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哪怕是大唐新军有着武器和士兵素质上的优势,但是也很难通过一次两次的战略决战击溃明军十几万大军啊。

    一旦被明军从四面八方围剿堵住的时候,大唐新军最后就只能困守兴泉府了,而到时候想要再获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此攻占了兴泉府城后,包括曾子文等将领们就是开始筹划着如何打出去了!

    除了军事战略方面的缘故外,李轩以及众多军方将领们之所以打算打出去,还有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以战养战!

    兴泉府终归是小了些,人口少,土地贫瘠,原本以为可以从兴泉府三十多万人口里拉起一支万人大军来。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的很,钱粮先不去说了,光光是士兵都招募不到这么多。

    刚开始几天的时候,募兵的势头还算是比较喜人,但是后续几天每天来应募的士兵数量就是呈现了断崖式下跌的势头。

    理由很简单,那些想要卖命吃兵粮的人基本上第一时间就去应募的,这些人在前几天内就会去应募,而等这一批人应募之后,剩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人了。

    按照兵部那边的预计,拿下兴泉府城后,在白林县和连和县两地招募的兵力最多只有四千人,和预计的六千人差距相当大。

    而这说起来还要怪宋志文,这个宋志文为了镇压剿灭伪唐贼军,过去一年来已经在兴泉府内大量招募了青壮。

    这被宋志文先招募了一番青壮,大唐新军再来招募士兵的话,这数量自然就变少了。

    要想真正的扩充到万人规模,势必要从其他州府招募兵员。

    控制其他的州府后,不仅仅可以获得兵源,而且还可以得到赋税乃至各种战略物资。

    此外还有一次性收入的战利品,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以战养战的。

    打乱明军的部署,以战养战,这两个理由就是大唐新军的诸多将领们一心想要尽早打出去的最大理由。

    至于开疆扩土,这说实话只是附带的!

    为了筹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税部那边的银粮早就花的一干二净了,哪有多余的钱粮可以用来兴建水利设施搞建设啊。

    没看到李轩的皇宫都只是略微修缮了一下吗?皇宫都没钱大规模翻修了,还想拿钱去修建水利设施,这是不可能的。

    处理完案头上的一大堆内阁各部送上来的报告后,李轩才是离开椅子,然后走出了书房。

    他刚出来呢,门外候着的一个年轻人就是快步走了上来,此人是刚改制不久的翰林院里的翰林,名为霍奇守,很年轻的一个读书人。

    此人原本正泰县那边的一个地主子弟,准确的说是破落地主的子弟,早年他家也是个大地主了,有田百亩,但是奈何他和李轩一样,有个坑儿子的爹,他爹好赌,赌着赌着这家底就是越来越少,等他老爹挂了后,还留下一屁股债,俗话说父债子还,这还完了赌鬼老爹的债务,这百亩田地没啊,三进老宅也没了,未婚妻也退婚了,只剩下一个小丫鬟跟着他。

    所幸的是他还是个读书人,虽然读书的天份只能算是一般般,这辈子估计顶天了也就只能考个秀才,但是好歹是读书人呢,平日里给人写写书信对联算算账什么的,倒也能养活自己和忠心小丫鬟。

    后来大唐王朝强势崛起,横扫了正泰县,他和不少前程无望的人破罐子破摔,加入了大唐王朝。

    当李轩见到他,并听闻了他的事迹后,差点就直接问他是不是也是从后世来的穿越者了,尼玛这人的模板,简直就是穿越小说里的典型主角模板啊:家道中落,还有大名鼎鼎的退婚剧情,再加上一个忠心耿耿的俏丫鬟,这要是被穿越了,李轩都能够想象得到他未来的剧情了:奋力读书,考中秀才,打脸退婚女,遇上潜居的朝廷大佬,并拜之为师,然后顺手再勾搭一下这个老师的孙女,有事没事做几首诗词,博得青楼幸名;再考中举人,进士,最后是当官进入翰林,最终实现人生逆转,成功的跪在了正德老儿的脚下。

    可惜的是,经过李轩的观察,这人还真不是什么穿越者,就是一个倒霉透顶的读书娃而已。

    此人进入大唐王朝后,辗转各部,最后是进入了改革后的翰林院,成为一名侍读学士,正五品。

    不过大唐王朝的翰林院是典型的秘书机构,不仅仅是清贵养望之地,还拥有实权的,这侍读学士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名次,就是御前秘书。

    天天跟在李轩屁股后头拎包倒茶!

    霍守奇当即恭敬道:陛下,方才宫务司那边来说,说是太后和皇后娘娘淑妃的凤驾已经是在开始启程了,预计五天后抵达!

    李轩听罢微微点头:让宫务司那边加快后宫的修缮,务必在她们抵达之前把屋子收拾出来!

    但是霍守奇却是面露难色道:宫务司那边说,修缮所需的银子税部那边还没给呢,所以




第三百四十二章 惊恐的董家
    说罢,他想了想后道:修缮所需的银子,就从内库里支出吧!

    大唐穷啊,国库那边都拿不出修缮皇宫的银子,但是李轩总不能让白太后和董芸芸以及叶氏她们住在危房里啊,这国库没钱的话,他也就只能动用自己的私房钱了。

    没错,大唐王朝和明王朝一样,财政体系也分为国库和内库,前者的钱是属于国家的,而后者的钱是属于皇室,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属于皇帝的私房钱。

    国库的钱来之于税收,而内库的钱嘛,来源就比较多种多样啊,首先有一笔是税部支付,用于皇室的生活费用,不过这个数字并不算大,所获比较多的还是查抄顽抗不降的明朝官员士绅大户们所得的家财,这一部分可不归属国库,而是直接归入内库,此外还有一些明朝降官们的捐献,士绅大户们的捐献。

    不过以往国库和内库区分的不明显,一有钱立马就填到军队这个无底洞了,进入了兴泉府后,大唐查抄了不少顽抗不从的明军官员士绅大户的家,再加上一些士绅大户们为了活命或者是想要混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主动捐献的也不少。

    所以最近几天内库倒也是积攒了不少银子,其中大部分自然是左手进右手出,直接充当军费了,但是还是剩下了一小部分,修个房子和维持皇室一家的花销勉勉强强还是够的。

    霍守奇微微点头道:臣遵旨!

    李轩抬脚继续往外走去,不过刚走两步后突然又是停下了脚步:对了,董家找到了没有?

    霍守奇听到李轩突然这么问,一时间有些反应不古来,但是他身为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虽然跟在李轩身边还不足半个月,但是人不笨,对很多事自然也是了解的,略微一愣后很快就是反应了过来,自家陛下说的董家,乃是皇后娘娘董芸芸的娘家。

    董家乃是正泰县的书香门第,家中还有人在朝廷当官呢,但是去年正泰县伪唐贼军闹起来后,为了躲避祸事,早已经是举家搬迁到了兴泉府城居住了,所以之前没能在正泰县找到董家之人。

    但是进入兴泉府城后,依旧没能找到董家的人。

    董家乃是董芸芸的娘家,李轩不能不管,所以就吩咐了下头的人寻找董家的踪迹,但是却没有得到什么线索,找了几天也没能找到。

    霍守奇道:回禀陛下,下头已经派人去找了,前后也找到了几条线索,有消息说董家之人当初只是在兴泉府的友人家中暂居了半月,随后就是离开了友人家中并自行购置了宅院,我们找到了董家落脚的宅院,但是只找到了一些看房子的下人,而董家之人在我们进军府城当天就是消失不见了,我们猜测董家之人恐怕和其他大户们一样躲藏了起来!

    伪唐贼军杀进了兴泉府城,兴泉府城们的士绅大户们是人心惶惶,有些人坐以待毙,有些人则是想要逃出城去,而有些人则是躲藏起来,尤其是家中有人在朝中为官的一些士绅家族,很多都是躲藏了起来。

    董家之人躲起来不足为奇,毕竟他们还不知道自家的大小姐已经成为了伪唐贼军的皇后呢。

    其实到目前为止,外界对大唐王朝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很多都是流于表面,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李尔必李轩父子的名字,但是你要问李轩的老婆,伪唐皇朝的皇后叫什么名字,那就得抓瞎了,顶多就是知道‘董氏’这两个字。

    而为了保护董家之人,李轩也不会傻乎乎的让人去宣称董芸芸就是正泰县董家之女,因为这个消息一旦传开来,董家十有八`九会被朝廷抄家灭族的,尤其是还在江南当官的董父,被朝廷问罪是百分百的事。

    董氏之女成为了伪唐贼军的皇后,这还了得,董家不死也得死啊!

    他们有没有可能已经出城了?李轩继续问道:如果出城了,这找起来困难不容易吧!

    霍守奇道:有这个可能性,而且还不小,我王师入城后为了肃清城内残兵以及降官,前面三天都是封城的,但是取消封城后,虽然我们对城内的大户人家还是有所控制,但是很多人都是出城了,其中不乏有大户人家乔装打扮混出城去了!董家有可能也是混在出城人群里出城了!

    李轩道:继续找吧,最好是早一天找出来,不然的话,这董家会有危险!

    霍守奇点头道:臣遵旨,一点会嘱咐下面的人早日把董家找出来的!

    如今的董家之人恐怕还不知道自家的大小姐成为了大唐王朝当皇后,所以才会逃跑的,但是这事如果宣扬出去的话,董家的下场恐怕会很不妙,早点找到他们,避免董家之人落到明朝手里才是好事。

    董家这边的麻烦事虽然麻烦,但是李轩说实话也没有过于放在心上,如今的他天天忙着这么多的事,这董家的事有下面的人去找,他也不会是天天盯着,因为即便是他天天盯着也没有用。

    李轩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兴泉府府城外的大约三十里的一个农庄里,几个衣着普通,但是身上的气质却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的男子正愁眉苦脸,他们面前桌子上的茶水虽然还是满的,但是却早已经凉透。

    这几个男子有老有少,不管老少都是透出这个时代寻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他人家的气质。

    为首的是一个年约六十的老翁,沉着脸不知道想着什么,在老翁的身旁,有着一个大约四十来岁面色泛白的中年男子微闭双目,偶尔还叹着气。

    此外还有两个年轻人,小的约十五六岁,坐着有些不安分,时不时的东张西望,似乎在害怕什么一样,略微大一些的看起来也就十**岁,虽然看上去很镇定,没有东张西望面露恐惧之色,但是偶尔还是可以看到他的脸色上闪过些许惊慌。

    当那年约十**岁的年轻人给众人重新倒上热茶的时候,门被人从外面推了开来,众人齐齐看向门外,只见走进来一个穿着青色布衣长袍的年轻男子,此人国字脸,身形适中,脸上带着疲惫之色,不过纵然疲惫,但是脚步依旧沉稳。

    等这年轻男子走进来后,坐在上头的老翁开口了:安儿,可都安顿好了?

    董松安当即上前道:爷爷放心,孙儿已经把人都安顿下来了,也让庄园里的人准备饭食,再等些就能吃上热饭菜了!

    老翁微微点头:嗯,做的不错!

    老翁身边的中年男子也是道:安儿你这一路上也辛苦了,如果不是你,恐怕我们这一家子都要在刀兵之中遇上祸事呢!

    说到这,他露出一丝自责之色:都怪我这身子,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让安儿你一个人忙前忙后了!

    兴许是说话的时候急了些,这中年男子顿时剧烈咳嗽了起来,他身边的十**岁的年轻人当即上前轻轻拍着他的背:爹,你怎么了!

    二叔!董松安也是上前两步:你没事吧!

    中年男子一边继续咳嗽着,一边摆着手,断断续续地道:没没事,我董伯德还死不了!

    上头的老翁看着不断咳嗽的董伯德,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等董伯德咳嗽停下了后,他之前用来捂嘴的手帕上却已经是带上了点滴血丝。

    这会,那老翁再一次开口了:这一路上也累了,我们先在这庄子里安顿一段时间,你们都回去去歇息吧!

    这个时候,众人开始起身离开,但是那‘安儿’却是没有起身,而且用着带着深意的目光看了眼老翁,老翁略微瞄了眼董松安,然后道:安儿留下!

    等其他三人走了出去后,老翁开口道:安儿,可还有事?

    董松安听到这话后,却是依旧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面露犹豫之色,半天后才是支支吾吾道:爷爷,孙儿在外头听到了一些传闻,不知当不当说!

    董老翁却声音一顿:你是我董家长房长子,这董家未来就是你的,有什么话尽可说得!

    董松安这个时候深吸了口气道:孙儿近日听闻,那伪唐贼军的伪后名唤董氏,且有传闻说这伪唐贼军的伪后乃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而且还是正泰人士!

    董老翁听到这话后,眉宇一皱,嘴边喃喃道:书香门第出身的董氏之女,还是我正泰人士!

    喃喃两句后,突然他脸色略变,然后抬起头看向了董松安:你是想说?

    董松安压低了声音道:爷爷,你不觉得这太巧合了吗?当初逃回来的下人说,三妹就是被一伙山匪劫走的。而且我正泰县里董氏族人不多,称得上书香门第的除了我们家还能有哪家?

    董老翁这个时候却是立即挥了挥手道:安儿慎言!

    说着,他用着严肃无比的语气道:你三妹,芸儿她前年就已经受了风寒病逝了!

    董松安还想说:可是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出来就是被董老翁打断了,董老翁盯着董松安,加大了语气道:安儿!

    董松安看着董老翁的表情,最后是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第三百四十三章 开门,检查
    而董家之人这个时候还不知道,他们今天刚到这个庄子落脚呢,后头就有人跑到了数里外刚成立没几天的村公所,向捕盗官说,今天他们庄子里来了一群大户人家,行踪诡异。

    大唐王朝在镇村一级建立行政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广阔农村地区的掌控力度,这个掌控力度不仅仅体现在税赋兵员同样也是体现在治安上。

    一旦有什么土匪江洋大盗之类的在农村地区出现,当地的捕盗官就会先带着捕快去抓拿,如果拿不下就会上报到镇治安官那里,不用的多久,捕盗营的士兵们就会出现了。

    而这些维护治安的力量一开始实际上也不是说为了对付土匪江洋大盗什么的,而是为了对付那些大户。

    封建时代里广阔农村地区是存在着大量的地主士绅人家,这些大户们的根基就是在农村,依靠土地宗族等力量掌控着广阔的农村地区,而这些大户人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而且还有大量依附他们的佃户家丁之类的人员。

    如果他们存心要对抗大唐王朝的统治,是能够拉出来少者数十,多则数百的叛军来的。

    而李轩搞出来的镇村这两级行动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防范这些大户人家反抗大唐王朝的统治,一旦有大户人家试图反抗大唐王朝的统治,那么就会迎来大唐王朝第一时间的镇压。

    因此任何一个村子里的大户人家,都是村捕盗官镇治安官们的重点防范对象,一旦出现异动立马就会把相关的情况上报到捕盗营乃至军方。

    而这,也是李轩在地上设立捕盗营这种正规武装力量的重要原因。
1...168169170171172...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