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诡秘三千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黎
    不多少正是陆安康当日放走的刺客的数量,若要严格起来,应该至少十三人才是。

    所以为了查证到底有多少人

    “你得进宫一趟了!”

    陆安康对狄仁杰说道,倘若这个时空另找一个查案的高手能得到陆安康认可的也自然只有狄仁杰一人了。

    而眼下,虎敬暉的到来,可不仅仅只是传召。

    “陛下从十六卫中选了一十二人,准备三日后用,至于什么用途,未曾说明。”虎敬暉言道:“让我们过来向狄大人请教。”

    十六卫中选了一十二人

    那这一十二人必然都是高手。

    说起这十六卫,不得不从前朝说起。

    随炀帝大业三年,将原本京都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和左右监门府(依旧名)。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骁骑(属左右翊卫)﹑豹骑(属左右骁卫)﹑熊渠(属左右武卫)﹑羽林(属左右屯卫)﹑射声(属左右御卫)和佽飞(属左右候卫)。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唐代同隋初)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唐初也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

    龙朔二年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在中央设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二卫”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

    十六卫另外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因为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所以史称“南衙府兵”;“南衙府兵”,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

    ......

    所以,当十六卫中选了一十二人这件事情确定的时候。

    看来李治跟武媚娘应该是有所准备的。

    而且是事先就有所准备。




第三十三章 挑选
    第三十三章

    挑选

    ————————————————————

    ......

    猫再度现身到底是为了什么

    或许不是之前那只呢

    陆安康看着那崭新的痕迹。

    这只猫既然敢在光天化日现身在这里,必然有把握不被别人发现。那么再去追赶显然是于事无补的。倒是.....

    陆安康总觉得这猫的出现不像是一种挑衅。

    更像是一种提示。

    “假设这猫跟刺客不是一伙儿的呢”

    陆安康分析道:

    “倘若这两边的目的都不同,却忽然间有了关系,必然是有一方阻碍了另一方计划的实施,所以,同行变成了敌人,而敌人变成了同伙。”

    他的凭空分析在尉迟真金看来完全没有凭据,但狄仁杰却清楚,所有的可能都需要考虑进去。

    陆安康不是那种严谨的态度,正是因为这样他可以自由的发挥,沈执联想到狄仁杰都无法所涉及到的地方。

    这其实与两人的出身有关,任由大唐如何的开放,也不及后世一般的,那般知识量摆在那里。狄仁杰这历史名侦探明显也无法比及。

    陆安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莫非这猫是在提醒我们那些刺客是内鬼”

    这话完全是无凭据而出,然而狄仁杰却得到了认可。

    因为只有内鬼才会这般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了皇宫当中,那么到底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跟有这么大的本事竟然在宫廷之内,安插下内鬼呢

    番邦

    不!

    番邦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要知道想要在宫廷之内安插内鬼,必然得是多年的苦心经营方才能够成功。

    番邦怎么会有时间跟精力做到这些。

    “果真是内鬼的话,会是谁”

    狄仁杰问向陆安康,陆安康摇摇头:“不管内鬼到底是哪方的势力终究是要对皇上跟武后不利,必须加强防备。”

    狄仁杰当即向尉迟真金求助道:“劳烦立刻向陛下跟武后申请,将一十二人增加到一十六人。由尉迟真金大人您来亲自挑选。”

    尉迟真金自然明白还要带着两人。

    所以他急匆匆赶过去请旨时,不忘了加上狄仁杰跟陆安康的名字。在得到了允准之后,立刻返回。

    “陛下跟武后同意你们的请求,并且说,如果情况不合适,还可以再增加人选。”

    有了尉迟真金带回来的消息,陆安康跟狄仁杰自然是松了一口气。

    “那走吧!”

    陆安康道:“三天,时间很紧的!”

    地址选在了千牛卫大营那里。

    各处在接到了消息之后,便离开将之前落选的人选给召集过来,然后送到了千牛卫大营那里。

    这一日,太阳当空而照。

    竟然有一丝暑热的感觉。

    大营上站着的是一十六卫当中选拔出来的少年郎们。

    共计五十人。

    数量不少。

    所以裁减一部分人是免不了的。

    而且年轻人最大的地方就是不服管教,这一点尉迟真金深有体会。

    “找这些毛头小子来办事,得先立威!”

    尉迟真金大手一挥:“你们先歇着,这种事情我最擅长了。”

    陆安康瞧着尉迟真金大笑着离开,忍不住问狄仁杰:“他是不是经常这样折腾新人”

    那狄仁杰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答复。

    尉迟真金放下手持镶金刀到了那五十位少年郎跟前,大眼看了看,清一色的壮小伙,忍不住点头:“不错,不愧是我大唐儿郎,个个都精神抖擞。很气派!”

    “谢尉迟大人夸奖!”

    &nb



第三十四章 大宴
    第三十四章

    大宴

    ——————————————————

    ......

    星河灿烂,远不如眼前这宴会绚烂。

    虽然只是招呼一个西域番邦国的使者,大唐依旧摆出了他的大气。

    远远超过了那些西域番邦使者的想象。

    用现代的话语来讲——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

    既然有了宴会,怎会没有歌舞

    舞女,歌女在大唐是完全不会缺少的。

    乐曲,诗歌之兴盛,早就了李白,杜甫这般诗仙诗圣,大唐营造的气氛摆在那里。

    然而,唯一让陆安康为难的是,竟然又轮到了自己。

    宴会摆在正乾宫外,宴会所请皆是神都中一些重要的文武大臣,不多,但也不算少。像陆安康这样明面上只是一个六品大理寺丞的存在,能来到这里已经算是幸运。所以坐于末席,偏僻的地方,别人看不见他,他倒是能清楚的看见别人。

    这样也好。

    也符合他躲在暗处观察人的性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察,他在那一处处人影的后面抓到了几个让他意外的身影。

    太平公主,与贺兰敏之相对而坐。

    看似和谐,却暗藏着一点较量。不知为何太平公主一直灌贺兰敏之的酒,难道是想把他灌醉吗

    如此一个常年混迹在风月场所的人,酒量自然不差,岂是几杯酒就能灌醉的。不过这灌醉的目的,多半是希望贺兰敏之在酒后能做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事情吧!

    至于是什么

    恐怕只有两人自个儿清楚。

    除去狄仁杰等意料当中的人之外,陆安康竟然瞧见了那番邦公主,不巧的是——这番邦公主赫然就是当日他与上官千寻救下的那个番邦女子。她险些被贺兰敏之给糟蹋了,所以,此刻的她看着贺兰敏之自然是免不了有一丝怨恨的意思。

    从目前武媚娘对待贺兰敏之的态度来看,此时此刻,贺兰敏之依旧还处在武媚娘的好感当中,故而,番邦公主想要通过告御状的方式,来举报贺兰敏之的途径是没了。

    毕竟武媚娘可是一个极为护短的人,尤其是她所看重的人,她更加的护短。

    所以,番邦公主全程都是铁青着面孔,没有一丝喜色,即便一旁的番邦使者如何交代,都无济于事。

    劝到最后那使者也只好自个儿放弃了.....

    至于接下来值得一提的就是,太平公主的灌酒最终起到了效果。再一段歌舞结束之后,满脸通红的贺兰敏之站起身来,向武媚娘跟李治敬酒道:“愿陛下,武后万福金安。”

    众人笑了笑,而他却继续醉醺醺的说道:“这些歌舞太艳了,不如由微臣来给陛下和武后娘娘,献上一首诗歌如何”

    贺兰敏之的才华在整个神都都是有名的。

    诗歌,曲艺造诣极其深厚。

    所以他的举动自然得到了武媚娘跟李治的允许。

    换来一众掌声,还有李治的赏赐,他自然满意的摇着身子回到了座位上面,继续被太平公主灌酒。

    然而,重点来了......

    正当狄仁杰准备起身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看了看陆安康,陆安康也正盯着他,朝着他摇摇手指,狄仁杰缓缓坐下。

    一旁的沙陀忠不解道:“怎么又坐回来了”

    “先等等!”

    狄仁杰小声对沙陀忠安排道。

    就在这时,李治的目光故意在人群中绕了一圈,随即假装看不见陆安康的问道:“大理寺陆安康何在”

    陆安康低着头,缓缓起身,走到众人的视线当中。

    “臣在。”

    李治指着陆安康,言道



第三十五章 对酒当歌
    第三十五章

    对酒当歌

    ——————————————————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那晚无风,天本来是闷热的.....

    然而在那无风的夜晚,那男人的衣服竟然飘曳在空中,连同着他的青丝长发。

    他挥舞着手中鼓锤,时而轻轻敲打,如同溪水潺潺一般。

    时而鼓点激烈,如同战场血雨腥风,连绵不断。

    时而忽然停下,万簌寂静。

    他闭着眼,那无风的风中,青色的长发在他脸庞划来化去,趋同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不少的沧桑一般。

    那一首《短歌行》并非出自他手。

    但那一刻,他便如同昔日的曹孟德一般。

    在本来无月,无星的夜空下,上天竟然给他落下了一片碎去的星芒。覆盖在他的青丝上,包裹在他的衣襟上,环绕在他双手间。
1...9293949596...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