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大文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肉都督
看到张重这副拽样,许雨涵又气又笑,不过想了一下他最后一句话,有感觉有点甜。
第六五零章 误会
《发条女孩》是张重刚到纽约的时候抽到的,花了一点时间誊写出来,然后又花了点时间把人物改了一下。
这本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曼谷,这一点张重不准备去修改,因为这个背景对情节来说影响很大。
作者保罗巴奇加卢皮本身是个美国人,不过他热爱东方文化,对东南亚和中国都很有了解。
他大学主修东亚研究,毕业曾客居中国,在昆明和bj学习中文,所以他的作品常具有浓厚的东方背景。
而这本书经过张重做了一些修改之后,东方背景更加夯实了。
这本书名声很大,当年一经面世就迅速将星云奖、雨果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幻想文学大奖收入囊中。
有人说这本书是反乌托邦小说,其实这并不准确。
反乌托邦小说主要体现的是物质文明泛滥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制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这一类小说通常是叙述人类科技的泛滥,在表面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而《发条女孩》却不同,故事发生在近未来——近乎于末世的时间背景下。
二十三世纪,石化能源耗尽,人类不得不采用简单粗暴的生物能源作为动力。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批沿海城市被淹没。
转基因被滥用,变异病毒肆虐人类世界,物种凋敝。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紧跟着断绝,贫富差距无限拉大,世界的资源和财力集中在几家握有关键基因技术的粮食企业手里。
从这些背景来看,这本小说更像是一本末日小说,更加强调无政府主义和混乱的社会秩序。
故事发生在泰国,是因为其偏僻的地理环境。
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得以保持着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侥幸逃过了灭国的劫难。
王室和政府仍然能够维持统治,而且看起来还挺强硬,并且还反抗对当地生物资源垂涎欲滴的跨国公司。
在小说故事发生的那个时间段里,政府和公司、公司和公司、国民和外来难民、几方勉强形成了脆弱的平衡。
而这个平衡,却被发条女孩以及几个不起眼的人物打破了。
这本书在叙述手法上有趣的一点是,采用了ov。
所谓的ov,就是otofview,翻译成华夏语就是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在叙述同一件事时可以自由选取最丰富的视角。
这种手法并不少见,很多作品里面都有出现,在地球上,很多奇幻迷看到ov,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冰与火之歌》,因为这本书是一个用ov的极端,里面的ov人物多得数不过来。而且《冰与火之歌》中,每个章节的名称都是一个人物名,这个人物就是这一章的视点人物。
其实《清明上河图密码》也是一部极致的ov小说。
ov出现得很早,也并不稀奇,不过从前很少有作文里面也会掺杂一些ov,类似于电影的转场分镜,用得多了读者一般不会买账。)
这种写作者的耐心。
其实《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ov用的虽然很多,但是书中所叙述的故事基本上能做到一章一节有个交代,读者读起来没有那么累。
但是像《发条女孩》这种书,全书的故事就这么一个,转过来转过去,一些耐心不够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赘述太多,冗余不堪,进而失去继续往下读的耐心。
当然,ov的优点也很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叙述的灵活度,另一方面后期修改和情节增减补充都很方便。
如果这种者大脑形成视觉效果,因为它本身就有点类似于影视剧的表现手法。
而且这个手法适合于人物众多,场面恢宏的故事,比如《冰与火之歌》和《清明上河图密码》。
其次,这种手法也能“公正”地描述一件事情,之所以说公正,是因为这里的视角并非作者给予的上帝视角,而是当事人角度,也就是视点人物角度。
……
当发《发条女孩》这个名字出来之后,网友们又开始了每次都逃不开的节目——通过书名猜故事。
这次的讨论越来越歪,大家都朝着现在大火的一款游戏撸狗联盟联想。
甚至还有人做了个故事封面和简介,在网上流传开。
封面上,是游戏人物奥莉安娜的样子。蓝色眼睛,钢铁身躯,全身上下都是零件。
这是最简单的简介,还有人直接把奥莉安娜的完整背景故事搬了出来。
玩游戏的人,看到这个封面这个简介,自然一眼就能认出这是谁,也知道这是搞笑的。
但是另外一些不玩游戏的人,乍看到这个图片和简介,还真的被唬住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一部分读者真的以为《发条女孩》的主角就是奥莉安娜,一个地地道道的皮尔特沃夫女孩。
第六五一章 碰到野路子了
张重第一次读《发条女孩》的时候,能感觉到一股粘稠感。
这种粘稠感就类似于大清早出门的时候,周围是仅仅五米可见的雾霾,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看不到,不仅如此,而且能闻到周身一股强烈的霉味。
即便是张重这样身经百战,见识过各种题材,各种写作者来说,这本书可能并不友好。
不过没关系,在《发条女孩》跟大家见面之前,读者们会先看到一本更为粘稠的小说——活着。
其实说《活着》粘稠不太恰当,因为张重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快,第一遍甚至没用到三个小时。
作为一本主流文学小说,《活着》节奏“轻快”,读起来并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这一点跟余华本身的写作风格有关。
有人说余华跟海明威比较像,因为他们的小说在语言上都有着简洁生动、朴实无华的特性。
曾经有新闻记者就这个问题问过余华,余华则是开了个玩笑,说:大概海明威跟我一样,认识的字都不多。
这显然是一句玩笑话,就像莫言说自己只认识五百个字一样。
在等待《发条女孩》的时候,读者们应该会先看到《活着》,而看完《活着》之后,他们也许会觉得《发条女孩》中的雾霾和霉味完全可以接受了。
《活着》在《零零一》现在只连载了两期,人们才看到这本书的冰山一角,大多数人还陷在对富贵恨之入骨的漩涡中。
等到他们看完全本小说后,那一记一记割进了心房的刀子,或许就会让他们忘了富贵原本是个混蛋。
……
在马赛的第三天,张重一家人去了伊夫岛,这个地方是张重自己提出要来的。
因为基督山伯爵被关押的地方就是伊夫岛上的伊夫堡。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基督山伯爵》,而且这里也没有伊夫堡,所以来这里的游客很少。
张重带着家人在岛上逛了一圈,他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一行人在岛上找了个风景不错的地方,许雨涵和芃芃就架起了画板开始写生。
玩归玩,但是功课可不能落下,这段时间,只要得空,许雨涵总会带着芃芃画画。
不过这次在伊夫岛上,是她们两个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写生。
芃芃看着远处的一艘帆船,摇头晃脑道,“爸爸,你看这个帆船像不像上次那个大胡子爷爷送给你的那个”
张重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还别说,这个帆船确实跟当时胡梅尔斯送他的那个有点像。
不过胡梅尔斯好像才四十多岁,可能是因为胡子有点长,加上西方人老得快点,所以芃芃才称他为大胡子爷爷。
“要不你就画那艘帆船吧。”张重提议道。
芃芃却摇了摇头,“不啦,要画它我在家照着那个小的画就行了。”
张重笑着摇了摇头,这就能一样了吗在这里画,周边有岛有水,意境完全不同。
不过是芃芃自己写生,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在伊夫岛待了半天,除了两幅画之外,一家人没什么获得。
芃芃没有画帆船,不过许雨涵却选了它。
至于芃芃,画了半天,东画一点西画一点,最后整幅画上面挤满了各种东西。
有海鸟,有人,有树,有房子……
等到一家人从伊夫岛离开,回酒店的路上,遇到路边摆摊玩游戏的。
一家人饶有兴趣地走了上去。
一张桌子,三个碗,一个球。
年轻男人站在桌子后面,大概吆喝了两声,然后开始移动球和碗。
张行军看了一遍,笑着说道,“这不是三仙归洞么”
张重笑了笑,老爷子说得没错,这就是华夏传统戏法三仙归洞。不过这里表演的是简化版,因为就一个球。
许雨涵懂法语,笑着说道,“他们这是在赌钱。”
传统的三仙归洞,其实是给老百姓表演的戏法,不过也有一些走邪路的人,用这戏法来骗人。
许雨涵说他们在“赌钱”,已经非常委婉,其实就是在“骗钱”。
张重看着周围站着的几个人,猜想着大概这里面有托的存在。
果不其然,男子捣鼓了一会儿,一个女孩子笑着上去指着其中一个碗说了两句,大概意思应该是说那里面有球。
表演戏法的男子也说了两句,然后只见女子拿出十欧元放在桌上。
看到钱,男子笑吟吟地揭开碗。
不过揭开之后,他脸色就变了,因为里面确实躺着一个球。
女子伸手,男子满脸苦恼地又掏出十元,把二十块钱给了女子。
张行军看到这里,也是跃跃欲试,对许雨涵说道,“雨涵,你帮我翻译一下,我来跟老板玩一盘。”
许雨涵听到老爷子的话,连忙劝诫道,“叔叔,这是骗人的,那个女的很有可能也是托,你要是去应该就没这么好猜了。”
张行军不屑道,“三仙归洞是咱们老祖宗的手艺,这小子学得不到位,让叔叔来给他上一课。”
看老爷子这么有信心,许雨涵也有些犹豫。
张重笑着说道,“没关系,不就十块钱么,让咱爸玩玩。”
许雨涵点了点头,然后走到桌前,用法语跟男子说了几句。
男子点了点头,等到张行军走到跟前的时候开始移动碗和球。
等他一完之后,张行军指着其中一个碗说道,“就这个。”
年轻人眉毛微微一动,然后伸手要去翻碗,不过张行军却说道,“你别动。”
虽然年轻人听不懂这三个字,不过还是停下了动作,茫然地看着张行军。
张行军指着刚才那个那孩子说道,“你来翻。”
许雨涵把张行军的话翻译了一遍,男子眼神有些慌,不过还是对那个女孩子点了点头。
结果翻开之后,球就在里面。
男子无奈,拿了十欧出来。
接下来又玩了好几盘,老爷子都猜对了。
男子眼看遇到高手,收拾摊子不干了。
张行军也没有继续纠缠,拿着赢来的七十欧,笑嘻嘻地跟张重他们准备离开。
不过,他们刚要走,刚才围观的几个人中就窜出来两个人,将许雨涵和胡慧芳手中的手提包给抢走了。
第六五二章 下画
包被抢走,两位女士吓得惊叫起来。
张重皱了皱眉头,先没去管包,而是问她们:“人没事吧”
许雨涵揉着胳膊,说道,“包里面有好多东西呢。”
张重摆了摆手,“人没事就行,包一会儿就会回来。”
他话刚说完没多久,那两个抢包的人就被两个大汉拎了回来。
张重把包拿给许雨涵和母亲,“看看有没有少什么。”
然后又指着玩戏法的老板他们,对那两个大汉说道,“把这些人都送到当地的警察局去。”
两个大汉点了点头,做了个手势,周围又跑出来几个人,将老板他们逮了起来。
这几个人被逮起来的时候,还在反抗,嘴里直嚷嚷。
许雨涵说道,“他们说我们在抢劫。”
张重笑了起来,“他们倒是会倒打一耙。”
法国的治安向来不太好,不论是巴黎还是马赛,骗子小偷抢劫犯到处都有。看起来,这个玩戏法的骗子应该跟这两个抢包的人是一伙的。
如果是一般人遇到这事,恐怕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打电话报警,然后不了了之。
如果包里面不是有什么极其贵重的东西,当地警方基本上是能敷衍就敷衍。
而且即便是有贵重的东西,大概率也是找不回来的了。
可惜他们遇到了张重,就算今天周围没有这些安保人员,回头他去警察局报个案,以他的身份,当地警方就算是挖地三尺都要把这几个贼给找到。
很荒诞,也很现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