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加油鼓劲,李渔便回了回台,继续给那些演员们加油鼓劲,并且交代最后需要注意的那些事情。

    距离正式开演的时间也不多了,若是名角,大概早已是人满为患了,只可惜他们这边的剧目戏班子以及当家的角儿都没有什么名气,位置还偏,全靠了炒作才聚拢了这么一批人气儿来。就连这时候,台下面三三两两坐着的士绅百姓们的精神儿也大多不在这戏上面,一个个交头接耳着议论的更是没有怜香伴这三个字中的哪怕一个。

    昨天下午就有消息,说是那些旗人今天回城。瞧瞧这一大早的,外地的客商全跑了,本地的商贾们也大多关门歇业了,真是威风。

    能不威风吗?听说那舟山城都被屠了,那叫一个尸山血海啊,跟几年前的金华鄞县那边没两样!都是裹挟着血腥气儿回来的,谁还敢跟他们面前瞎晃荡?

    那也奇怪了,这都半日下来了,怎么还没个动静啊?

    兴许是下午吧,谁知道呢。再者说了,入城也是过了江,从城东城南进,马上挂着人脑袋,在城里面招摇过市,他们素来要的不就是这个样儿吗?咱们这儿,太偏了,估计看不到的。

    这话也是,清河坊那边,听说街上都看不见个人儿了。咱们孝子坊,偏是偏了些,但还算太平。

    此言大善,瞧见了吗?那边的黄老爷,人家是祖祖辈辈住在清河坊的,据说祖上和宋时的清河郡王都是邻居,不也跑咱们这来看戏了吗?咱们现在脑袋还长在脖子上,还有这对儿招子看戏,念着潞佛子的好处吧。

    台下的窃窃私语,台上的准备也彻底完结。演出正式开始,报了场,也没有喝彩,台下依旧三三两两的观众也不过是比李渔回到后台时多了极少的一些罢了。

    臭媳妇总要见公婆,出将的门帘子开启,崔笺云曹语花范石曹有容等角色便联袂登场。

    开场,一边是少女曹语花随父曹有容来扬州,寄居雨花庵;另一边,监生范石迎娶了崔笺云,随后崔笺云到雨花庵上香。

    出场的人物,皆是读书人和读书人家中的女眷,但是不同于寻常的才子佳人戏,范石开场就已经娶了妻。这样一来,原本按照诸如《西厢记之类的惯性思维,才子与佳人偶然相逢的戏码失去了男未婚女未嫁的基础,台下的观众为这新鲜所吸引,起码也要看看这范石是不是如陈世美般要抛弃妻子的货色。

    随后,进香之时,忽闻风中传来女子奇香,崔笺云循香觅见曹语花,两人一见如故,诗文赓和。喝诗之后,竟不忍分别,反倒是要共侍一夫,以求能够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

    谁称可意儿,叹知稀!今朝棋手才逢对。怎能勾生同地嫁并归,吟联席。韦弦缟苎交相惠,将身醉杀醇醪味

    台上,崔笺云和曹语花合唱罢,台下已经是愣了一片。为人妾室的多是出身不好的女子,毕竟妻和妾在明时是截然不同的,按照《大明律,以妾为妻,都是违法的,更别说是曹语花一个官宦家庭的女子反倒是要给一个功名尚未如何的读书人做妾。尤其是在于,那曹语花做妾,似乎还不是为了范石,为的却是能与崔笺云长相厮守,着实看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台下的反应,影响着出将帘子后面李渔的那双眼睛所流露出来的波动,反倒是那两个台上的女旦,这下子却是彻底的放开了,就着唱词继续演了下去。

    二人决定同事一夫,曹语花甘为范家侧室。崔笺云回去告之丈夫,范石先是推辞,后来见妻子意思坚决,也就乐得顺水推舟好享齐人之福,于是请崔笺云的表兄前去曹家做媒。

    为怕曹父不肯让女儿做妾,假说崔笺云因自惭无出,甘愿退居次室,让曹女做正夫人。谁知同窗探知,心生嫉妒而破坏,事先向曹父泄露了他们的密谋,并加油添醋说范石想骗娶书香门第之女为妾。

    曹父大怒,非但拒绝说媒,且进言任职学正的朋友,以无行为名革落了范石的功名,随后携女上京。

    接下来,范家夫妇返乡,范石改名换姓重新应举,上京后得知曹父已为显宦,更悲叹此生与曹女无缘。奈何崔笺云却不甘失败,又兼曹语花为腻友思念成病,告之父亲,说当初与范大娘诗文唱和,引为至交,现在分隔两地,闺中寂寞而得病。曹父释然,认为女儿只是因为缺少闺友,只要自己收几个女徒弟来跟她谈诗论文就会好了,因此贴出招生榜。崔笺云借机报考,自称贫家未嫁之女,来与曹语花做伴。果然两女一见,曹语花之病不药而愈,曹父更觉得自己方法不错,更因喜爱崔笺云的缘故而收她做了义女。

    那边范石已改名中举,正好在曹父门下,曹父虽然当初拒婚,却其实只闻其名而并没有见过求婚之人,这时范石已改姓名为石某,曹父不知,赏识这个门生的才华,便将女儿许配。

    曹语花先过门,次日崔笺云又假称自己是石生的原聘妻子,定要与妹妹同嫁,曹父一向古板拘谨,认为人伦攸关,不嫁不行,于是又隆重给崔笺云发嫁。婚毕两女才向曹父说明一向的欺骗情事,老人无可奈何,只好一笑接受。

    这个故事,超脱了才子佳人的范畴,从头到尾,曹语花一心要嫁范生为妾,心心念念的只是崔笺云;而崔笺云想娶曹语花过来,也不见得有多少是为丈夫着想,相反在丈夫吃了大亏,不敢再生心招惹曹有荣之后,她仍不肯死心,冒着丈夫再度身败名裂之险也要打入曹家内部,进曹家一去不返,让范生不禁担心起别要妾未娶到,先折了老婆一名。

    男欢女爱,这等喜闻乐见的剧情被弃之不顾,反倒是崔笺云和曹语花这两女之间,冲破各种阻力也要在一起的感情充斥于全剧。

    从古至今,男女大防,是最为紧要的。反倒是同性之间,古人看待得反倒是要无所谓许多,甚至天子不近女色,反倒是宠信小太监,还会被士大夫们冠之以君王不爱倾国色的美誉。

    至于女子之间,更是一句不妒便可以让妻妾成群的统治阶级们放下戒心——毕竟,这可远远没有与人通奸或是因妒生恨,坏了妇道要来得严重。尤其是这个故事的结尾,李渔刻意的指出了洞房幽敞,鸳鸯锦褥芙蓉被,水波纹簟销金帐。左玉软,右香温,中情畅来迎合当前社会男性观众的价值观,就更不会有人觉得这场戏有什么犯忌讳的了。

    这时的人们对此很是宽容,但是此间看罢了演出,生旦净末丑纷纷退场,掌声却依旧没有响起,甚至到了观众尽数散了,也始终没有人对于这《怜香伴做出一个评价来。

    李渔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如此,但是,到了九月十八的下午,《怜香伴再次上演,多出了很多拿着传单,表示昨日有事未到,一力要求与昨日同例的观众,竟是戏园子大半的座位都被慕名而来的观众占据了。

    这是个好兆头,而在台下,谈论的也多是故事的剧情。至少就李渔而言,也仅仅是在回后台前的那一刻,约莫的听了句什么昨天晚上,软禁在清河坊的鲁王旧臣王江被人劫走了的闲话,却也没有太过在意。

    这场戏,一定会让你们不虚此行的。此时此刻,李渔,如是想到。




第三十七章 一场戏(四)
    时间的指针回拨几个时辰,九月十八一大早,浙江巡抚衙门上依旧在为舟山一战最终以清军大获全胜告终而欢欣雀跃。

    鲁监国朝起于浙东,初起之时曾一度与清军划钱塘江而立,就连江南南部的各府县抗清义军也多是受当时鲁监国任命的直浙经略陈子龙,也就是柳如是的那位老相好的节制。杭州,在那时候不过是夹在鲁监国朝咬合肌下的一块肉饼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肉饼凭着夹杂其间的田雄这块石子崩飞了鲁监国的门牙。江上师溃,清军席卷浙东,鲁监国在海上与郑彩不谋而合,转而经营福建战场。等到郑彩掀起内讧,清军调集重兵将鲁监国从福建战场驱逐之后,鲁监国朝借着火并黄斌卿又回到了浙江,并且在舟山站稳了脚跟,威胁再度回到了他们的头上。

    那时候,浙东大批的抗清义军皆受鲁监国朝节制,他们控制着四明山天台山以及浙东的大量岛屿山峦。虽已不复当年之盛势,但是鲁监国朝在江浙士绅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旦其完成了内部的整合,开始对清军占领区展开攻势,那么很可能又将会是如当年那般的群起响应。

    这两年,清军苦心造诣的解决掉了四明山以及浙江南部的大批义军,到了今年直取舟山时也不忘了在前期再剿一遍四明山。再到今时今日,终于是彻底打掉了鲁监国朝的行在,海上所剩的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威胁得以解除,欢欣鼓舞只是少不了的,以至于在最开始的一两个时辰里,那个每日固定时辰来此报道的管家今天却迟迟未到,这份不寻常都没有能够引起太多的注意来。

    奈何,始终没有引起注意是不可能的。最初,尚且有人觉得是那管家睡过了,或者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但是等到一个半时辰过去,他却始终没有半点儿音信,巡抚衙门的那个负责与其接洽的官员就不得不派人去跑上一趟。毕竟,王江是他们受命看管的比较重要的人物。

    派去的人很快就跑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却是负责看管的一应人等,除了管家和素来随管家去报道的家丁外,尽数被人用迷药迷翻,绑在了王江和其母的卧室以及王江的书房的那一根根的柱子上。而他们负责看管的王江王江的母亲和妻子这三个重要人质,却不见了踪影,有的只是王江书房中明摆浮搁在案上的一张留言,仅此而已。

    救王江者,陈近南!

    陈近南是谁,没有人听说过,但是留下的这份笔迹却是对浙江巡抚衙门,乃至是对清廷的**裸的挑衅。

    一盆盆的凉水浇下去,催吐的药汤子一碗碗的灌进去,看管者们粗鲁的唤醒,得到的答案是他们一大早用饭时被迷晕了,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巡抚衙门负责的官员立刻下达了对杭州各门以及码头戒严的命令。毕竟,才过去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逃出城的可能性存在,但是严加盘查也是必须的,至于真的逃出去,估计也走不远,探查的范围甚至都不用出钱塘仁和二县。

    不可否认,这一次巡抚衙门的脸是丢大了的,他们心急火燎的盘查的同时,也不忘了调来杭州府以及钱塘仁和二县的那些经验丰富的捕快仵作什么的,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来,力争尽快将人犯落网。

    钱塘县衙的捕头带着仵作和一众捕快匆匆赶来,捕头是个成熟稳重的中年汉子,眸子里的目光仿佛是带着钩子似的,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任何一星半点儿的不寻常挖掘出来。其他人也大多是身怀各项技艺,皆是专业人士。唯有那捕头最是亲近的一个捕快,看上去却年轻稚嫩的有些让人生不出什么信心来,不过却也没有人在意这一点。

    捕头赶来,拜见了巡抚衙门的官员和府衙的通判,与府衙以及仁和县衙的同僚们见了面。当官的还好,这些衙役们见了那年轻捕快,却无不是流露出了会心的笑意来。

    这里面并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龌龊,说起来,无非是那年轻捕快的父亲本是钱塘县衙的班头年老退休,捕头是老班头结拜兄弟中的老幺,自是要照顾着结拜大哥的儿子,带着侄子出来长长见识。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这是当前社会的基层政治生活常态。老班头年岁大了,身子骨没办法支持着继续为衙门效力,老来得子的儿子补上空缺,在结拜兄弟的羽翼下做个捕快,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了。

    通报了大致情况,证人的口供,以及被盘查过的现场,这些专业人士心里面有了底了,就立刻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这套宅院,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其中布局,自有精巧之处。院子前后各一门,正门走人,后门连着厨房,是用来运菜的。这两处都没有特别的痕迹,甚至就连院子里也是如此。

    看过了大致的布局,进到内间,厨房的灶台已经凉了,上面还明摆着一个药锅子,仵作看过,说是里面没倒干净的残渣是掺杂了曼陀罗的口服迷药,观察其痕迹,似乎用量不少。这一点,从那些被迷倒的人的呕吐物中可以得到印证。进到内室,脚印什么的早已杂乱,绳索的捆绑方式也没有留下来,管家的房间里有一个翻到了九月十八的黄历,再就是王江的房间里的那张挑战书,从笔记上看似乎是个性子坚毅的读书人留下的,倒不是素来软弱的王江的虚晃一枪。

    犯罪现场的调查与复盘,这些捕快和仵作们做得向来是很专业的。不可否认,巡抚衙门的人确实已经把大致的情况弄明白了,但是其中的细节却还是有不少的遗漏,这却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这事情不对,须得尽快找到那个管家才好找出其中端倪。

    本官知道!

    年轻捕快随口嘟囔了一句,巡抚衙门的官员正是一股子邪火憋在肚子里,听见这句本没有说给他的话语当即便是一怒。

    老班头老来得子,是有些惯得过甚了,平日里多句嘴也就多了,这时候,分明是那官员的火气正盛,捕头知道不好顶撞,瞪了那年轻捕快一眼,示意起出言道歉,便连忙附和起了官员的话来,才总算是把这个插曲错过去。

    但是,诚如那年轻捕快所言,乍看上去,狗被喂了有毒的肉,入侵者在食物中下了药,将看守者迷倒,随后捆绑起来,带着王江一家逃出生天,一切合情合理。但是,这里面确实还是有着很多问题存在的。

    安抚了官员,捕头将年轻捕快叫到一旁僻静处,只是叫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莫要多嘴,传授了一番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道理,便问了他到底看出了些什么问题来。

    叔父,宋叔解剖了那条狗的尸体,用的是砒霜,狗吃了有毒的肉,使得宅子内的人得不到预警,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是,迷翻了众人,他们的时间明明很紧,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的捆绑起来,并且用黑布蒙了眼睛。而且,从呕吐物中来看,迷汤是没少灌的,按照宋叔说的,估计昏睡个一两日都不叫事情,他们带着那么多的迷药,而不是一刀将这些人宰了,不是显得有些多余了?

    还有呢?

    还有就是,那个管家和跟着管家的家丁到底去哪了,为什么迷翻了这么十多口子人,偏偏就这两个人却并不在此。按照他们的供词,管家每日都是没吃早饭就去报道的,那么在去巡抚衙门的路上,肯定还有第二个作案现场!

    这些,捕头也并非没有看出来。此刻问及,亦是有着考验的成分在。他们结拜的大哥,本就是在探案上极有手段的,如今看来,确是虎父无犬子,这个年轻捕快虽然性子还是急躁了些,但是善加打磨,并非是没有青出于蓝的可能。

    切忌浮躁,也不要多嘴去招摇。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不是咱们轻易可以去碰的!



第三十八章 一场戏(五)
    宅子里能够挖掘到的破绽已经不多了,捕头带着大量的人手,开始了沿着宅子到巡抚衙门之间管家常走的街巷的复查工作。

    由于清河坊是著名的商业区,平日里人流量密集,他们便更多的将经历放在了除了清河坊外的其他道路,以及周边偏僻小道和荒弃宅院左近的蛛丝马迹之上。

    奈何一整天折腾下来,那两个失踪者没找到,倒是翻出了两个拐卖幼童幼女的团伙,抓回去打板子是少不了的,充军也有可能。倒是其中的一个自称是替旗营做事的,他们自然不敢是到旗营里去对证的,干脆放了了事,但却也派了人盯着——旗人大爷,他们是不敢惹的,但若是这个靠山是编出来的,敢在他们的地头做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尤其是竟然敢不给他们好处,十八般兵器他们是样样稀松,但是刑房里刑具他们却是没有一样不精通的!

    一天的功夫就这么耗没了,这等线索更是过去一日就会少了越多的痕迹。回到衙门,据说是浙江巡抚萧启元勃然大怒,都拍了桌子。上面有命,两天之内,不能找到线索,就挨个拉下去打板子。

    而且,是算上了今天!

    上峰严令,他们也只得抖擞精神,尤其是清河坊还是在他们钱塘县的管辖范围之内,只得把那些城狐社鼠乃至是一只脚上岸的大侠等黑道人物都动员起来,动用各种关系,对整片区域进行彻底盘查。那力度,似乎是要将这沿途的百姓在九月十八那天早上睡到几点有没有晨勃早上吃的什么早餐里面有几粒米都查个清楚。

    一时间,钱塘县在城内的坊巷里是鸡飞狗跳,每天都能翻出不少渣滓来,投进了大牢,也算是整肃了一番本地治安状况。岂料这接下来的一天里,依旧是没有找到那两个家伙的存在,就好像是从这城里面凭空消失了一般,实在让他们挠头不已。

    第三天,进了衙门,平日里最是注重养气功夫,素来是和和气气的县尊老大人难得的把他们臭骂了一顿,骂得那叫一个无法想象的难听啊。紧接着就是一顿板子,竟还是巡抚衙门的人来亲自打的,打得端是一个鬼哭神嚎。

    拖着疼痛不已的屁股,捕头们再一次踏上了追寻凶犯的征途。倒是这一次,仅仅是在中午的时候他们就接到了报告,说是就在清河坊的一处枯井里,这两日有些腐烂的恶臭传了出来。
1...121122123124125...3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