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新皇抢了他未过门的媳妇,等了几年也没等来新皇的补偿。新皇的脾气他算是摸清了。新皇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想要从新皇手里得到权势和地位,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孔大公子生怕堂弟们和他抢,在辽东疫情未除时,便动身前往了。

    到东北,必须穿过辽东疫区。孔大公子都准备动身,沿途保护的衙役名单还没确定。

    雍泰大怒:“陛下千金之躯赴疫区,尔等难道比陛下金贵你们不敢去,全都滚回家!重新招募衙役。”

    布政使司一发怒,山东的吏目们遭了秧。官员的提拔升降需要吏部同意,吏目们不需要。雍泰早就不满山东大族们把手伸向地方衙门,借机清除钉子。

    山东是孔孟之乡,也是白莲教等逆贼的大本营。山东与辽东隔海相望。陛下电报明言,辽东事了后会到山东吊念泾王泾王妃。雍泰不敢有丝毫大意。

    陛下想要教化女真人的消息传出后,亚圣府孟家也派家中子弟赶赴东北。孔家南宗等北宗的人到达东北,也派人去东北开学堂。在孔孟两家的带头下,天下不少的名士赶往东北。

    孔大公子为了爵位,孟家为了感谢新皇重新把孟子的亚圣牌位放进孔庙,其他人则为了东北大片的黑土地。新皇把东北视为禁脔,好不容易开了个口子,他们怎么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呢!

    “王大人说的对,朕能反对官员经商,却不可能禁止天下文人经商。大明的儒商已成气候,一味反对是没用的。”朱寿感慨万千,“天理即人欲。”

    在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心学大行其道,压制了朱理程学。文人们都去解放人性吧。解放了人性,他就能**裸用利用驱使大儒名士。

    刀在农夫手里是砍柴割草的工具,放在武人手里是杀人的利器,握在他手里是吃烤肉的餐具。有问题的并不是刀本身,而是握有它的人使用的方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是董仲舒掺杂其它思想,修改后的儒术。

    他想改变大明朝野腐朽、保




第467章 坑人进行时
    “陛下好消息。”荣顺郡王手舞足蹈跑来报喜,“有湖南人罗菊泉献上治愈辽东瘟疫的良方。”

    朱寿猛然站起,双目圆瞪、身体微微颤抖,“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惠安伯、辽东都指挥使张玉、右都御史顾佐、刑部右侍郎王鉴之、大理寺杨珠、王守仁等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玉甚至忘了朱寿在此,高兴地冲出去向幸存的同僚报喜。

    “只是……”荣顺郡王卖了个关子。荣顺郡很少演戏,脸上流露惶恐,喜悦的声音出卖了他的内心。

    朱寿马上问:“对方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分,朕都答应。”

    “罗大夫拒绝10万金币的赏银。”荣顺郡王拔高音量。

    朱寿还没来得及捧场,惠安伯已经大赞出声,“罗大夫高风亮节!”

    顾佐皱眉问:“对方还说了什么!”不要巨额赏银,只怕对方提的要求会让朝廷为难。

    荣顺郡王不好意思地说:“臣和罗大夫交谈时,不经意间提起惠民药局想在各地建立医学。罗大夫激动之下,把赏银全都捐给惠民药局支持医学建设,他希望能造福天下百姓。也希望朝廷多多关心医学。”

    “罗大夫仁心仁术,当,当把此义举告知天下人。让天下人歌功颂德。”惠安伯在榆林卫任职期间,深知缺医少药的苦。他是真被这番话感动了。

    在场的除了惠安伯,其余的都是人精。

    顾佐和三法司官员集体看向朱寿。

    朱寿神态自若,脸上适当的表现出惊讶。‘狼来了’喊多了,大家都不信了。下次换个套路。

    “太祖初设惠民药局,本就有意在各地建立医学,培养大量的医师帮百姓们看病。只是连年灾祸,朝廷国库空虚,一直没能落实。自从陛下让内承运库承担惠民药局一切费用,惠民药局渐渐有了起色。”顾佐躬身道,“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定会全力支持建立医学。”

    顾佐想说,在各地建立医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压根不必使手段逼他们同意。陛下无数次提及取消户籍限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毁了。天下百姓没有乱起来,还不是都指望着取消户籍的事!只是大明有一千多万户,操作起来确实有困难。为了这事,天下间土地交易停了一年之久。地方官员们压力大!生怕哪一环出了闪失,不好收尾。

    朱寿佯装凝重,在正堂不停地来回踱步。

    这下,连惠安伯也觉察出了不同寻常。

    荣顺郡王悄悄挪动到一旁,他好像被陛下坑了。

    “顾大人说的极是。发展医学是所有人都会支持的好事。年后皇家研究所招生,原本医学院也打算招生。现在看来,干脆独立出医学院,让医学院独自招生。惠民药局的医学教授辨识药材、基本的药理。医学院则让有经验的大夫深造。”

    “太医院院使是正五品官,考入医学院的大夫们就授九品官身吧。将来他们学成后,通过太医院考核的便入太医院,其余人可在地方省医院当职。”

    “朕刚才想到,民间大夫本来就少,还有不少庸医。干脆在各布政司建立权威的医院。医院仿照太医院,开设11个科室。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各科由医学院毕业的医官坐镇。地方百姓也就不会盲目的治病。”

    正堂里的人瞠目结舌。

    朱寿自言自语:“惠民药局医学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输送到医院实习三年。再由医院送到地方惠民药局当坐堂大夫。当了三年坐堂大夫,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除了医学,还要开办药厂。医学和药厂相辅相成,不怕百姓们看不了病。”

    “诸位觉得如何”朱寿挑眉问。

    顾佐等人倒抽冷气。陛下竟然想给医学院的大夫授九品官就算是九品官,这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员。御医才八品!

    惠安伯和荣顺郡王抬头望天,不敢多言一字。一盏茶的功夫,陛下就把医学、医学院、医官、医院弄出来。说是临时起意的,谁信谁是傻子。

    顾



第468章 再演一遍
    当刘带着纂写好的文章到辽东都司的电台室,遇到了荣顺郡王、顾佐、王守仁三人。顶 点 m.x

    “刘大人,咱家正在等您。”负责电台的东厂公公笑着迎向刘。

    公公扫了眼一文章。《增设医官促医学发展》的内涵和表述与皇爷交待的大致相同。看到著名“中书舍人刘”六个字后,公公不由得笑出声,“刘大人可是第一位在报纸落款官职的。您确定需要这样吗”

    负责电台的公公们都是司礼监内书房出来的,各个识文断字。偶尔手痒,也会就某一时事发表感想投报社。投稿时除非必要,不会留本名。一是担心拒稿面子上不好看,二是怕被人堵到家门口骂。

    投稿文章落款注明官职,有威逼、炫耀之嫌。报社名义上社长是大明皇帝陛下,总编为都察院签都御史、詹事府少詹事胡献。没有哪个当官的会脑子进水,威逼报社收稿。

    王守仁三人报以同情的目光。他们当然明白刘的苦衷。不管如何,这篇标明官职的文章刊登天下,刘将彻底出名。

    刘脸色一红,拱手道,“麻烦公公了。”

    他也不想啊。与其被戳脊梁骨,还不如被嘲笑。他相信,给入医学院的大夫官身,只是陛下宏伟目标的第一步。他这篇文章极有可能青史留名,作为‘打破科举取仕传统’的破冰之举。

    更悲催的是,刘是山东人士。从小在孔孟之乡受朱理程学教导。而陛下特意关照他写入的‘天理即人欲’,却是陆王心学的观念。朱理程学重礼法,陆王心学着重‘内心’。两派人正斗得厉害。学问之争犹如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刘心很累。他过年还敢回老家吗陛下决定辽东事了,坐船渡海到山东祭拜泾王。他不想跟着去。他怕被家乡父老用唾沫星子淹死。

    刘觉得陛下是故意整他的。他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里得罪了陛下

    东厂公公马上命人发报。

    电台发报声‘滴答滴答’响起。

    荣顺郡王拳头紧握,不满地抱怨,“公公刚说电台没电”

    “现在充上了。”公公身体微躬,一脸歉然。

    荣顺郡王冷哼一声。

    王守仁摸摸鼻梁。陛下不想他们在报纸发行前通知京师,东厂的人便不会替他们发报。他想走,可是荣顺郡王和顾大人坚持要发报,他不好意思走啊。

    三人耐心地等文章发完。电报员敲完最后一个电码,把文章交给公公留底时,荣顺郡王和顾佐同时把电文塞到电报员手上。

    两人对视一眼,互不相让。

    医院和医官将来要归医疗卫生部管理,荣顺郡王是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必须通知宗人府在京师壮声势。顾佐要给内阁递话,阻止新皇破坏科举取仕的举动。

    “郡王,顾大人,”东厂公公把两人分开,退回他们的电报,“电台出故障了,两位明日来吧。”

    陛下严令禁止在报纸发行前泄露此事。等明日报纸发行天下,两位想如何招揽帮手都行。

    “电话呢”刘小声询问王守仁。他埋头写文章,并没有看到两人相争的场面。

    王守仁苦笑:“线路维护。估计在报纸刊登前不会通。”

    刘想了想:“派人回京捎话最快也得八个时辰。送信途中道路还必须畅通无阻。”以前陛下和阁老们暗斗时,两方人经常会做出破坏道路的举动。

    “哎,我只想给老师递消息,告诉他医官的主意不是我出的。”王守仁头疼的紧。

    刘耷拉着脑袋离去:“陛下是想给大家找点事做做。陛下不希望研究院、医学院、军校的招生受到干扰。”这话他不说出来,在场的人也都猜的到。

    “陛下做事,向来是妥当的。”公公满脸崇拜,“陛下算无遗策,有诸葛孔明之风。”

    “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公公有诅咒陛下之嫌。”顾佐冷笑。他心里有火发泄一二。他也知道,新皇从不会因为不合时宜的言语治人的罪。

    公公呵呵一笑:“陛下提倡‘知行合一’,辨人忠心只看付出的行动。咱家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

    顾佐瞥了眼王守仁,疾步离开。

    王守仁面如死灰。‘知行合一’也是他的主张。陛下是打算把他架在火上烤。

    荣顺郡王跟着顾佐一起离开。他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用笨办法,顾佐到哪他就到哪。确保报纸发行前,京师收不到一丝消息。

    王守仁和刘远远跟在他们身后。

    “治疗瘟疫的方子有了。抓药、熬药、送药等还需要郡王安排。



第469章 狗拿耗子
    昨夜的一场大雪把京师点缀得分外妖娆。

    雄鸡打鸣,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吆喝着环卫所佣工,一起清扫出京师的各条主干道。各坊的商铺、家宅的房顶站着人,正在把积雪推下屋顶。

    “可惜了紫禁城银装硕果的美景。”杨廷和看着宫里的禁军清除宫殿顶上的积雪。积雪掉落在地,露出各色琉璃瓦。破坏了一副秀美的冬景图。

    刘健淡淡地瞥向他“杨大人有空闲再次感伤良辰美景,不如关心一下此次大雪是否压垮民房、天气寒冷之下是否有百姓冻死”

    杨廷和神色一敛,态度诚恳地拱手受教。

    “有沼气取暖,有棉衣蔽体。房屋塌了能用临时板房顶一顶。再不济也能去养济院躲避。”屠滽缓和气氛,“陛下重视民生,下头的官员们会尽心尽责的。”

    刘健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王院判下了‘时日无多’诊断。

    刘健的老妻同两位孙子从河套赶了回来。刘健坚持要等新皇回京,不肯回家休养。他抓住最后的时日,整理五府六部的章程,根据实况提出修改意见;时不时面见弘治帝,聊聊新皇;指点几位内阁如何处理棘手的事;甚至还给远在辽东的汪鋐,留了厚厚一本的为官经验集锦;

    “陛下是为民着想的好皇帝。可老夫总放不下心。”刘健苦笑。家里两位孙子都没让他如此的操心过。

    这话大家不好接。

    梁储瞧了眼角落的落地钟“快要辰时了,该去文华殿主持早朝。”

    刘健搁笔,把写了数百字的奏折塞进衣袖,带头前往文华殿。他终于开始动手写奏章。给新皇的奏章内容该些什么,这让他纠结了很久。昨日辽东报信,找到了治疗瘟疫的方子。刘健终于决定写什么内容了。

    “年后的恩科不得出岔子。”刘健揉揉额头,“陛下曾经戏言不准商人子弟科举。商人们怕了,给辽东灾区捐了不少的钱粮。此次还是同往常一样。除了‘娼、优、隶、卒’及其子孙,其余人都可入考。但商人们生怕陛下将来改变主意,让识字的孩子都报了。商人们有钱,别出舞弊的乱子来。”

    科举取仕是一条非常完整的考试链,不单指金榜题名的会试。学子们需要在地方先报考童试,接着县试、府试,全通过了才算是秀才。秀才是算是正式的读书人。中秀才之后,需参加乡试。过了乡试便是举人。举人需要参加会试、殿试,入选前三甲算进士。到了此时,方可算正儿八经地踏上官途。

    妄动科举任何一环都会出乱子。闪舞不是陛下拍拍脑袋,说不让入考就不让入考的。陛下也该管管自己的嘴了。刘健心想这条要写进奏折。

    礼部尚书石瑶起身应下“下官必当严防舞弊事件发生。”

    “皇家研究院的考核,我等只管考场纪律。”刘健顿了顿说,“一切规章制度按照会试进行。”

    “下官明白。”石瑶道。

    刘健点了点头,笑问马文升,“老家伙,弄好你们的军校招生考试了吗”

    马文升扭过头“哼”了声。在京的军机处大臣只有三人,下属参谋部等大部分的人手先后去了辽东,他们只能保证招生正常进行。至于校舍、教材、教员等其它事情,让新皇回京了操心吧。

    刘健想调侃马文升几句时,有多人在外高喊,“各位大人,出大事了”。

    六部不少的官员抓着报纸,神色慌张地站在文华殿外。刘健让禁卫放行,他们找到各自主官汇报。

    石瑶举着报纸两眼发黑“陛下寓意何为”

    当上吏部尚书不久的焦芳眼冒金星。他能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是因为他向新皇表达了忠心。新皇命他办的事,他从无推脱。可是,扩招医官的事新皇并未提前告之。这篇文章让中书舍人刘鈗著名,到底是何意

    马文升接过属下递来的报纸,不由地笑出声。“老家伙,没气死吧”
1...123124125126127...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