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直到得翌日她们起床时,没瞧见赵洞庭如往日那般在竹海上练功,才在竹林里头发现夜醉酣睡的赵洞庭和吴阿淼两人。
两个人都很没睡相,大仰八叉。
很难想象,这竟然会是大宋的皇帝,还有大宋的南美洲航海大使。
乐舞本要去叫醒赵洞庭,却是被乐婵给拉住,“再让他睡会儿吧,也就是和吴阿淼喝酒,皇上才会这样。”
她不是和赵洞庭相处时间最长的女人,但她对赵洞庭的了解,却是还要在颖儿之上。
有时候,赵洞庭无意间散发出来的那种孤单气息,她能够领会得到。
她们在宫中尚且还有这么多姐妹可以说知心话,但皇上,却是有许多话都无人诉说。特别是男人间的那些话题。
整个朝廷的臣子都在皇上面前恪守礼节,皇上便是想亲近,都亲近不得。
乐舞等女听到乐婵这话,眼神都是有些复杂。
她们没有再靠近过去,就这样静静看着赵洞庭,然后又回到院子里去。
等赵洞庭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从山那头全部露出来了。
拍了拍还有些微痛的脑袋,赵洞庭抬腿将吴阿淼给踹醒,“该起来了!”
然后飘身又上竹海,在绿色的竹海上空盘膝而坐,打坐修行。
这是他这么多年的习惯,不会改变,也很难再去改变。
吴阿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恰好看到赵洞庭纵身上竹海,也提气飞掠上去。
等修行完,吴阿淼出宫回家。
赵洞庭回到房间里,洗漱过后任由宫女给自己梳妆。
乐婵不知何时轻轻走到他的身旁,道:“以后莫要再这么醉了,对身子不好……”
赵洞庭带着些许歉意偏头,“好。”
等他到御书房的时候,看到吴阿淼那个家伙已经在御书房外等着。
兄弟两对视着,都笑起来。
1485.明镜台会
其后数日,李芳华也率领众海贸非洲航海队的官员及些许将士,还有他的那些妻妾们回到长沙。
赵洞庭仍是到城门口相迎。
不出意外,李芳华也从非洲带回来不少动植物。其中甚至包括狮子、野牛等这种野兽。
虽然到这时,建设部已经在财务部拿到初阶款项,开始在岳麓山脚下圈地测量,但距离动、植物园的完全建成怕还得需要不短时间。赵洞庭只得安排飞龙军先将这些凶猛的野兽都关在军营内。
李芳华这趟非洲之旅晒黑不少,他的妻子们也是。只是这样看起来倒是更为健康,他妻子们小麦色的肌肤别有动人之处。
赵洞庭在将李芳华等航海队官吏带到御书房后,从他们嘴里得知非洲现在的初步情况。
非洲果然还是处于颇为原始的阶段。在那里的土著民们和美洲、澳洲的相差仿佛,仍旧过着几近茹毛饮血的生活。
李芳华还说,那里的部落互相征伐,甚至于到现在还存在不少吃人肉的部落。
这样的部落和大宋相比起来,自是落后不知道多少年。
只需得大宋的禁军杀到非洲,那便是统治整个非洲都不是什么难事。
但赵洞庭在听他说完后,只是轻轻摇头,笑道:“只要大宋城能够屹立不倒,朕根本无需派遣大军前去。”
非洲那地方气候炎热,疾病又多。他不愿派遣将士过去,因为,土著很难打败禁军,但那些传染病等等自然因素却是可以。
更重要的是,赵洞庭知道,文明的同化才是真正的统治。征伐,不过是最初级的统治而已。
他要做的,只是在南美、北美、澳洲还有非洲种植下文明的种子而已。
其后,李芳华也受到赵洞庭的封赏。
他的回来,没有在长沙城内兴起太大的浪花,但也惹得不少百姓到街上观望。这段时间,航海队的接连回归成为长沙热门话题。
五月半。
正好是明镜台大会的前夕,温庆书到御书房禀报,整个大宋共计五百余名国级明镜都已经到得皇城内安置下来。
赵洞庭将明镜大会召开的地点定在皇宫御花园。
这时,御花园内也已经布置妥当。除去摆放许多书案以外,上边还很是悉心得用帆布遮盖,用以遮挡阳光。
周遭彩旗飘飘,繁花似锦。
陈文龙在这个时候也终于是和黄华完成交接,回到长沙城内。
黄华正式升任兴**区大元帅,同时也被选入军机内阁。
福建路安抚使由原来的副安抚使接任。
明镜大会这天,长沙城依如往常,皇宫内异常的热闹。
除去各省各部主官,在中枢内阁挂职的肱骨大臣们悉数被宣进宫以外,那些就住在宫外专门用来招待到皇城办差官吏的酒馆里的明镜们也是陆续进宫。在明镜台召开以前,由太监领着到御花园内。
依着赵洞庭的安排,内侍府早已在那些案桌上分别贴上这些明镜们的名字。
赵洞庭等人则是坐在最上头。
在众明镜到时,赵洞庭早已是在这里等候。在他旁边,则分别是陆秀夫、文天祥,再是王文富、赵与珞等顶尖大员。
远处些,有不少皇宫禁卫们守卫。还有持着各种乐器的宫中乐师们。
众明镜陆续到,见到赵洞庭后都是颇为激动的行礼。
在他们心里,被推选为明镜那是天降的惊喜。在这之前,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怕是都没想过这辈子能够见到皇帝。
毕竟他们虽是各地颇有威望的官员,要么则是在某个行业颇有建树的人,但他们,终究不是大宋官员。
赵洞庭对这些明镜们颇为和蔼,在他们行礼时,频频微笑点头。
等人到齐,距离开会的时间大概还有两刻钟的时间。因赵洞庭坐在上面,下面鸦雀无声。
即便那些明镜中不乏年岁颇老之人,却也在赵洞庭面前显得极是拘谨。
赵洞庭则只是和旁边的文天祥还有陆秀夫偶尔聊上几句,聊的,是关于攻打元朝的准备事宜。
这才是对大宋而言至关重要的事。
在元朝这只猛虎被消灭之前,大宋始终算不得是天下霸主。
会议时间到,有鼓声、笛声,还有编钟等乐器的声音齐响。这声音浩荡、澎湃。
在众明镜围成的圆圈正中间是旗台,一名身披鲜亮金色甲胄的将士撒手将大宋国旗扬出,另一名缓缓拉动绳子。
赵洞庭和文天祥、王文富等中枢内阁阁员在这刻都是站起身来,凝视大宋国旗。
大宋国旗飘扬着,缓缓向着旗杆上头升去。
来自各地的众明镜连忙跟着起身。
有大宋国歌的声音隐隐约约响起,然后越来越洪亮。
赵洞庭当初制国旗、编国歌,让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这不过是表面上的形式,但赵洞庭却深知其重要意义。
站在国旗下,看着大宋国旗缓缓升起,即便是他,心中也有种油然而生的浓浓自豪感。
等到国歌奏完,大宋国旗也升到最顶端。
赵洞庭坐下去,敏锐的察觉到明镜们的眼神都些微有些变化。
然后,他向着温庆书看去。
挂着明镜台总秘书之职的温庆书站起来,起来。
如这样的会议场面,几乎已经和后世的没有太大区别。
温庆书先是逐个介绍过文天祥、赵与珞等人,然后正式向众明镜宣布,这便是大宋中枢内阁的首批成员。除去镇守各地的军中内阁成员以外,大宋中枢内阁成员基本上已悉数到齐。
再其后,温庆书又开始给众明镜讲述明镜台的职责和职能。
虽然在这之前,朝廷已是派发文书下去。但现在当着赵洞庭的面说出来,显然更有信服力。
众明镜肯定他们拥有对中枢内阁成员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后,多少还是露出些惊讶之色来。
这几乎是等于大宋顶尖官员们的仕途将会受他们的制约。这在以前,绝对是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的。
等温庆书说完话,便轮到赵洞庭。
赵洞庭没有说太多的话,这届中枢内阁成员已经确定,也没打算再进行选举。他只是让众明镜勿忘职责。
他们都是百姓的代表,只有他们维护心中的正义,坚守为民请命的初衷,大宋百姓才能够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整个明镜台会议的前半段,可以说并没有太过吸引人的地方。
直到后半段,赵洞庭让众明镜写关于自己对国政的看法。这御花园内才是颇为热闹起来。
在这之前,赵洞庭可并没有说过还会让众明镜在会议时写这样的东西。
众明镜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少不得要议论几句。
连陆秀夫都露出极为惊讶之色。
只他明白赵洞庭这是什么想法,是以没有多问。
皇上曾说过,自家冷暖自家知。这大宋昌不昌盛、百姓们生活好不好,他说了不算,朝廷官员说了不算,只有百姓们自己才清楚。
而眼前这些明镜们,不就是百姓们的代表
陆秀夫也很是好奇,想知道这些明镜们能够写出怎样的问题和建议来。
时间缓缓流逝着。
直到将近两个时辰过去,这次会议才算宣告结束。
赵洞庭带着中枢内阁成员们和众明镜就在宫中摆下酒宴用膳。
只在散会以前,赵洞庭让张庭恩、张破虏将众明镜的谏书收上去时还说了,明镜台会议并不会就这样结束,他还需得和众明镜们共同探讨治国方针。而其针对的,就是明镜们在谏书上提出的问题。
等这天明镜们在用膳离宫以后,赵洞庭带着中枢内阁成员们到御书房,开始忙碌起来。
1486.三兄弟聚
总共五百多封谏书,虽然有的提的问题多,有的提的问题少,还有重复的,但要阅读整理完,并非容易的事。
而且赵洞庭还要求每个中枢内阁成员都将这些谏书浏览一遍。
这夜,赵洞庭等人都是到夜色颇深时才离开御书房。
翌日明镜台会议继续。
在会上,赵洞庭提出昨日选出来的几个问题让明镜们讨论。
如有许多地方因地处偏远,道路艰险,朝廷的政策未能普及到那些地方的问题。
再有有些地方因环境贫瘠,百姓的生活始终不能得到改善。
商人们在有些地方仍是受到歧视。
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有土绅占据大部分土地,仍旧雇佣百姓做佃户的顽固老旧问题。
整个会议过程都颇为热闹。
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现在大宋大环境下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商讨出解决方案的。
就拿最先的那个问题来说,虽然轰天雷的威力颇大,但也不是万能的。以这个年代的建设工艺,还没法做到在山里边挖隧道、在山于山之间搭建彩虹般的大桥。要让那些偏僻的村落也融入到这个大社会里,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赵洞庭对此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最后只能暂定让各地官府派遣官吏让那些百姓迁居。
虽然这些年来赵洞庭始终鼓励多生多育,但大宋整体而言还是地广人稀的情况。有的是地方让那些百姓们聚居。
其后持续十余日的时间,赵洞庭和中枢内阁成员们都是这样忙碌着。忙到赵洞庭连和吴阿淼喝酒的时间都没有,温庆书也没时间再去钟府找余敏说女人之间的话。
吴阿淼到宫中找过赵洞庭数次,每次赵洞庭都在忙碌,这直让他好生幽怨。甚至感慨,整个朝廷都在忙碌,好似就他闲着。
但这样的感慨,显然很快又被这个颇为没心没肺的家伙抛到脑后。
在知道赵洞庭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什么闲暇后,他挺安逸地呆在家里和柳红、何家娘子还有他的那两个印第安妻子玩。
好在这个时候白玉蟾也是赶到长沙,让吴阿淼总算有了喝酒的伴。
赵洞庭却是连去接待白玉蟾的时间都没有。
明镜台会议终于是结束了。
来自于各地的明镜又陆续回往各地。
只赵洞庭等人却也没有闲暇太多。
关于那些明镜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都已经探讨出方案。但这些政策实施下去之前,当然还得再做斟酌。
这又是十余天的时间过去。
转眼这都接近七月了。
皇城内这段时间里,每日都几乎有数十骑疾驰而去,飞鸽也是络绎不绝。
以中枢内阁为名义的政令不断传达往各地。
这些政令有的是面向全国各地,还有绝大多数,则是针对少数地方。
赵洞庭总算是又稍微清闲下来,头件事,便是将吴阿淼和白玉蟾两人宣进宫中。
上辈子大起大落,其实他这辈子只想过悠闲的生活。但生来为皇,有些事情,有些担子,他没法推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