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蜀中境内成都府、嘉定府、重庆府等各城皆有为数不少的守军,如今也是该到动用这些守军的时候。

    虽大宋各城守军不如禁军那般精锐,但也绝不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只需齐聚守军,那便无需害怕吐蕃的那五万兵员能有什么作为。

    再有大理军区,大宋和蒲甘、天竺等国并无夙愿,元朝应是不太可能能够请得动这些国家攻宋。

    大理军区应是安然无忧。

    如此,索性倒不如让刘诸温率领将士攻打吐蕃。既然要打,赵洞庭也不仅仅只是想求保住中兴府了。

    大宋和元朝之间早晚会有大战,如今元朝都已经拥有火器,又对大宋露出爪牙,还不如直接分出个胜负高低来。

    只镇南军区还有兴**区,赵洞庭暂且还是不打算去调动的。

    不说以两大军区之力绕海岸线到元朝境内会要费多大的劲,需得多少粮草,单是以两大军区之力,现在还真未必能拿下元朝。

    “拟旨!”

    过半晌,赵洞庭忽对着李狗蛋喊道:“拟大理军区元帅刘诸温率领天退、天究、天闲、天剑四军攻打吐蕃!蜀中军区副帅张光宝率蜀中军区全部禁军将士驰援中兴府,各城守军抽调半数兵员往成都府、雅州沿线,若吐蕃兵到,主动出击,务必将其全歼。镇南、建康、兴国、祥龙四大军区勤加操练,做好积极应战的准备!随时听候朕的调动。”

    李狗蛋忙在旁边提笔疾书。

    他的字写得颇为漂亮,速度又快。竟是不比赵洞庭口述要慢多少。

    很快,便是数封旨意呈现于纸上。

    赵洞庭看过后,从外边喊进来个太监,让其将其送到国务省。且交代让国务省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各大军区去。

    然后又对李狗蛋道:“去将国务令、副军机令以及兵部尚书宣来。”

    李狗蛋匆匆跑出御书房。

    刚刚圣旨是他起草的,即便年纪不大,他也知道是要发生大事了。

    这般大事,可能会要牵扯到大宋全境。

    甚至,决定中原归属。

    只过不多时候,陆秀夫、苏刘义以及暂任兵部代尚书的钟健便是联袂赶到了御书房来。

    看他们神色,显然是已经在御书房外就听及李狗蛋说过刚刚的事了。

    才刚进屋行过礼,陆秀夫就是问道:“皇上这是打算要和元朝开战”

    赵洞庭轻轻冷哼道:“他们以军火支援大夏,又要让吐蕃兵压我大宋边境,其意图已经是很明显了。如果西夏覆灭,我大宋必然再度遭受四面皆敌的困境。朕岂能让他们如愿,既他打算步步为营,那咱们,就要以进为退,打乱他们的部署才是。”

    陆秀夫、苏刘义和钟健闻言都是轻轻点头。

    对于赵洞庭在军事方面的见地,他们都是打心眼里佩服的。毕竟,如今的大宋就是在皇上的英明指导下才打下来的。

    皇上虽然年纪不大,且算不上多么擅长指挥军队,但在大局观上,从来都不欠缺。

    然后陆秀夫又道:“那皇上宣我等来,应是让我等准备粮草吧”

    “嗯!”

    赵洞庭点头道:“三军要动,粮草先行。国务省和兵部、军机省务必要紧密团结,以最快的速度将粮食运送到各大军区内,有备无患。各城除去必要的以应不时之需的粮草外,尽皆集中到各大军区禁军中去。另外,再着各地从百姓们手中收购多余的粮食。”

    “是。”

    陆秀夫、苏刘义还有钟健都是躬身领命。

    元朝向来都底蕴极深,要和元朝争霸,这样的准备是必须的。甚至,哪怕是集结全国粮草,也未必就是万全。

    大宋这些年休养生息的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了。国内储备的粮食也是有限的。

    这还亏得是赵洞庭改革农业,又推广新作物。要不然,这个时候的大宋怕还是有许多人吃不上饭的情况,哪里还能有什么余粮。

    除非是以战养战,否则这个年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坚持十年的征伐,还能让百姓们填饱肚子。唯有大宋除外。

    而其后,赵洞庭又让苏刘义和钟健联名起草蜀中军区各城守军的调令。

    在现在大宋制下,各地守军受大军区、军机省以及兵部三重管辖。各大军区唯有在情况危急时才可酌情调动守军,寻常时候,并没有调动守军的权利。军机省和兵部分统各地守军后勤、军饷等事宜,但也没有单独地调动守军的权利。要调动守军,唯有军机省中枢的苏刘义和兵部的钟健联名签署调令才可以做到。




1322.积极备战
    一时间,大宋皇城内便是十余道调令和圣旨接连送出城去。

    赵洞庭在钟健、陆秀夫以及苏刘义离开御书房后又是沉思起来,然后又让李狗蛋将还未离任的军科部尚书许月松和军工部尚书给宣到了御书房内。

    这些时日以来,军工部已是在加紧赶制,在制造出给西夏的军火以后,又着手制造提供给各大禁军以及守军的军火。

    原本这事其实并不怎么仓促。

    因为整个世界唯有大宋拥有军火,赵洞庭有足够的自信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各军的军火晚些添置,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现在元朝十有**已经掌握有火器锻造之法,而且看起来已是暗中锻造了不少,那赵洞庭无疑就觉得有些迫切了。

    以后再和元军交锋,将不仅仅再是将士们的对耗。在双方都拥有火器的情况下,火器也必然会要损耗不少。

    而如今大宋境内并没有储备的军火,这当然是不行的。

    试想,若是前方将士打得弹尽粮绝了,后方却始终没有弹药、军火输送上来,那结果会是怎样

    待得两人刚刚走进御书房,赵洞庭便直接将西夏之事还有吐蕃之事告诉了许月松两人,然后又道:“两军交锋,粮草是重中之重,兵刃也同样如此。我朝不知何时便可能会和元朝全面开战,两位爱卿,军科部、军工部接下来的任务很是繁重啊!这些年军科部的研究多少有些进展,只朕之前觉得不必动用,也就没有让你们将改良后的军火锻造出来。现在,朕着你们两部合力,以最快的速度锻造经过改良的神龙铳。各地作坊锻造出的武器,留五成已备用,另外五成直接分配到各禁军、守军中去,直到到全军火器配置完善为止。”

    以前他还不想让火器泛滥,以至于对大宋各大禁军的火器都是始终把持着、控制着。但现在,赵洞庭无疑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要各大禁军仍旧忠心耿耿,那他们就算拥有足够的火器,也不会生出什么乱子。而要是各大禁军仍旧是拿刀的拿刀,持枪的持枪,以后面对全副武装的元军,却是可能要吃大亏的。

    赵洞庭现在心里实在是没数,不知道元朝是什么时候得到的火器制造工艺。更不知,元朝现在到底拥有多少军火。

    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纵是没有全军都配上军火,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便是。

    因他设身处地的想,若是自己是真金,那便绝不会在没有准备完全的情况下就相助大夏,对大宋露出爪牙。

    因为谁都不是傻子。

    赵洞庭用屁股都可以想得到,真金既然出动洛陀,那定然是已经有不惧怕大宋的底气了。

    现在的元朝,必然有着能够和大宋相争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不制造经过军科部改良后的新型军火,那可能大宋再也没机会将这些新型军火给锻造出来了。

    在赵洞庭两下,许月松两人很快匆匆离开御书房而去。

    只赵洞庭在御书房内仍是皱着眉头。

    军工部虽对军火做有改良,但受这个年代工艺限制,对其威力的提升并不大。

    单以这些改良后的军火,就想要对元军形成足够的优势,是不现实的。

    要想必胜,唯有研究出更为强力的军火来。

    其后,赵洞庭只是又书信数封,宣来易诗雨,让其送出去后,便就带着李狗蛋又扎到了军科部作坊里去。

    原本对于研究火炮的事他还不是这般焦急,但现在,却颇有些迫在眉睫的感觉了。

    或许火炮早一日出现,便能让大军少上无数的折损。

    只那些技术难关,也不知何时才能够攻克。

    其后数日。

    自长沙城内接连有各种文书、命令传递到各地军区、守军以及各部衙门去。

    大宋境内如火如荼,远远不是暗流涌动能够形容。

    那些距离长沙城不远的城池内率先张贴从百姓们手中采购粮食的告示。

    有府衙官吏、衙役簇拥在城门口,还有许多守军围绕。

    他们在这里摆下收购粮食的摊子,金、银、铜板还有银钞就摆在旁边。一摞摞的箱子叠在一块。

    有些箱子已经打开了,那金灿灿的光芒在阳光下甚是耀眼。

    挑着担的百姓们排着队,一个个用粮草换走了财物。

    许多人家都只留下自己家吃的粮食。

    这不仅仅是大宋朝廷收购粮食的价格颇为公道,更是因为民心是向着朝廷的。

    虽然民间尚且还不知道可能有战事要降临,但他们还是选择不遗余力地相助朝廷。

    甚至有些百姓在将粮草送过来后,连金银都不要。还说及许多家中以前受府衙、军队帮助的事。

    只这些采购粮食的官吏们还是都将财物塞到了他们的手中。

    有官员笑着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天。皇上有旨意在先,我等可不能占你们任何的便宜。”

    这又是让得不少百姓为之动容。

    大宋能够出现这样的皇帝,实是大宋万民之福。

    而当这些事渐渐传开去后,又让得各地前来送粮的百姓越来越多起来。

    各城城门口都是蜂拥如潮的情景。

    蜀中、大理等军区各地有禁军驻扎的城池内。

    军工部的作坊内亦是如火如荼。

    许多工匠都是赤着臂膀,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也是大汗淋漓。

    军工部有令,着各地作坊以最快的速度赶制改良后的军火,还设下奖惩制度。

    这些个工匠们不管是出自爱国之心,还是为谋私利,都不出意外地干得热火朝天。

    蜀中成都府。

    有飞鸽落在成都府内。

    然后有士卒拿着信匆匆向着军区内张光宝寻常时办公的地方跑去。

    这封信自然是赵洞庭盖下大印的圣旨。

    张光宝在见过信后,没敢迟疑,当即又是数道军令传了下去,往分镇蜀中各地的禁军中而去。

    他到现在其实也已经知道吐蕃的动静了。只对于赵洞庭的旨意却还是没有半点的迟疑。

    赵洞庭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这甚至让得各军将领对他都已经到盲从的地步。

    张光宝根本没有去想吐蕃兵杀过来会如何,他只知道,皇上既然让他率军出征,那必然就是已经有对付吐蕃兵的办法。

    一时间,蜀中境内各大禁军云动。

    自几日前张光宝让郑益杭他们做好出征准备时,郑益杭这些人其实就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

    算下来,大宋也安定有段时间了。或许那些文臣们很是享受这种情形,但郑益杭这些武将,却是未必适应。

    他们都是跟着赵洞庭征伐出来的,习惯沙场厮杀的生活,长时间没有仗打,就像是武夫许长时间不操刀那般,难免会有些手痒。

    随着张光宝的军令到得各军之中,郑益杭、巴统这些人便就是匆匆领军大军向着成都府汇聚而去。

    蜀中境内,几条主要官道上都可见到有漫长如龙的禁军在行进着。

    军中粮草无数。

    旗帜飘扬。

    路过的百姓们瞧见这幕,都是让道路旁,眼中难免有着惊讶疑惑之色。

    但是,却并没有谁的脸上露出来惊慌之色。

    看起来,他们似是根本不担心又要打仗似的。这实是他们对朝廷、对禁军有着十足的信心。

    这些年大宋禁军的所向披靡,不仅仅只是让中原各国为之胆寒,同时,也让得大宋境内百姓们对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信任。

    有禁军在,百姓便不会遭殃。

    有禁军在,再多的敌军也会被歼灭。

    有禁军在,大宋便是无敌的。

    这种想法早已是在百姓们的心中深深扎下根去。



1323.夜半喜报
    西夏中兴府。

    在大宋境内成都府大军云动之际,这里也是同样的情形。只较之成都府,要显得更为凝重、焦急许多。

    中兴府各大城门皆是洞开。

    自两日前仲孙胄庭率着剩余的四万多禁军回到城内以后,各地军卒、百姓便是络绎不绝地向着这中兴府汇聚而来。

    大夏军队自长城南下,如今已是濒临顺州城。战火的气息弥漫在整个西夏的上空。

    有士卒镇守在各大城门甬道外,对进城的百姓进行严格的盘查。

    城内已是拥挤不堪。

    街道上,到处都是摩肩擦踵的百姓们。

    他们到这中兴府来避难。虽中兴府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但对于这些百姓们而言,天子脚下总是要更多几分安全感。
1...886887888889890...13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