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广州沦陷,他们就算是撤了出去,可多年积累下来的家底却还是损失过于巨大。这些,没有陈凯运营的海贸,是不足以迅速恢复的。
接下来,陈凯张月李元泰李建捷羽凤麒五人便开始了商讨作战策略,陈凯也把他的最后准备放了出来,直引得三人一惊。片刻之后,刚刚涌入城中的大军随张月等人倒了回去,城中百姓则蜂拥而入。
一切抵定,陈凯与羽凤麒重新回到城上。眺望而下,张月李元泰和李建捷三部分散开来,开始在归德门正南门以及文明门附近布防。视线收回,陈凯侧目羽凤麒,这个达官大抵是没了面唾逃将的机会了,不由得心中暗笑。
奈何,笑意没有持续多久,在远处,灰蓝色的浊流开始自视线的边缘,沿着大街缓缓涌来。
清军,远比他想象的来得还要更快!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挣扎(四)
正南门向北总督衙门以南的那处拱北楼,乃是唐时旧广州城的南城门楼子,后来随着广州城的不断扩建,便孤零零的摆在了城内,逐渐演变成了城内的一处可以居高临下俯视羊城的军事岗哨建筑。
此时此刻,南赣副将高进库所部抵近此处,登楼眺望。他是南赣总兵胡有升麾下的副将,金声桓反正猛攻南赣以及李成栋的两次进攻南赣的作战之中,他都是立有战功的宿将,就连李成栋败亡的那一次,虽说没捞到尸体,但是李成栋所乘战马却也是由他缴获的。
功勋卓著,这四个字高进库是绝对配得上的,但是作为援军,在尚可喜的面前,他可是连半句话也不敢说,尚可喜和耿继茂说什么,他就怎么办。不光是他,郭虎先启玉等将无不是如此。
极目眺望,远处的正南门,登上城墙的通道被杂物堵死,大批的百姓乌央乌央的正在涌进城门。在百姓的外围,倒是极少量的明军布防,数量上少得可怜,高进库估摸着一个冲锋就足够将正南门杀穿了。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多次死里逃生的直觉却无不在告诉他,明军的布置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命令,清理临街院落,一点点的压上去,不可冒进。
高进库没有轻敌冒进,这却让李建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原本,他就是示敌以弱,打算趁高进库冲击埋伏圈后从两侧的坊巷杀出,争取一战击溃这支清军先头部队。但是到了现在这个份上,似乎已经被高进库看穿了,可他也没了退路,干脆下令麾下埋伏的将士节节抵抗。
清军缓缓向前,明军在大街上严阵以待的同时,利用坊巷的围墙坊内的小楼,居高临下,持火铳步弓射击,清军的前进步伐当即就为之一顿。
没有踏入埋伏圈,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但是突遭袭击,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清军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
拱北楼南的双门底下街的东侧,一队清军持盾掩护身体,缓缓的向前移动着,明军射击还在进行之中,大多箭矢都钉在了盾牌上面,但是沉寂了片刻之后,随着一根鸟铳的重新开火,铅弹击碎了盾牌的边缘,铅弹和盾牌的碎片只在那一瞬间就乎了那清军满脸,盾牌被随手扔在了地上,双手捂着脸,痛苦的哀嚎着,却没等后面的绿营兵将其拖都后面,从另一个角度,一支利箭便破空而来,直接插在了一个上前救援的清军的咽喉处,意在将这份痛苦和哀嚎继续延续下去。
李建捷的部下多是李成栋的老底子,战场经验丰富,很清楚如何行事才会给对手以最大的麻烦。但是,那个刚刚射杀了一个清军的明军弓箭手却还没来得及收弓,当即就被一支利箭射穿了脑颅,自坊墙后便径直的跌了下去。
片刻间,一个刀盾兵上前补上了缺口,清军继续在明军的射击下继续前进。待到临近了坊墙,盾阵一开,扛着梯子的清军便呐喊着冲了过去,将本就不高的梯子架好,后续的刀盾兵一跃而上,踏着梯子便翻过了坊墙。
几乎就是在这一瞬间,战斗在坊墙内爆发,喊杀声此起彼伏。清军突入坊墙,明军便再没了登墙射击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清军开始向那处坊墙集中,试图凭借数量优势将守卫此地的明军压垮,从而借这片坊巷继续向南推进。
可也就在这时,正在排队攀爬梯子的清军们却很快就感受到了来自于地面的震动,接下来在一个登上了坊墙的清军的大叫声中,一个明军骑将斜拉拉的从拐角中冲了出来,转向加速骑枪直刺,一气呵成,便径直的将两个清军串在了骑枪上。
区区一骑而已,但是在这等狭窄的街巷,却像是陡然加速的汽车,当即便将那几个清军撞飞了出去。
倒在双门底下街的大道上,被正面撞飞出去的那个清军,软得就像是一团没有骨头的烂泥一样,不住的呕着血液,眼看着已是不活了。另外的几个被撞开的清军,同样好不到哪去,有的倒在墙边,有的软在店铺外的立柱下,也都是负了不轻的伤,一时间也别想再站起来厮杀了。
对此,骑将看也不看,随手将骑枪便扔在了那里,毫不费力的在这狭窄的街巷中调转马头,扬长而去。只留下了那两个被串在一起的清军,一时未死,还痛苦的哀嚎着,就仿佛是在告诉其他的清军,这些明军绝非是他们早前料想到那些似的。
事实上,李建捷所部毕竟是当年李成栋带出来的精锐,战斗力上并不比高进库的南赣绿营差上些什么,甚至很多地方还要更胜一筹。决定弃城而走,无非是清军兵力更胜,其中还有平南靖南两藩的藩兵,再加上作为主帅的杜永和的逃亡,否则就算是打不赢,也不至于让清军这么轻易的在城里大肆屠戮。
战斗依旧在持续着,明清两军依旧在反复争夺着双门底下街两侧的坊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已经有了生路,但是硬背将主们驱驰着重新踏入战场的明军开始显得对伤亡的忍耐能力的暂时性下降,反复的争夺,渐渐的变成了被动的抵抗,清军每拔下一座院落,便无需再担忧会遭到明军反扑的事情,转而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继续进攻的节奏之中。这样一来,坊巷丢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明军颓势已现,冲出去厮杀了几轮的李建捷攀上一处坊墙,极目眺望,正南门那里的百姓已经进入得七七八八了。下一秒,城楼上一支哨箭尖啸着飞上天际,李建捷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随即明军依仗着对地形的熟悉,纷纷撤向了正南门的方向。
明军突然撤退,高进库心中暗道不妙,可是没等他来得及做出反应,明清两军反复争夺的那一线坊巷,浓烟和火光悄无声息的出现。
先是一缕,随后便是又一缕,接下来,一缕一缕的浓烟在火光的映衬下星星点点的蔓延开来,以着极其不正常的速度连成一线,并且不断的向南北两个防线蔓延,直接将那些乘胜追击的清军包围在了那一片坊巷之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
快!撤回来!
这时候,鸣金收兵已经晚了,浓烟和火光开始在明军放弃的坊巷里肆虐开来,大量的清军笼罩在了火海之中,掺杂在空气之中,高进库甚至还能闻出其中似乎还有不少桐油燃烧的味道。
上当了!这是高进库的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但他很快就看清楚了形势,思来想去,却更加认同此乃陈凯的备用手段,用来以防万一的。而现在,由于李建捷所部的奋勇抵抗,清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反倒是变成了一种最好的杀伤手段。
火势还在蔓延,但是今天的广州却没有什么风,更多的还是局限于被点燃的坊巷之内。奈何大批的清军还在困在其中,他也只得派出兵马去设法进行营救,反倒是更加顾不得从双门底下街上直接去冲击城门。
大火弥漫,清军的救援效果很是不好,片刻之后,一个浑身是火的清军从一处沿街的门脸冲了出来,在双门底下街上狂奔着尖叫着哀嚎着,就像是烈火的精灵在台上狂舞一般,直至彻底用尽了气力才颓然倒地,时不时发出声油脂燃烧的爆响。
这样的场面,在双门底下街上还算不得太多,但是高进库却很清楚,这样的火势,只怕在那些坊巷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吧。
这些清军,可都是他从南赣带来的积年老卒啊!
救援还在继续,清军竭力推到坊墙,给坊内清军破出一条逃生通道。与此同时,高进库的视线穿过双门底下街,那些在正南门处拥挤着前进的百姓越来越少,到最后就连明军也借着火势的掩护退入到了新城之中。
接下来,正南门哐的一声便关了结实,陈凯开始组织百姓将能够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扔在门口,誓要将这座城门彻底堵死。
李建捷的部队已经开始向码头处前进,陈凯表示他在新安县那边已经准备了一片营地,那里有大量的郎中和药材,可以为李建捷所部的伤员医治,但却被李建捷婉言回绝了。没办法,陈凯干脆派人将沿街的几个空无一人的药铺子给抄了,不管有用没用,直接将药材都一股脑的送给了李建捷。
陈知府是个值得交的朋友,咱们兄弟记下了。这次之后,若是有机会,咱们再来和鞑子拼命。
一言为定,希望,那时候下官可以和伯爷一起并肩作战,从鞑子手里夺回咱们汉家的旧地。
对于张月李元泰李建捷三人,陈凯一直都是打着做买卖的旗号来进行统战的。为此,他宁可放弃请杜永和吃馄饨面的打算,仅仅是宰了一刀就及时放手。现在看来,成效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程度。
三人苦战的这一个多时辰,屯集在城门处的百姓完成了撤离。损失降到了最低,并且给予了清军一定程度上的杀伤,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李建捷的部队已经退了进来,陈凯也已经收到了消息,说是张月和李元泰的部队也先后退入了新城,归德门文明门乃至是尚且没有遭到清军攻击的小南门那里,早已准备下的桐油都已经尽数点燃,肆虐的火势将作为新一批的守护者,继续保卫着退入新城的百姓。
船只,陈凯已经准备好了,百来艘能够装载百人左右的商船,正在专门的码头等待着他们的新主人。
百姓退入新城,有了城墙的保护,就可以拖延更多的时间。既然如此,陈凯也无需在此死盯着,码头那边反倒是更加需要他的存在。
羽帅,这里就交给您了。
陈知府请放心。
羽凤麒拱手一礼,陈凯点了点头,转身欲走,随即又转过头来,对其说道:百姓退过了新城的城墙,吾会发信号,这么大的城墙,就凭着左卫不到一千的兵员守不住多久,退到那里和右卫一起坚守,还能多撑些时间。
嗯。羽凤麒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即回道:请陈知府放心,我等必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
大火能烧多久,陈凯根本没办法预估,但若是火势能够坚持足够的时间,他还是希望左卫能够退下来,有机会逃出生天。
想来,羽凤麒也能够明白陈凯的用意,这样的话,他也派了蔡巧去和负责归德门的张启贤说了。而他也则以着最快的速度赶往码头那里,留下了林德忠带着那些从军器局带来的卫队以及随船带来的那些桶装的火药和桐油,在新城做最坏的准备。
广州新城,除了东西两向的小东门和太平门以外,尚有永兴门永清门五仙门靖河门油栏门和竹栏门等六座城门,疏散百姓的速度自是要比旧城南城墙的那四座城门要快上许多。
饶是如此,各门也早已经挤得人满为患了,陈凯坐着吊篮上的城墙,与负责此处的广州右卫世袭达官指挥使马承祖嘱咐了两句,就连忙下了城,奔着码头而去。
待陈凯赶到码头,李建捷的部队已经完成了登船,目送着舰队扬帆而去,陈凯转过头再去看张月和李元泰的部队,也在抓紧时间登船,或许过不了多久,他们也将会离开这片死地。
陈知府,为何让张侯爷他们走了,有他们协助左右两卫,也能多坚持些时辰啊。
丁有仪的家人已经登船离开了,他却留在了这里,继续凭着典吏的身份协助维持秩序。这一番话问来,陈凯却是摇了摇头,表示了他们已经没有战意了,满心满意的想要逃走,与其留下来败坏了左右两卫的士气,不如让他们赶快离开,既无需再考虑他们会占用河道,也是报答了他们在旧城坊巷中坚守了那一个来时辰的情分。
同样都是广州守军,但待遇却完全不同。或许不公平,可是这世上就真的有一时半刻的公平过吗?至少于陈凯而言,他所做的一切,援救广州正在被屠戮的百姓,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活下去,这就是最大的公平。旁的,却也顾不上那许多了。
百姓还在继续涌向码头,在那里,小船将百姓运到河南岛,再由大船转运往南沙的妈祖庙。争取在第一时间让百姓脱离广州城的周边范围,这样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就会更大上一分。
陈凯估摸着时间,清军在城内的屠戮大概已经了持续两三个时辰了。或许,广州前卫广州后卫以及郭瑶余述之那些将领都已经殉国了,甚至就连广州知府和南海番禺两县的知县也都已经在各自的衙署自裁了。
陈凯尊重他们作为地方官的值守和气节,但是他们的家眷,他则三令五申过,绝对不许殉节。总要留着性命,为他们的儿子兄弟丈夫父亲报仇雪恨。
时间还在不断的推移着,南城墙外的火势还在愈演愈烈。时间,似乎已经站在了陈凯的这一边,站在了广州百姓的这一边,但是这样的想法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临近正午,近半数的百姓都已经登上了河南岛,一艘自下游驶来的快哨,却带来了一个让陈凯如坠冰窖的噩耗。
禀告参军,鞑子水师出动了,许龙徐国隆盛登科各部不低于两百艘大小战船自东江驶入珠江,吴文献殷志荣水师仓皇逃窜,现在就只剩下了周侯爷还在奋力苦战!
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
盛登科,尚可喜藩下中军,负责打造舰船,暂管水营;徐国隆,水师总兵,梁标相被林察陈凯击杀后红旗海盗之首;许龙,潮州土寇,降清授潮州水师总兵。
乍看上去,无论是盛登科,还是徐国隆,都比许龙这个土寇要高大上一些。但是,真正给予陈凯如此巨大震撼的却依旧是这个从在潮州起就与明军对抗到底的土寇首领,而非是什么盛登科徐国隆之流。
原本得到消息,说是尚可喜南下后许龙被派遣到了惠州沿海,配合苏利进攻潮州,但是陈凯几次往来于广州与潮州之间,都没有遭遇过其人,潮州方面明军也没有与其碰上面过,甚至就连林察也没有发现过许龙的踪迹,以至于他一度把这个家伙给忘在了脑后。
可是到了现在,他才突然意识到,梁标相的死,引发了一个新的连锁反应,那就是清军水师在珠江水面上的实力被大幅度削弱,所以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许龙才从惠州沿海消失,才会出现在了广州的地界,才会在现在这个紧要的关头突然出现在了他的眼皮底下!
三支清军水师,加一起才只有两百多条大小战船,论总体实力,可以说是连给陈凯擦鞋都不配。但是问题在于,此时此刻,陈凯带来的舰队全部都在忙着转运广州百姓,林察洪旭,就连周瑞的舰队也载满了百姓,此刻吴文献和殷志荣这两支被他派到东江河口去堵截清军的广州水师已经逃了,就剩下周瑞的百来艘满载着百姓的军舰还在与清军水师战斗。
这意味着,很可能,他接到的下一个消息就是周瑞全军覆没,清军水师逆流而上,将他将广州的这些百姓全都堵死在广州码头和河南岛上!
抓紧一切时间,把码头上的百姓都运到河南岛上。告诉岛上的百姓,能够自行逃离的就先自行逃离吧,水师可能暂时顾不上他们了。
说过了这番话,陈凯的眉头紧锁。他千算万算,把所有的情况都算计在内了,可偏偏还是把这些残兵败将给遗漏掉了。现在,尚可喜把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拼凑在了一起,反倒是形成了一支足以将他的一切努力掀翻在地的力量。
命令送达到河南岛上,当即便引起了一阵百姓的惊呼,随即好容易维持住的秩序便再难控制,成批成批的百姓开始竭尽全力的向着河南岛的另一侧赶去,试图从那里渡过珠江。
局面已经开始失去控制,唯独庆幸的是,起码码头这边还在按部就班的登船驶离,河南岛上的那些人心惶惶的百姓在明军的虎视眈眈之下,也没有敢把目标选择在了这些来往于码头与岛屿之间的小船上面。
陈凯沉心定气,试图恢复往日的镇定自若,但是随着一滴冰凉点在了他的手背上,陈凯先是一愣,当即便倒退了几步,才勉强撑住身体。可是心中的震惊,却还是让他直接呆立在了当场。
杀人十八甫填尸六脉渠。下雨了,老天爷,这雨就不能不下吗?!(注)
南沙,妈祖庙打着郑家旗号的舰队顺流而下,停靠在这左近的各个码头,将一船又一船的百姓暂且放在了此地。江面上,清军水师分别打着盛登科许龙和红旗海盗大旗的舰船却像是狼群一般,围着明军舰船就是不断的炮击,甚至就连跳梆都已经不屑去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