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最强人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俊秀才

    正在酒店房间处理事务的殷俊,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做事情和完成愿望固然重要,但自己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全部为了工作而工作,完全没有了人生的乐趣,那也是很无趣的。

    少年喜欢这个年代的美.女,也喜欢这个年代的风土人情。

    就拿沪海来说吧,40年之后的沪海繁华得很,却人与人之间冷漠又忙碌,很缺乏现在的这种质朴气息。

    如今的人们虽然没有钱,但随着生活不断的改善,脸上的笑容都会多一点。

    古玩市场这种地方,殷俊倒是去过,但那时候根本不敢买东西。

    一来是自己没有什么钱,那些古董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哪里买得起

    二来也是因为到处都是假货横飞,十件里面九件都是假的,而且是烦不胜烦,殷俊自然不愿意吃这个亏。

    这一世殷俊倒是已经过足了瘾。

    80年7月的时候,殷俊在沪海和上美厂谈了集资建房的事情,然后就去了沪海文物商店扫货,一口气扫了1250万美金的古董字画等等,创下了一个史无前例、也是后无来者的记录。

    在此之后,殷俊都是让魏小范找了牛三儿、赵胜等人,每个月专门在华京和沪海的文物商店购买各种古董文物,当时第一年每个月的花费便超过了300万美金。

    迄今为止,这种疯狂的采购已经过去了四年多。

    随着后来殷俊越来越有钱,这购买古董字画的力度也在加强,比如说去年一年,便花费了2亿美金在上面。

    四年多的时间,整整7亿美金的购入,着实是为两个城市的古董销售做了巨大的贡献。

    要说这两个文物商店的人,最喜欢最感激的就是殷俊了。

    因为殷俊买得多,他们得到的奖金福利也多,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

    这7亿美金,都还不包括殷俊在和田采购的和田玉石原石,不包括在寿山周围采购的田黄石,不包括玉岩山鸡血石,也不包括82年开始在缅甸采购的翡翠原石。

     




第1884章 买银币
    沪海靠近海边,黄浦江穿城而过,在这南方的初春季节,反而是有些阴冷。

    江南和西南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那便是天气寒冷,常常还会伴着下雨,属于那种湿冷,如不是本地人,外地人来这里会非常不舒服。

    北方的冬天虽然更冷,但却是一种干冷,某些程度上还会让不少人觉得好受。

    下午的时候,温度是一天之中最高的,殷俊带着莉智走在沪海著名的古玩一条街,看着不算多的人群,还有到处都有的摊位和铺面,一股子接地气的样子,也挺高兴。

    莉卫东紧随其后的跟着,再在后面10米开外,有五六个保镖跟着,而在殷俊和莉智的前方,也有五六个保镖边走边等。

    为了不太引人注目,保镖们今天没有穿黑西装和白衬衣,而是换成了便装。

    他们也是散落开来的,不然那股子气势,也会让很多心中有鬼的小摊贩们胆战心惊。

    也幸亏此时是一天之中人群流量最多的时候,否则人一少,会显得更加突兀。

    经过了前两年严厉打击的洗礼,这边的古玩一条街,反而是兴旺了起来。

    因为各种勒索敲诈的凶恶之徒都不复存在了,大家的生意反而是好做了一些。

    除了这些恶徒,那些以蛮横手段在市场上做生意的,被人家举报过后,没几天就被拉去关着,不是十年就是八年的牢狱之苦,让无数人胆战心惊,生怕哪一天就轮到了自己。

    所以现在大家都尽量的低调做事情,虽然也有假货,但绝对不会嚣张到强买强卖的地步。

    稍微诚恳了一点,假货也没多少,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高了一些,所以市场研究渐渐的繁荣了起来。

    但在殷俊的眼里,这一块儿的古董一条街,仍旧是显得非常的简陋。

    比起以后华京的潘家园和琉璃厂,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古玩一条街有两边的店面,也有在店面的屋檐下摆摊的小摊贩。

    有些人喜欢在地摊上面买东西,也有些信任店铺,各自都有各自的客户群,倒没有太大的冲突。

    前两年地摊贩肯定是要被驱赶的,这85年开年以来,那些执法的人员也松懈了不少,除了一些大的活动,倒没有集中规模的清理。

    毕竟这条古玩一条街,也是不少外国人都喜欢来逛逛的地方,如果一天到晚警.察和管理人员出现,他们也会不自在。

    况且沪海的民风比起华京来,还是比较开.放的。

    大家摆摊做点生意也不大容易,只要不是坑蒙拐骗被人家告了的,通常上面的人也就默许了这种交易方式。

    古玩一条街其实周边还有好几条岔路,商铺上百家,地摊贩三五百人,转这么一圈起码都要一个小时。

    如果是慢慢的逛,半天花在这里也不奇怪。

    殷俊仔细的看了一下,地摊贩的东西可是够杂的。

    古董字画、青铜器、玉器、瓷器、木器、茶壶、书本杂项等等,都是应有尽有。

    只不过他们也太夸张了,殷俊就听到一个小摊贩对询问的人大肆吹嘘,自己的一个青铜鼎是商周的作品。

    殷俊最近几年对古董还是有点研究的,他买了不下20本的古董书籍,都看完了。

    故而他只是看了一下这青铜鼎的锈蚀程度,就晓得是新做的东西,那种猛烈快速之间的腐蚀,只有现代的化学物品才能做出来。

    然后殷俊也看到了摆开的“齐白石画作”,它旁边就是十几个锈迹斑斑的铜币,还有两三块压在了画卷上面。

    单凭着这个摊主的摆放随意,就晓得这不是齐白石画作了——少说齐白石的画作现在已经是上千元的价格,如果是真的,哪里舍得被铜币的锈迹给污染了

    倒是有一些一眼看不出来的竹器木器,还有一些紫砂壶,让殷俊颇感兴趣。

    时不时的少年就会停下去拿起来把玩一下。

    可惜的是,殷俊看了好一会儿,都没有选中喜欢的东西。

    莉卫东自己东张西望的,倒是不显得无聊,而莉智只是陪着自己的男人就很高兴,更是不会觉得乏闷。

    “姐夫,我们去看看钱币吧”

    忽然之间,莉卫东看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摊子,上面摆着一堆又一堆的钱币,便挤了过去。

    殷俊笑了笑,跟在了他的后面。

    摊位上已经有几个人蹲着在看钱币了,莉卫东找着个位置,也开始观望起了摊子上的钱币。

    这里面有一堆堆的钱币,也有摆放得整齐的一枚一枚的钱币。

    按照摆放的不同,价值当然是不同。

    一堆堆的旁边有个纸牌子,写着“一枚一毛”、“一枚一块”、“一枚十块”的标识;单独摆放的钱币却没标价格,显然是要议价。

    蹲在那里的人,只有一个在看一枚一枚的,其余的包括莉卫东在内,都在一堆钱币里面淘着,希望能捡漏一番。

    一枚一块的钱币,显然是有些贵的。

    目前沪海人的平均工资也才100左右,仅够买100枚钱币的。

    一枚十块的就不用说了,那一堆都没有人去翻。

    大家去翻的,大多数还是那个“一枚一毛”的一堆钱币,偶尔去看看“一枚一块”的。

    关键是“一枚一毛”里面的钱币,只有一些铜钱,连银币都没有,而很多铜钱,却根本不值一毛一枚的。

    在许多农村的地方,铜钱都不是按照一枚一枚的卖,而是按照一斤一斤的称重卖钱,只不过是比铜的价格要贵不少罢了。

    摆摊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看到了穿着休闲西服的殷俊,还有长得艳丽、身材爆好的莉智,眼睛不觉是一亮。

    “先生,您看看吧,这里都是好货!”摊主指了指那边一枚一枚摆放的钱币,“有不少都是我这次去收到的好货,买到就是赚到!”

    殷俊在这边扫了一眼,蹲下来指



第1885章 捡漏的运气
    “卫东,走了!”

    买下这么几块袁大头,殷俊很是满意,叫了莉卫东就想走。

    “姐夫,你看我选的这几个铜币怎么样”莉卫东却是捧了十来个铜钱在手上,让殷俊看。

    殷俊扫了一眼,眼神微微一凝,却没回答他,转而对摊贩道:“老板,来算账。”

    “算什么帐啊,您买了这么多东西,这些就当我送给您的!”摊贩一抬头,直接就挥了挥手道,很大气的样子。

    这也是废话。

    莉卫东挑选的都是铜钱,全是“一枚一毛”里面的,十来枚也就是一块多钱,算得了什么

    还不如送了人,还能得一个人情。

    说不定下一次人家大少爷就记住自己,再来光顾呢

    殷俊自然也晓得他的心思,“那就谢了!”

    “不客气!有空您再来,我一般都在这儿摆摊的!随时都能有好东西!”摊贩腆着脸笑道。

    “好!”

    少年微微一笑,转身离开。

    看他那么高兴的样子,还真不知道是谁捡了便宜呢!

    正好这边有一个小茶馆,殷俊便带着莉智和莉卫东走了进去,喊了一壶龙井茶。

    这个时节正好是雨前龙井快出来的前两周,龙井茶自然是去年的,而且不一定是龙井村的。

    华国老百姓有着很狡猾的淳朴,早在十几年之前,卖向日韩和东南亚的龙井茶,就已经混杂了许多周边县份的茶叶。

    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人,通常都看不出其中的差别来。

    然后出口公司还掺杂着来卖,就更不会有人能察觉了。

    也就是在10年之后,渐渐的放开了私人交易,那些日韩和东南亚的有钱人,专门到龙井村去买,才会买到完全正宗的茶叶。

    而龙井茶的价格炒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现在嘛,沪海就挨着临安不远,内销的龙井茶并不算贵,这么一壶茶也就是1块钱,还给配了一碟瓜子。

    这个点儿的茶楼里面人不少,许多还就拿着古董或者字画在那儿谈话,或者是做买卖。

    因此殷俊一行人,包括跟着进来的三个保镖在旁边也点了一壶龙井茶喝着,也算不上突兀。

    “姐夫,你这买的7枚袁大头很值钱吗居然花了200美金”莉卫东将自己的铜钱随意的抛到了一边,开始看起了殷俊从井洪那里拿回来的7枚银币。

    殷俊一枚一枚的摆了出来:“30年之后,这一枚开国光边儿袁大头纪念币,按品相来说是50000;这两块洪宪壹圆飞龙高缨,品相要更好一些,大概是20万一枚;这两个国三年中圆签字版品相差一点,大概只能是30万一枚。”

    说到了这儿,殷俊停下来喝了一口茶。

    莉卫东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连莉智也是惊讶无比,按照殷俊这么说,这么5枚银币就得105万人民币啊,相当于210万港币了,在香江的嘉道理道买一套小点的别墅也都够了。

    但殷俊却只花了200美金而已!

    “觉得很神奇”殷俊放下了茶杯,手里拿起了剩下的两枚袁大头,“最贵的还是这两枚!”

    “啊!”

    “这块国三年壹圆签字版,现在虽然不是很显眼,而且有点瑕疵,但30年后的价格最少都是100万!”殷俊侃侃而谈道,“最后的这一块,民和纪念币壹圆签字版,品相非常好,字迹又很清晰,他卖得最贵,是500人民币!但30年后拿到任何一家拍卖会,都是150万的价格,只少不多!”

    身旁的两姐弟,差点没有惊叫出声。

    莉卫东都是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才避免了叫出来。

    真是太刺激了,太吓人了!!

    随便在这么一个摊子上面,居然能捡漏这么大的宝贝

    算下来200美金买到的就是价值355万人民币的袁大头呀!

    这不是一本万利么

    拿着这7枚袁大头,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上30年,那就能拥有355万了啊!!

    瞧着他们吃惊和畅想的样子,殷俊不觉好笑。

    他可没办法告诉他们,在30年之后,区区的355万人民币,在沪海市的这几个老城区,连一套50平米的房子都买不到。

    现在食品二厂的一套50平米的集资建房,收工人的集资款也不过就是6000块,只是200美金的5倍而已。

    这么算下来,其实30年的涨价幅度,从购买力价值来说,并没有那么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华国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有多么的惊人。

    也难怪现在一个月100块就能养活一对儿女,再过30年,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一年50万却也不过是刚好吃穿住用足够而已。

    不理会还在震惊之中的两姐弟,殷俊把七枚银币推到了莉智的那边,“智智,你把它们带回去给三叔三婶,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送给秀秀的。如果要用,一定要等到30年之后才能卖。”

    “嗯”

    莉智顺手收了起来。

    300多万人民币是700万港币,但在她来说,也就是一部《霸王花》的分红而已,算不得什么。
1...13481349135013511352...14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