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滿楼红袖招
好比职场小白第一次选择职业,有的老板豪气万丈的挥手,跟我干,不会亏待你,可就是不说工资多少,有的老板直接明码实价,完成多少业绩年薪多少,更进一步的完成多少业绩发多少年薪赠多少股份,合同送公证处备案。
梁远的忽悠就是最后一种,简单明了的哪怕是职场小白也能第一时间分辨出诚意与可行性。
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来说,最大的激励就是希望,最大的颓唐就是迷茫,国家个人都不外如此,一句摸着石头过河,道尽了当年的心酸无奈。
当然,有人是真的摸着石头过河,有人是假借过河的名义摸鱼,搞得后来哪怕桥都修好了,依旧有人视而不见,继续顽固的打着过河的旗号摸鱼,那批货色可不在心酸无奈的行列了。
唐铮看着身前的少年侃侃而谈,心里早已经是天翻地覆一般。
难怪自家老爷子和老宁家宁可冒着被人诟病走后门的非议,也要把家族里的下一代丢到沪城来。
原以为开个后门接触顶级大佬,最多不过是改开和守旧两条路线的斗争,哪成想事情已经去了外太空,至于具体会如何发展,唐铮早就摸不清事情的脉络了。
国运就在这一老一少的唇齿之间,这可真是见证了历史。
哪怕以唐铮数十年从政养成的城府心境也有些激荡起伏。
就算是见惯了狂风暴雨,湖光山色的顶尖大佬,也被某人短时间里放出来的巨量信息弄得措手不及。
换旁人说,很可能会得到一个无稽之谈杞人忧天的评语,换了梁远,没人敢下这种评价,哪怕梁远给出来的未来看起来实在不可思议,但众人心里的潜意识还是以相信居多。
梁远结束了对未来的展望,却压根没提真·**那个技术是什么,而是直接沉默了下来。
顶尖大佬也没追问,而是跟着沉默了良久。
“年纪大了,年轻人的思维有些跟不上了。”
大佬略带着一点自嘲的用手指按了按自己的额头。
“人工智能在智力领域的应用需要十年,在简单领域的应用需要两年,鉴于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我很理解,不过小梁同学,刚才你提到的未来技术,几乎都较为详细的描述了一遍,为什么漏掉了无动力外骨骼这项技术呢?”
“看看简图,顾名思义,这项技术应该是最简单的吧?”
大佬虽然对某人的画饼有点理解不能,但思维的逻辑和敏锐还在,梁远吹了一大堆难题,唯独把最简单的东西给忽略了。
如果最简单的那个是真的,某人吹牛指数自然是下降的,如果最简单的那个是假的,那么梁远所说的未来可就值得商酌了。
梁远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看了一眼身侧的双胞胎,说道:“其实,无动力外骨骼那个,我答应了嘉嘉和菲菲,原本打算明年拿到青科赛骗点零花的。”
两个丫头都是刚刚脱离了大萝莉阶段不久,刚进入花朵般的少女年华,正是青春浪漫、情窦初开的时节,虽然被梁远拖着早早就进入到了残酷的成年世界,但天性终究是压抑不住地,对于不用费神学习,还能和梁远像平常恋人一样终日厮守的青科赛时光自然是喜爱异常。
颁奖完毕之后,两个丫头就施展各种招数忽悠梁远明年继续来参加青科赛,对于双胞胎梁远向来没什么抵抗力。
被两个丫头连激将在撒娇的几个回合下来,在两个丫头已经练成套路的崇拜眼神里,梁远吹牛说明年换个项目继续赚零花,然后较为简单的无动力外骨骼就这么被某人从记忆里发明了出来。
任谁也没想到,梁远弄出来了这么一个理由,虽然有点超乎意料,但想想远嘉这个企业名头,大佬们又觉得这事还在情理之中。
除了感叹年轻真好,大佬还真说不出什么来。
不过梁远这货早就成精了,自然听出来了大佬背后的意思。
“关于无动力外骨骼设备,美国麻省在六七十年代有相关的研究,出过成品,不过美国国情与我们不同,看不上无动力的设备,技术在实验室里一直没有投入到实用。”
“如果换做远嘉来搞,半年时间,成品就能投入应用,不过初期的成本或许有些高,每副辅助设备大约在8万元左右,外骨骼提供的额外负重三十到四十公斤级别,前行速度超过1米/秒。”
“打个比方,目前的物流运输行业存在广泛的人工装卸,以水泥之类的重体力搬运为例,当装卸工人扛起一袋标准重量为50公斤的水泥包时,如果装备了外骨骼系统,在液压、弹簧、离合器等机械机构的支持下,至少有三十公斤的负载被外骨骼系统所承担,这意味着哪怕身体不那么强壮的女性也能在外骨骼的帮助下负担重体力劳动,或者原本强壮的重体力劳动者,在外骨骼的帮助下具备更长久的劳动续航时间。”
“除了动态,无动力外骨骼还具备维持某种静态姿态时减少身体负载的功能,比如插秧和收割时可以减少50%的腰、腿部负载。”
梁远直接给出了极为有说服力的成品数据与场景应用。
严格的说,哪怕是1920年,美国纽约街头的车辆密度,依旧超过目前共和国的任何一座城市。
在共和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主流的个人重体力劳动,在美国几乎都被机械化所替代,在早就完成了机械化、现代化建设的美利坚,辅助提升个人劳动力能力的设备,在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可言。
这种提升个人劳动能力的设备,最适合的场景要么是劳动力不足的老龄化工业国,比如未来的日本,要么是拥有高密度人口的非工业化农业国,比如目前的共和国和印度。
当然,印度的情况和共和国还是不一样,共和国好歹算是名义上的人民当家做主,印度是一亿人和其他牲口和谐居住的国度,不会有人为了提升单头牲口的能力而大动干戈,因为成本不划算。
严格的说,采用弹簧、液压、离合器三种机械结构所构成的无动力外骨骼并不是纯粹的机械产品,而是真正的机电产品,控制弹簧、液压系统运动的是五枚数控芯片,按照劳动场景模式大致可分为蹲、弯腰、托举三种静态模式,以及蹲起、负重、抓举三种运动模式。
由于梁远个人较为喜欢科技展的缘故,在某人转换位面之前,曾在美国科技展上试用过这种无动力外骨骼的原型机。
当年的梁远还被这种极具科技感的装备迷惑过,曾打算山寨到国内的建筑和快递行业,不过回国后和蔡晓兵提起时,直接被蔡晓兵掐灭了那颗蠢蠢欲动的科技创业心。
用蔡晓兵的话形容,国内的包工头连应该给都工资都需要民工爬塔吊才能要到手,怎么可能花上七八万人民币给民工配备这等装备,指望民工花钱自身配备,除非梁远能把售价从七八万下降到七八百。
至于指望官方或是大型人力企业的批量采购,蔡晓兵用呵呵击败了梁远最后的挣扎,单颗韭菜的粗壮与否完全不影响吃饺子时的口感,除非时代能倒转到人大代表群体还是王进喜、时传祥、孟泰的那个年代。
熄了创业的心思,某人又恢复了人渣模式,在某人翻越位面之前,无动力外骨骼在海外发达国家以人性化的名义投入了批量应用,在汽车、船舶、建筑、钢铁等知名大型制造企业几乎成了涉及重体力操作的员工标配。
当然,这玩意不报道就没人注意,媒体不报道也就代表着这东西没被发明,在某国普通人民的印象里,还以为外骨骼都是些三、四十万美元起始的科幻货色。
“小梁同学,你说的这种无动力外骨骼,如果产量达到千万台规模,成本会下降到多少?”
一千万台????
梁远都有点听傻了,大佬就是大佬,这气魄果然不凡,难道这是要全国推广的节奏么。
九十年代的共和国是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国,有八亿农民那都是往少了说的,哪怕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美国的那种大农业机械化在共和国也不适合,如果梁远能把无动力外骨骼的成本降下来,这玩意倒是共和国的绝配。
不烧电不烧油,农忙时能帮着种地收割,打工时能辅助搬砖砌墙,绝对比手扶拖拉机好用。
由于涉及重体力工作场景的缘故,一台无动力外骨骼的寿命,大约在八到十年,共和国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都不行,梁远约摸前期产品能坚持三、五年就算合格。
而且从设计上说,完全可以把腰部、下肢、背部三合一的外骨骼装备分解,类似农业应用场景几乎不需要负重,这样还会压低不少成本。
“需求达到千万台,成本肯定能压缩到一万元以内。”
“产品性能达到预期,产品五年寿命,年产量三千万台,采购价格压缩到500块,小梁同学能不能做到?”
,大佬砍价的青龙偃月剪虽然有点黑,但梁远还是被惊到了,财迷的某人直接就抓住了大佬语言里最重要的核心,年产量3000万,这妥妥是要国家采购全国普及的节奏。
五年寿命,年产三千万,全国存量轻松过两亿,这种巨大的规模需求别说什么外骨骼,就算是昂贵的移动电话,成本也能搞到一千块以下。
无动力外骨骼有什么部件,五枚数控芯片,六根高性能弹簧,两根20公斤级液压杆,总长八米左右的高强度钢制型材骨架,四个小型离合器以及一大堆专用紧固件和数百克重量的abs外壳。
这些东西的研发、采购与制造成本在上亿的需求量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如果年产量三千万外骨骼,每年国家要承担150亿的采购资金~~。”
梁远的语气里有着很大的疑问以及不确定。
五年一个设备循环的投入下来至少需要750亿人民币,已经相当于小半个三峡工程的投入了。
“怎么,小梁同学这么没信心?是对产品没信心还是对中国人民没信心?”
大佬的态度少有的锐利了起来。
“按小梁同学所言,一个无动力外骨骼能节省50%的劳务负担,相当于解放了50%的生产力,设备五年全寿命平摊到一年不过百元,去年农村人口的年人均收入600块,解放50%的生产力就是增收300块~~~。”
,这帐,还能这么算???
做企业的和搞国家的果然思维不在一个位面上,对于梁远来说,钱是慢慢赚的,对于大佬来说,钱是刷刷印的,完全没有可比性嘛。
“如果产品半年后投入应用,产品全寿命最多两年,华晨金属实验室和港基集电需要一年的时间研发相关的材料与电子程序。”
“产品销售前期需要国家补贴,否则巨大的成本压力会压垮远嘉的其他业务,远嘉还需要铁矿石进口、运输,钢铁冶炼、销售的相关牌照。”
眼瞅着历史在另一条岔路上狂奔,梁远索性豁出去了,直接和大佬开价,看看能否让中国人民提前进入高达时代。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163章 我是梁日天 (三十一)
“为什么不需要铁矿石开采?小梁同学打算去海外采购铁矿石?”
大佬对梁远的选择很是好奇。
“很多资源论起人均,国内数据惨不忍睹,远嘉既然有能力去国际上找吃的,总不好意思窝在老家继续挤兑国内的兄弟姐妹。”
梁远说得十分憨厚,简直就是老实人一个。
共和国的煤矿品质不错,铁矿品质可就有点呵呵了,这几年正赶上日本经济崩塌从海外战略收缩的时候,澳大利亚、巴西的大型铁矿相对未来几乎白捡,梁远自然对投资国内的矿产不上心。
大佬虽然把远嘉在国内的资产拎得门清,但对远嘉在海外的资产大佬就无能为力了。
梁远给自己扣上了一个去海外打野食的正义名头,大佬总不好强迫小梁同学拿美金投资国内的矿山。
“还算不错。”
顶尖大佬给了某人一个及格的评价。
“小~梁同学。”
闫鸿基刚开始对这个称呼有点磕绊,不过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无动力外骨骼在哪里建厂?”闫鸿基问道。
一旦梁远的牛皮变成现实,五年七百五十亿的产值想想都让人兴奋。
“这个,要看国家的决定吧~”梁远磕绊都没打的直接回到。
“远嘉可以独立投资研发技术和相关的生产设备,但组织大批员工生产与销售这种事,偏离了远嘉既定的发展路线。”
梁远在独立这两个字上略微加重了一点语气。
“我个人觉得,类似金城、路安这样的企业集团整合一下就足够了。”
路安是铁道部白捡的一家现代化高新企业,金城则是因为空调扇生产而崛起的松散联盟性质的军工生产企业集团。
这七百亿的定向投资假如某人吃了独食,怕是共和国也不用研究什么姓社姓资了,直接喷远嘉这个头号靶子也就是了,某人搞不好可真得流亡海外了。
提起路安纯属是梁远打算拉一把自己的老子,当然,目前地位大幅提升,背靠着铁道部的路安也很拽就是了。
金城则是经过上百亿金钱洗礼,加上空调扇生产配额的斗争磨合,已经成了横跨军工企业和地方中坚国企的利益联盟,连军方都无可奈何的地方国企想一想就知道会有多难缠。
梁远直接把金城拉下水,除了靠上军方这个大靠山,还意味着直接搞定了共和国最难缠,能量最大的那批地方国企。
闫鸿基说什么也没想到梁远连犹豫都没有,直接给了这么一个答案。
这可不是7500万,750亿这种庞大的金额,哪怕闫鸿基都忍不住想把项目拉到自己的辖区。
梁远轻轻巧巧的就放弃了项目资金主导权。
在场的都是人精,梁远强调独立研发和国家决定生产这两点,背后的意思十分明显。
国家补贴直接补贴生产企业好了,远嘉自筹资金研发,产品性能达不到预期或者成本下降过慢,国家完全可以直接了当的放弃采购。
换句话说,远嘉负责整个项目风险最大的那一块,一旦产品性能和成本达到预期,500块的成本约定又使得远嘉放弃了利润最丰厚的终端,这已经不是经营魄力所能解释的了。
除了家国情怀,闫鸿基暂时还真找不到梁远做这种决断的合适理由。
“为什么这么做?支配七百五十亿的资金,小梁同学就不心动么?”
“当然心动啊,可这资金来得太容易了,一旦习惯之后,将来就不会过苦日子了,在国际上,和海外财团所进行的残酷竞争,却都是在苦日子下完成的。”
“如果远嘉想在海外和历史上站得稳当,放弃这种资金是必然的选择。”
“小梁同学如此决策?远嘉的利润点又是什么?”
“在我个人看来,技术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唯一因素,无动力外骨骼的实验室成品虽然简单,但想要投入实用,需要跨过最大的难关有两个,金属材料的耐用性,控制系统的合理性。”
“大致上无动力外骨骼可以分解成六根弹簧,两根液压杆,数米长的金属型材,我大致套个数据,一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每工作一小时大约行走五千步,按八小时工作计算,每日行程四万步,这意味着六根负责起到助力辅助作用的弹簧每天需要经历四万次完整的结构伸缩,除掉休息日,弹簧每月的工作次数是一百万次,每年的工作次数是一千万次。”
“先不考虑性能数据上的适配,国内,目前性能最好的批量工业品弹簧全寿命的压缩次数大致在一百万次,海外,由性能最好的弹簧钢所制成的批量工业品弹簧,应该是汽车发动机的气门弹簧,目前的使用寿命为一千万次~~。”
“无动力外骨骼所需的高性能弹簧,一千万次的全寿命也只是达到入门级别的实用条件而已,想改进弹簧质量,首先要改进钢材冶炼,高纯度的特种弹簧钢所需要的冶炼环境,不比芯片产业所需要的无尘实验室来得简单,目前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钢铁企业是零。”
先忽视掉产品寿命上的差异,1990年,海外生产气门弹簧的顶尖大厂,其出厂成品的非良品率大致是百万分之一,共和国国内,类似一汽二汽这种顶尖大厂的气门弹簧出厂成品非良品率约为百分之七,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对手,被人家吊打都已经是比较含蓄婉转的用词了。
某人的尾巴其实已经不小心的漏了一点段,按梁远的一贯思想,是绝对不可能把远嘉的前途挂在任何人的一念之间,一旦远嘉在高性能弹簧钢上取得突破,哪怕国家砍掉外骨骼项目,照样不耽搁远嘉在钢铁领域去做后世那些隐形冠军企业,充当全球汽车产业的弹簧巨头依旧能活得风生水起滋润异常。
随着斯贝项目高温耐热材料国产化进度的结束,冶金实验室朱立国教授最近的闲暇时间越发多了起来,闲不住的朱立国对华晨从通用手中搞来的电子束沉积设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头扎了进去。
说起来在现代工业生产上,很多事物和技术都是链条般一环套着一环。
电子束沉积设备算是综合高温等离子控制、粉末冶金、激光技术这三个尖端技术分支的一个集大成者成果,从这个成果中可以分拆出等离子金属冶金技术、粉末冶金技术、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甚至未来的3d金属打印技术。
如果把其中的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继续向下分拆,还可以分拆成高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和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
其中高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采用激光、电子束等高能量功率源,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则采用电流电弧的方式。
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虽然没有电子束沉积设备那般高大上,但由于设备成本较低的缘故,在日常的金属加工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在八、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由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处理过的汽车钢材居功至伟。
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如果继续向下分拆,可以按技术的难易与先进程度分拆成双辉等离子氮化技术>辉光等离子氮化技术。
而低温等离子表面热处理技术的核心可以分拆成四个基础研发上的难点,真空技术、电子温控技术、电流整流变频技术,高性能瞬间储能技术。
这四个技术难点除了真空技术和远嘉目前的业务关联不多,其余三个几乎都和远嘉的战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电子温控和电流整流变频从来都是港基集电器件实验室的发展重点,高性能瞬间储能技术除了能和华晨动力的发电业务关联起来之外,还和一千所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明显的例子,电磁炮和电磁弹射的高密度储能。
航空发动机行业号称工业之花可不是空口无凭瞎说的,随便从中拿出来一项技术都是在其他工业应用方向中的集大成者。
共和国在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方面其实起步也很早,问题在于等离子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再电压恒定时,电流越大效果越好,技术发展到了八十年代,一次开机实验就能消耗掉数千度电,以共和国二十世纪的电力供应水平和冶金行业的研发经费,哪怕是单纯的电费投入,都不是二十世纪共和国金属研究所那可怜的研发经费所能顶得住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梁远的插手,朱立国要等到新世纪之后,才开启了应用等离子技术处理金属表面的研发之路,再此之前的二十世纪,几百万美元一台的大型低温等离子氮化炉,真不是金属研究所的科研财力所能承受的。
至于国产的大型低温等离子氮化炉,二十世纪,搞那个的研发人员比搞冶金的还惨,全国最大做低温等离子氮化炉的研发团队,不过十人,无论人员还是经费都没有给海外大型钢铁集团设备研发部门刷厕所的多。
在科研上朱立国才是彻底的开挂主角,这位出身东大敢怼省领导的冶金大牛,在新世纪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用采用等离子金属表面冶金搞定了汽车型材的研发,使得鞍钢直接成了共和国境内三大汽车钢材的大型供应商之一。
当然,在朱立国获得技术突破之后,没品的某钢过河拆桥,在升级汽车板材生产线时,选择了技术更先进的德国技术是另外一个坑爹的故事了。
倒是梁远的家乡企业本钢在老教授落难时拉了一把,选择了自主技术进行老设备改造,至于结果究竟如何,某人翻越了位面之墙终究没得知事情的最后结局。
顶尖大佬对梁远毫不留情的掀开国内钢铁企业不咋地的一面倒是没什么其他看法,以远嘉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而言,选择将来靠技术说话也没出顶尖大佬的预料。
顶尖大佬哈哈一笑,点头说道:“小梁同学真是不错。”
从还算不错的及格,进化到真是不错的优秀,梁远这次面试应该是彻底通过了。
唐铮看了一眼嘴角带笑无比满意看着梁远的唐婉。
觉得自己这个幺妹的运气真是好到逆天,年轻时在大院子弟里难得嫁的夫妻恩爱和睦,中年时丈夫的仕途一片坦途,末了,下一代又早早的定下了这么一个无法形容、无可挑剔的姑爷。
梁远是知道自己一会打算说的东西会有怎么样的颠覆性,如果不培养上一批利益深刻纠缠的铁杆盟友,将来远嘉注定只有远遁海外一途,别说目前放弃750亿,哪怕后边再加个零梁远照样放弃得都不带犹豫的。
“哪怕小梁同学所言的技术能全部变成现实,生产力距离**社会还是有段距离的,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技术居然比人工智能这种还要有颠覆性?”
“难道远嘉有信心研发可控核聚变?”
顶尖大佬终于提起了真·**这个茬,当然,这也是某人前边面试过关,如果某人的未来展望连搞定发达社会主义都办不到,某人所言的**也就没必要听了。
梁远果断摇头,在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被誉为时间晶体,技术突破的日期永远稳定的凝固在五十年之后,在有限的生命中,梁远宁可相信自己能搞定火星的载人之旅,都不相信人类能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