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站在船头,陈应浮想联翩。

    即将与李秀宁修成正果,陈应反而满脑子里都是李道贞。差不快快一年没有见过李道贞,而且他的儿子,李嗣业如今已经满百天了。这个时代没有照相技术,光靠画像,其实看不出什么。

    随着长安越来越近,陈应不知道李秀宁如何看待李道贞。正妻之位是李秀宁的,李道贞也没有办法没名没份的这样糊涂下去。

    陈应略嫌浮躁,不过深田花音却非常惶恐。到了渭河与界裕河的交叉口,水面变得更加宽阔起来,这个时候,河面上的舟船也多了起来。特别是来到陈家堡的渡口,陈应感觉难以置信,码头给舟船挤得满满当当,陈应没有响明他的旗号,小翼车轮船好不容易才找了空当挤进去靠岸。

    码头堆场过去是一排青砖黑瓦的店铺,店铺街有三四百步长,店铺背后是鳞次栉比的屋脊,不晓得藏了多少进院落,石街尽头延伸出去青砖铺成的大道,一直延伸到是清林里陈家堡的方向。

    原本,这里并没有码头,原本这里也没有草集市。可是短短半年多下来,这里不仅建成了码头,也形成了草市。此时正值掌灯时分,草市却热闹依旧,酒肆、酒楼、医馆、炊饼、汤饼、熟肉铺子、生药铺子、金银铺子、典当行、茶肆、货栈、客栈,居然还有半遮门(既古代的私娼)细细的数过去,竟然三百多家。除了眼前的店铺街外,还能看到有巷子往里深处延伸,街边摆满各式贩卖摊子。店铺街、码头前,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也有行船商旅或在码头上做苦力的挑夫,有工坊的工匠,也有十里八乡,在这里找工的乡民。也有穿红戴绿的妇女,吆喝声与驮马骡驴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深田花音哪里见过如此繁华之地,看着过往的人群,琳踉满目的商品和店铺,目瞪口呆的道:“主上,这里便是长安城吗好繁华,比我们深田市繁华多了!”

    陈应闻言噗嗤一下子就笑了,心中原本的担忧也一扫而光:“这不是长安,距离长安还远着呢,如果走,差不多要走上一天。”

    别说深田花音感觉吃惊,其实陈应也感觉吃惊。他这一路从清林里出战,陕州到河南,从洛阳到洺州,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原,然而除了那些州府大邑,还没有见过哪个县城有如此繁华,就连黎阳城这个州治(相当于后世地级市),还没有清林里的码头繁华。

    刚刚走到官道上,就看到侯莫陈旭翘首以盼。

    “五哥!”侯莫陈旭朝着陈应拱拱手,伸手作出一个请的手势。侯莫陈旭让开身子,一辆宽大的四轮马车,缓缓上前。

    此时,陈应反而不急了。他冲侯莫陈旭笑道:“这半年来,变化真是大啊,自己的家,快要认不出来了!”

    侯莫陈旭笑道:“那还不是五哥慧眼识珠,你门下的那个马周,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不在清林里这一段时间,这里都被他经营的如此规模,假以时日,恐怕清林里,比万年县还要繁华!”

    就在这时,一队莫名十数名手持水火棍,身穿黑色劲装,头戴圆帽的汉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大街巡逻。居然还有税吏,抬着大箩筐,挨家挨户的收税。看着陈应微微蹙起眉头,侯莫陈旭笑着解释道:“按本朝定商人市税为三十取一,官市以三十取一的比例收取市税,咱们清林里,也是按三十取一的比例收税。”

    三十比一,也就是百分之三点三三,这个税律放眼全世界,绝对属于良心税律了。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另外加上税吏盘剥以及官府对商户的加派摊买,商户在官市实际承担的税赋要远无业高于三十取一的比例。

    清林里的草市并不被官府认可,属于民间集市。这清林里的商税,自然就可以落入




第四章得妻如此夫妇何求?(二更)
    第四章得妻如此夫妇何求

    “这会不会逾制”陈应对于古代的建筑并不是很懂,但是他却知道一点,什么级别享受什么待遇,如今他坐享一座城,这个规模虽然远不如李渊的皇宫,不过却也算不上小了,一般大臣的宅院了不起占地百亩,这个算不算玩得有点大。

    侯莫陈旭笑道:“五哥多虑了,此宅绝不会逾制。”

    陈应与侯莫陈旭并肩站在门楼上,望着灯火摧残的陈家堡,陈应更是浮想联翩。在后世,陈应虽然年薪也是六位数,不过他却没有买过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他不仅有了,而且还有了一座占地五百亩的大宅子,不得不让陈应感慨万千。

    陈应指着这个坞堡道:“要请宇文庶出来亲自操刀,恐怕不容易吧”

    “五哥,你这是哪里话!”侯莫陈旭笑道:“五哥大婚,兄弟我怎么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礼物,如果这点小忙都不帮,还算什么兄弟!”

    陈应与侯莫陈旭虽然是堂兄弟,然而陈应毕竟不是原来的陈应,他对侯莫陈旭多少有点隔阂感。不过看着侯莫陈旭如此热情,陈应的情绪也情不自禁的被感染,揽过侯莫陈旭的肩膀说道:“亲兄弟明算账,这里面你花了多少,我让马周折给你,不许拒绝,否则兄弟没得做!”

    陈应虽然没有看帐薄,但是这个工程提前了将近一年完工,而且规模比原计划也大了三倍不止,要说侯莫陈氏没有往里面砸钱,陈应肯定不会相信。

    “五哥,你这可就见外了!”侯莫陈旭正要继续劝说。

    陈应道:“我都说了,亲兄弟明算账。牵扯到钱的问题,最好的还是算得清一些。当然,小七,你也别小瞧我了,五哥我现在也不差钱!”

    侯莫陈旭眼见陈应态度坚决,也没有办法,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五哥,你这真不拿我当兄弟!”

    陈应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拍拍他的肩膀道:“小七,你现在忙什么”

    说到这里,侯莫陈旭的眉眼中,闪烁着一抹忧虑之色。

    不过,但侯莫陈旭并没有说他现在当什么官,却可想而知,如今李世民的处境不妙,原本历史上,他在洛阳之战和虎牢关之关中,大发异彩。可是在这个时空,因为陈应的出现,李世民非但没有扬名天下,反而弄得灰头土脸。

    侯莫陈旭苦笑道:“目前委为鸿胪少卿,兼典客令。”

    鸿胪寺是唐军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之一,大体相当于外交部,这个典客令,就是主管少数民族事物的主官。关键是这个官不大,哪怕是寄禄官的鸿胪寺少卿也是从四品,而典客令则是正五品。

    尽管官职有点低,不过陈应却知道,政治上绝对没有多余的动作,让侯莫陈旭成为典客令,其实未偿不是给他立功的意思。这表明,下一步大唐的国家战略,以典客为主。看着侯莫陈旭眼睛中闪烁而过的失落,陈应就笑道:“小七,你很失望吗”

    侯莫陈旭口是心非的道:“没有,没有!”

    “小七啊!”陈应拍拍他的肩膀道:“为兄要恭喜你了!”

    如果是别人这样说,侯莫陈旭此刻恐怕该翻脸了,可是面对陈应,他却道:“恭喜我什么给我这么一个小官,简直就是给野狗的一块冷骨头。”

    “话不是这样说的!”陈应劝道:“河北之战已经结束,短短时间内,大唐不会对外发动战争,不是不想打,而是实在打不起了。在这个时候,该开始合纵了,而合纵的对象,将是中原之外的地方为主,或是漠南,或是岭南、或是西域,无论哪一个方向,这都是典客令的职责,现在机会就在你眼前,你只要把握住了,大功就会飞到手你中!”

    侯莫陈旭也不是笨人,怪不得侯莫陈虔会一直劝他稍安勿躁,原来,李渊是打的这一层主意。

    就在陈应苦劝侯莫陈旭的时候。

    长安城,平阳公主府内,李渊父女,也在耐心的做着工作。

    让李渊开心的事情不少,像河北洺州之胜,窦建德被隔绝在泽州,动弹不得,可想而知窦建德此时插翅难飞,还有李秀宁也在准备嫁衣,准备成亲。

    李秀宁成亲是好事,不过最让李渊纠结的是陈应。

    陈应战功大,大到他都不知道如何赏赐了。

    这其实都不重要,一个驸马都尉的身份,再升勋官吧,大不了把从二品国的柱国给陈应。

    如果说头疼陈应的封赏,而是陈应手中控



第五章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一更)
    第五章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三娘,阿爹就算再拮据,也不会算计你的那些产业!”看着李秀宁不以为许的样子,李渊斟酌着词句:“三娘,微物不可欺以得志,何况国家大事行权立断,各怀异心,岁出千万斤钢铁,朕是相信他不会轻操兵戈,然而却授人以柄众口铄金,三思而后行!”

    李渊倒是软硬兼施,可奈何李秀宁到底还是油盐不进,这让李渊非常无奈。最终李渊气得摔门而去。

    李秀宁望着李渊远去的背影,怔怔的出神,听着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李秀宁循声望去,只见何月儿轻轻走来。李秀宁望着何月儿道:“他回来了吗”

    尽管没有提名字,何月儿也知道李秀宁问的就是陈应。

    何月儿点点头道:“回禀公主,驸马已经抵达陈家堡,想来明日一早,定会入宫谢恩!”

    李秀宁默然不语:“哦……”

    何月儿俏眉一挑,望着李秀宁笑道:“公主,还有两天时间,这两天您就等不及了”

    “啊……你个死妮子,皮痒痒了是吧”李秀宁好半天这才反应过来,伸手挠着何月儿的咯吱窝。

    何月儿身手敏捷,武功高强,以李秀宁的拳头,真砸在她的身上,估计也真跟挠痒痒一样,不过何月儿有一个致命弱点,她非常怕痒,李秀宁算是吃准了何月儿,把何月儿弄得笑得花枝乱颤。

    好一会儿,何月儿与李秀宁精疲力尽的躺在床上,李秀宁却忧心忡忡的道:“你想哪里去了,本宫只是担心,父皇气坏了身子!”

    “陛下虽然生气,但还不至于!”何月儿眼睛一转,不解的问道:“公主,奴婢非常不解,自汉武帝时期丞相桑弘羊收铁盐专营,这私人就不得操持盐铁,如今驸马不仅有盐、还有铁、兵刃,就算陛下那里不问,恐怕相国也会提出充公,就算挡得了一时,也挡不住一世,公主又何必得罪陛下”

    “这个道理,我怎么会不知”李秀宁的脸上焦虑难消,坐到床边说道:“如今陈郎,功威赫赫,父皇那里多少有点忌惮,那些钢铁作坊从我嘴里许出去,还不如留给陈郎,让陈郎卖父皇一个人情。”

    李渊找李秀宁来说陈应的钢铁作坊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要陈应的钢铁作坊,事实上陈应的高炉冶铁工艺技术,早已被李渊的左监门卫细作拿到手中,以武器监的工匠实力,要想复原出这种原始的高炉,其实也没有多少困难。

    要说李渊现在,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当父亲的,为了在女婿面前作作样子,让陈应承李秀宁的情,李渊来找李秀宁讨要陈应钢铁作坊的消息,哪怕李秀宁不给陈应说,李渊也有的是办法让陈应知道。让陈应念着李秀宁的好,让陈应明白,如果不是李秀宁,他的那些产业根本保不住。

    在皇帝面前,私人真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当然,如果有一天,陈应不再是一个以武闻名的将门世家,而是成为像七宗五望一样的文宗门阀,那样李渊反而投鼠忌器。

    “唉……”何月儿看着李秀宁的脸,微微一叹,悠悠地说道:“公主还没有进门,事事都为他着想,可是他怎么做的,不仅在外面养着小的,孩子都百岁(既百天)了,最过份的是,他居然还养了一个倭女,实在太可恨了,也真是难为公主殿下你了……”

    李秀宁噗嗤一笑,看着何月儿道:“我怎么听着这话,感觉有点不对某人似乎在吃味啊!”

    何月儿睁大眼睛,委屈的望着李秀宁道:“公主,咱们可是一伙的!”

    “你啊,那些小心思放着一边吧!”李秀宁轻轻一点何月儿的额头,笑骂道:“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何等寻常如今二郎一妻六妾,三胡也是一妻七妾,本宫身为大妇,这点度量还是有的,李道贞如果肯低下身份,向本宫敬茶,本宫许她一个侧室也不是不可能,目前最重要的是,为侯莫陈氏开枝散叶!”

    李秀宁悠悠的深深叹了口气道:“这世道,女人不易,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

    ……

    灵州薄骨律城,白城县主府。房间内漆黑一片,李道贞坐在床上,双手抱着自己的肩膀,将自己的下巴,埋在自己的双膝之间,眼睛却直勾勾的望着天边的月亮。

    此时,李道贞心想着:“后天晚上,就是他洞房花烛了吧!”

    作为一个女人,都对于自己的婚姻充满着幻想,然而天意弄人,李道贞知道,别的女人可以经历刻骨铭心的洞房花烛夜。

    然而,这个刻骨铭心,却与她



第六章最赚钱的行业(二更)
    第六章最赚钱的行业

    陈应离开长安这半年多以来,很少过问陈府的产业经营情况,可是这次不得不熟悉一下他的产业问题。

    钱庄这一块主要是马周负责打理,不知不觉中,马周将陈应的这个钱庄,从长安一个总部,先后扩展了太原、洛阳、成都、灵州、金城(既今兰州)、酒泉、敦煌、以及襄阳八个分部,二十六个支部。

    距离陈应每州一个分部,每县至少一个支部的理想还很遥远,关键是这已经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最让陈应意外的是,大唐通利钱庄如今拥有存储一百二十六万贯,借给商贾或农户用来生产或经营的贷款,足足超过八十万贯,仅仅这些贷款业务,不算铸钱的赢利,大唐通利钱庄一年的毛利润就多达十六万贯,除去必要的开支,盈余超过十万贯。

    其他产业,像四轮马车作坊、铁钢作坊、兵刃甲胄以及弩作坊,这半年以来,共产出明光铠甲轻甲六万四千套,重甲七千两百套,横刀三万余柄,陌刀也超过万柄,不过弓弩也有一万六千余具,粗略估计,这些毛利润在二十万贯以上。

    陈应知道,自己绝对无可能掌握着这些产业,哪怕拉着东宫这张虎皮依旧不行,毕竟李建成现在还不是皇帝,就算他是皇帝,这些要命的产业,也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让陈应稍微舒服一点的是,这些产业的营利,将会随着大唐获得中原之战以及河北之战的胜利而减少。

    在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唐对于甲胄和兵刃的消耗,将会维持在一起非常低的水平之中。仅仅武器监的产出,绝对可以保证大唐全队的消耗,到那个时候,他生产的甲胄和兵刃,将不再拥有市场。

    当然,要说陈应最肉疼的还是钢铁坊,随着大唐对内战争的胜利,在武德三年之后,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没有较大规模的战争,虽然军事钢铁减少,然而大唐对于钢铁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因为钢铁资源的稀缺,很多偏远地区,如今还使用着石制耕具或木质农具,这样以来,钢铁市场这块盘子,还非常大。

    盐铁朝廷专营,这是大唐朝廷的国策,也是历朝历代的国策,同时也是大唐国库收入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各大门阀与世族都多少都有这样的作坊,他们也有一定量的钢铁产量,不过,这一部分钢铁产量,大部分会被各大世族直接内部消化掉,很少会流向市场,关键是陈应的钢铁作坊产量实在是太吓人了,恐怕各大门阀加在一起的钢铁产量,不及陈应一半。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从钢铁和盐业方面撤退,这也是陈应的既定战略。因为这个行业实在太招人忌惮了,毕竟钢铁资源是这个时代的战略物资,在后世,像石油、天然气、电、这些行业,绝对不会私有化。

    不过,陈应想要转行这个想法早就有了。

    千百年来,抑商、抑海、抑工,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为了保证帝权独统、君权独尊。一旦放开口子,做大航海、商工的规模,人心活泛了,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的拜倒在君权、帝权裙下

    当然,随着农业社会的崩溃、工业生产越来越成为帝国的重心,新的思潮必然会涌来,社会变革就会随之而来。
1...170171172173174...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