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有术:腹黑皇后傲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吐露
第29章 日落景仁宫
平时,给一宫主位送衣服,都是许嬷嬷的事。她出宫了,自然就落到何青衣头上了。
邓皇后说起来是中宫皇后,可在女官里面,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尚宫局就要换人了,太后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而太后又不怎么待见邓皇后,蒋司衣她们,自然也不愿意上门献殷勤。
何青衣捧了衣服,就出门去了景仁宫。这会儿,已经是落日时分。
虽然已经立秋,可天气跟夏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倒是这落日,比往常早了一些。
何青衣捧着衣服到了景仁宫,就由宫女引着她,进了正殿的厢房。
进宫快五个月了,这是何青衣第二次见到邓皇后。上次乞巧节的时候,因为尚服局赢了比赛,中宗给何青衣和郑姑姑赐了酒宴的坐席。何青衣远远地见过邓皇后,只觉得她的眉目有点像邓云游。或者说,邓云游有点像他姑姑邓皇后。
邓皇后拿了卷书,百无聊赖地靠在榻上,边上两个宫女,慢悠悠地给她打着扇子。何青衣跪下请安,呈上了新做的袄子。
“本宫不记得你的名字了,”邓皇后看了一眼衣服,说:“你是大嫂的哪个侄女,张允家的,还是张充家的”
“奴婢叫张留仙,家父是张允。张美人是张充叔叔的女儿。”何青衣理顺了张家的关系。
“哦,”邓皇后点点头,看了一眼何青衣,心想,这模样,跟贞妃倒是一路的。怎么皇上不收她,反倒收了张留梦呢。
再一想,张留仙是个寡妇。可中宗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个,他娶贞妃的时候,太后那么反对,中宗还不是娶了。
正说着话呢,邓皇后突然摆手,边上的宫女赶紧端了个金盆过来。邓皇后冲着盆子干呕了一会儿,又一个宫女端了漱口水过来。
何青衣这几日经常出入翠云轩,徐若兰也是如此,每天抱着个盆子,随时干呕。心想,皇后不是怀孕了吧。
可边上的宫女和嬷嬷一脸正常,何青衣不禁多嘴,问了一句;“娘娘这样有多久了”
邓皇后想了下,说:“昨天贪吃伤了脾胃,今天早上起来就这样了。”
“看过太医了吗”何青衣赶紧问。
“朱嬷嬷给本宫熬了些消食的汤药,喝了不行,明儿再召太医吧。”邓皇后似乎并不愿意见太医。
何青衣心里奇怪,这会儿,那个朱嬷嬷就端了碗药进来了。
邓皇后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苦了。”
那个朱嬷嬷却一脸无奈,说:“娘娘,奴婢已经放了很多甘草了!”
何青衣算是明白了,又是一个怕药苦的,难怪拒绝太医呢。
“娘娘,王太医的药一点儿也不苦,”何青衣赶紧开始吹捧,“要不喊他过来看看”
“王太医,”邓皇后想了一下,问:“给七公主治病的那个”
“是,”何青衣再补了一句:“他的方子,跟宫里的太医们不大一样。”
邓皇后正苦于干呕,又不想吃苦药,听说宫里有这么个神医,自然愿意了。
“朱嬷嬷,你去趟太医院,务必找王太医,其他人都不要。”邓皇后吩咐。
何青衣心里偷笑,看来,这邓皇后跟邓云游是一路人。
朱嬷嬷应声去了,何青衣也告辞回了尚服局。
不出所料,邓皇后果然是怀孕了。这个消息,当天夜里,就爆炸似地传遍了整个后宫。所有人都在灯下谈论着这件事情,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王应元诊了脉
第30章 大意失荆州
王应元一边喝茶,一边看邓云鸿的脸色变了又变,就问:“大公子,你的身体,最近如何”
听见他的问话,邓云鸿才回过神来,问:“皇后这事,现在宫里都知道了吧。”
王应元点点头,说:“怕是宫里,晚上都在讨论这事了,我一出宫,就飞速赶来了。”
邓云鸿想了想,说:“皇后身边没人,上次徐若兰也说没人,看来,当务之急是送几个可靠的人进宫。”
王应元又说:“嗯,本来就徐美人一个人,我还照顾的过来。现在多了个皇后,怕是忙不过来啊。”
邓云鸿点点头,问:“王大夫,你的夫人有空吗”
“我夫人”王应元急忙说:“她只懂些寻常的医理,药材倒是精通。”
邓云鸿就一副,“我夫人进宫了,现在轮到你夫人了”的模样。?王应元一看情形不对,就起身告辞,说要回家了。
邓云鸿却在他身后说:“练氏找不到书,自然会找你麻烦。你夫人在宫里安全呢,还是宫外安全”
王应元的脚步一顿,心想,自己之所以一出宫,就赶紧回家,怕的就是这个。邓云鸿说的有道理啊,练氏再有能耐,他们能去宫里吗自从出了个练后,后商对练氏,可是如临大敌,处处提防的。
“那孩子们怎么办”王应元问,他有一儿一女,女儿九岁,儿子才五岁。
“接到我这里吧,”邓云鸿说:“我们南院的老夫人,很喜欢小孩子呢。”
“也好。”王应元点点头,答应了。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王应元就回家通知妻儿去了。
剩下个邓云鸿,又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邓家盼了好久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担心的是,这是不是中宗的陷阱可再一想,中宗目前有两个麻烦,一个是三边的孙连玉,一个是首辅高阶。估计没时间没精力来搞邓家。
再加上,今年春天陕西的大旱,到了今年冬天,怕是会有农民起义。到时候,中宗焦头烂额,巴结邓如光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拿他开刀呢。要知道,每年镇压起义,中宗都要跟邓家借兵。
陕西近年,不是大旱,就是水灾,每次都在三边孙连玉的眼皮子底下,可他每次都找借口。起义的农民军也欺软怕硬,不打孙连玉的驻军,专门扰民。一路朝东,奔着京城的方向杀来。好几次都是冀鲁总督夏延派人拦下。
可冀鲁总督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只派少许将士,拦住起义军东进的路线,迫使他们南下,朝着长沙荆州而去。这样,不用多少力气,就能赶走起义军。
可这是以邻为壑,对冀鲁总督来说,起义军一南下,他就没问题了。可对于中宗来说,祸水南下,麻烦就更大了。荆州和长沙是富足之地,卫所又没有多少兵力,抵抗不了这帮流寇。到时候,为了扑灭长沙荆州的祸事,花的钱更多。更何况,方王在长沙收服了这些灾民,日后也是中宗的麻烦。
中宗就吸取教训了,只要起义军朝着京城东进了,他就去北疆求助。邓如光看在邓皇后的面子上面,总会出兵冀鲁,打个硬仗,灭了祸水。
邓云鸿计算了一番,觉得即使是个陷阱,明年开春之前,中宗都不会动邓家。那么,即使是陷阱,暂时也没什么危险,让邓皇后安全生子,就成了头等大事。皇后现在有孕,怕是明年五月才会生产。再加上徐若兰,生个皇子的机会很大。
&nbs
第31章 五千骑进京
德妃静妃的那些事,太后自然也知道一些。
可是,膝下的孙子孙女,已经有十二个了。虽然子孙是多多益善,可有些人,太后并不喜欢。倒不如,保持目前的势力平衡。
所以,太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很过火,她就不予深究。谁知,竟然误导了中宗。防来防去,最后还是大意失荆州。
太后问:“邓家的事,你打算怎么办要不要让皇后喝药”
中宗想了想,说:“来不及了,邓家怕是已经知道这事了。皇后如果没了孩子,只会激怒北疆。邓如光不像他的父兄,性子火爆,真冲进京城也难说。”
“真让皇后生下这个孩子吗”太后问。
中宗点点头,说:“如果孩子生下来了,邓家却没了,问题不就解决了”
“没那么容易吧,”太后很是怀疑。?中宗却笑了,说:“说不定,这个孩子,才是他们自取灭亡的原因呢。”
太后不明白,还想问些什么,中宗却说:“太后,您就放心吧,这些事,朕自有主张。”
陪着太后坐了一会儿,中宗就起身回宫了。
有了这个孩子,邓如光才会麻痹大意,到时候,要杀他,估计就容易多了。否则,邓如光躲在遥远的北疆,身边全是心腹加铁卫,中宗如何杀的了他。邓如光不死,周和如何能接替他的位置
中宗心想,说不定,这个孩子,才是上天派来帮他的。邓家盼这孩子,盼了很多年了吧,人一疏忽,杀身之祸就上门了。只是,怎么才能不露痕迹地杀了邓如光,还让他的手下听话呢。这么七八十万的大军,就算一半的人闹腾起来,中宗都无力抵抗。这事,还得好好琢磨一番。
谁知,第二天一下早朝,中宗的桌子上面,就摆了一份邓如光的加急奏折。
中宗一愣,安宁城跟京城,少说也有两千多里,就算八百里加急,也得两三天的光景。莫非,这是前几日送出的文书
中宗看了一眼魏明,魏明说:“皇上,是邓府早上派人送来的,说是镇国公的飞鹰传书。”
飞鹰中宗挑了挑眉毛,他倒是听过飞鹰的速度,一个时辰就能能飞个八百里,这安宁城到京师,也不过两三个时辰。可是,苍鹰性情凶猛,极难驯服,更不用说,飞行传书了。
翻开一看,果然,邓如光知道了。
奏折上写着,臣在边疆日久,忽闻皇后有喜,又逢千秋中秋佳节,特派五千精兵,送上贺礼……
中宗也没心情去看他的礼单了,五千精兵这下子,中宗再无二心了。
本来,他也想过,利用这个孩子,扳倒邓家。可万一,棋差一招,被邓家钻了空子,逼着自己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岂不是大权旁落,注定结局惨淡嘛。
稳妥一点,倒是可以用太后的方法,给皇后喂药,装作不慎的样子,流掉这个孩子。日后再图谋邓如光和北疆的事情。
只是,这五千精兵进京,哪里是给中宗送贺礼的啊这是虎目眈眈地等在宫外,如果邓皇后有失,这五千精兵就是先锋。两三日之内,北疆的大军必将压城。
邓家的七八十万军队,一直乖乖地守在北疆。除去几次进京镇压起义军,中宗对这支军队,并无深刻的了解。
可见了这封一夜之间就从安宁城送来的奏折,中宗身上的压力,突然变的很大。
 
第32章 城北会旧友
高阶扳倒了严世玉,又清洗了一次朝廷,剔除异己,扶植亲信。
静妃的父亲谢几道,虽然及时调转方向,投靠了高阶。但是,他属于严世玉旧党,高阶上位之后,虽做到礼部尚书,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没多久,就回家养老了。
严世玉在位七年,盘错根深,高阶一时之间,也只能利用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时间一久,被利用的那些人也发现了,他们不是高阶亲信,利用之后,占不了多少利益。反而因为严世玉旧党的身份,处处受限。
所以,这批反水的旧党,又开始寻找新的代言人了。自然而然,静妃的二皇子,就成了他们鼎力支持的对象。而后,中宗又开始扶植徐士吉,这批人就加入徐士吉的队伍,成了最坚定的反高阶派。
邓皇后怀孕的消息一出,高阶派自然不高兴了,反高阶派也不高兴。因为,他们原先一直拥护二皇子,现在邓皇后又有身孕了,以后如何是好再加上,淑妃的冀鲁派和三边的贞妃派,在朝廷上也有些人,一时间,中宗坐在宝座之上,头疼不已。
下面的群臣,引经据典,各有道理,争执不下。还有人逼着中宗,速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免兵祸乱国。
过了两天,北疆的五千人马,已经赶到京城。听从兵部尚书陈奇法的安排,在城北郊外的旧军营驻扎。
一夜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邓皇后有喜,她北疆的兄弟派了五千人马过来贺喜送礼,已经进城了。
次日一上朝,中宗连一句反对的话,一句争执的话都听不见了,全是讨好谄媚的言辞。什么皇后有喜,是我朝的大幸。什么皇后的嫡子,才是继承大统的第一人选。中宗坐在宝座之上,心里冷笑不已。这批臣子,如果邓如光挟兵逼宫,他们必定背弃自己。就这么五千人马,就能让他们不吵不闹,口径一致。皇权,皇权有什么用自己前两天在殿里大发雷霆,哪个臣子听他了还是高阶跟他的利益一致,出声制止了争吵。
吵了两天,他的头都被他们吵疼了。今天可好,兵马一来,谁都换了一个人,中宗心里,甚是难过。
中宗登基,借的就是邓敬贤的力量。要不是邓如晦在肃宗驾崩前夕灭门,眼下这个处境,中宗一登基,很可能就得面对了。好在,邓如晦灭门,邓敬贤因为打击过重,半年就病逝,留了个性格简单,没什么经验的邓如光。
邓敬贤一去世,邓家没了主心骨。中宗当时就想分化北疆,只是,战事逼近,而北疆的军士,非邓家的人不能压制,才派了邓如光北上。谁知,过了七八年,邓如光渐渐上了轨道,除去邓敬贤的亲信旧臣,他还带出了一个没有背景的张允。独守西霞关,连京城都知道张允的威名。
中宗之所以看上张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背景简单,不是邓敬贤一朝的老将。张允只忠于邓如光,如果邓如光去世,张允对邓家下一代的忠诚度,远比不上那些老人。自然,就成了中宗分化北疆的第一人选。
想到这里,中宗又喊:“魏明。”
魏明上前,问:“皇上,有何吩咐”
“张超呢”
“张超早上休息,不在宫里呢。”
“那周和呢”
“周和也不在宫里,皇上。”
中宗想了想,挥挥手,说:“下去吧,没事了。”
魏明退出书房,悄悄地问门口的范思齐,“周和跟张超呢”
第33章 徐乾文酒债
眼见着徐冲骑马出了营地,虽然摇摇欲坠,倒是一直没掉下来,应该是没事了。
李荣就吩咐将士牵了周和跟张超的马,引进军帐。
“怎么是你来了我还以为是宋哥呢。”张超随口一问。
“哈哈哈,本来是宋哥的。”李荣说:“我给徐参军交了半年的酒债,所以就变成我了。”
周和也笑,问:“徐乾文怎么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