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比之上次过来,城里面的乞丐更多了,商铺的人流量却相对更少了。行在街上,无论男女老少,行色匆匆的越来越多,这并非是生活节奏在加快,至少说不是像后世工业化社会那种的加快,看样子更像是迫于生计。
米价在涨啊。
民以食为天,粮食涨价会最直接的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陈凯绕过了排满了长队但却依旧限量出售的粮店,尚未拐过那个十字路口,售罄的牌子就挂了上来。接下来,上门板收拾东西以及排队百姓们的怨愤和唾骂便随之而来,而那些侥幸买到了粮食的百姓也纷纷抱紧了口袋,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赶去,不敢在街上多停留哪怕一分钟。
电影里,转角据说可以遇到爱,游戏里,转角十有**是会遇到怪。拐过弯,转头看去,粮店已经彻底关闭,一些脾气暴躁的百姓在门板上发泄了一二,也一步三回头的散去,似乎还在寄希望于粮店掌柜的能够良心发现。再转头,街角另一侧的书店倒是没有关门,但是那掌柜的有气无力的驱赶着蚊蝇,直看得陈凯怀疑碰上力气大点儿的苍蝇到时候会是谁把谁扇飞出去。
公子可有什么需要,旁的地方不敢说,但是咱们这高第街上,就属小店的书册最是齐全。
掌柜的用热情证明了他的力气肯定是比苍蝇要大的,对此放了心,陈凯便步入到书店之中,开始自顾自的翻阅书架上的书籍,找寻他感兴趣的东西。
陈凯一身儒生打扮,但是身后随行的几个下人看上去却都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掌柜的是明眼人,大抵也瞅出了陈凯并非寻常儒生,但也猜不出门道来,干脆便更加殷勤的跟在不远处,既不会打搅到陈凯看书,又可以时时听候吩咐,可谓一举两得。
翻找了一会儿,陈凯也没有翻到什么实际的东西,干脆便告诉了掌柜的他想要一些关于西学的书籍。掌柜的没有什么犹豫,很快就翻找出了一堆,接下来的挑挑拣拣,陈凯竟真的从中找到了几本他需要的书籍,但也看到了一些旁的什么。
这几本,也有人看吗?
《圣经《古兰经以及《波斯古经一一放在了掌柜的面前,后者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奇怪,只是道了一句有些夷商以及定居在广州的外国人和信教的本地人会来买,就扔在书架上扔着了。
原来如此。
广州乃是南洋之北最大的都市,乃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南大门,一座17世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不过,这些书册很少不说,陈凯也注意到掌柜的都是把它们扔在一些不显眼的地方,莫说是与儒家经典的待遇相比,就连道德经以及佛教经典都要比它们显眼太多。
果然还是市场决定一切啊。
闲逛了两日,陈凯想买的东西也搜罗得差不多了。广州不愧是个大都市,比之潮州在很多东西上都要齐备,只要用心思去找寻,总能有所收获。只是陈凯更希望能够把整座城市搬走,等日后有机会赶走了尚可喜,再把城市重新搬回来,却显得有些太不现实了。
不过,陈凯没打算把整个城市搬走,杜永和似乎却看那些城里面日渐增多的乞丐越加的碍眼了起来。仅仅是这两天的功夫,陈凯已经看见好几次衙役拘押乞丐的事情。
只是被抓的乞丐,却似乎都不是什么本地原有的乞丐,而多是郊外百姓进了城却找不到生计最后迫不得已沦为的新乞,倒是那些一眼看去就是手艺熟练的职业乞丐却好像是最近都放假不工作了一般。
两天过后,杜永和那边也准备完毕。双方开始在码头上进行交易,这是陈凯所必须到场的。
潮瓷潮烟潮糖潮蓝布锡器以及其他散货,外加上军器局制造的军服藤牌和火药。不谈武器,只说这些民用货物,一船卖到了日本就要四五千两的白银,反倒是那些军服藤牌什么的占了太多的份额,把整体的利润率都压低了。因为,这些东西,杜永和是留作自用的。
陈知府,如今虏师围城,藩库实在不怎么富裕
走账,走的是众将合办的商号,购货用的银钱却是藩库的,杜永和说得理所当然,陈凯也报之以理所当然的回应。
那就用城里的乞丐抵偿部分缺额好了,杜制军,还是那句话,不能太多,也不能有伤残,而且最好是有家有业的一起带走,否则安不下心思,也不可能把心思都用在做工上面。另外我只付给壮男壮妇的,老弱您可得白送。
这个陈知府请放心,本总督自然是明白。说来,本总督也是可怜他们吃不上饭,起码到了陈知府手下,总有口饱饭吃。
杜制军仁心治粤,实乃两广百姓之福啊。
一吹一捧之间,喜笑颜开的杜永和是真的明白,还是自以为明白了,陈凯不得而知,只是如军器局那般的工作方式,也是杜永和所无法想象到的。不过嘛,这不重要,完成了交易,才是关键。
乞丐们被驱赶上船,陈凯也没有急着让他们进船舱,而是征用了对岸河南岛上的几座院子,先让他们洗干净,换上了干净衣服再行上船,以免滋生病菌。
比之广州,潮州的人口密度确实低了太多,可是如陈凯这般,想到用乞丐来做工的,却也是少有的新鲜事儿。不过,杜永和不觉得他吃了什么亏,也乐得能用这些路倒尸预备队来省下些银子。
陈知府,武器方面可否再多运一批过来?
杜永和出言问及,陈凯点了点头,便回答道:近来的一两个月可能不会有太多,下官此番返回潮州便去督促。
围城之中,杜永和对利润率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太过在意。接下来,陈凯表示了会抓紧联络各地货物以加大贸易流量的同时,在广州城里收购了一批本地货物以及大量的食水之后,便直接返航,没有些许停留的意思。
林侯,接下来的两个月,每个月给杜永和送一批货物过去,照例换那么多的乞丐过来,派船送回南澳,一切如今次这般。
陈参军放心,本侯在此,绝不会误了此番大计。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进宫(下)
自西锚湾入,自鲤鱼门出,林察分出了一部分舰船由一个部将率领,护送着陈凯和那些广州方面用以抵偿货物的乞丐以及那些从广州收购到的货物一同返回潮州。
送到广州的那些出口海外可以卖出三四万两白银的货物,收到的货款自不可能这么算来,林林总总,加加减减下来,连一万两银子都不到。银子前脚进了陈凯的口袋,后脚就被陈凯花费在了购置广州本地货物的上面。这里面,杜永和又要从那些商铺里抽成几何,他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些广州货运回潮州,也是能够将此番的利润率过低的问题重新拉回来。至于那些乞丐,也就是白赚的了。
包裹在做工名义下的人口买卖,杜永和省了银子,陈凯收获了人口。不过那些被当做货物抵偿给陈凯的乞丐们,却是始终战战兢兢的在船舱之中瑟瑟发抖,唯恐被陈凯贩到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充作苦工,直至累死。
众位广州的父老,本官就是威远侯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局事,漳州府知府陈凯。
海上风平浪静,简短的自我介绍,甲板上的这些带着畏惧目光的百姓却似乎已经被吓得连行礼都慌乱得不成样子。对此,陈凯却也并不在意,而是面露微笑的与他们讲明了此行的目的地以及对于他们未来的安排。
南澳岛,位于潮州沿海。各位广州的父老们,其中有些或许不知道潮州,这个嘛,其实很好理解,广州是省会,位于广东一省的中部,而潮州则是在广州一省的最东部,还是没有出广东的
没有离开广东一省,多少还是让这些乞丐安下了些心,尤其是那些知道陈凯官衔中漳州府似乎已经是邻省的那些乞丐来说,更是松了一口大气。
广州围城,官府无力赈济,鞑子凶残,动辄便是屠城。诸位父老且随本官回到南澳岛,该种地的种地,该做工的做工,总有诸位父老一口饱饭吃。至于有些人瞎传的什么本官会把各位买给夷商或是贬为奴隶什么的,这一点不用害怕,尔等依然是平民的身份,没有任何其他的人身依附关系,做工的务农的,都可以得到工钱,无非就是暂且换个地方生活,就这么简单。
陈凯此言既出,甲板上的乞丐们纷纷长大了嘴巴,完全不敢相信会有这般的好事。须知道,不说路上的花费,这些乞丐中的壮男壮妇可是每个抵偿了陈凯的一两银子,饶是那将近三倍的老弱白送,也足足花了陈凯一千两白银有余呢。
不过,陈凯既然当众说出了这番话,那么自也不会差到太多,但是真的能有这么好的待遇,却还是他们所难以相信的。
接下来,陈凯开始与乞丐们闲聊了起来,谈谈乞丐们过往的营生,谈谈南澳岛上的设施,谈谈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和未来的憧憬,希望悄悄的埋下了心田,不安的情绪也渐渐得到了缓解。
果不出陈凯所料,这些所谓的乞丐其实都是来自于城外,因为清军围城,依靠掳掠来逼迫百姓进城,加以消耗城内粮食库存。他们在城外的时候,都不是什么真正的乞丐,虽说也没有工匠和读书识字的儒生,但是自耕农佃户菜佣花农以及一些工匠学徒却还是有的,并非什么游手好闲才会导致挨饿的。
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那是因为在民间,确实是有着类似于丐帮的乞丐组织存在。但是却不似武侠小说中那种行侠仗义的互助性民间组织,反倒是与后世的那种把人打残了或者是伪装成残疾在商业街上乞讨的职业乞丐背后的利益集团。他们与衙役相互勾结,前者为后者提供孝敬和信息,后者则为前者提供保护。所以当杜永和的命令下达,本地的丐帮便躲了起来,暂且不出来碍眼,而衙役们也选择性的挑拣那些刚刚沦为乞丐的兼职们来完成上官交代的任务。
当然,陈凯也专门为此设置了限制。倒不是他对老弱妇孺和残疾人存在着歧视,而是他需要用这些百姓比较有用来堵一些有心人的嘴。
不急,这只是第一次。
座舰能够运输的百姓就这么多了,其他的船上的百姓则享受不到陈凯亲自讲述的待遇,但是每条船上都有识字的人来讲解陈凯的告示,虽说总是大有不如,但是对这些百姓来说他们也只能把相信这等说辞。
比之来时,又一次在回航时航速受到各种情况影响,以至于到了七月底的时候陈凯才回返到南澳岛。所幸,陈凯带来的衣服被褥马桶以及餐饮用具确保了一定的卫生,没有遭遇什么海难以及疫病,甚至就连许龙也依旧是不知所踪,除了几十个因为晕船虚弱而致病,最后不治身亡的,其他的百姓虽然一程下来大多显得颇为虚弱,但却总算是活着抵达目的地。
林侯真乃是宿将,每次出海都要带上两三倍的食水储备,真是经验丰富啊。
比之挨饿惯了的林察,陈凯更加庆幸于这些百姓生在广州,与江河湖海打交道得更多,身体适应更好。旁的不说,若是一群内陆百姓,这近一个月下来弄不好要病死一半都得多。
上了岛,百姓们被分配到了城外的军营暂作恢复。衙门的吏员们组织了郎中检查身体,同时给这些百姓编户,以及记录个人的生产生活技能,以备身体恢复后分配到军器局下属部门以及由于大量征兵而壮劳力锐减的村镇来加强民间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一切如陈凯在船上所说的那般缓慢展开,陈凯的一些过往和成绩也在有意无意间的在百姓间传播,无论是军器局,还是陈凯在潮州在漳州的努力,无不加深着百姓们对陈凯的信任。同时,这也在不断的提升着陈凯在这方面的经验,早前的准备不足,接下来势必也将会得到弥补。
完成了与陈豹的例行会面,随即巡视了营地,确保了百姓正在按部就班的融入军工和民政的体系,陈凯便回返军器局检查,他不在的时候,自有大督造陈启负责,其人按照着陈凯的制度行事,确保了军器局的生产能力,这是陈凯所最愿意看到的。尤其是他专门强调过的火药军服旗帜的制造以及大量日用品的收购任务,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着。
离开了军器局,陈凯转而前往军服制造工坊,那里是军器局下属规模最大的工坊,甚至可以说是军器局下属各部门中最赚钱的一个,哪怕只是出售利润率很低的军服而已。
来到军服制造工坊,老鼠须子早已在门口迎候,随即陪同着陈凯视察整个工坊,态度竟比一个月前更加恭顺,甚至跟在陈凯的身边的时候,他似乎总觉得好像是他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太监跟在老佛爷的身边的那种感觉。
军服生产效率很高,启程前往广州前新增的帐篷被褥以及旗帜的生产速度也不慢。视察完毕,老鼠须子迎陈凯进了公事房,随后逐退从人,才从一个锁上的箱子里猴儿献宝似的给陈凯呈上了几匹看上去就价格不菲的布料,看那颜色和花样,却应该是给女人用的。
这是卑职专门托了人弄来的,下值时便让人给参军送到府上。
第一百五十四章 挑唆(一)
给女人用的布料?
什么意思?
莫不是说这厮认为老子本质上是一个隐藏着的女装大佬?
陈凯不太明白老鼠须子的用意为何,从身份上说,他如今是知府,但是漳州府城尚在清军之手,他平日里依然是住在南澳总镇府的那个小院里,两年前的那四个下人,现在依旧是那四位,其中倒是有两个女子,但是以着她们的身份,老鼠须子是不可能专门找人去寻那么名贵的布料用以送给她们。
说吧,岛上是不是有什么风言风语。
呃。老鼠须子咽了口唾沫,但是面对陈凯的目光,他也只得实话实说。
用老鼠须子的话说,岛上有疯传陈凯正在和郑家议亲的事情。至于是谁,倒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毕竟石井郑氏家族也是个大家族,适龄的女子并不在少数。不过,无论是谁,陈凯都不可能不同意,那么成为郑家女婿的事情大抵已经成了定局了,老鼠须子自然要更加卖力气的提前巴结上。
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
这几匹布料的价值,并不是老鼠须子的月俸所能够支持得了的。是平日里贪污,还是此番使用的是公款,陈凯没有追究,只是告诉老鼠须子,东西就存在库房里,他需要时自会派人来将其购走。
参军,卑职只是想报答您的知遇之恩之万一。
你好好做事,就是报答本官了,那些歪门邪道的,最好不要沾,没好处。说到此处,陈凯皱着的眉头也舒缓了些许,继而对老鼠须子言道:国姓早前说过,聘礼什么的他会替本官准备,因为本官的那点儿月俸还真的娶不起郑家的闺女。
说娶不起,那是夸张了,起码石井郑家的很多适龄女子的父兄大多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聘礼也不会太吓人。但郑成功既然说了,那么郑家选择的女子的父兄只怕地位是不会低到哪去的,估计最起码也得有个总兵以上的官职才够得上这个说法。
此言既出,老鼠须子先是一愣,随即在艳羡的转瞬过后,当即对陈凯的信任表了忠心,并且表示一定遵从陈凯的命令,绝不沾那些歪的斜的,说服力度竟好像比只说还要来得更大。
离开了军服制造工坊,已经是平日里下值的时辰了,陈凯干脆直接回了总镇府休息。不过等待晚饭的空档,平日里就只在南澳岛上跟随陈凯的小厮则向陈凯汇报了近期岛上的一些动向,其中就包括那个流言蜚语。
小人查过了,应该不是从外面传上岛的,但具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小人无能。
无妨,不也没有人确定了是谁吗?
是的,家主,都只是些谣传,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是谁也不曾有确定的说法。说到此处,小厮倒是想起了什么,随即对陈凯说道:好像,说是澄济伯的女公子的说法,比较多。
澄济伯郑芝豹,陈凯听说过,但却没有见过。此人是郑芝龙的五弟,秀才功名,入过国子监,和郑成功的早期经历相差无几。不过此人却是当年和施福一起奉了郑芝龙之命率福建明军主力降清的郑氏集团首领,后来见郑芝龙被掠,干脆也急流勇退,如今就在安平镇养老。
有三十七岁的老年人,那么三十二三就回乡养老的也不新鲜了。
陈凯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变成了这样,这里面会否有郑成功的意思在,亦或是那次如逃一般的离开了南澳岛的董酉姑的手笔,实在是很难说的。但是,他与郑惜缘已经有了白首之约,无论如何,他也必须去做些什么。
这件事情,需要见到郑成功时再行提及,现在却还不是时候,至少广州那边的事情如此紧迫的情况下,他也实在不方便为了这等事去专门找一趟郑成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