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浪潮之巅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佛即心兮
毕竟现在的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自由经济市场,他不能阻止外国人以一个正常合理的价格,从其他人和企业手中购买企业。
他一旦这样做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就会给俄罗斯扣各种各样的帽子,以及发动制裁,说俄罗斯不自由,不皿煮,不是资本主义。
然而为了亲近西方世界,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什么脸面都都不要了,一直拿热脸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冷脸。
另外,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放给其他州,地区,边境的资金,还会被这些特许经营银行截流,延迟一段发放。
要知道,对于银行来说,资金就代表着利润,银行可以把这些钱贷给别的人和企业,然后获得利息。
并且更有甚者,银行发放给州,地区,边境的资金是期票,也就是国内所熟悉的承兑,是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兑换,如果想提前兑换还需要贴利息给银行。
至于说最过分的银行,凭借着自身跟俄罗斯政府的特殊关系,他发放给州,地区,边境的资金是打了折扣的,甚至干脆就不给,直接自己昧下来。
而且最关键的是,以现在俄罗斯汇率贬值的速度,特许经营的银行还可以把俄罗斯央行给的钱,想办法换成美元或者商品即可。
方辰大概算过了,虽然现在俄罗斯汇率贬值的,并不像之前那么疯狂,但年初拿到的钱,年尾还的时候,虽然还是这么多的钱,并且还要加上利息,其真实的价值只相当于年初的五分之一,剩下五分之四都在汇率贬值中变成银行自己的钱。
正是通过这样种种的手段,俄罗斯的大寡头积累了巨量的财富,逐渐成长为了,后世在俄罗斯呼风唤雨,操纵经济,操纵政府的存在。
“方你怎么看?”见方辰迟迟不发表意见,丘拜斯有些急躁了。
方辰微微一笑,露出四颗洁白的牙齿,“我没有意见,我完全同意。”
的确,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特许经营政策出了很大的问题,但问题是,方辰为什么要反对?
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样的话,脑袋永远没有屁股重要。
特许经营政策对于他,对于华夏银行来说,相当于开辟了另一条财源,他不同意,那就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另外,方辰也阻止不了这些,毕竟不管怎么说,国家政府收上来的税收都是要想办法花出去的,是必须要有特许经营银行这么一个渠道的。
就跟国内一样,财政部向地方发放项目资金,可不是地方直接从财政部的金库里面提钱,也是从财政部在银行的账户中划拨到地方在银行的账户中。
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血液,是不可能截断的,必须要存在的。
但现在俄罗斯人心已经坏了,不管多好的政策了,在执行上是一定会出现问题的,这是人性,不是方辰凭借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即便盖达尔和丘拜斯也不行。
听方辰这么一说,盖达尔和丘拜斯顿时面露喜色。
“那接着说凭单,凭单你怎么看。”盖达尔趁热打铁的说道。
凭单?
方辰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他感觉头疼,因为凭单是一个比特许经营还要疯狂无数倍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正是凭单把俄罗斯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各种资产向大寡头们彻底开放,整个国家几乎被他们瓜分。
第七二六章 俄罗斯等于一个半方辰?
盖达尔和丘拜斯打算把整个俄罗斯的工业资产,工厂,商店,石油,天然气等等全部打包,设定出来一个价格,然后按照再按照这个价格,将其分割成跟全国人口数目相同的存单。
俄罗斯人能够用10美分或者25卢布之类低廉的价格从银行领到这么一张凭单,他们可以凭借着这些凭单来购买,投资俄罗斯的工厂,商店,石油,天然气等等,成为这些工厂,商店的股东,然后获得利润和分红。
也就是说盖达尔他们,现在打算把俄罗斯的工业资产分给了所有俄罗斯人。
“说实话,我自己真的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然会赞同奈舒尔这个疯子的想法,并且打算实施这个想法。”丘拜斯有些自嘲,甚至沮丧的说道。
在十年前的苏维埃,一些非法的地下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很快被封禁的**《另一种生活》,作者奈舒尔在书中描述了苏维埃官员和工厂经理在苏维埃工业帝国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但同时,奈舒尔以惊人的预见性推测,认为苏维埃想要再次走向成功和辉煌,必须要广泛地重新分配整个苏维埃国家资产,而不是让财产最终只落入厂长和精英手中。
他在文中建议,发给全国每个人5000块的特别个人投资卢布,可以用来投资工厂、商店、企业等等。
奈舒尔的地下手稿用梦幻般的浪漫主义描述了大规模私有化,企图普及这样一个概念,苏维埃要创造数以百万的股东。
在书中,他这样写道:“你的企业将会正常运转,正常买卖,你和你的雇主将会得到利润,并在你们中间分红,你会像关注自己的物品一样,关注你的企业,成为企业的主人!”
丘拜斯和盖达尔曾经撰文,大肆的批判和嘲笑奈舒尔关于私有化的方案,觉得他的观点太复杂,太激进,完全难以操作。
“没办法,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私有化。”盖达尔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规模私有化是他俩立足于俄罗斯,获得叶利钦倚重的重要武器,他俩很明白,如果不是叶利钦指望他俩对经济进行改革,一直庇护这他俩,他俩恐怕早就被那些老狐狸给玩死了。
所以他们必须按照叶利钦的意志,将俄罗斯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而且这种私有化可以终结政府里,如同鲁茨科伊这样顽固保守派,精英,工厂厂长经理自发,将资产据为己有的私有化,或者说掠夺抢占。
凭单是一种强制性的财产再分配,它的出现将彻底结束国家对资产的控制,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股东队伍--全体大众。
另外,发放这种凭单,他至少可以让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所有俄罗斯人成为了俄罗斯的主人,让普通俄罗斯人民对俄罗斯满意,对叶利钦满意,对他满意。
“挺好的,凭单或者说股份,体现了人们对国家资产真正的所有权,是俄罗斯人民通往自由经济的入场券。”方辰笑着说道。
盖达尔不由眼睛一亮,说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俄罗斯跟美国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他们的资产都是每一个个体的,而俄罗斯的则是国家的,而现在既然已经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了,那这些财产我们必须想办法分给大家。”
“方,这是我们对俄罗斯工业资产价值的确定表,你看一下。”
说着,丘拜斯递给方辰一份厚厚的文件夹。
方辰打开文件夹,刚看了一个开头就惊到了,他虽然知道盖达尔他们对俄罗斯工业资产价格的定价并不会太高,但一百二十亿美元的价格,真是太低太低了。
整个俄罗斯所有的工业资产,数以十万计的工厂,商店,以及占据全世界探明天然气总量的五分之一,还有数以百亿吨的石油储存,竟然一共才价值一百二十亿美元,这不是白菜价,也不是跳楼价,而是白菜跳楼——烂白菜价。
要知道去年美国的GDP6.1万多亿美元,这一百二十亿美元连美国零头的零头都不够。
如果按公司来算的话,去年世界五百强的第五百名营收是七十亿美元,一百二十亿美元大概就是世界五百强第三百名左右的水平。
俄罗斯这算什么?
富可敌公司?
而方辰现在的身价,算名下各公司市值的话,也差不多有四五百亿华夏币,八十多亿美元的样子。
也就是说全俄罗斯工业,石油、天然气等等这么多的财产,加起来才相当于方辰一个半的身价。
这是什么鬼都!
按耐住心中的惊涛骇浪,方辰接着往下看,但这一看他突然觉得一百二十亿美元的定价不算低了。
下面是各大公司的凭单价格,排在第一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价值2.28亿美元,这也是所有公司中最贵的一个。
疯了,真是疯了!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拥有俄罗斯全部的天然气所有权,是俄罗斯最大的国营企业。
他刚才说了,俄罗斯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天然气。
全世界天然气五分之一的储存量,大概是二百多万亿立方米,竟然才2.28亿美元,照这样算的话,一美元就能买十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了。
接下来是拥有10万工人的著名卡车和轿车生产厂家吉尔公司,吉尔公司的凭单价格是一千六百万美元。
而方辰熟悉的,伏尔加汽车厂,能年产七十万辆汽车的,超大型汽车工厂,凭单价格是两千七百万美元。
俄罗斯最大的饼干工厂,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五十二万美元。
说真的,他现在真想把这些企业一下子全部买过来。
“盖达尔和丘拜斯,你俩疯了吗?这样的价格跟白送有什么区别?”方辰沉声说道,他已经看不下去了。
盖达尔和丘拜斯面面相觑,苦笑了一声,然后说道:“这价格的确是相当于白送了,就以你现在指着的这个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来说,如果按照饼干生产量和公司价值的比算的话,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每吨产量的市场价值只有区区9美元,而波兰最大饼干公司,韦德尔公司每吨产量的市场价值是850美元。”
“也就是说,在这两家公司生产量相同的情况下,韦德尔公司的市值是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的九十多倍。”
“如果按工人占据公司价值来算的话,吉尔公司每名员工,价值160美元,而寻常美国公司员工则价值10万美元,甚至更多。”
同样都是员工,知识技能也差不多,而俄罗斯的员工价值却只是美国员工的五百分之一,方辰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他理智上知道盖达尔他俩为什么这么定价,但内心一时间真的接受不了。
“好了,你知道的,这些价格并不重要,毕竟都是要分给所有人的,我哪怕把总价定成一百二十万亿美元,无非就是在发给大家的凭单上多印四个零而已,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现在金钱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完全不重要,该死的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早已吞噬了所有俄罗斯人的积蓄,他们赖以生活的就是这个月刚刚发到手里的薪资而已。”盖达尔无奈,甚至痛苦的说道。
方辰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些他都是知道和清楚的,其实俄罗斯人对汇率的贬值已经麻木了,反正他们花的都是这个月刚发的工资,那么工资单上多增加几个零,还是少几个零,这对他们有什么关系?
工资多了,只能说明通货又膨胀了。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银行的业务也受到了大量的影响,如果不是陈鸣永和叶琳娜一直在增加银行存款利息,说不定就没人往银行里存钱了。
但陈鸣永和叶琳娜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也说了,如果卢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得不到遏制的话,预计再过半年的时间,就不会再有人往华夏银行里存钱了,那么华夏银行接下来面临的只有倒闭。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同意特许经营银行政策的原因,他需要为华夏银行找另一条生路。
一下子,三个人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过了许久,方辰缓缓开口说道:“盖达尔,丘拜斯,我们都清楚,这些不怪你们,俄罗斯人的储蓄其实早就已经是纸上的数字了,他们的财富早早在苏维埃的军备竞赛中被挥霍的一干二净了。”
冷战,阿富汗战争,包括星球大战计划早已经掏空了苏维埃的经济命脉,要不然苏维埃也不会解体,卢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速度也不会这么快。
这也是休克疗法明明在玻利维亚,波兰都取得了成功,却在俄罗斯惨遭失败的原因。
俄罗斯其实已经是一个空壳的巨人,内在早已被掏空,金絮其外,败絮其中,随便一场风寒就能置他于死地,更别说主动休克了。
如果不是叶利钦最后关头,办了一件正确的事情,把国家交给弗拉基米尔同志,俄罗斯绝对要从休克变成真死!
第七二七章 方辰的报酬来了!
听方辰这么一说,盖达尔和丘拜斯不由感激的看了方辰一眼,总算有人替他们说一句话公道话了。
鲁茨科伊一直说,是他们把俄罗斯变成了经济垃圾堆。
但实际上,把俄罗斯送到悬崖边的正是鲁茨科伊他们这些战争贩子。
甚至如果不是以鲁茨科伊为首,那些原来的苏维埃工厂厂长,经理不踏实搞生产,为俄罗斯的市场供应商品,只顾着自己捞钱,放任通货膨胀,他们又何必采用这样激进的私有化手法。
“甚至可以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贬值,卢布的价值已经不重要了,哪怕再贬值两倍三倍,都无所谓,反正卢布已经贬值一千倍。而且我为什么定价的时候用美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以美元计价的话,等凭单宣布的那一刻,以当天的汇率乘以一百二十亿美元,就可以了,而且用卢布的话,我恐怕宣布当天还需要再算一遍价格。”盖达尔有些激动,甚至愤慨的说道。
作为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他竟然被迫需要以美元为锚来给俄罗斯的总资产定价,这要是让别人知道的话,真不知道怎么笑话他。
“或者凭单上不写这是一张卢布,而是点数,礼券等等,哪怕随便什么东西,其实都可以,毕竟凭单只是一个凭证,而不是真正的货币,它只能用来购买企业,但我只能把凭单设计的跟卢布差不多,因为我想让俄罗斯人知道,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跟钱等值的,并且那时候我要告诉他们,等有一天,这一张凭单可以换两辆伏尔加汽车!”
盖达尔越说越慷慨激昂,说到最后的时候,甚至大声咆哮了起来。
看着这一幕,方辰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惊异的光芒,作为以盖达尔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性格,他很少能看到盖达尔如此激动的模样。
但他真的不得不说,凭单计划跟特许经营银行计划一样,都失败了,失败的一塌糊涂。
盖达尔和丘拜斯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凭单,来找到真正合格的企业主们,让这些合格的企业主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为劳普大众们生产足够,甚至优良的商品,并且让普通俄罗斯人民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同时,能获得资本回报。
救活企业!救活俄罗斯人!救活俄罗斯!
但就如方辰之前所说的那样,人心坏了,不管多好的政策都没有用。
盖达尔他们认为普通俄罗斯人拿到凭单,成为企业的主人之后,会选出来靠谱的经营管理者,但往往被选出来的这些经营管理者们,在获得企业所有权之后,就会想尽办法的掏空企业,将企业卖掉,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普通俄罗斯人原本以为可以获得的分红,自然也不复存在,反而目睹了这肮脏的一幕。
失望的俄罗斯人,很快就对凭单不信任,他们也不再想成为企业的股东,但是盖达尔和丘拜斯凭单购买俄罗斯资产的政策还存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