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都元帅也先自昨日行军,为力求保持士卒的体力,一路缓慢而来,这益都至临朐不过七十里,快马不需一日可到,士卒快速行军一日也可到达。也先令大军昨日行了约五十多里后就扎营休息。今日天刚亮后则全军饭后开拔,慢慢行来,到了这里已是巳时了。

    今日也先在拔营行军后不久,斥候就报来消息,反贼已经大部出营,开始在营寨外布阵,似乎是要与官军正面野战。

    也先愕然,环顾左右,不由得哈哈大笑,有亲近的属下凑趣,上前道:“大人何故大笑”

    “我笑贼子无知,竟敢与官军野战!”

    顾凯在其身旁,施礼道:“还请大人指教”

    也先微微一笑,道:“大人乃朝中文职,行伍之事想必不甚了了。这些贼子虽众,十几日前却多是农户出身,根本不习战阵,不通刀枪技击之法。斥候报敌军虽草草练习数日,依本将看来不过是临急抱佛脚耳,真要是两军对阵,只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顾凯听后,施礼道:“诚如大人所言,乃官军之幸,我朝之福。下官先在此祝大人马到成功了!”

    也先瓮声瓮气地大声道:“顾大人只管在旁稍待片刻,待我军齐至后,看本将如何破敌!诸位,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前面的战功究竟是花落谁家,就看诸位的本事了!”

    “愿为大人效死力!”身边的部将们纷纷高声呐喊。

    两军列毕,也先到了阵前,手塔凉棚,看向对面,此时正是巳时中,艳阳高照,元军面南背北,视线角度受日光影响看不甚清楚。各处的斥候一拨拨的如流水般打马来回禀告。

    观反贼的阵列厚度和和宽度,再结合斥候回报,也先估计对方的兵马大约有万人上下,比自己的人数稍稍多些。

    不过再多的反贼,也先也不放在心上,就如对顾凯说的,这些未经严格操练的对手,都是自己的战功而已,一群猪狗不如的泥腿子,活该是下贱货!在这个世上,只有蒙古人才是真正的主人。

    今日就用自己的战刀狠狠地教训这些不安分的汉狗!

    也先觉得此战结束后是不是应该考虑屠个城,给山东地境的汉人们提个醒,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里的主人。听说前两年脱脱大帅屠了徐州,现在那里的百姓们可是老实了许多。

    不过出发前益都城的众多命官们纷纷建议还是以剿灭贼军,稳定地方民心为上,毕竟近些年山道地域匪寇丛生,不仅是民众苦不堪言,就是地方大户豪绅,朝廷权贵们的财路也是大大缩水,若是屠城,对地方的影响太大,难免会滋生后事。买奴终于采纳众人之言。

    斜言觑了顾凯一眼,这个京师来的文官到了益都后,常常在益王面前唠叨些水载舟,亦沉舟的道理,听得益王和自己腻歪得不行,若非顾忌他与脱脱丞相关系密切,早就给他脸色了!

    这汉官若说的真是有理,当初又怎么会是我们得了天下听说这顾大人是科举入仕,也不知脱脱丞相为什么这么着迷一定要重开科举这帮只会吟诗填词、夸夸清谈的酸儒害了前金、前宋,还想在我大元朝扰乱朝纲吗

    收回心思,也先定了下神。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先解决了眼前的反贼是正紧!

    一拨拨的传令兵流水般的过来汇报各部的就位情况,这时各部已经排出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大小军官在阵前不断地吆喝,督促着本队士卒打起精神,对齐前后左右的排列。与对面的反贼对比,官军和义军的方阵犹如豆腐块一般,横平竖直,特别是中军的阵型,严整密实,刀盾弓矢等层列井然,这里几乎全是汉军!

    也先等诸将细细观看对面的敌手。能够在严整的官军大阵面前仍然保持队形不乱,军心稳定的反贼并不多。自己麾下近万的兵马在这田野摆开后,浩浩荡荡,犹如坚厚的城墙,各个大小方阵规整静立,枪戟如林,雪亮晃人眼。

    此时除了一声声号令外,各部将士均静默不言,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只有传令兵往返急驰而过。

    如此强盛的军容,也先自己都甚是满意,但是看对方的士卒只是在己方赶到,完成全部方阵就位后,阵形不自然的纷乱了一番,随后在一些军官的鼓励下,渐渐稳住了阵形,竟然再次敢直面自己的大阵。

    也先不由地有些佩服对手,这么点时间就能约束全军在自己面前不散,不乱,可以勉强作为自己的对手了!

    “大人,您看!反贼的左翼似乎最冷静,刚才在我军布阵时的骚动最小,特别是旗帜不乱。”一个副将骑在马上,指给也先看。也先也注意到了反贼的左翼表现最稳定,其他各部的反贼对自己的军容之盛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骚动,旗帜也乱了一阵,只有左翼的反贼表现突出,而且是阵列明显规整的多。

    两军相遇,互相观敌料阵,这敌方军阵的特点和严整是观察首位。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试探2
    也先虽然看不起对面的反贼,不过多年军旅经历,也先还是持重为上。环顾战场环境后,也先判断出对方是想依托城池做出防御。

    “传令,令左翼田辉大人派出前阵,冲击反贼的右翼,试探一下对方的防御!”

    “传令,令右翼的孟庆大人派出前阵,冲击反贼的左翼,试探一下对方的防御!”

    “传令,侍卫亲军唐兀卫做好准备,待打开对方的缺口后,听令出击!”

    “传令,砲营准备!”

    “中军火铳队向前,无军令不得射击!”

    也先立刻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现在两军相隔一里之外,砲营的投石车位于中军最后,与敌甚远,在这个距离只能遮盖军前大部分空地,够不到对面的顺天军,所以也先命令砲营先预作准备,若是对方的大军敢向前突击,就给他们好看!

    元军的主帅大旗下,信号旗不断挥动,几个传令兵飞驰至左右和后阵,将也先的帅令下达。同时楼车上的士卒根据帅令打出不同的旗语,不一会儿,就听得左右两翼的前阵传来一通低沉的战鼓声,随后是一阵阵兵器、盔甲的撞击声,随着前阵军官的喝令,各有两个前阵缓步出列向前,直奔对手。

    “格老子的,这就开始了!大人,我们怎么办”马如龙呸了一口,问站在前面的于志龙。

    马如龙所部是以长枪兵为主,是于志龙的一支预备队,所以暂时留在中军。

    初时因为元军还未过来,一时见不着影,于志龙见己部已经完全布阵完毕,人人挺立在原野中,想了想,让己部步卒都干脆席地而坐,尽量休息,蓄养体力。刘正风、刘启等所部动作较慢,这边靖安军已经坐着休息了好一会,他们才终于就位,布好了阵势。

    等到全军就位后,元军的先锋才出现在地平线上,待元军先锋离得近了,于志龙这才命令所部全体起立,整肃队形。

    “这是元军来试探了,不用着急,有大人坐镇,你怕没有机会上场“赵石插话道。

    “命令前阵黄二,稳住阵线,若元军来攻,可以打个反击,但是不允许追击过远。命令左翼侯英,右翼罗成暂时待命,看形势变化再说!”

    于志龙在自己前面摆了个品字阵,黄二正中靠前,侯英和罗成在其侧后左右约二十步。穆春所部位于中军之前,摆在了黄二正后方四十步处。纪献诚、常智、钱正等部则紧紧布置在于志龙附近,随时可出击。

    于志龙坐在马背上,两脚踩住马蹬,挺直身子望向顺天军右翼,隐约间同样有一支元军步队前移,看来元军主帅是想在两翼先试探一番了。

    一骑快马驰来,是刘正风传令各军稍安勿躁,暂时稳住阵脚,暂时将敌前阵抵住,观元军后续动静。

    元军中军中鼓声阵阵,是命令两翼义军加快行进。孟庆这次是抱着为子报仇的一腔热血而来,接到也先传令后,毫不犹豫地下令前阵即刻前行。那前阵的副千户接令后,亲自带着三个百人队快步向前。

    四子孟家齐此刻就站在孟庆身边,紧张地观察着对方的动作。这是孟家齐第一次参加规模这么宏大的战斗,现在两边的兵马都约是万人上下,在野外一字排开后,真是旗帜如林,枪戟如海。

    要不要给三哥报仇,孟家齐的热心并不大,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死,孟家齐没有多少哀伤,能够得到孟家继承人的位置才是关键。

    他打定主意要在这场决战中好好表现,取得父亲的认可,这才是孟家齐的关心所在。

    孟庆则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对面的对手身上,很明显,这边的反贼气势展现的更加沉稳,观其阵形不动如山,一股萧杀之气隐隐自对方军阵中浮现,若不是知道对方是新建之军,多数士卒衣衫上一身泥尘,孟庆一定惊讶的以为遇到了训练有素的汉军或蒙古色目军。

    再遥望对面的中军和左翼,单从其士卒的队形和动作来看,似乎都与这边的对手要差不少,看来自己这是碰上硬手了!

    孟庆放下其他心思,注视着自己的前部即将接触敌军,专心观察对手的动作。

    “于小贼,今日必拿你的人头为我孩儿祭旗!”孟庆暗下心思。

    前方两军相遇后,孟氏义军发声喊,数百士卒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正面冲击黄二所部。

    (后世影视中两军一开战,士卒们就不顾阵形纷纷向前冲的镜头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是导演脑残,或许看起来热闹,但是太不真实和专业,强烈建议国内导演好好看看欧美的古代战争军阵的拍摄手法。)

    黄二所部共有三百步卒,分成四列,最前面是手持简易木盾和短刀的步卒,紧随其后的士卒手持长矛。后面的盾兵和矛兵则在军官的指挥下,随时补充到前面的空位,保持阵面的紧密完整。

    两边士卒人数相当,战意都算的上高涨。一时间在接触面上刀来枪往,不时有士卒倒在了血泊中。相对而言,因为黄二部前排是盾兵专注于防御,后面的矛兵则专注于刺击,分工较明确,杀敌的效果要好于义军。

    也先的军令不断地下达至两翼:继续投入兵力,加大攻击的力度!

    孟庆接令后,再次投入了三个百人队,接着又投入三个,于志龙则命令罗成和侯英前出,与黄二结成一线,敌我双方几乎拉成了一条平行线。

    黄二当初在演练时惨败于穆春,所以今日憋着一口气,坚持请求将自己所部列于最前,定要在两军阵前挣回脸面。侯英等本来也要争前阵之位,最后闹得哥几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古来征战几人回1
    也先令中军前移五十步,观敌动向。火铳队再向前三十步,待命。

    一通鼓响后,元军的中军整体前移,数千人齐齐移动自然威势惊人,虽然是短短的数十步,但是给刘正风等的压力明显增大。刘正风等诸将一直密切地关注也先的大军动向,见其前移,后又停下,知道是有进攻的意向。

    此时于志龙报左翼敌军已退,现正整顿前阵。观孟庆的动向有继续试探之意。

    万金海则报田氏义军战力颇强,自己已经投用半数人马抵挡,若是敌军继续增兵,恐怕要全力以赴了!请顺天王预做准备。

    这开战不过半个时辰,右翼就有些吃不住劲了,刘正风不禁皱眉。也先的中军在逼近,对方的元骑还没有上场,不知元将下一步如何

    “报,敌军大阵后尘土飞扬,有大股敌军在调往我军右翼方向!他们跑的很快!”在木制高架上一直观察的斥候突然大声喊到!

    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敌我双方都在中军设有高架等物,以便士卒登上远望观察。元军行军时,一应器械齐备,中军扎下大阵后,立时有士卒利用器械搭起一丈多高的吊楼,吊楼四面用绳索固定,绳索末端用铁纤深深地敲入地面。一名士卒爬上去观察。

    刘正风这边直接用滚木,麻绳草草扎了一个木塔,让一个眼力好的士卒爬上去观察。他站高望远,视野开阔,所以也先调动半数元骑的动向被这边的士卒发现报警。

    因为元军阵后尘土飞扬,而且因为距离过远,木塔高度有限,望哨的士卒一时尚不能辨清有多少人马在调动。

    “令斥候速速打探!”刘正风沉脸下令。

    “报,敌军左翼,右翼又有人马开始出动!”瞭望士卒再次大声报警。

    刘正风等赶紧向两边张望,只见两翼敌军旗帜频频晃动,又有元军开始冲击自己的两翼。于志龙所部刚才已经成功经受了一次试探攻击,并将孟庆军打了回去,所以刘正风担心万金海部能否坚持住。

    “令左将军万金海可投入其全部人马,令后将军秦占山随时准备支援!令言虎的骑兵准备!”刘正风下了一连串的命令,言虎是刘正风的亲信,刘正风特意令其暂时率领中军这支临时的骑兵。

    元军左翼,田辉接令后,微微犹豫一下,依照刚才的试探来看,对方的战力和韧性明显不如,他琢磨着,是否再加大攻击力量,倘若自己全军压上,很有可能就将敌一举击溃。

    “报,大帅有令,唐兀卫一部至我部,任将军调度,以做后援!”

    田辉闻之,望向也先中军,果然,其阵后旗帜涌动,一彪骑军正分出而来。

    “大帅是要加强我等的突击力量啊。”田辉喃喃道。

    “报,大帅还有话。”

    “噢,什么话!”

    “大帅言,今日破敌始于田氏!”

    田辉及身边诸将听了不禁战意更加高扬,所谓逼将不如激将,诸将校不禁热血上涌。

    “大人,请以我部为先驱,不击破当前贼军誓不回还!”

    随军参议道:“大帅对我部期望极重,再调一部骑军助战,可知大帅的心里已将突破口置于我部。今观敌阵伍不整,士卒虽有些勇气,但贼部士卒羸弱,指挥平平,屡有失措之处,当倾全军之力,一鼓荡之!”

    田辉部约两千众,对面贼军数部的规模也就三千出头,现在有了骑军的增援,田辉的实力明显大增。

    “孟将军那里如何”田辉问。

    “与敌交手未有所获。”一个职司探查的百户赶紧回禀。“大帅已令其继续出战。”

    于志龙部距离此处甚远,具体情形无法看清,只能由中军信使来往传达战情。

    战前通报,于志龙虽年轻,乃悍贼,是孟庆的杀子仇人。也先将孟庆布置在元军右翼也是考虑到孟庆在此方向绝不会留有余力!

    孟庆能否报仇,能否建功,田辉并不关心,孟庆失利最好,方显出田氏之强悍。

    “传令,前部出击,罗文斌部,令你部随后支援,若无令后退,军法处置!”

    罗文斌是田辉手下大将,管军上千户。

    “诺!大人尽管放心,不击破当面贼,罗文斌提头来见!”

    仅仅留下两个上千户作为后阵,田辉亲自暂时在后压阵,罗文斌率军近千人,向左侧迂回,意图绕过正在激战的前阵,自侧后插进对方的后阵,将敌彻底击溃。同时田辉催促军鼓频击,要求前阵义军加大攻击力度。

    唐兀卫副指挥使过来问询田辉如何配合,“我部正迂回以策应前锋,力求彻底击溃正面之敌。某观外侧有大片滩泥,尚有一条窄道可行,敢请将军可酌情由此趁隙而入,一举溃敌!”

    这副指挥使自然答应。他身为侍卫军,地位天然高于汉军,更别说这些义军了,田辉也知自己不好直接给对方下令,故只是要他寻机突破,扩大战果。

    这边的义军一加大攻击强度,特别是田辉将要展开的侧方攻击,大大扩大了攻击面,万金海顿时承受不住了,不得不将自己全部的兵力都派上去,勉强支持住阵线不溃。
1...3435363738...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