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唉……”
终究,段麒麟的眼神黯淡下去,轻轻叹息了声。
即便他是鬼谷学宫、破军学宫两宫中不世出的奇才,此刻也是感觉有些无力。
因为哪怕他走运覆灭刘诸温、张红伟等人率来的这些宋军,他皇城兵力也必然空虚。到时候,连镇压那些部族都做不到。
而谁又敢断言那些部族不会趁火打劫呢
他们段氏称霸大理这么长的时间,想来那些部族首领也是早早就蠢蠢欲动,想要试试这皇位的滋味了。
段麒麟站起了身子,走出了房间去。
就在这夜,他传令皇城禁军统帅,准备率军前往蜀中。
然后一夜过去。
仅仅在翌日上午时分,段麒麟就率着皇城之内诸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们,离开大理皇城,沿东北方向往成都府方向去。
人群纷纷拥拥。
若是加上那些跟在大军后面的百姓,怕是有超过十万之众。
段氏在大理这些年,在皇城内自然还是有些威信的。有不少百姓愿意跟着他们离开。
每个皇朝,都绝不缺这样的百姓。除非是硬生生惹得天怒人怨的那种。
段麒麟和他娘亲坐在龙撵之内,旁侧有无数禁军护卫。他时不时地回首向着皇宫看去。
若非万不得已,他真是舍不得就这样舍弃大理。
“唉……”
大理太后在旁幽幽叹息了声,道:“本宫在皇宫之内生活二十余年了,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要离开。”
段麒麟在旁边露出些微愧疚之色,“孩儿无能,请母亲恕罪。待到蜀中,孩儿必再为母亲建皇宫,等些时日,孩儿更会从宋国手中夺回大理!让母亲再回到这大理皇宫中居住。”
太后柔和笑着,摸了摸段麒麟的脸,“这些都不重要。本宫只需得你平平安安的就好,我和你父皇,这辈子最亏钱的就是你了。”
段麒麟眼眶泛红。
这大概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他或许可以不计较士卒的死活,更不会计较其余国家将士的死活。甚至,连鬼谷学宫、破军学宫中的人对他来说也只是棋子。
而唯独,逝去的父亲段兴智,还有近在眼前的母亲,是他心中最为在乎的人。
他之前是怨恨过不错。
但他现在作为大理皇帝,却也是明白当初段兴智的无奈。将亲子送往蜀中流浪,段兴智和这大理太后心中是承受着无尽痛楚的。
段麒麟没有再说话,只是心中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必将拿下宋国!”
连绵极远,连尽头都看不到的人群终是出了大理皇城,且离着皇城越来越远。
原本极为磅礴的皇城,在远处看,也就不那般让人感到震撼了。
人群中无数士卒、百姓流连忘返。
若是无可奈何,谁愿离开故土
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故土便是根。离开家乡,纵是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成就,也只能是无根漂萍。
……
鄂州、隆兴府以及建宁府仍旧是两军对峙的局面,元主帅巴哈拉尔以及真金等人虽得知江陵府、福州败报,但并未就此率军撤退。他们显然是在等待,等待两朝彻底议和的消息传出来。这件事不尘埃落定,两朝争锋便就不算真正完结。
只在隆兴府外,真金将指挥权交给军中副帅以后,便率着军中十余供奉悄然出营去了。
他收到皇城来信,得知忽必烈卧病在床的消息,真是半点都不敢耽搁。
且先不说这是否和孝心有关系。而是忽必烈卧病的消息若是传扬开去,他这个太子又远在边疆,那将会让皇城内暗流涌动。
毕竟他真金虽是太子,但皇城之内却还有着太多人对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虎视眈眈。
要知道,忽必烈光是儿子就是十个。
除去长子朵儿只早逝以外,其余的八个兄弟不管有没有实力,都可能有抢他真金太子之位的想法。
作为太子的真金自然是不得不慎重。
刚出营,他便率着众供奉以极快的速度直接绕过潘阳湖,向着江南东路境内而去。
他只需直接到得原大宋都城临安府,便可以从临安府直接登船到元大兴府境内沿海处。届时,到中都便无需多长时间。
这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最为安全的方法。
想来在茫茫大海中,即便有某些人得到消息想要暗害他真金,也难以撞到他的船只。
时间很快便又到得傍晚时分。
张红伟、刘诸温、苗成率着大军终是到得石城郡郡城之外。
虽然夕阳已是渐渐西沉,但是军中却只有半数不到的士卒开始在城外扎营。其余士卒都是直接向着石城郡郡城压去。
而这些压到城前的士卒,个个手中都是持着神龙铳的。
天威神雷、天机猛虎、天闲神鼎三支特种部队分别排列在阵前。
在他们前面,更是有三百余挺掷弹筒对着石城郡东城墙。此行前来攻宋,刘诸温等人军中甚至连投炮车都没有携带。
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投炮车太过重大,运输不便。
而除去掷弹筒外,在空中,尚且还有三百余热气球也是蓄势待发。
大宋禁军之势当真是如黑云压城了。
军中个个将士都是对着这石城郡虎视眈眈,杀气搅动风云。
城头上,石城郡郡守柏正信立在城头正中。他背负着双手,看着黑压压的大宋禁军,眼神中并无多少波澜。
只在他周围,城墙上石城郡守军却是寥寥。
段麒麟挥军数十万攻宋,真正是让得国内空虚得很了。
或许别人不清楚,但作为石城郡郡守的柏正信却自然是清楚得很。此时他石城郡内守军俨然只有不到两千之数。
原本其实还是有两千的,只听得宋军两万多大军压到,有许多士卒已经擅自离开军伍去了。
这点人,怎么可能挡得住大宋禁军
只是正如刘诸温所言,他柏正信是大理老臣。这些年来,他由寻常百姓之身被段兴智渐渐提拔为石城郡郡守,承着太重的皇恩。
这种皇恩,让得柏正信甘愿为大理段氏效死。
到他这个年纪,许多事情都看淡了,包括性命。纵是不现在死,他也未必还能活很多年头。
与其苟延残喘继续活着,却是不如用性命报答段兴智的。起码以后世人若在议论起他柏正信,也绝不会说他是个懦弱之人。
“将士们!”
年迈的柏正信缓缓地抽出了腰间佩剑,对着周遭的石城郡守军们喝道:“为国效死!”
“为国效死!”
“为国效死!”
军中有这样的声音如潮响起。
在石城郡这些年,柏正信政绩颇为昭著,在石城郡内还是有着极大威望的。
此时城头上除去千余守军之外,甚至还有不少百姓也站在城头上。
而这样的喊声,自是传到城外宋军的军阵中去。
刘诸温、苗成和张红伟三人正在用望远镜看着城头,苍老的柏正信拔剑这幕,也自是落在他们的眼中。
刘诸温缓缓叹息道:“柏正信真是个忠义之臣。只可惜,却是生在这大理……”
他对柏正信无疑是有些敬佩的。
只可惜,心中却也明白,想要招降柏正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043.攻石城郡(下)
连张红伟都在旁边感慨,“的确是有些可惜。”
这时,张红伟却是忽的拍马向着军前而去。
虽明知道几乎不可能,但他还是想要试试。
洪无天和剑十四两人连忙拍马跟上。
三人直到军前,然后又到得离城头不过百余米处,就在护城河侧。
城头,柏正信微微眯起了眼睛。
只最终,他还是并没有下令士卒放箭。眼神,只是盯着穿着墨甲,带着披风的刘诸温。
从甲胄样式上就看得出来,刘诸温在大宋军中地位不低。
刘诸温也望城头,对着柏正信喊道:“我军破城已是大势所趋,柏大人何必负隅顽抗”
柏正信却并没有答话,因为他抱着必死之心,已然觉得根本没有和刘诸温多说的必要。
刘诸温又喊道:“难道柏大人心中只有忠义,却不将城内的百姓们性命放在心上么何苦拉着他们也为段氏效死想来我朝皇上仁政爱民柏大人也是有所耳闻,在下乃是大宋天闲军军长刘诸温,愿在此替皇上立下誓言,若柏大人率众投诚,我大宋禁军必不破坏城内一草一木。若违背誓言,我刘诸温以性命相偿,如何”
柏正信止不住微微皱眉。
刘诸温这话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
柏正信其实是真正不愿这些百姓也跟着在城头抵挡宋军的。只是,他之前却是没能将这些百姓给劝说下去。
而在城墙上,石城郡守备军以及百姓中,动容者更多。
若能活,没谁想死。
大宋这什么军长都立下这样的誓言,在他们想来,其实投降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宋军不屠城,管他谁做皇帝,他们还不是该怎样生活便怎样生活
以前张珏率镇南军区攻大理,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荼毒百姓。这在大理国内可并非是什么秘密。
这些守军和百姓们觉得刘诸温说的这些话应当不是假的。
在柏正信沉默的时候,有守军中将领对着他迟疑说道:“郡守大人,要不然咱们……宋国皇帝并非是暴君,也许……”
柏正信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起来,怒视这将领,“不忠不义之徒!你作为将领,食君俸禄,又有和资格说这样的话”
他眼神扫过城头上的百姓们,“你以为你和这些乡亲们相同么”
但紧接着,他却是忽的将长剑横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一剑划过。
长剑跌落到城下,显得是那般凄凉。
“郡守大人!”
柏正信的身体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向着地面软软栽倒。
投诚,他对不住大理皇室。不投诚,他对不住城头上的百姓们,所以柏正信做了如阿术那样的选择。
他自裁,将选择的机会留给城头上的人。
他心中其实已经是选择偏向于投诚了。只是以他的性格,却又不容许自己投诚。
只大概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的走向却是超乎刘诸温和柏正信两人的预期。
刘诸温虽在柏正信自裁的刹那间露出惊讶之色,但心里,也是大概能推测得出柏正信为何要自尽。
他以为,柏正信自尽,城头守军再无心理压力,必然选择投降。
可就在柏正信遗体栽倒的瞬间,城头却是有守军中将领大喝:“放箭!”
这无疑是柏正信的死忠。
他将柏正信的死全部归咎于刘诸温身上了。在他看来,如果刘诸温不来城外劝说,郡守大人便不会选择自尽。
有数十支箭矢带着破空声向着刘诸温射去。
这全然是那将领麾下的士卒听到命令后的条件反射。
洪无天身上意境涌现,剑十四长剑舞如瀑。数十支箭矢都在他们两人近前被绞成齑粉,自没能伤到刘诸温分毫。
而紧接着,后面大宋禁军阵前便是炮响。
是张红伟下的命令。
他并没有在意城头发生了什么事,于他而言,城头守军敢箭射刘诸温,这便是挑衅。
密集的轰隆声在城头上蔓延开来。
城头上刹那间便是烟尘弥漫的景象。
有惨叫声迭起。
“不要!”
刘诸温回头,但自然已经是来不及阻止了。
他微微闭上眼睛,再回首看城头,只能看着城头上的那些石城郡守军、百姓们在炮火覆盖下踉跄奔逃。
终究还是交锋了。
这当然不是刘诸温愿意看到的。
能够兵不血刃拿下石城郡,才是最好的结果。
刘诸温拍马回往军中。
他回到张红伟等人旁侧,也没有怪责张红伟等人的打算。因为他心中清楚,军中下令开炮,也全然是担心他刘诸温的安危。
“停炮!”
两轮炮响,刘诸温才大声下令停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