却在这样的天灾面前导致路有冻死骨,那又算什么
“嘶!”
等李狗蛋再走进来时,小脸便有些红扑扑,全然是冻的,他搓着手,跺跺脚,不自禁道:“皇上,这天儿可真冷。”
赵洞庭抬起头,点点头道
第1582章 1258.制蜂窝煤
第1582章 1258.制蜂窝煤
随即,几人在御书房内都是沉吟起来。
虽大宋民生日益富足,但再为富饶的国家,也必然有贫富差距的存在。
即便是大宋,境内各处也有乞丐、流民等等,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之地,受这个年代所限制,民生并未有太大改观。
莫说是现在大宋朝廷连年征伐,粮草并不富余,便是有足够的粮草,也没法让每个人都能保证填饱肚子。
至于现在日益普及的大棚种植法,能够在这样的天气下还能够吃上新鲜蔬菜的,那也只是极小搓富贵人家。
赵洞庭要让大宋百姓全然度过这次天灾,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直过去良久,陆秀夫道:“皇上,那咱们不如现在便命令各地集中流民,让其汇聚往各大州县。以现在各地的粮食储备,若是能够再给这些流民们发放足够的衣物,或许……如果天灾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的话,朝廷可以保证他们渡过此次天灾。”
赵洞庭微微皱眉,“可谁又知道这天灾会持续多长时间”
他显然心有疑虑。
将流民们集中起来是好事,给他们发放衣物、粮食也是好事。只这种事情若不能有始有终,那便是好事便坏事了。
就拿陆秀夫刚刚说的在他年幼时发生的那次天灾,赵洞庭以为,若非是朝廷没能够做到有始有终,大概事后百姓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怨念。先是帮助他们,其后又将他们抛弃,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如此,还不如从刚刚开始时便不去管他们。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赵洞庭是那种“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这……”
陆秀夫听到赵洞庭这般问,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面对天灾,这个年代的确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受人力、物力所限制。
只这时,赵洞庭的眼中忽的放出些微亮光来。
他顾不上和陆秀夫等人多说什么,忙不迭地提笔疾书。有龙飞凤舞的字迹跃然于之上。
陆秀夫等人都是轻轻提起脚尖向着赵洞庭书案上的纸张看去。
只看过,却是神色微变。
赵洞庭写的什么,他们不是太看得懂。只知道,皇上竟然是打算以煤作为燃料,让各地制煤渡过此次天灾。
看着赵洞庭只自顾自往下写,陈文龙实在忍不住,说道:“皇上,您这是打算让百姓们以煤作为燃料”
赵洞庭头也没抬,笑道:“煤到处都有,制造工艺也不如木炭那般复杂,成本低廉。应是可以让我大宋渡过天灾。”
陈文龙、陆秀夫等人都是面色古怪。
陈文龙有些尴尬道:“皇上您未用过煤,怕是不知,煤虽能燃烧,但燃烧时却会放出毒气。这种毒气,可是能致人死亡的。”
在他们看来,赵洞庭这不是在救大宋百姓,而是在害大宋百姓。
赵洞庭总算抬头,道:“朕知道。不过朕写的可不是普通的煤,只需得将煤经过朕的方法进行炼制,那便不会在放出毒气。”
说着,他便将笔放下了。
在他面前纸上,所写赫然是以无烟煤以及蜂窝煤的制造方法。
在后世,这种蜂窝煤都是用途颇为广泛。
只因赵洞庭专注于军事、国事,是以以前倒也没有将这蜂窝煤给想起来。
陈文龙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觉得匪夷所思。毕竟煤不能够作为取暖所用,乃是这个年代的常识。
皇上竟然说他的方法能够避免煤放出毒气,这真的可以做到
随即陆秀夫问道:“不知皇上是从哪里得知的如此方法”
赵洞庭挠挠脑袋,随口敷衍道:“朕闲着无事时瞎琢磨出来的。”
他总不能说这是自己在后世学到的。
而他的这种说法,陆秀夫等人自是不信。皇上深居宫中,煤都见不到,怎么可能闲着没事去琢磨如何用煤
不过联想到以前赵洞庭制造轰天雷、掷弹筒等物,他们对赵洞庭的“奇思妙想”也还是持着几分希冀。
只为保险,陆秀夫才又道:“皇上,那咱们是否先行将煤按照您的方法制造出来,然后再传往各地去”
赵洞庭闻言轻笑,自是知道陆秀夫几人心中的想法。
他点点头,将纸递向陆秀夫,道:“那诸位爱卿这便去请人用朕的这种方法将蜂窝煤给制造出来。”
“蜂窝煤……”
陆秀夫嘴里有些疑惑地嘀咕着,从赵洞庭手里接过纸。然后便和陈文龙等人告退离开。
见皇上这般信心满满,他们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虽眼下大宋各处还并未出现有人冻死的情况,百姓们尚且还能够坚持下去,但若天气继续寒冷下去,到时想再挽救都是来不及了。
而在陆秀夫等人离开以后,赵洞庭却仍是在御书房内沉吟。
这些年大宋都未遭遇到天灾,他尚
第1583章 1259.女帝驾到
第1583章 1259.女帝驾到
只她当然也不会去深究,稍微疑惑后便摆摆手道:“往皇宫去吧!”
马车在众高手护卫下继续向着大宋皇宫而去。
他们的出现,还有离开,并未对这长沙城门处的热闹造成丝毫的影响。
不断有百姓用箩筐抬着蜂窝煤离开,但却是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过来,让得队伍越来越长。
人群中议论纷纷,俱是在感叹朝廷的好。
这些蜂窝煤听说都是朝廷雇请劳力做出来的,在这样的天气下,朝廷完全可以借此将这蜂窝煤卖出不低的价格。但是这蜂窝煤价格却是低廉得超乎百姓们的想象,和价格高昂的木炭比较起来,简直和白送没有什么区别。
有读书人核算过制造蜂窝煤的成本,最后发现,朝廷以这般低廉的价格出售蜂窝煤,竟是亏本买卖。
虽亏得并不多,却也是让得百姓们都对大宋朝廷更是感恩戴德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