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李东阳嘴唇发白、额头冒汗,心中后怕不已。难怪昨天太子会用奇怪的眼神瞧他。
“卫士清点宝贝到很晚,最后打开钱能书房暗格藏着的木盒,发现了存放箭毒木的瓷瓶。天师研究院通宵达旦,今早才确认它是箭毒木。”朱寿抬起清秀俊逸的面孔,眼神灿若星辰,嘴角的笑容带着似有若无的嘲讽。
谁都没瞧出他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中了箭毒木的毒让他欠下坑爹系统一大笔恶念值。让他更加无法忍受的是,他们还想利用福泰公主给他下毒。在家面临死亡危险,让傲娇的朱寿如何能忍!
西厂混入敌方的人,内行厂也不安稳,远征军不适合打探消息。朱寿把主意打到老崇王精心培养的死士身上。这些死士从小培养,放着挖矿太可惜。他们还没派上用场,老崇王就事发。
经过高强度的劳动改造、思想改造,死士们深刻意识到:他们只有跟随太子一条路。
朱寿利用度娘的知识,圈定几个适合箭毒木生产的地方。把人派出去暗查,花费半年时间,最终在云南发现蛛丝马迹。对方的收尾工作做的很到位,死士们只找到零散的证据。
朱寿用心脑速算能力层层剥离线索,发现钱能的嫌疑最大。
没证据怎么办
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
没证据就制造证据。
自从林廷玉死在锦衣卫诏狱,诏狱内部加强了防范。锦衣卫审讯的手段瘆人,把钱能送进去一定能得到有用的线
第234章 太子只可远观
朱寿目送陈宽捧着《清明上河图》离开。
“又把本宫给父皇的寿礼拿走。”朱寿趴在桌上无力地询问杨慎,“用修,你说本宫送什么好”
司礼监一定在报复他。祁门红茶被戴义抢先献给便宜老爹,陈宽又借口《清明上河图》用宫中藏品《瞻近帖》换来的取走。一个月后就是便宜老爹的万寿节,留给他准备寿礼的时间不多了。
杨慎用无比敬重的目光仰望他:“要不殿下作一首诗送给陛下”
“作诗的事情交给你。”朱寿表情认真严肃。
杨慎摇动双手推辞:“小臣可没资格替殿下作诗。殿下,您昨个儿唱的词意境深远,绝对能流芳百世。我打电话告诉爹,爹连声夸赞,还让我向殿下多学学。”
朱寿突然觉得牙疼。
幸好求见的工部尚书曾鉴把他从尴尬中解救出来。
“殿下,这是棋盘街的规划图纸。”曾鉴阴着脸打开图纸让朱寿核查。
朱寿边瞧边问:“曾大人脸色不佳,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和官员打了半年多的交道,朱寿对他们的行为有所了解。由于官员私下见他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每次面见官员,要从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挖掘深意。好像猜谜题一样,给朱寿‘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
曾鉴臭着脸说:“百姓得知朝廷要把大明门前的空地改造成棋盘街,认为我们当官的是想堵住百众言路,防止他们再次聚会抗议。”
“百姓是最可爱的人。”朱寿呵呵一笑。如果没有他的人在暗中鼓动百姓聚会,又在聚会时维持秩序,哪里能造成那种震撼人心的场面。
“恶念值+1。”
曾鉴心中腹诽:别以为我们不清楚聚会背后有您的手笔。论煽动人心的能力,太子殿下是当仁不让的天下第一。
朱寿指指图纸上缺少的管道:“下水道、污水管、水管、通信官道、电线管路、沼气管道统统没有设计。本宫强烈建议工部邀请内行厂专家讲课,提高你们与时俱进的能力。”
曾鉴憋红了脸。别以为他不知道,内行厂的骨干都是被官员们踢出去的传奉官。让他们看不起的传奉官给大家上课,岂不是找人打脸
曾鉴出了门拐到隔壁的集义殿,找李东阳李阁老想办法。
自从太子腾出集义殿作为内阁专属办公房后,集义殿成了高品级文官的聚集场所。打上传心殿大庖井的井水,泡一壶好茶,高官们能围坐在一起聊整个下午。
李东阳把书圣王羲之的《瞻近帖》放在集义殿,引得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李公,殿下手下《清明上河图》后真的答应不追究徐家的麻烦吗”谢迁第三次发问。
李东阳好脾气地把话重复第三遍:“殿下很爽快地答应了。殿下说一不二,绝对不会信口开河。”
谢迁深思熟虑后发问:“在下家中有一副从元太子手里流出的《五牛图》。若是送予殿下,是否会让殿下高兴”
李东阳微微一愣。竟然连谢迁也在太子的淫威下屈服了。“于乔没牵扯入刺杀案吧”李东阳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问。
“怎么可能!”谢迁连忙表态,“在下深受陛下和娘娘的看重。怎会做出刺杀太子的事!况且江南流失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事态日益严重,朝廷早晚要想对策。”
《大明皇家日报》连篇报道江南女子赚钱养家的新闻,江南人成为茶前饭后嘲讽的对象。有不少人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意,点明江南士绅官商联手兼并土地兼的真相。江南官员饱受舆论的压力。
第235章 乌龙和马屁
“人多的地方就成了江湖。尤其是内侍们,少了**就把劲使在别处。”朱寿一句话完美破坏弘治帝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好心情。
“恶念值+1……”
陈宽、戴义、萧敬、高凤、宁瑾等不少被旷世佳作吸引来的大太监脸上变幻莫测,纠结的眉头诉说内心的一言难尽。
太子爷,我等大活人在此站着,您看不到吗您能无所顾忌的大说特说,我等做不到听而不闻啊!
弘治帝用手指着宝贝儿子说不出话来。此刻他体会到太祖杀功臣勋贵的心情,实在是没信心把皇位安全无虞交给建文帝。
朱寿看到听众‘安静’得等待听讲,体内的洪荒之力被彻底激发。每天对着广播独自讲话,旁边没有听众的激动反应,让他觉得很无趣。开晨会也是。自从李东阳主持后,官员们几乎不给他讲话的机会。最近找他私聊的官员也少了。把话憋着无处发泄的滋味很难受。
“有的内侍忠义,想要青史留名,比如张敏公公;有的内侍想要权,看着别人匍匐在脚下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比如汪直之辈;有的内侍因为家中贫穷被送入宫,所以非常酷爱钱财,比如李荣。”
“还有的心理扭曲,喜欢看到别人比他活的更惨,于是造谣、挑拨离间、背后说人坏话等阴死手段层出不穷。孩儿还得知,有部分人对女色有病态的追求,有镇守太监强暴民女、强纳妾室,找宫女対食……”
陈宽等人的脸色彻底黑了。
弘治帝实在听不下去,爆呵一声,“够了!你到底想说什么”自家儿子的秉性还不清楚吗长篇大论往往都有目的。
“父皇,去势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宫里要伺候的主子又不多,最近几年不要再收小太监了。”朱寿抱着弘治帝的胳膊撒娇。
太子爷的话,让陈宽等人恨不得抱头痛哭一场。可看到太子爷破天荒使出小儿女撒娇的作态,大家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弘治帝单手扶额,头隐隐作痛。怎么生出来这么糟心的娃!皇帝身边没有得用的太监服侍,好像将军没有冲锋的士兵、官员没有吏目协助、地主没有种田的佃户。
“太子爷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从小照顾太子长大的高凤慈爱地问。太子聪慧过人,没有原因一定不会做出脑子进水的举动。
朱寿抬头盯着暖殿的梁柱看:“女真人失信,铲平了孩儿在那建立的窝阔崴港口。邱聚等人逃到朝鲜躲过一劫。朝鲜使臣把邱聚安全送抵辽东都司,作为回报,孩儿想免了朝鲜进献宫女、内侍的朝贡。”
朝鲜盛产美女,永乐帝曾派人七次去朝鲜挑选美女。很少人知道,朝鲜贡献给大明的阉人也很多。送进宫的阉人要求长相清秀、聪明伶俐,这简直要了朝鲜的老命。朝鲜人少,大明屡次索要少男少女,给他们造成的忧患远大于进贡财物。
对宗主国大明而言,这是节制番邦很好使的手段。
可朱寿认为有利就有弊。把外族放在身边伺候,或是派出去镇守一方,简直是脑子被驴踢的举动。
比如土木堡之变被俘后投降,给也先提供情报、出主意把明英宗带到京师城墙下的太监喜宁是女真人。
“你让江彬带人出宫是要把邱聚接回来”弘治帝沉声问儿子,“女真怎么知道邱聚等人的身份”
朱寿淡淡地说:“钱能是女真人。孩儿让邱聚协助调查,结果邱聚把马甲掉了。这些年钱能把不少财物秘密送往女真。亏得女真人不喜欢字画,保下很多珍品。”
“抓捕钱能才过去多久,女真人如何得到消息的”戴义连忙问。
东厂曾派人到女真收集过情报。从京师到女真一路途遥远,道路难行。甚至很多地方还是原始森林,有野兽出没。
能把情报快速送出去的方法,只有通过电报或者电话。戴义非常担心钱能的同党潜伏在通信部。电报、电话太过于重要,有一台都有东厂专人守护。皇爷生怕宫中的
第236章 马屁的效果
朱寿走了没多久,杨慎着小号的行人司官袍请求面见。
“河套铸币厂为万寿节特制的一批纪念币,请陛下预览。”杨慎呈上的托盘摆放几款纪念币,“殿下用私库的金银打造十银、十金、五十金三种规格的纪念币。陛下可作赏赐之用。”
身后数名府军前卫卫士打开三只大小不一的木箱。陈宽挑了几枚递给弘治帝,与托盘上的几乎没有差别。
弘治帝把玩巴掌大小的方形金块。正面用楷书标注“伍拾金”、“弘治十四年”字样,反面刻有大明地图轮廓。
“呵呵。”弘治帝忍不住笑起来。儿子把吐鲁番和大宁周边的土地划入地图,臭小子野心不小!
地图轮廓分明,标注的芝麻大小的地名一样清晰。瞧了其他几枚,同样的精巧。掂掂分量沉甸甸的,成色也不错。
再看十银,铜钱大一圈,背后印刻弘治十四年对应的生肖——鸡。十金也是圆形币,背面则是弘治帝和张皇后的头像。
弘治帝笑得合不拢嘴:“小杨,让照儿多打两箱十金纪念币,用最大的木箱装。陈伴伴,快把这些拿给皇后瞧瞧。”
杨慎心想:殿下这次大出血太值了!
过了没多久,光禄寺提督太监杨信哭哭啼啼地跑到乾清宫告状。“皇爷,负责内承运库的黄伟不愿支付银子。万寿节马上就要到了,可办宴席所需瓜果蔬菜还没置办整齐。”
弘治帝坐在茶桌前品茶,对杨信的话置若罔闻。每天泡一壶祁门红茶是他最近养出的习惯。
杨信曾是先帝跟前伺候的人,弘治帝对他同样礼遇有佳。他仗着资历老,根本不怕太子身边的内侍。
“黄伟那小子说内府收料时收的铺垫费不合规,让我们把多收的吐出来。可收铺垫费是宫里头的规矩!肃宁田庄送5000石粮食到光禄寺,老奴让他们多送1000石的铺垫费,他们不愿意。老奴收下5000石,账上登记4000石,并没有做错什么啊!”杨信摸着眼泪说。
内府物料入库之时,掌库太监会以仓库库存损失向解纳者索取小费。从明朝开国起,索取小费这种陋习一直存在。
小到漕运过关卡,大到地方收缴田赋,都会多一条给办事者的好处费。这也是大明小商贩生意艰难,生意做大必须官商合作的原因。
弘治帝脸上的笑容淡去,神情凝重地问陈宽,“这就是照儿常说的‘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铺垫费虽然存在很多年,可并没有写入规章。”陈宽低着头回答。
陈宽越发的佩服太子。太子爷把皇爷哄得高兴。这时谁来说太子爷坏话,绝对是撞刀口找死。
弘治帝看到杨信老脸挂上虚假的眼泪,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厌恶。他马上移开眼,淡漠地说,“杨信殿前失仪,念其侍奉先帝有功,罚去先帝陵前守灵。”
杨信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来人,把杨信送往茂陵守灵。”陈宽扯开嗓子喊人。
回过神的杨信不停地在地上磕头请罪:“老奴知错,求皇爷饶老奴一次。”
禁军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布,老练地塞入杨信口中,把挣扎的杨信拖出宫。丝毫不给他收拾东西的机会。
“陈伴伴,朕是不是对他们太仁慈了连照儿也敢编排。”弘治帝很不悦。
不止编排,李荣、钱能还敢暗害照儿。要不是照儿说万寿节前后不宜见血,弘治帝都想大开杀戒。
陈宽尴尬地笑了笑:“皇爷和太子爷的父子情,岂是他们能挑拨的。”
“怕没这么简单。把竹楼叫来。”弘治帝皱眉道。
 
第237章 说漏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后世中的刘瑾被称为‘立皇帝’,其确实有匹敌大多数朝臣的能力。内行厂能有今日,刘瑾功不可没。
朱寿和刘瑾两人密谈许久,朱寿肯定了刘瑾的功劳,也给了匹配他功劳的奖赏。“本宫许你一个旗手卫千户的名额,从老家过继个儿子继承香火。”
华夏人对子孙昌盛有一种偏执。太监没了子孙根,对子孙的渴望反而比常人更加强烈。没有子嗣是皇帝放心太监的一大原因。太监收几百位干儿子没人管,过继孩子却需要皇帝格外开恩。郑和、王景弘等少数太监才有此殊荣。
刘瑾抿紧嘴唇,身体颤抖,眼眶湿润,身上的血液都因为能过继孩子而沸腾了起来。
“老奴愿为小爷的马前卒!”刘瑾长跪不起。
朱寿轻笑:“本宫不缺马前卒,缺的是带领狼群的头狼。刘厂公不要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本宫没料到短短两年,内行厂成长为参天巨树。”
“本宫是大明太子,要的不是能赚钱的作坊,而是能让百姓提高生活水平的产业!内行厂只需保留研发能力,引领大明各大产业发展。你是本宫的左膀右臂,要跟紧本宫的脚步。本宫许诺,等西厂做到物流天下,您将是大明第一任交通部部长。”
刘瑾眼中有火花迸发。
朱寿灌下几杯茶水,终于把刘谨安稳地打发到云南。手下人无能让人头疼,手下能人太多也头疼。
一山不容二虎。刘瑾和张永内斗,影响到很多作坊的生产进度。作坊工人、代销店、下游商人、大宁城、河套多方面受到影响。
拆分内行厂势在必行。
朱寿抽出空档,谴走谷大用,抢了杨慎的衣服来到内行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