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资本狂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杰奏

    眼看着辛苦多年后,还要变为一无所有,韦理陷入狂暴状态,公开发难,把这场惠丰银行主导的交易的各种不合理之处,揭露个底朝天。

    首当其冲的猫腻,就是几乎打五折的资产贱卖问题,而且李半城仅需立刻支付这六亿多港元收购款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在两年内完成支付即可。

    韦理对此大肆抨击的过程中,又打听到了一个让他吐血的消息,那就是,李半城用于立刻支付百分之二十交易款的一亿多港元现金,居然是签约前一天,沈弼指示惠丰银行贷给李半城的。

    这一下,韦理彻底绝望了,沈弼是要彻底踢自己出局啊,于是在继续制造舆论给沈弼和惠丰银行施加压力的同时,开始采取其它自救行动。

    当然了,对于韦理的尖锐指责,惠丰银行并没有完全默不作声,还是给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资产贱卖问题,惠丰银行认可了韦理对和记的估值,但惠丰银行认为,如果真按照这个价格出售,很难找到买家,而惠丰银行目前需要这笔现金,帮助完成对米国海洋密兰银行的百分之百收购。

    韦理立刻回怼道“这简直就是放屁,惠丰银行在环宇电脑公司上的投资那么成功,还能差收购米国海洋密兰银行的资金而且,按照惠丰银行的出售条件,和记管理层就可以接下这些和记股票,为什么偏偏白送给李半城”

    其实,韦理这么说,无形当中暴露出了目前他正在采取的行动,那就是,光打口水仗无济于事,还是实打实地争夺和记才最有效。

    不得不说,对和记感兴趣的财团确实挺多,进而给了韦理一丝希望。

    随着惠丰银行和李半城所作交易的相关信息被不断揭露出来,媒体的反应自然是沸反盈天,什么“蛇吞大象”、“石破天惊”、“如同投下大炸弹”等等形容词,充斥着各种报纸的版面。

    做为香江财经媒体的权威,信报也进行了评论,其中指出,“这场交易堪称李半城先生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大江实业公开上市以来最成功的收购,甚至从用最少的金钱,控制最多的资产这一点来讲,比包爵士的收购九龙仓计划、高爵士的收购香江置地计划,更出色。”

    “从今以后,李半城先生不但是地产界的强人,还将是股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高弦放下报纸,自自语道“信报的分析还算靠谱。”

    客观而,李半城和惠丰银行做的这笔交易,确实成功得超过了包裕刚和高弦,简直相当于白捡了价值几十亿港元的和记的第一大股东宝座。

    当然了,隐藏在这笔交易背后的实质,李半城和沈弼的深厚关系,注定了该交易不具备可复制性。

    只是,李半城拿下和记第一大股东宝座虽然很轻松,可要想真正消化和记,恐怕就难上加难了。先不说韦理领导下的和记管理层这几年一直希望夺取和记控制权的努力,光是这种难以理喻的收购方式,就很难服众。

    说白了,包裕刚收购九龙仓、高弦收购香江置地,固然消耗了远超,李半城拿下和记第一大股东所动用的真金白银,可恰恰是这种刀刀见血的正面交锋,让九龙仓和香江置地输得无话可说,进而折服在包爵士和高爵士的威望之下。

    接下来的几年内,太过取巧的李半城,要为真正掌握和记,不知道会掉多少头发了。

    毕竟,就算韦理被扫地出门,和记的管理层仍然没那么想当然地好摆弄。

    想到什么,来什么。秘书汇报,韦理求见。

    高弦一摆手,不假思索地吩咐道“就说我不在。”

    不用见面,高弦就能猜到,韦理想干什么,不外乎想要联合高益这个第二大和记股东,反攻刚坐上和记第一大股东宝座的李半城,从而保住自己的利益。

    高弦当然没必要趟这个浑水,他同样不满这几年韦理试图夺取和记控制权的野心,而且通过李半城,能保障高氏利益的最大化。

    没成想,韦理还挺有韧劲,通过曾经的同事,之前担任过和记三把手、四把手的夏伯殷和韦彼得,表达求见高弦的诚意。

    夏伯殷和韦彼得过来向高弦传话的时候,心里满是惴惴不安,如今想起来,当初跳出和记那个坑,来置地担任一把手和二把手,是再正确不过的抉择,否则的话,难免卷入和记管理层的清洗与反清洗残酷内斗。

    高弦没有训斥夏伯殷和韦彼得多管闲事,而是很给面子地表态道“好吧,现在我凑巧有点时间,那就让韦理过来吧。”

    韦理尽管落入朝不保夕的窘迫境遇,但依然虎死不落架,形势虎虎生风,一见到高弦,便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我这次求见高爵士,是想讨论和记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高益做为和记第二大股东,利益也必然受到影响”

    高弦毫不客气地打断韦理的话头,“韦理,我们都不是小孩子,公平是什么东西,相信自己心里都有个最真实的概念。”

    “现在,沈弼摆明了,要踢你出局,我也不好冒着得罪沈弼的风险,去掺和这一堆烂事。所以,你这趟来找我,得不到所希望的答复。”

    “韦理,我再善意地提醒你一下,现在,你只是丢掉和记大班的职位,可如果你再这么闹下去的话,想在香江商界继续立足就很难了。”




第0522章 公平是什么东西
    韦理的愤怒很好理解,他可是和记的大班,而且这几年在经营管理上卓有成效,不但率领和记走出财政危机,还业绩蒸蒸日上,结果却被沈弼和惠丰银行当成透明人,完全排除在交易过程之外,直到交易盖棺定论了,才得到一个例行公事的通知,简直欺负人到家了。

    更为重要的是,惠丰银行把和记第一大股东的宝座让给李半城后,韦理意识到,自己的和记大班头衔基本也要跟着摘去了。

    毕竟,韦理自己清楚,这些年他都做过了什么,以至于把惠丰银行大班沈弼得罪个彻底。

    眼看着辛苦多年后,还要变为一无所有,韦理陷入狂暴状态,公开发难,把这场惠丰银行主导的交易的各种不合理之处,揭露个底朝天。

    首当其冲的猫腻,就是几乎打五折的资产贱卖问题,而且李半城仅需立刻支付这六亿多港元收购款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在两年内完成支付即可。

    韦理对此大肆抨击的过程中,又打听到了一个让他吐血的消息,那就是,李半城用于立刻支付百分之二十交易款的一亿多港元现金,居然是签约前一天,沈弼指示惠丰银行贷给李半城的。

    这一下,韦理彻底绝望了,沈弼是要彻底踢自己出局啊,于是在继续制造舆论给沈弼和惠丰银行施加压力的同时,开始采取其它自救行动。

    当然了,对于韦理的尖锐指责,惠丰银行并没有完全默不作声,还是给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资产贱卖问题,惠丰银行认可了韦理对和记的估值,但惠丰银行认为,如果真按照这个价格出售,很难找到买家,而惠丰银行目前需要这笔现金,帮助完成对米国海洋密兰银行的百分之百收购。

    韦理立刻回怼道:“这简直就是放屁,惠丰银行在环宇电脑公司上的投资那么成功,还能差收购米国海洋密兰银行的资金而且,按照惠丰银行的出售条件,和记管理层就可以接下这些和记股票,为什么偏偏白送给李半城”

    其实,韦理这么说,无形当中暴露出了目前他正在采取的行动,那就是,光打口水仗无济于事,还是实打实地争夺和记才最有效。

    不得不说,对和记感兴趣的财团确实挺多,进而给了韦理一丝希望。

    ……

    随着惠丰银行和李半城所作交易的相关信息被不断揭露出来,媒体的反应自然是沸反盈天,什么“蛇吞大象”、“石破天惊”、“如同投下大炸弹”等等形容词,充斥着各种报纸的版面。

    做为香江财经媒体的权威,《信报》也进行了评论,其中指出,“这场交易堪称李半城先生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大江实业公开上市以来最成功的收购,甚至从‘用最少的金钱,控制最多的资产’这一点来讲,比包爵士的收购九龙仓计划、高爵士的收购香江置地计划,更出色。”

    “从今以后,李半城先生不但是地产界的强人,还将是股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

    高弦放下报纸,自言自语道:“《信报》的分析还算靠谱。”

    客观而言,李半城和惠丰银行做的这笔交易,确实成功得超过了包裕刚和高弦,简直相当于白捡了价值几十亿港元的和记的第一大股东宝座。

    当然了,隐藏在这笔交易背后的实质,李半城和沈弼的深厚关系,注定了该交易不具备可复制性。

    只是,李半城拿下和记第一大股东宝座虽然很轻松,可要想真正消化和记,恐怕就难上加难了。先不说韦理领导下的和记管理层这几年一直希望夺取和记控制权的努力,光是这种难以理喻的收购方式,就很难服众。

    说白了,包裕刚收购九龙仓、高弦收购香江置地,固然消耗了远超,李半城拿下和记第一大股东所动用的真金白银,可恰恰是这种刀刀见血的正面交锋,让九龙仓和香江置地输得无话可说,进而折服在包爵士和高爵士的威望之下。

    接下来的几年内,太过取巧的李半城,要为真正掌握和记,不知道会掉多少头发了。

    毕竟,就算韦理被扫地出门,和记的管理层仍然没那么想当然地好摆弄。

    ……

    想到什么,来什么。秘书汇报,韦理求见。

    高弦一摆手,不假思索地吩咐道:“就说我不在。”

    不用见面,高弦就能猜到,韦理想干什么,不外乎想要联合高益这个第二大和记股东,反攻刚坐上和记第一大股东宝座的李半城,从而保住自己的利益。

    高弦当然没必要趟这个浑水,他同样不满这几年韦理试图夺取和记控制权的野心,而且通过李半城,能保障高氏利益的最大化。

    没成想,韦理还挺有韧劲,通过曾经的同事,之前担任过和记三把手、四把手的夏伯殷和韦彼得,表达求见高弦的诚意。

    夏伯殷和韦彼得过来向高弦传话的时候,心里满是惴惴不安,如今想起来,当初跳出和记那个坑,来置地担任一把手和二把手,是再正确不过的抉择,否则的话,难免卷入和记管理层的清洗与反清洗残酷内斗。

    高弦没有训斥夏伯殷和韦彼得多管闲事,而是很给面子地表态道:“好吧,现在我凑巧有点时间,那就让韦理过来吧。”

    韦理尽管落入朝不保夕的窘迫境遇,但依然虎死不落架,形势虎虎生风,一见到高弦,便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我这次求见高爵士,是想讨论和记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高益做为和记第二大股东,利益也必然受到影响……”

    高弦毫不客气地打断韦理的话头,“韦理,我们都不是小孩子,公平是什么东西,相信自己心里都有个最真实的概念。”

    “现在,沈弼摆明了,要踢你出局,我也不好冒着得罪沈弼的风险,去掺和这一堆烂事。所以,你这趟来找我,得不到所希望的答复。”

    “韦理,我再善意地提醒你一下,现在,你只是丢掉和记大班的职位,可如果你再这么闹下去的话,想在香江商界继续立足就很难了。”



第0523章 废物再利用
    对于韦理如今沦为沈弼和惠丰银行弃子的下场,高弦还真谈不上什么同情,因为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韦理可不是一个善茬儿。

    要知道,最开始,韦理是沈弼精挑细选出来的最佳“特工”,空降到和记,用于取代原来的和记大班祁德尊。

    由于祁德尊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最后不得不退出这场内斗,而高弦已经吃下了黄埔船坞的核心资产,也不好把手伸得太长,于是就让韦理出色地完成了取代祁德尊的任务,坐上了和记大班的宝座。

    接下来,在野心的驱使下,韦理走的路就背离了沈弼的初衷,其利用和记内部对惠丰银行的仇视,迅速拉起了队伍、立起了山头,开始谋划摆脱以惠丰银行、高益为首的和记董事会的控制,由听命于韦理的和记管理层取而代之。

    在此期间,韦理通过诸如兼并重组之类的资本操作,稀释了老股东们的股权,比如惠丰银行的持股比例从最初的百分之三十多,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二十多,连高益也未能幸免地持股比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而且,韦理以发展业务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拒绝给大股东们所期待的分红。

    因此,别说沈弼对韦理这个“叛徒”恨得牙痒痒,连高弦都心怀不满。

    现在,韦理的好日子到头了,沈弼弃之如敝履!

    没想到不等自己说完,高弦就把拒绝的立场摆到了桌面上,再加上正戳中痛楚,韦理不由得有些发懵,等缓过劲来后,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开口道:“高爵士忌惮沈弼和惠丰银行,我完全能够理解。现在我只想确认一点,如果我找来足够的争夺和记的资源,那高益做为和记第二大股东,将会支持哪一方”

    高弦失笑道:“韦理,你是不是太忙了,忘了留意和记股票的走势”

    见韦理有些不明所以,高弦便索性拿起一张图表递了过去,“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股市对李半城入主和记,持积极态度。”

    “换而言之,在香江当前的正治经济形势下,各方都乐于看到,和记由华籍人士控制。”

    “这就是大势,你非要逆势而动的话,只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由于受到今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和中国边境发生冲突的影响,这段时间的香江股市,表现得比较疲软,和记股票平均市价不超过六港元,这也是沈弼敢于以每股七点一港元的价格,将惠丰银行所持有的和记股票,“送”给李半城的主要依据。

    当这笔交易完成后,和记股票的价格图表上确实出现了坚定的上扬之势。

    韦理看着这些对他而言既是无情嘲笑又是残酷打击的证据,不由得面如死灰,先前身上那股“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大不了鱼死网破”的壮烈劲头儿,一下子就散得不见任何踪影了。

    “多谢高爵士指点,避免了我像跳梁小丑一样,做得越多,笑料就越足。”韦理如同散了架一般,瘫坐在沙发上,喃喃自语着场面话。

    心如止水的高弦,淡淡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倒是可以出面,为你辞去和记大班争取一个体面。”

    “另外,我和朋友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准备发展前景看好的物业,你愿意的话,可以过去屈就首席执行官,并且得到百分十的股份,”

    “当然了,如果你自恃实力犹在,大可以和才进入和记、人生地不熟的李半城斗上一番,我也不拦着。”

    “万分感谢高爵士的一番美意,我的决定会影响到不少人,所以需要回去,仔细考虑一下。”韦理疲惫地站起身来告辞。

    高弦仅象征性地把韦理送到办公室门口,望着他走进电梯的背影,神思不由飘到加拿大那边因为即将到来的又一轮香江移民潮而带动的地产需求上,想在那里发展,就需要一个资深业内人士,最好还是带着几分狼性的鬼佬,负责日常事务,废物再利用一下韦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环保决定。

    其实,高弦不是一味地唱衰韦理,而是成为沈弼和惠丰银行弃子的韦理,在香江真的很难继续混下去了。

    先不说香江商界忌惮沈弼对韦理的厌恶,光是想找到一个足以媲美和记大班的空职位,就近乎不可能。
1...148149150151152...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