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180 南洋钱庄
    钱庄开办的议题,如同当初南洋商会建立一般神速,甚至于为了筹措开办钱庄每家所需要缴纳的本钱和活动资金,好多实力不足的小商会,或是去借取高利贷、或是变卖一些无关紧要的产业出来,誓求能在钱庄当中占上一股。

    有这么大动力,自然也是源自于李天养对于这座钱庄的设想,以及他为了这份设想,而提前暴露来的几个他准备好的杀手锏,譬如印刷会票样本、官场制钱的供货渠道等等。

    而有了洪门这番操作,只牙科是不傻的人都能看出这个钱庄未来必然会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留下来传家是最好的机会!

    对此,李天养是乐见其成,同时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实际上这本就是李天养所希望达成的目的,用利益来换取钱庄的快速筹建,对于大明朝充满了悲观的李天养来说,这是他所需要放弃的一些东西。

    否则以洪门的实力,稳扎稳打四五年以后,他们完全有能力自行将洪门钱庄給发展壮大,让源自于后世的银行体系,为洪门未来的金钱短缺带来坚强地后盾。

    半个多月时间以后,基隆镇地码头上久出现了一队队全副武装、紧惕性十足地船队,从这些船队当中,一箱箱沉甸甸地银钱被运送到了基隆镇,交接给了李天养的手中。

    洪堂舰队这些日子也终于有了正式的任务,对于那些自觉运输大批银钱不保险、几乎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地中小商号东主们,与其用自己那几艘货船、那些普通水手运输银钱,那还不如直接找上李天养,请他派出洪堂舰队随行护航。

    也不知道是谁将近期之内有大批银钱流入洪门的消息给泄露了出去,这些时日里原本风平浪静地洪门掌控海域当中,突然一下子又冒出来一大批海贼的身影,使得李天养他们也不得不越发重视商会成员们的财产安全。

    好在,如今洪堂舰队一直都致力于清剿周边海贼团伙,加上洪门又将北方海域有实力地还在帮派纳入到了南洋商会当中,这些临时冒出来的海贼团伙,最多也就是给如今坚船利炮地洪堂舰队带来一些麻烦以外,倒是对商会成员门运输银钱地船只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除了一艘运送银钱地货船突然触礁以外,这些商号东主们就再也没有遭受过其他损失了。

    钱庄筹建的行动,甚至热火到了很多商号东主在除夕佳节里,也都是前往洪门基隆镇的航线上度过的,就怕自己耽误了行程,得不到一份参与钱庄筹建的机会。

    而李天养他们,同样也因此变得匆忙,忙着登记各家商号运输过来的银钱,忙着跟董浩然他们商议钱庄总号的选址和第一批几个钱庄分号地布局等等。

    对,李天养既然把这么多的商号东主们给拖下水来,自然不会是再走以前他们发展的老路,一步步稳扎稳打了,而是以一种强烈地进取精神和态度,从一开始就准备开设一家总号和五家分号这样一来,以后商会成员在基隆镇的采购行动当中,就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心惊胆战四运输这么庞大地一批银钱过来了。

    而钱庄若是能够尽快地开办起来,那些个为了入股而借取了高利贷地中小商号东主们,也能等到钱庄建



181 杠杆下的支点
    基隆镇的钱庄总号开业之时带来的热闹,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直到进入晚春时节以后,才渐渐归于平静。

    在此之间,月港、福州、杭州等五个重要的城市当中,南洋商号的分号也纷纷建立了起来,并逐渐开业。

    新颖地钱庄制度,让南洋钱庄从开业以后,就饱受当地百姓和商户们的关注,谁都不敢相信,原本不管是存钱、借钱和兑钱的钱庄,如今竟然会被南洋钱庄打破了这数百年的规矩,只要存钱在钱庄当中,就有银钱可拿。

    众多的老百姓和地主士绅们纷纷侧目,等待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试水,这个时代除了走南闯北的商人,因为需要在全国各地走动,采买商品物资,为了避免被人截杀的风险,他们更愿意花点钱去办理承兑业务。

    至于其他的地主士绅和普通人家手里的钱,人家更远离放在自家地窖里,或是埋在屋中角落,也不愿意拿出去放在钱庄里去,既要缴纳保管费用,而且你还担心这家钱庄会不会裹挟了资金逃走。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普遍都没有经济意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放在自己手里的钱,才是最安全的!

    因此,虽然月港等五个城市开设了钱庄地分号,但是除了南洋商会、或是那些有兑换业务需求,又对洪门等钱庄主要股东充满信心的商家,才会在南洋钱庄当中办理业务以外,少有其他的人来办理存兑业务,除了洪门大本营大元岛。

    大元岛上洪门在这片土地当中的影响力,直到这一刻才凸显出来,可以这么说吧,以前大家或许还知道有一个大明皇室的至高存在,可是在洪门如今多年经营之下,只要在大元岛上待过五年以上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对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皇家少了太多敬畏之心,反而更加忠心与洪门李天养他们!

    这是由洪门带给大家的幸福生活所决定的,本身大明朝在大元岛中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没有,虽然设了笨港县和基隆军镇,就连李天养都挂着福建水师提督的帽子,可是百姓们如今耕种的土地、享用的物资和他们的工作,却全都是洪门为他们提供争取到的。

    更别说洪门如今通过戏曲、话剧等形式,将高高在上、被神话了的皇权给拉到了现实中来,通过一个个昏庸的、懦弱的、无能的“前朝”皇帝角色,让大家明白,原来皇帝也就不过是一个人而已,哪里是什么天命之子啊!

    结合他们原本因为各种原因而流离失所地境地,最终被迫远走他乡来到大元岛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新生活,自然而然地,他们会将他们的悲惨遭遇与大明王朝的官场挂钩,更不难让他们开始升起以前从来不敢有地,对大明朝官场**无能地置疑之声!

    因此,当洪门自己的钱庄,被李天养换算做股本并入到南洋商会之后,他们所推出来的银钱储蓄业务,在洪门基础机构居委会地帮助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洪门掌控范围。

    首先吃螃蟹的人,不是看起来更加聪明一些的大明百姓,反而是哪些在打架看起来有些蠢笨蠢笨的土著人。

    土著人或许因为对华夏文化的了解哈卡不够深,至少在如今这一代正值壮年的中坚土著人当中,他们依然还保留了不少原生土著人的淳朴,以及对于看重的人报以极高的信任。

    当土著人从居委会工资卡人员的口中,详细了解到这钱庄存银手续的种种益处以后,在其他自认为很聪明的大明百姓们还在犹豫的时候,那些已经在洪门地盘定居、或是经常在洪门打工的土著人,回到家以后,就纷纷捧着自己辛辛苦苦转来的银元,来到南洋钱庄所在地,当场进行开户手续。

    反正对于土著人来说,货币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新兴事物,大家对于银钱的作用也是在跟洪门打交道以后才渐渐明白过来的,如今再继续接受一个货币储蓄体系,也不是什么难事。

    根号不用说,这样做还能带来额外的利息,虽然不算很高,可是这些银子放在家里也生不了崽儿,还不如相信伟大的李天养酋长,放在钱庄里继续生钱。

    而为了将储蓄体系打开局面,李天养他们实际上对于储蓄利率在一开始就定的较高,至少比后世银行来得高一些。

    活期储蓄的年利率在6%,定期储蓄更是达到了8%,对于新开业地南洋钱庄来说,这点付出一点都不算亏。

    要知道,早在钱庄开业没有多久的时候,钱庄地放贷业务就已经批量式地爆发了出来。

    其中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占了绝大多数,前面说过,为了能在钱庄一事上分一杯羹,很多中小商号海帮伤口借了高利贷来筹集股本本金的,如今钱庄成立了,他们自然需要从钱庄当中借钱出去,将高利贷隔空还掉。

    光是南洋商会成员们,从钱庄借出去的银钱,总计达到了将近四百万两,差不多是整个钱庄资本的2/3,而其年利息则是15%。

    别看这利息似乎在后世算是很高了,可是在这个九出十三归地高利贷行业通用法则时代,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白菜价,不仅在南洋商会成员当真好得到了追捧,就连月港等其他五个钱庄分号当中,这也是唯一受到其他顾客追捧的项目。

    不过真的想要借贷到这比贷款,却并非一个容易点事情,之所以绝大部分的银钱被南洋商会成员给贷走了,自然是因为他们本身知根知底,又有钱庄、金矿等股份作为抵押,大家倒是不担心对方借了款项就此逃跑了。

    可是其他人想要借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这个交通不便、户籍政策有着致命缺陷地时代,你根本无法去追逐一个铁了心想要躲藏起来的逃窜分子。

    因此,这个时代九出十三归成为行规的高利贷利率,也是因为大家想要降低风险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不过南洋钱庄将贷款利率降得如此之低,他们自然得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低位上,这对外放贷的速度和规模也就因此显得小上很多。

    再加上此时储蓄业务还并未获得百姓们的认可,刚刚成立地南洋钱庄本钱着实不够丰厚,除了借出去的四百万两银子以外,剩下的两百多万两银子,钱庄总不能都借出去吧!!

    不过,随着大元岛上的百姓们,在土著人的带动下,渐渐摆脱了对于储蓄业务地担忧之后,钱庄的资金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真等到大元岛百姓们接受了储蓄的观念以后,李天养他们才明白,自己麾下的这群百姓们,是何等地有钱!

    钱庄开业以后四个月,钱庄在笨港、基隆镇等大元岛的储蓄业务,吸纳的资金总数疾苦达到了百万



182 做戏
    崇祯八年九月初九,这是南洋钱庄在月港开业半年的日子。

    半年时间,南洋钱庄月港分号的经营状况已经步入了正轨,较之其它老牌的钱庄当铺等行业,南洋钱庄在月港商业圈子里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他们推出的低利率贷款,让诸多商人是趋之若鹜,直到现在钱庄专门审核贷款发放的部门工作人员桌前,依然摆满了厚厚一大摞想要申请贷款的文书。

    不过相较于申请贷款人的文书,实际上南洋钱庄发放出去的贷款却是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没办法,不能像高利贷那样,通过高额的贷款利率来弥补呆坏死帐地损失,那么南洋钱庄就之能通过各种质押物、审核对方实际产业来进行放贷,其间所需时间、手续自然更加繁琐,因此而退缩的商人不再少数。

    不过即便是这样,就算是经过层层筛选发放出去的贷款,月港分号总数目就达到了一百余万两银子,逼得钱庄不得不从本部基隆镇那边运送过来大批银钱周转。

    若是再这么下去,钱庄里的备用金怕是就无法支撑得住这样的支出了,最后长久没有贷款下发的话,钱庄很可能会因失去信用等原因,被其他商人所质疑,最终等待大家的结果,不言而喻。

    因此,想要打破这个僵局,要么就是钱庄的股东继续投入大量金钱,要么就是要找到一个强大的现金流支柱,来维持正常的周转。

    最终,在和诸多股东讨论很久以后,李天养他们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吸纳普通百姓来储蓄这条道路上来。

    洪门地盘当中的储蓄业务展开良好,到如今钱庄所吸收的大元岛百姓储蓄金额已经达到了将近两百万两,随后钱庄又将这钱放贷出去赚取利息,而钱庄从中赚取到的利息差额,在两百万两银子本金面前,利润不可谓不丰厚!

    在大家亲身见识到了这种操作方法之后,对于这种借鸡生蛋的手段大家是举双手赞同的,此举不但让大家的风险变得更小,而且还能让大家赚到更多点银钱,他们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然而很可惜的一点,除了洪门掌控的大元岛以外,在月港等五个大明城市和马尼拉城堡共计六个钱庄分号当中,这项业务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没有什么起色。

    光靠大元岛上百姓们的储蓄来供给其他几个分号,自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大元岛上的百姓再是富有,可岛上的人口基数就那么大,除去一应开销和岛上流动资金以外,两百万两银子的储蓄差不多已经是大元岛上储蓄金的峰值了,再增长也涨不了多少了。

    而今天,趁着月港分号建立半年的好日子,李天养等一应股东们齐齐发力,为打开钱庄储蓄业务而准备了不少手段。

    “轰隆隆隆!!!”

    鞭炮的轰鸣声,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南洋钱庄月港分号的招牌重新悬挂了起来,崭新金丝楠木所制的牌匾之上,斗大地“南洋钱庄”四个鎏金大字被写的龙飞凤舞,在大字左下方,却是一印香光居士!

    或许噗通百姓不知香光居士是何等人物,可是稍有涉猎书画的文人无不知其大名,却是如今大明朝中最是有名的大书法家董其昌。

    为了说动董其昌这位书法大家为钱庄书写牌匾,作为小老乡的徐海滨愣是多次拜访董其昌的加重,用诚意打动了对方。

    而如今月港分号的大场面,也是借着悬挂对方所书牌匾的由头,这才大操大办了一场。

    当然,这些自然都是一个引子,钱庄股东们必然不会相信,凭着这么一个书法大家的牌匾就能让钱庄业务有天翻地覆地改变,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他们此番大肆操办的缘由!

    提前好几日,钱庄就派出了伙计



183 北方糜烂之局
    月港分号地挂牌仪式,一办就是大半天的功夫,其间又有好几波或财大气粗、或声名远扬、或是达官显贵地人物,不约而同地在南洋钱庄月港分号挂牌这一天里,跑来办理开户和储蓄业务,让在场被钱庄传单吸引而来的百姓们瞧了一个正着。

    一边是办理储蓄业务就有机会中得1888两银子巨款的可能,一边则是月港中各大有头有脸地人物,带着庞大真金白银跑来南洋钱庄办理业务,这让本就习惯于从众心理得大明子弟们,纷纷意动,想要试一试南洋钱庄这个据说存钱就能有利息拿的业务来。

    不管是哪个朝代,人心其实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从来都不乏那种贪图小便宜而被骗的人,也同样不缺乏那种跟随大众潮流行动的人物。

    而恰恰好,南洋钱庄九月初九这一场大秀,算是彻底地打消了月港大众对于储蓄业务地担忧。

    在挂牌仪式当天,除了几位被钱庄股东们邀请来作秀的大人物以外,随后在场观礼的百姓当中,就有差不多数百人冲着那一份将近两千两银子的大礼,跑到了钱庄当中去办理业务。

    当然,初期的业务办理当中,老百姓还是有所犹豫的,办理储蓄业务地百姓最多也不过是拿着几两碎银子前去办理业务,少的甚至还不足一两。

    不过钱庄伙计们伤口来者不拒,哪怕只是几百文的办理业务,他们也都热情地接待了对方,并将对方办理储蓄业务之后的凭证,一本做工及其精良的储蓄本交到了对方手里,同时告诉对方凭着这本储蓄本,他们就能随时到这里来提取他们储存地银钱和利息。

    而在挂牌典礼当天,钱庄伙计们分发传单上所印载地图文,也被钱庄主事人给兑现了,不但送出去了上千份小礼物,同时还真有办理储蓄业务而获得大奖的幸运儿!

    这位中了1888两银子地幸运儿,一下子就在整个月港出了名了,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南洋钱庄打响了名声,从此以后,整个月港当中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南洋钱庄,不知道南洋钱庄地储蓄业务的。

    通过这次作秀以后,月港当中的储蓄业务也终于有了进展,且不说当天开办储蓄业务的数百民众,随后那些道听途说月港当中诸多大人物都在南洋钱庄存了巨量银钱的百姓们,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将家中余钱取出来,拿到南洋钱庄当中好储存起来。

    而作为主导了这系列变化的主角人物,远在大元岛基隆镇上的李天养,对于月港当中的这些变化一点都不意外。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天养非常清楚,大明朝的这些普通老百姓们,对于南洋钱庄地储蓄业务并非没有心动,他们只是缺乏对于新兴建立起来的南洋钱庄地信任。

    只要打消了大家对于钱庄的疑虑,那么在存钱可以赚取利息、随存随取的诱惑之下,少有百姓不会动心。
1...228229230231232...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