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买卖族产,家族里所有人就会针对他,且容不下他。

    这是每一个大宋人的底线,没有人敢轻易触动这条红线,除非走投无路了。

    孙卓的做法,确实让人费解。但是李逵也知道,孙卓这家伙欠债了不少钱,难不成是债主追债

    大宋的官府对于债主的权力是鼎力支持的,一旦有人想要躲避债务,当老赖,对不起,官办。孙卓难不成遇到了追债的情况,无奈之下,才做出此举

    “二爷,刘老爷将部分田产过户到了他兄弟的名下。”郑经界指着几条记录道:“因为是兄弟之间的往来,没有中人,保人参加,只是到经界所修改主人之后,就可以生效。”

    “他没有卖地给其他人”李逵道。

    “没有。”郑经界果断摇头道。

    “他们兄弟关系如何”李逵问。

    “小人不知。”郑经界很纳闷,高孝立,高老爷对这几个人感兴趣,他不意外。高孝立其实一直都盯着这三个人,郑经界的职位,都是高孝立运作出来的。是高孝立安排在经界所的一枚棋子。

    所以,高孝立面对郑经界的时候,态度就像是和对自己家宅子里的奴仆一样,因为对方的身份差不多就是奴仆。只不过这个奴仆稍微高级一点,在外有正经的差事而已。

    他这么做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方便自己的土地购买,地契的交易。要是别人想要交易土地,少不了往来奔波,但高孝立不需要,只要写张条子,甚至派个奴仆去经界所知会一声,就能轻轻松松把事情给办了。

    二来,他一直盯着贾道全等人的交易记录。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高老爷对贾道全的兴趣让他这个经办人都非常吃惊。难不成贾道全得罪了自家老爷

    不像啊!

    因为高孝立问话的时候,并没有情绪。相比贾道全的隐忍,高孝立就活的简单很多,也从来不隐藏自己的喜好。




第193章 干票大的再走
    “弃官而逃,他咋想的”就算是李逵分析的有根有据,可是高孝立还是觉得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大声的惊叫起来。

    怪不得高孝立惊叫,大宋的官僚体系极其稳定,稳定的原因只有一个,朝廷不单把官员笼络住了,还把官员的子孙都笼络住了。条件就是子孙免税。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的大户,大部分都是官宦人家,很少家中没出过官吏,却能成为大户的人家。

    丢弃官职,甚至官员的福利逃跑。这在大宋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蠢事。高孝立听到李逵判断贾道全等人要跑,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可能。

    “那么你告诉我,贾道全把所有的田产都变卖之后,他在颍州,除了不能变卖的官职之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面对李逵的质问,高孝立支支吾吾,确实难以说出有利的证词。似乎贾道全只有一个女儿……想到这里,高孝立似乎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他只有一个女儿。但是这官身他能说不要就不要了,万一过两年生儿子了呢”

    “辛苦大半辈子,就只有一个女儿。如果他的妻妾之中给他添丁了,才是最大的悲剧。”李逵觉得妻妾成群的壮汉,就只有一个女儿,本来就很奇怪。于是用他的聪明才智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面对李逵的大眼珠子的威慑之下,高孝立有点胆寒起来。

    心中一个劲的喊道:“不会的,不可能。”

    好不容易守住心神,才略带怀疑道:“我还是不相信贾道全他们会放弃官职,毕竟给钱就能消除灾祸,何必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李逵埋怨道:“因为你的胃口太大了,他们怕喂不饱你!”

    高孝立人都傻了,他们好像根本就不在谈论子氏的问题好不好

    人过中年,却没有继承人,官职也就失去了延续的可能。

    李逵体会不到这种心态,甚至连李云都觉得这厮肯定要跑。反倒是邱掌柜等人露出凝重的表情,在大宋,做官和不做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阶级,一旦官员弃官,那么对他来说,朝廷给予的一切好处都将被收回去。比如说自己这辈子的免税,免徭役,后代也不能继承这些福利等等。

    不同于其他朝代,只有官员活的的时候能够享受,大宋的这种对官员的福利制度,是延续到官员子孙。可以说,一旦做官了,获得了朝廷的恩典,就脱离了百姓,成为官宦阶级。和贵族没有两样,唯独官职不能继承。但是大宋朝廷也会针对官员的品级,给予子孙一定数量的恩荫。

    比如说,苏轼,他的两个儿子获得了恩荫。

    这是子子孙孙,只要中间没有断代,就能一直享受的福利,会将整个家族推高到普通人只能仰望的高度。

    大宋的官员即便是被贬谪,也很少会放弃做官的身份,回去做个平头老百姓。这是无法想象的,除非有种人,官宦世家,建宁章家,寿州吕氏,都是一等一的豪门。家中进士就不说了,三鼎甲都出好几个的,比如说章家,状元就有两个,进士每一科都有族人斩获。中了进士,不做官的反倒是寻常。

    生活在大宋的人,几乎每一个都是官迷。

    甚至大宋百姓对当官有着一种近乎癫狂的执念。

    做官!

    做官!

    不做官的人生是不美满的。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执念是因为,大宋的官员福利,一部分是可以当成遗产一样被下一代继承。比如说,田产免税,免徭役。任何朝代的官僚福利,和大宋相比,都是渣渣。甚至大宋有些人会因为想要免除徭役和田税,想出乱认祖宗的事,时常发生。

    主要原因就是,大宋的纳税制度简直让人没法活。

    表面上来看,大宋的田税是十五税一,但是大宋把征税简直玩成花了。

    折粮,折钱,折盐……

    关键就在一个折字,市价60文的粮食,官府征收折算成钱,就变成了30文计算,而丝绸、麻布之类的税收,会折算成盐茶之类的发放。朝廷一进一出,就先要赚一倍的利,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税收,可百姓对此却只能苦苦支撑。还有丁税,更是无法避免的大税。说大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不为过。

    而官员,继承官员免税的官宦子弟,却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

    他们拥有除了商税之外大部分的免税待遇。

    大宋的冗官就是这么来的。要说大宋的官员,也就几万人,怎么可能成为拖垮大宋朝政的两大弊政



第194章 狠人呐!
    等了一天,也不见贾道全带着钱来高家庄。

    原本只有三成相信贾道全要跑的高孝立,这时候已经信了七八分,但是他还是不敢笃定贾道全会走,当然也惦记着他的钱。为此,他专门派遣历千斤带着十来个好手去了贾家庄。

    他们去的目的不是质问贾道全为什么爽约,而是去探查,贾道全到底有什么准备。

    当然,高孝立更多的是想着他的钱。

    不仅仅是他的钱,还有李逵的钱。

    就李逵蛮横的性格,要是从贾道全那里得不到补偿,肯定会盯上自己。虽说……他们应该算是一挂的,属于一个圈子的人。但保不齐李逵魂淡起来六亲不认。

    为此,高孝立还懊悔不已,早知道这样,直接把贾道全卖了,让李逵直接去找这厮的麻烦。省去了自己偌大的干系。

    高孝立唉声叹气的在晚宴之后离开。

    李逵等人也没有彻夜长叹的兴致,真要是贾道全走了,他也要竹篮子打水两头空。可这有什么办法

    人生就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意外。

    碰上死活不让他发财的事,他也是无计可施。

    要是换个日子,李云说什么也不会和李逵住一屋。

    主要是李逵睡觉的动静太大,豁开大嘴呼呼大睡的之后,竟然有唱大戏的效果,让人不堪忍受。但是这天,李云却根本就没有睡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心头越想越火热……

    别瞎想,李云对李逵没想法。

    他对贾道全有想法,也不对。

    是对贾道全的家产有想法,蹑手蹑脚的走到了李逵边上,刚想要推醒李逵,却发现偌大的拳头带着风,距离自己的鼻尖也就只有一指的距离。李云吓得跌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良久,才埋怨道:“二哥,你这警惕性也太强了吧”

    “不睡觉,琢磨什么”

    李逵不耐烦的应了一句,侧身准备继续睡觉。

    “二哥!”

    “二哥,你说贾道全逃去哪里”

    ……

    李逵实在受不了,腾地一下子从睡榻上坐起来,怒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小心我揍你!”

    李云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但是他实在忍不住,低声道:“二哥,我在想贾道全这次带着多少钱离开颍州”

    “他带多少钱,和你有关系吗”李逵对李云的话根本就心动,贾道全真要是走,李逵就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来也没用。他一不能调兵,二没有水师的战船。想要将贾道全拦下来,手中一点手段都没有,想也是白想。

    “有啊!”李云不像李逵那么现实,反而期待道:“我们难道就不能抢他一把这是……不义之财!我就见不得他带着钱去害人。”

    把黑吃黑说成这等高度,可见李云跟着李逵这些天进步不少。

    很有百丈村村名的做事风范,尤其是像五叔李林,那位整日想着干一票大买卖,然后混吃等死。

    “二哥,你猜贾道全会不会有四十万贯”

    “只多不少!”

    李云激动的跳起来,一心想着要是能够将贾道全给抢了,他岂不是发了落地之后,才发现李逵根本就不为所动,顿时有种势单力孤的落寞。蛊惑道:“二哥,咱们去把全大哥请来,然后带上史文恭,这厮功夫不赖。四个人行动起来也方便,只要堵住了贾道全几个,还不是随我们揉捏”

    “他们多半要走水路,你一个旱鸭子,敢追”

    李逵不敢,他的游泳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掉水里就是个死,可不想冒如此大的风险。再说了,淮水河岔遍布,根本就不知道贾道全走那条路,想要拦都没有机会。

    对李逵来说,这钱根本就不是自己能赚的,想也没用。

    再



第195章 猛虎出栏——扑了
    连自己家都一把火烧了,要是决心再大点,将祖坟刨了,带着祖宗一起走。

    不过后者很极端,几乎没有作奸犯科的家伙会这么干。

    再说了,华夏对死人还是有起码的尊重,不会动不动就冒出将祖坟刨掉的龌蹉心思来。颍州那位一心想要刨司马光坟的章惇,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读书人了。因为这事,不识字的大宋人都做不出来。

    按照正常的路数,贾道全应该带着兄弟们立刻,马上,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直扑高家庄。

    速战速决,将高孝立抓住。

    是杀,是刮,到时候全凭贾道全的心意。

    面对烟气弥漫,时不时还有烤肉味的村子,历千斤的脸色非常凝重,胸口汹涌不已,他发现颍州的土财主,狠起来,比汴梁的一点都不差。不仅不差,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狠到乡里乡亲都斩尽杀绝的地步,可见贾道全犯下的案子绝对不小。

    也不知道高老爷到底抓住了贾道全什么把柄,逼得他出此下策。可是对历千斤来说,更多的是担心。

    他从皇城司出来,实话说,找个骗吃骗喝的地方并不难。

    就算是找个薪俸丰厚的生计也不难。

    难的是,又轻松,薪俸又丰厚的生计才不好找。而在高孝立的身边,他已经找到了人生最为惬意的饭碗。以前他不会这没想,男人,要的是拼,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要抱大腿,一点一点往上爬。可是经历过生死之后,尤其是当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对小人物无穷无尽的恶意,让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变成一场徒劳的无用功。

    他是一个武人,从小时候立志成为将军的那一刻起,他就加错点了……

    属于实力越强,错误越大的结局。

    更让他绝望的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他的实力并不强。

    这就让人沮丧了。

    似乎,多年以来的坚持,变得毫无意义。早知道当武人如此憋屈,年幼时就该去读书考取功名

    别看官宦门庭奢靡成风,但读书的花费,如果仅仅是保障最普通的开销,比练武要省钱的多。光吃饭这一项,练武的孩子顿顿要吃肉,可是读书的孩子呢只要保证不死,都成。样一个饭桶般的练武孩子,至少能养三五个读书的孩子,投入耗费巨大,产出却让人绝望。

    对人生已经没有大期盼的历千斤,能够在远离京城的颍州找到一份薪俸不错,工作还悠闲的生计,全靠了自己曾经在皇城司混过的招牌。但是这块招牌却很有可能被人砸了,砸这块招牌的人就是贾道全。这厮要是真把高老爷弄死,历千斤的身价会从年薪两百贯的武师头领,变成不入流的武师,薪俸也会掉掉落到普通管事的价码。

    如此巨大的损失,历千斤说什么也不能接受。

    一再催促手下道:“立刻离开庄子,你们几个去州衙门报案,就说有人攻击高家庄。”

    “历管事,没这事啊!”

    总有一些人能吃上饭完全是靠运气,而不是靠脑子。回话的这位就是如此。他们在贾家庄,如果去州衙门报告高家庄受到袭击,岂不是谎报军情“厉管事,你也知道,要是谎报子虚乌有的事,小事要去修城墙,大事可能会发配啊!”

    死了这么多人,应该算是大事了吧

    历千斤气地脑仁疼,他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手下跟来

    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耐着性子告诉对方:“贾家庄死了这么多人,要是禀告了衙门,巡检司,团练,所有人都会被派遣到贾家庄,万一真有贼人对我家老爷不利,怎么办”

    “再说了,即便到时候虚惊一场,老爷知道了也会捞你出来,还少不了一份你的功劳!”

    “是啊!”

    “还不快去!”

1...6970717273...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