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你这狗贼,我和你拼了!”
恐怕这世上没有几个少年人能和阮小二杀人之后这么平静了,他冷冷的看向了吴用。将刀从宋江身上拔出来,长刀上一滴滴的血滴落在芦苇的枯叶上,公孙胜紧张的听到仿佛滴滴答答的声音传来。心头越来越冷。
“就凭你”
吴用被无视是有道理的,仅仅几个照面之下,他就发现冬日的地上好凉。
更让他绝望的是,感受到地上凉意的是他的脸。他正倔强的用脸在地上挣扎,而后脑勺上还有一只脚踩着。
对战顷刻间成了一场溃败。
等到历千斤带着人将没来得及跑的人困住之后,上百人成了俘虏。死的倒是不多,连穆弘都没死。只是被伤到了大腿,颓败的坐在了地上,双目无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云进入芦苇荡中,寻声找到了阮小二,看着倒在血泊里的宋江,鄙夷道:“这人是谁”
“偷袭少爷的贼子。”
阮小二咬牙切齿的样子,仿佛和李逵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不过,他心里头怎么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晁盖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根本就支撑不了几招,被李逵含怒的一击打飞,倒地之后就晕死了过去。
等到清点了战果之后,左掌柜暗暗可惜道:“还是让几个劫匪给跑了。”
如今,他已经彻底放心了。李逵猛成这样,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仅如此,还将大名府劫案的匪徒抓住了好几个。
不过意外还是出现了,这个意外对别人来说并不是意外。
郓城县衙的书办而已,死就死了。
再说了这家伙竟然带着广济军的公文来通知匪徒,一个结交匪类的罪名是逃不掉的。更何况,宋家也不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死了也不会引起郓城当地的恐慌。
只是李逵看阮小二的眼神多了一丝异样,宋江死了。
死在了阮小二的手中,被这小子用刀攮死了。
要是在书里,就小子就成名了,知不知道
第307章 害人不浅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就宋江的厚脸皮功夫,真要让这厮发展起来,肯定不是个小人物。
可惜,他死了,死在了郓城郊外不起眼的十里坡下。
还是被初出茅庐的小子阮小二给杀了。李逵猜到他大概率能抓住晁盖,却没有想到晁盖是抓住了,但比晁盖还要重要的宋江死了。
宋江重要吗
对李逵来说,挺重要的。
至少,养着宋江,将来可以让李逵来收割一波功劳,赚取一份大功劳。可惜这厮死了,于是这功劳就只能落在了晁盖的身上。养寇自重,对李逵来说完全没有多大的压力。
再将晁盖杀了,恐怕梁山就真没人了。
不是说梁山没人,而是没有人拥有像晁盖、宋江那样的威信,将人心聚集起来。至于之后的卢俊义……算了,太远了,连李逵都不愿意去多想。
大队人马没有入郓城,而是直接扑向了晁盖的老巢东溪村,一举将东溪村给端掉了。李云被李逵安排带着庞万春去找程知节,连李逵都没想到,程知节这货竟然会被公孙胜这厮的几个二踢脚给吓跑了。
他手下可是有五百官兵。
按照程知节的训练方法,这些士兵是被当成精兵训练的。可到头来,没打仗,却被妖道的障眼法给吓跑了。就算是五百头猪,也能将公孙胜给拱翻了,更何况是一个个训练了几个月的禁军官兵
身边无人,李逵东张西望之后,目光落在了阮小二的身上。
这家伙在芦苇荡里喊:“黒厮!”
恐怕这不是对宋江有怨气,而是对自己有怨气。或许他的这些小动作能够瞒住其他人,却逃不过他敏锐的耳朵。
阮小二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小子。
自从他跟了李逵之后,总是提心吊胆的怕这怕那。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当然他这么想也没有什么错,至少从他的经历来说,生活很艰难,把人想坏一点没错。李逵对他很不好,甚至很苛刻。
用李云的话来说,李逵这是磨练他的意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反正身边人对他脸色坏一些,冷一点,严厉一些,可以让他获得长足的进步。以后就算是离开了李逵,离开了李家,旁人也能对他笑脸相对,这源自于实力的提高。
可是阮小二根本就没想过将来自己要做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只想简简单单的活着,可这世道就是这么艰难,这个不大的愿望也让他很难达成。预感李逵异样的眼神投射到后背,他有种后脑勺上的头发都要立起来的紧张。似乎被看破了心迹,忙辩解道:“少爷,是您让我杀人的。”
李逵点头道:“没错,是我让你去杀的,你没做错。不用担心官府会追查真凶,他们这些人死有余辜。”
阮小二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李逵不刨根问底,他就像是躲过一劫似的庆幸。装作没事人似的走开,他可不想继续待在李逵的身边,压力太大,仿佛有种让他喘不过起来的窒息感。
历千斤在官府做过事。
又是皇城司这样的特权衙门,还捞到过芝麻大的小吏的身份。
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吏,但在大衙门里,官老爷们可不会忙着去做事,手脚不停做事的只能是小吏们。
大人物赏花度风月去了,留下一摊事只能让这些身份低微的下属去做。皇城司不仅仅要协调朝廷大员和宫廷之间的关系,更要担心不要被宫中的阴谋给惹上麻烦。即便当初历千斤是使了十二万分的小心,最后还是惨淡收场。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漩涡真正卷进去,平白无故丢了性命。
做好了,没功劳。坏事了,背黑锅。
这就是皇城司探子的日常。虽然环境险恶,但不得不说,这种险恶的环境非常锻炼人。
历千斤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将俘虏中重要的首领给单独关押起来,甚至还连恐吓连哄骗的套出了白胜的话。
不仅起出了白胜家里的贼脏,还将晁盖庄子里的贼脏起了出来。
这才赶来对李逵禀告:“东主,短了一万多贯的贼脏,应该是让他们给分出去了,或是让他们给挥霍了。还有这封信,是从那个叫宋江的身上搜出来的,是广济军州发往郓城的公文。”
李逵看公文的时候,历千斤偷偷说了一句:“阮小二这小子是把好手。”
公文很简单,就是说明了程知节会带着五百军队赶来郓城。没有说明情况,但动用军队,必须要附和大宋的调兵法度,公文和调令是程知节能够将军队从定陶的广济军州,拉倒郓城的依仗。
历千斤说话的声音不大,李逵要是不注意听,还真不会在意。
好在李逵对公文也不感兴趣,这才听了个全。他不解地看向了历千斤,不明白为什么历千斤会突然夸阮小二不过想来,阮小二的第一次出手可圈可点,先是战败了白胜,后是杀了偷袭李逵的贼子。于是他点头道:“打磨几年,可能比李云都要强一些。”
历千斤愕然,他说这话的本意不是为了夸奖阮小二,随即苦笑道:“东主,我不是说这小子的武艺。武艺的高强,一要看根骨;二看毅力打熬;最后才是名师教导。缺一不可。阮小二在您门下,自然什么都不缺。我是说这小子做邢狱是把好手。”
“邢狱”
李逵大为不解,为什么会将阮小二联想到阴暗的牢房呢
历千斤肯定道:“没错,这小子确实是做邢狱的一把好手。东主,您是没有看到死在他手下的那个郓城书办,实在是太惨了。外面看着是全尸全首,可肚子里的五脏六腑都被搅碎了,生生是痛死的。小小年纪就有这份狠辣手段,皇城司之中也难得一见。”
李逵摸着下巴,看着说完就走,从不脱泥带水的历千斤。所有所思起来。
历千斤看人的眼光应该不会错,在皇城司,什么样的人没有他要是连识人之明都没有,早就在皇城司被人阴死了。
只是这家伙也是谨慎惯了,说话说一半,甚至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提醒李逵。
不得不说,历千斤还真把李逵当成了主人了,在他看来,李逵是读书人出身,这身份出奇的高。不该沾染一些江湖上的事。至于历千斤背后说阮小二,更是提醒李逵,他身边不该有阮小二这样的性格残暴的奴仆,很容易伤人伤己。
想到这些,李逵摇摇头,不禁苦笑。他发现自从他身份改变之后,不知不觉之间有了些许主子的气势。
同时身边人,说话也越来越谨慎起来。
当然,他身边如今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也不多,主要碍于水平有限。
不知不觉之间,李逵发现自己应该组建班底了。
至少在他中进士之后,一定要组建班底。要不然,生意,官场,都会一团糟。
只是他身边如今可用的人不多,邱掌柜是一个,历千斤……估计也能培养。其他人,都不符合条件。
阮小二
这家伙恐怕这辈子都只能当个打手的命。
合蔡镇。
猛虎营大营。
李云和庞万春心急火燎的赶来,却发现整个营地似乎笼罩在一片烟雾缭绕之中。
庞万春见状,脸色巨变:“不好!”
等他带着李云冲进辕门之后,才发现,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反而羞愧地没脸见人,小眼神偷偷看向了李云,目光空洞,一片茫然。
全营将士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虔诚祈福,而他们中间的台子上,一个跳大神的男巫,穿着神装鬼面,赤着脚,在低沉的咒语中跳跃着,仿佛是在——驱鬼。
庞万春是个老实人,支支吾吾了良久,才对李云道:“我家将军肯定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他们都知道,猛虎营成军第一仗就以惨败告终。这个结果,连李逵都没料到。总认为程知节不靠谱,但能不靠谱成这个样子,实在是难为他了。几百人被一人吓退,着实让人不解。
他们俩其实是从郓城一路打探,才赶到了合蔡镇。
这地方按理说,应该是猛虎营下船之后的第一站,也是建立大营的地方。程知节之所以兵败后赖在这地方没回去,主要是没脸。
其次,他被士兵们给裹挟了。
到不是说士兵们真的敢造反,而是败在一个道士手下,从程知节开始往下数,全营将士都没脸说。只能怪罪于他们冲撞了鬼神,然后……他们想到了自欺欺人的办法。
就闹出了请人跳大神这一出。
其实军中不少人都知道,妖道之说恐怕也是无稽之谈。但是妖道不是真的,冲撞鬼神也不是真的,岂不是说,他们几百人让一个道士的障眼法给吓得跑回大营
这丢的可是全军将士的脸面。
不得已,士卒也好,官吏也罢,都觉得应该用一个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仪式来缓解脸上的尴尬。
再次见到李云的那一刻,程知节眼圈都红了,脸色憔悴,士气低落,说话的语气更是哽咽不已:“李云兄弟,让你见笑了。”
李云能怎么说
按住程知节骂他吗
反正这事轮不上他说话,只好将十里坡的事告诉了程知节,当程知节得知那个吓唬他的妖道被抓住了,从地上跳起来,整个人都仿佛活了过来。咬着后槽牙怒道:“此贼,祸害人间,不得好死!”
第308章 威逼,还是威逼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连吴用都不知道竟然还有机会和人谈书论道。
不过李逵的博学让他惊叹,尤其是李逵还是师出名门。对于吴用这样的穷学生来说,除非真的是惊才绝艳之辈,才有出头之日。普通资质的读书人只能哀怨没有名士赏识。
吴用就是这样的倒霉境遇。
他要是才学惊艳,也不用做馆,做蒙师。
他只要考上了一流书院的上舍生,每月自然有禄米发放,饿不着他,也能安心读书。
可惜,他做不到。
家里穷,还缺乏读书的天分,这才是吴用最大的悲哀。更悲惨的是,他除了读书,竟然什么都不会。
一门心思想着出人头地,却找不到门路。
当然,做私塾蒙学老师,也不是一点指望也没有。后来的南宋宰相秦桧也做过私塾的老师,甚至在科举暗淡无望的年月说过这样的话:“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可是秦桧读书的天分很好,之后就考上了太学。
但是吴用连县学都没过去,这就尴尬了。
能考上太学的上舍生,本身就是极大的实力。一般也就是落第的贡生才有这份把握,普通的举子,连希望都没有。
吴用能够和李逵高谈阔论,还真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李逵是文坛宗主苏轼的门徒,还在苏轼跟前求学两年。这是何等的幸运,同时也预示着李逵的不同凡响。
原先吴用对李逵的印象是匪徒一般的武人,可此时此刻,李逵在吴用眼里的形象顿时变成了文武全才。
“君子之行,在于坚持,之前的事情,我就当不知。还请吴兄与匪类保持距离,不要被小恩小惠而迷惑了双眼。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圣人已经告诫过我们了,忠信才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本,不要和不忠不信之人往来,更不要对那些没有孝仁之辈的小恩小惠而迷惑,此乃大道,切记!切记!”
吴用也是一脸愧色,他发现和李逵谈话之后,心情好了很多。
尤其是对方读书人的身份要比他闪亮不知道多少,更是心中感激不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