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而即便是这些年辅国,甚至带军攻宋,也仍然没能激发真金的雄心。
这或许是天性使然。
忽必烈轻轻叹息,接着道:“朕坚持不了多少时日了。待你登基以后,朕不求你能够覆灭宋朝,只要保持咱们大元不灭即可。”
说后他摆摆手,示意真金到近前些,轻声又道:“你天性和善,要和那奸猾狡诈的宋国皇帝去争,不容易。不过也胜在正是因为你宅心仁厚,示意朝中老臣们都愿意支持你。你以后好些拉拢他们,稳住朝中势力应是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抵挡宋国。若能挡住,当是最好,若挡不住,便带着咱们蒙古的勇士们回到高原上去吧!咱们蒙古的勇士不怕失败,能一次出高原,以后总还会有再出高原的机会。你的三子铁木尔雄心勃勃,虽年幼,但以后应当能担当大任。你若不支,可以传位于他。”
忽必烈竟是连真金之后的继任者都已经想好,可谓是深谋远虑了。
真金听着,只是轻轻点头。
然后他竟是道:“那父皇您为何不直接传位于铁木尔,儿臣辅佐他便是。”
忽必烈呼吸有些粗重起来,“你任太子这么多年,朕若是直接传位于铁木尔,朝中群臣该会如何议论你议论铁木尔”
真金再度沉默。
忽必烈也不愿再和他多说,对着床榻旁侧数米远处的老太监摆摆手,“去将朕的传位诏书拿来。”
老太监领命,走向房间角落的壁柜旁。
从壁柜中,他拿出金灿灿的圣旨。然后送到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接过圣旨,让真金放在自己的枕头下,又道:“让朝中诸臣明日到宫内早朝。朕要宣布让位于你之事。”
真金面色隐有不忍,但最终,还是轻轻点头。
看来父皇真是不行了。
真金心中很是悲恸,同时想到自己要成为大元皇上,也很有些紧张。
这些年虽然辅国,但凡事终究不需要他拿主意。他很难想象,等以后大元轻重事务都得自己做主时,将会是什么模样。
自己可能做到拉拢朝中重臣
可能安抚诸位同胞兄弟
可能如父皇这般镇压住周围藩国诸王
他也知道自己性格柔和,这并不太适合做皇帝。自然担心以后大元出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
只现在,他却也没得选择,便是想不做皇帝都不行。
即便忽必烈愿意将皇位传给其他皇子,那些皇子登基后也不会放过他这位太子爷的。因为他只要活着,便始终对皇位有威胁。
真金总不能因为担心做不好,而致自己妻小的性命于不顾。
在忽必烈的寝宫又呆过阵子,真金这才离去。
翌日。
元朝留在国都内的众多文武大臣尚且还是大黑早时就纷纷赶到了皇宫之内。
然后有老太监到内宫禁门宣他们进殿。
诸多小太监持着灯笼,带着这些文武重臣们缓缓前行。
这些个跺跺脚便能让元朝震上两震的大臣们竟是意料之外的没有窃窃私语,而都是保持着沉默。
忽必烈已经有些时日没有举行早朝了。
其实他们心中都有猜测,皇上是不是龙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或许他们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做过商议。
此时虽然没有人说话,但这些分属于各派系的官员们个个都是眼神幽深,似在沉思什么。
真金性子柔和,虽对朝中大臣们都不错,但也不是朝中大臣们都支持他的。
总有许多大臣因为裙带关系而想支持别的皇子继位。只这些年真金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始终没有将他拉下太子之位而已。
这些大臣,有的是那些皇子亲戚,有的,则是被那些皇子提拔或是拉拢。
在颇为诡异的气氛下,众臣终是走到大殿。
天色这时已是微亮。
众臣在大殿外退掉靴子,走进大殿。
刚进殿,便看到忽必烈端坐在皇位上,在晨曦的光芒中,忽必烈威严依旧。只是,精气神却显得极差。
他此时看起来和寻常的垂朽老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种冯风烛残年时的气息很是明显。
众臣俱是微微色变。
待鱼贯而入,在大殿在各自立好以后,对着忽必烈齐齐躬身,“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只摆摆手。
众臣便都直起身子。
立在忽必烈旁侧的老太监提着嗓子喝道:“有事启奏!”
过数十秒,殿内都无大臣出列说话。
虎老风犹在。
忽必烈哪怕是病重,在这些大臣们心中也仍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威严。
他见无人说话,偏头看向旁边老太监。
老太监轻轻点头,从书案上拿起那封金灿灿的圣旨。
刚打开,众臣的眼神便多数都汇聚在这封圣旨上面。也有几个人看向太子真金。
皇上现在这副模样,忽然召集众臣宣旨,纵不是让位,只怕也是要为太子登基而做打算了。
只这些人,无疑还是低估忽必烈的果决了。
老太监打开圣旨后直接念道:“奉天承运,太子真金德贤具备,宅心仁厚……”
最后那句话,便是传位于太子。
众臣哪怕是有心理准备,这刻也是尽皆惊住。
那些支持真金的大臣是惊喜。而那些始终站在真金对立面的大臣,则是惊吓了。
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真金继位。
但现在忽必烈还活着,却是谁也不敢跳出来反对。
他们或许不怕真金,但不可能不怕忽必烈。这些年,死在忽必烈手中的朝中大臣可不在少数。
忽必烈绝对没有真金那么好说话,也要杀伐果决许多。
如果是忽必烈死了,再宣读这封圣旨,或许还有些大臣敢从中作梗。但现在忽必烈还活着,为真金站台,那真金继位就成为定数。
老太监读完圣旨以后,殿内安静得可怕。
有几位皇子微微眯起了眼睛。
只是再为不甘,他们也同样不敢这时候站出来反对。
忽必烈为大元安稳,哪怕是亲儿子,只怕也得下手的。就算不杀,也会贬到偏远地方去。
过数十秒,忽必烈看向立在左侧首位的真金,道:“太子,以后大元朕便交给你了。”
真金走出列,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父皇重望!”
哪怕他心里没什么底气能够做好这个皇帝,但这种场面话总是会说的。
忽必烈又偏头看向老太监。
1085.元军撤军
老太监会意,轻轻掺起忽必烈。
忽必烈拿起书案上的玉玺,显得有些颤颤巍巍。
他的身体真的已经接近枯槁。
在太监的搀扶下,在众臣的注视下,忽必烈捧着玉玺缓缓走下台阶。
到跪倒在地的真金面前,他声音低沉而严肃,“接传国玉玺。”
真金双手举上头顶。
忽必烈将玉玺放在真金双手中,然后眼神扫过众臣,道:“诸位,朕已经传位于太子,你们以后可要好好辅佐新君。”
他话语虽轻,但眼神却是凌厉,含着极大的警告意味。
众臣尽皆躬身。“臣等必当尽心尽力辅佐新君!”
真金持着玉玺缓缓站起,示于众臣眼前。
忽必烈又道:“新君既以登基,以后诸位皇子便前往各自封地为新君保疆捍土吧!”
他这是要快刀斩乱麻,彻底稳固真金的皇帝位置。
因为除去诸位皇子外,朝中其余人并没有觊觎皇位的本钱。元朝皇室开枝散叶极广,不可能让外姓成为皇帝的。
哪怕是有人能够赶下真金,只要登基,也必然要面临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征讨。
“父皇!”
听得忽必烈的话,终于是有皇子忍不住站出列来。
这是忽必烈的五子忽哥赤。
在历史上他本是被封为云南王,不过现在云南已经不是大元疆土。他自然不可能还成为云南王。
忽必烈给他的封地是上京路的北部。
这里是元朝最北边疆。较之云南,要荒芜许多。
忽哥赤虽然不是什么雄心勃勃之辈,却也绝不愿意前往上京路那样的封地。
他作为大元皇子,什么时候去那样的穷乡僻壤吃过苦啊!
“你想说什么”
但就在他出列的瞬间,忽必烈的眼神却是凌厉向着他扫去,出声喝问。
忽哥赤神情顿时为之愣住。
看着隐隐就要盛怒的忽必烈,他哪怕是心中极为不满、极为不甘,这刻却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话来。
最终,他只是拱手道:“儿臣愿往封地。”
“哼!”
忽必烈轻轻哼了声,“愿意就好。”
然后他眼神再度扫过诸臣。
在殿内的皇子、大臣们多数都不敢和忽必烈对视,微微低下头去。
只有桑哥等寥寥几人如老僧坐定,不动如钟。
他们在元朝的地位颇为超然,是坚定的忽必烈派。不管是哪位皇子登基,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
因为他们必将是辅国众臣。
忽必烈心满意足收回目光,心中应该是有些自豪的。
自己虽然垂垂老矣且身体不佳,但还能镇得住朝中这些人。
然后,他便拽起真金的手,向着皇位上走去。
上台阶。
忽必烈竟是先将真金给摁在了皇位上,然后看向旁侧老太监。
老太监高声喊道:“参见新君!”
殿内众人或是不甘、或是隐隐愤怒,但终究都跪倒在地,向真金俯首称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公元一二八五年。
宋景炎十年。
元皇忽必烈让位于真金,成大元太上皇。
太子真金继位称皇。
忽必烈在让众皇子前往封地后,又在众臣中挑选出八位德高望重且能力出众的大臣为辅国大臣。
其中桑哥自然在列。
还有国师洛陀。
连现在还未回到元朝的耶律铸也在其中。
其余五人,也都是在元朝中地位只仅仅次于桑哥、耶律铸的肱骨存在。
就在翌日,真金便以元皇之身面向众臣。带着众臣往祭坛、太庙,祭拜天地、祖宗。
众皇子兴许是担心惹怒忽必烈,又兴许是担心真金和善只是伪装,会匆匆对他们出手。在随着真金祭拜过天地、祖宗后便就各自回府,然后匆匆启程往各自封地而去。
元中都内忽必烈的众子嗣仅仅留下皇上真金。
在忽必烈的大刀阔斧下,这场传位远远称不上大戏。既无惊,更无险。
完完全全的波澜不惊。
真金大概是有史以来继位最为容易的皇帝,有忽必烈撑着他,完全不需要他自己做什么。
这比生孩子可要容易得多了。
而忽必烈大概是身子真的已经接近极限,在让位以后,便做出不问政事的样子。连真金祭拜天地祖宗,他都没有露面参加。
如此又过数日。
真金以当初辅国的经验治国,元国倒也仍旧安稳,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他虽没有忽必烈那样的手腕,但治政能力还是极为不错的。可以说进取不足,守成有余。
在真金不施行新政的情况下,想来元朝境内是不会兴起什么乱子的。
元驻宋大使祁宏达的飞鸽传信落在元中都。
真金到图兰朵的寝宫中找到了图兰朵。
这几日来,真金忙于政事,并没有见图兰朵。哪怕登基,也没有给图兰朵什么封赏。
这不是他不喜欢图兰朵这个女儿。
毕竟图兰朵连忽必烈都能讨好,不至于会和真金这位父亲太过疏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