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尹永宁任代军长之职。卢子明任代副军长之职。

    之所以说是代,是因为这事赵洞庭还没有下决定,更没有颁布诏书。张珏也不能决定以后天微军就将会是由尹永宁主管。

    而剩下的天究、天退两军,张珏还只是将其组建起来,连代军长之职都没有任命。

    军中事务尚且只是有天孤、天贵两军中抽调过去的将领在统筹。

    将信收到袖中后,张珏笑着看向朱海望,说道:“海望贤侄,现在我军区中已经组建天究、天退、天微三军。其中天微军暂且由代军长尹永宁在统管,怕是不便交与你带去大理的。另外两军可随你们进理。你愿为哪军军长”

    朱海望答道:“海望随意。任何哪军军长都可以,全凭张伯伯做主便是。”

    张珏微微讶然,笑道:“难道你就不打算去军中检阅检阅”

    朱海望也没有顾忌段实在场,轻笑着直言道:“张伯伯您新组建三军,军中将士必然是参差不齐的。海望不去看也能想得到,天退、天究两军纵是有些差别,差别也不会大到哪里去。总之海望成为军长以后,还是要竭力操练他们的。所以,看与不看,都没什么两样。”

    张珏忽的哈哈大笑。

    无疑,朱海望的这种行事作风颇对他的口味。

    男子汉大丈夫怎能婆婆妈妈

    即为军长,就应该要有作为军长的雄心。

    莫说是天退、天究两军中尚且有原来天孤、天贵两军中将士作为班底,纵是没有,难道就不能将那些大理降卒训练成精锐了

    哪怕大理段麒麟穷兵黩武,军中大多将士总是健全的。而那些老弱病残,都已经被张珏发放盘缠,让其回到大理国去。

    大宋禁军向来都是宁缺毋滥。

    哪怕是招收降卒,也不可能不设置门槛。

    然后张珏便真正给朱海望做主,道:“那我便将天究军交给你。”

    朱海望轻轻点头。

    张珏对着外面喊道:“去将顾俊英顾副军长和葛再新团长叫来。”

    外面有士卒应答,匆匆跑开去。

    顾俊英是天孤军副团长兼第一重骑团团长。现在新组建的天退军便是交给他在训练。

    葛再新则是原天孤军第三轻骑团团长,现在帮张珏打理着天究军。

    至于天孤、天贵两军中的重骑团,张珏都没有调往其余军中去。

    这是军中精锐,也是他镇南军区的精锐。他再大方,也不至于舍得将其让朱海望等人带往大理去。

    凭心而论,张珏能够调遣两个副团长到新组建的军中,已经算是极为不错。

    吩咐门外士卒以后,张珏又看向朱海望,笑道:“葛再新团长原始天孤军第三轻骑团团长,现在管理着天究军。”

    朱海望只轻轻点头。

    张珏的打算,他已然能够推测出来许多。




1089.天究军长
    天微军张珏是暂且不打算让其入大理的。

    而天退军,既然由原天孤军副军长顾俊英打理。那想来即便进理,短时间内也应该是由顾俊英管着。

    葛再新在军中地位、职位都不如顾俊英,却被派往天究军中主持大局。

    很显然,张珏早就未雨绸缪,打算将天究军让给镇南军区以外的将领管理。

    微微沉吟过后,朱海望终是忍不住问:“莫非张伯伯您早就知道我要率军入理”

    “这倒不是。”

    张珏轻轻摇头笑道:“皇上让我组建天微、天究、天退三军。刘诸温、苗成、张红伟虽率军进攻大理,但他们却是不可能留在大理的。我镇南军区总不可能容下十余万将士。我早就知道,只是帮皇上打好基础而已。这回我们大宋各地都是大捷,军中无数将士立下大功。而降卒却大多聚集在我们镇南军区,皇上定然会派人来接手。”

    朱海望也笑,“那张伯伯您为何又让顾俊英副军长管天退军呢”

    张珏挑眉道:“顾俊英在这回战事中也立功颇多。我调不调他往天退军,他怕是都要调往某军升任军长的。”

    纵是赵洞庭当时没有对张珏说出自己全盘部署,但张珏自想也想得到,赵洞庭会要再度大鼓增兵。

    不说元朝让出来的那几路,光是赵洞庭必要覆灭的新宋、大理,就需要不少士卒前去镇守了。

    原来大宋的那二十一支禁军,不可能能够覆盖疆土越来越浩瀚的大宋。

    余飞航、段实、钟健等人在旁听着,始终没有插嘴。

    哪怕张珏将自己的打算全部说出来,他们也都只是轻笑。

    张珏作为镇南军区大元帅,当然要为自己的麾下谋将来。这点儿小心思,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只不多时,顾俊英和葛再新便匆匆来到了府内正堂。

    两人虽然脸上都是有些疲惫,但神情却算得上是神清气爽。

    显然,被调往天退、天究两军中,虽暂且只是训练士卒,磨合新老将士,也仍让他们觉得颇为舒坦。

    毕竟实权是涨了不少。

    进正堂后,两人便对着张珏拱手,“末将参见元帅!”

    张珏只摆摆手,然后站起身笑着给顾俊英、葛再新两人介绍余飞航、段实、朱海望等人。

    他们之间都还并没有见过。

    当初张珏率着大军追击封合璧、段实的大理军,并没有和朱海望等人遭遇。

    介绍时,众人都是互相见礼。

    没见过面,但也大多都听说过名头。

    哪怕是朱海望,也在这回的广南西路之战中让得大宋诸禁军将领都听闻他的名字了。

    顾俊英、葛再新两人都不吝啬地向朱海望表达了佩服之意。

    当初广南西路在遭受大理、越李朝数十万大军围攻,且境内并无多少守军坐镇的情况下,朱海望、朱河琮兄弟两个还向皇上请缨前往广南西路作战。光这胆色,就已经能让得军中将领对他们颇为认同、佩服。

    这毕竟需要莫大的勇气。

    更莫说,当初朱海望和朱河琮还只是没上过战场的雏儿。

    介绍过后,张珏便直接看向葛再新,道:“葛团长,皇上有命,以后朱海望朱贤侄便是天究军军长。”

    年纪约莫四十余岁的葛再新微微怔住。

    若是可以,他当然希望继续管理天究军。

    不过很快他的脸色便也就恢复如初。

    以他在军中的资历威望,还有立下的军功,想要直接升任军长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这回大宋各地作战,跟随张珏奔赴辰州的他们,立下的军功其实是不算大的,起码比广南西路的那些将士还有江陵府、福州的那些将士要相差甚远。皇上纵是要提拔新军军长,也大概是从那些禁军中的副军长或是都虞候中挑选。

    葛再新其实想过这事。

    以他的表现,能够升任副军长已经是极致。这都还需要运气。

    回过神后,他对着朱海望拱手,道:“末将葛再新见过军长。”

    他既然现在已经被调派往天究军中,那以后,自是朱海望的属下了。

    朱海望连忙上前,将葛再新的手给压下去,道:“海望并无多少领兵经验,以后还得有劳葛团长你多多帮忙才好。”

    葛再新道:“军长言重了,这是末将应该做的。”

    张珏轻轻咳嗽,打断两人的客套。

    随即眼神便落在顾俊英身上,道:“顾副军长,你也准备跟着余副转运使他们进理。”

    顾俊英拱手,“末将领命。”

    这事,他怕也是有过预料。

    不过对于前往大理,他倒也没什么抵触。

    现在的皇上不同于以前的皇上。大宋禁军也不是以前的大宋禁军。

    以前的大宋军卒有很多都只能算是百姓,而现在的大宋禁军,却都是专业的军人。

    他们要远离故土家乡,是难免的事情。

    而且,顾俊英作为军长,还是可以将家属也都带过去大理的。

    至于军中那些士卒,因为义务兵制,或许他们在大理呆不过两年,也就大部分都能回来。

    这种义务兵制,总会往军中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只不多时,张珏便就让顾俊英、葛再新两人下去安排,准备率领大军往大理。

    话音刚落,朱海望却是笑道:“我也跟着葛团长前去吧,也好见见军中的将士。免得日后行军,他们还不认识我。”

    张珏也不拦着,只道:“那我就在府内等着你回来。”

    朱海望谢过,跟着葛再新、顾俊英两人走出屋子。

    张珏留在大堂内继续招待余飞航、钟健等人。

    只他们这些人都是文臣,聊的话题自又是不同。多是各路各府的建设,以及大宋现在的民生情况。

    张珏本就学识不浅,旁通博引,让得大堂内气氛很是不错。

    余飞航等人都为他而感到惊讶。

    张珏元帅当是为儒将。

    他虽在军中为帅,但对于各地民生治理之事上的见解,屡屡都能让他们这些文臣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而最让他们深有感触的那句话,莫过于张珏的那句,“治理地方如同治军。”

    军中要善待将士。

    各地方也要善待百姓。

    军中要管理将士。

    而各地方,也要管理好百姓。

    真正是有很多共通处的。只是对于百姓的管理,当然不能如对军卒的那般苛刻而已。

    而朱海望跟着葛再新、顾俊英刚刚离开正堂,便也就聊起来。

    先是顾俊英对着朱海望恭喜道:“恭喜朱军长升任天究军军长了。”

    他心里显然也是有些羡慕的。

    朱海望因在广南西路表现出色就直接成为天究军军长。而他,虽是管理着天暗军,但尚且连代理军长都不是。

    朱海望拱手还礼,道:“多谢顾副军长了。想来,您应该也很快就能升任军长,只待皇上旨意下来了。”

    顾俊英只呵呵笑两声,并不在这件事上多言。

    他的确想成为军长,但这种事情却是不便明说出来。

    葛再新在旁虽陪着笑,却只默不作声。

    虽然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他心里难免还是有些失落。

    果真是没有那般逆天的运气。

    朱海望的空降,几乎是断绝他升任军长的可能性。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海望忽然对着他说道:“敢问葛团长在军中任职多少年了”

    葛再新答道:“我以前便是重庆府中的千夫长。后来听闻元帅被救回国,便再来投奔元帅,真正算起来,从军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朱海望脸上露出敬佩之色,“葛团长当真是我们大宋禁军中的中流砥柱。”

    葛再新轻笑,“军长过誉了。”

    朱海望也只笑,不再说话。

    但他些微晃动的眼神,足以说明他现在心中正有着什么心思在泛起。



1090.镇南军区
    走出张珏的镇南大元帅府,朱海望等人骑马带着数十士卒沿着大街穿过两个十字路口再往西行,便出了靖州子城。

    眼前的大街忽然显得人声鼎沸起来。

    许多百姓在街上行走着。

    从他们的穿着上,能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份差异。只到如今,大宋虽穿着破旧者不少,但穿着破破烂烂衣服的已不多见。

    朱海望放眼瞧过川流不息的人群,忽的感慨道:“从未想过大宋能在短短数年内就出现这样的盛景。”

    他以前虽是出自大富之家,没吃过什么苦,但在大庾城,总也见过民间疾苦。

    那时候江南西路还在元军的霸占之下,赋税极重,且元军还常常纵兵做虐。大庾城县令又是个欺下瞒上的贪官。大庾城的百姓能够不饿死都已经算是不错,而能穿着颇为体面的,那都是十足十的有根底的家庭。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打满补丁的破衣服的百姓,哪能像现在这样,个个都还算穿得体面。

    这看起来事小,但全国范围内都能发生这样的转变,就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如果不是赵洞庭的分田制,如果不是他拓展海运,引进新品种农物,且极力鼓动各地商业、农业、畜牧业等发展,大宋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内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或许,数十年都未必能够达到。

    光从民生上来说,现在的南宋,怕是较之南北两宋时期最为鼎盛的时候都不差分毫了。

    顾俊英和葛再新两人都是在旁边点头,顾俊英道:“这都是皇上的功劳,社稷能够出现皇上这样的明君,是天下苍生之福。”

    朱海望重重点头。哪怕是现在再回想起赵洞庭在御书房内的那些奇思妙想,他也仍旧感觉到惊讶佩服。

    那些点子,怕也就皇上能够想得出来。真不知皇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730731732733734...13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