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侠武大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寂寞宇宙

    夫妻俩低声总结了一下刚才的战况,商定了今后再遇敌人之时的配合策略,然后沿着甬道前进。

    甬道里是有油灯照明的,拐过弯来,眼前陡然一亮,已是身处一座大厅堂之中,厅堂里面没人。

    这厅堂比之青凤阁内的凝香堂大了三倍还多,竟是这高峰腹中一个天然洞穴,又经过人工修饰而成。

    大厅里灯火辉煌,四壁明显经过打磨,看上去十分光滑,上面镶有壁灯,是多支蜡烛组合而成的烛台,因而厅内亮度远胜甬道。

    白胜注意到,其中南北两面墙壁在与人同高的高度以下刻着无数线条图案,宛然便是些武功图谱。在其中两幅武功图谱之下整齐地摆放着两套衣物,应该是那两个死者的。

    由此看来这两人或许不是习惯于裸身起居,而是本在修炼某种功法,他知道自己的红拳心法是必须裸身修炼的,因此这种在别人看来颇为诡异的修炼方式在他眼里实属正常。

    然而最令他兴奋的却不是这两人是否流氓成性的问题,在看见武功图谱的这一刻,他立即就想起了延州城怡春园梁红玉房间里听见李若兰说过的那几段话。

    他记得当时他在浴桶里听见李若兰说的是:“这是我国皇宫石刻上记载的一门独特武功,叫做白虹掌力,其特点是掌力可以在空中转弯,绕过物体去攻击敌人,我只是稍加变通,化掌为指罢了。”

    他还记得当时梁红玉曾经羡慕道:“真是好神奇,属下真盼望能够多立军功,以求早日进入皇宫后山学习那些武功。”

    然后李若兰说的是:“按说你现在的功劳已经足够换取进入山洞的资格了,但是你的内力还不够,那洞中石刻的武功要求修炼者具备身后的内力,若是没有常人四十年的功力,冒然去学就只有走火入魔一途。”

    而梁红玉说的是:“原来如此,这内力最是难于积攒,却又急躁不得,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达到常人四十年的功力修为。”

    &n




第四五〇章 折梅六阳,两大奇功
    石壁上的图样有凹有凸,或雕或刻,画着许多阴阳线条。

    凹者为阴,皆为人形,有的打坐,有的腾跃,姿势千奇百怪;凸者为阳,显示的是人形图像里的经脉线路,如此阴阳刻画就极为直观地体现出了武功的外在动作以及内在的运行渠道。

    白胜和萧凤都是行家,一看既知大概,两人的区别只在于能否立即理解。

    白胜注意到这些人形图像的外面又有一个个圆圈包围,圈旁多半注着一些天干地支和数目字,以及一些汉字说明。

    他只粗略地看了北墙上二十几幅图像,就明白了那个起初没受伤却被自己用通臂拳打死在先的男人用的武功叫做“逍遥折梅手”。

    “逍遥折梅手”是一套精奥奇绝的擒拿功夫,共分六路,掌法和擒拿手法之中蕴有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变法繁复,博大精深。

    仅仅这基础六路招式就用了三百六十个图形来展示,而在这三百六十个图形之外,更有诸多变招变式融入其中,从雕刻痕迹上来看并非同一时期所作,给人的感觉是在几十年中陆续增补进去的。

    再看上面的汉字说明,才知道这套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随着修炼者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融入其中,成为变招变式。

    他不敢把时间都用在观摩武功上面,时刻保持着警惕,谨防有人到来,简单看了一遍北墙之后再看南墙上的武功。

    南墙上的武学叫做“天山六阳掌”,正是那名起初吐血后来被吓得走火入魔之人所用的武功。

    与逍遥折梅手比较起来,这套掌法的精深玄奥丝毫不落下乘,图形虽较折梅手少了大半,但是图形中的凸线却远比折梅手为多,且凸线又分虚实两种。

    很显然,这套掌法的招式虽少,却强调内力的变化,特点是外简内繁。

    文字说明上也证实了他的猜测,那上面说,此掌法中的“六”字其实代表《易经》中的二阳数,故此其也可称为“天山阴阳掌”。

    只看过天山六阳掌几幅图形,就联想到当初从建康回到汴梁时,李碧云倒运真气化茶为冰的情景,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生死符”的奥义!

    生死符其实就是天山六阳掌的一部分招式及心法!

    这路心法最是复杂,共计九九八十一种内力运用法门,从一分阴劲八分阳劲到八分阴劲一分阳劲九种种“符”的手法,每一种又分为一成内力到九成内力,轻重各有奇效。

    这炼制生死符的心法在白胜看来却没有什么难度,因为他即使不学六阳掌也能制出生死符,只需模仿阴盛的玄阴掌即可。

    只不过若是想要拔除生死符就需要精通此技了,不然根本无法将淤塞在患者穴道里的内力根除,反而有加重积郁的可能。

    看懂了生死符的原理,他忽然就想起了何玄通的症状,怎么想都觉得何玄通是被人种了生死符了,当即决定回到汴梁时给这个结拜二哥治一治宿疾。

    综观这折梅手和六阳掌两套武功,实是精妙到了极处,比之自己从岳飞和御拳馆学到的红拳还要精深许多。

    当然,他知道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两套武功比红拳更加精微上乘,因为他只学了红拳的一些初级路数,还有更加精深的路数想学都学不着。

    在悟出这些门道的同时,他还发现了这两套武功另有一项奇妙之处,就是折梅手与六阳掌相辅相成,互助互补。

    若由两人分使这两套武功同时进攻,则有合璧之效,除非采用他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否则根本没法破解。

    这就是为何他刚才使用斗转星移却无法挑拨那两人自相残杀的原因所在!

    他把两面墙壁上的武功大略看了一遍,记忆的同时略加揣摩,却发现既没有小无相功也没有白虹掌力,猜测这两样武功或许是刻在了甬道的墙壁上,又或许根本没有刻出。

    &



第四五一章 石壁武功的凶险
    令白胜惊喜的并非只有来人是讲汉语的,最大的惊喜是来人认为厅内的萧凤是那两个死去的男人。

    这就为他的偷袭提供了太多的保障,在来人转出屏风的一瞬间,地面隔物传功、通臂拳同时出手,他甚至还拟定了来人招架之后的三记后招以及诸多变化下的应对措施,务求在最短时间之内杀死对方。

    但是战斗远没有他预想的这样复杂,在隔物传功抵达来人足下之际对方已经凉了半截,他这一拳根本没有来得及发挥出通臂之效,就已经轰在了来人的胸前。

    什么天山六阳掌,什么逍遥折梅手,什么白虹掌力,预料中对方有可能施展的招式统统没有出现。

    他感觉这一拳打得就是一具死尸。

    胜利来得太过突然,以致于他惊愕了半天不知所措,这人也太弱了吧都是一个山洞里住着的,怎会相差这么多

    他一时之间没能想到的是,在他进入内书房洞门时的隔物传功是将全部内力分为两股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的,而且敌人是提聚了内力有所防范的。

    而眼下这一次攻击却是全身功力之所聚,且攻击目标唯一,对手在毫无防范的前提下如何禁受得住

    所以真正的原因不是这个后来的敌人太弱,而是他的攻击太强。

    他一时之间确定不了轻易取胜的真正原因,茫然地审视着一下倒在面前的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赵楷也变成了与这些男子一样的入幕之宾裙下之臣,会不会像这些男人一样无条件的替李若兰办事

    或许在接下来的某个过程里,自己偷袭的某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大舅子了。

    来人倒毙,险情解除,他的茫然却被萧凤的变故所惊醒,因为他听见萧凤的呼吸已经变得急促而粗重。

    转头看时,发现萧凤正在场中疯狂地旋转,如同后世芭蕾舞剧里的小天鹅,每次转动之间,他看见她的表情益发露出痛苦之色。

    “啊……”萧凤忽然发出了一声嘶哑的呻吟,这呻吟里面没有任何愉悦的成分,怎么听都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女人发出的痛苦呼喊。

    “不好!你快停下!”他在喊出这句话的同时已经意识到萧凤失去了自主的能力,急忙展动身形飞扑过去。

    在他即将扑到的那一瞬,萧凤已经站立不住,一副娇躯笨重地坐向地面,他当然不敢用内力侧击妻子的身体以改变她的运动方向,没办法就只好施展一招“燕子三抄水”,将整个身体贴着地面滑了过去。

    萧凤一屁股砸在了白胜的后背之上,但觉头疼欲裂,神志恍惚,脏腑之中说不出的难过,烦恶欲呕,久久不能平息,双眼却忍不住还要向壁上看去。

    壁上图形实在诱力太强,无论看到哪个图形,略一思索,便觉图中姿式实可解答自己长期来苦思不得的许多武学难题,但这姿式到底如何,却又朦朦胧胧,捉摸不定,忍不住要凝神思索,动作临摹。

    给老婆当牛做马的白胜转过头来看见萧凤不能自拔之状,不禁更加忧急,也顾不上起身,趴在地上就往北面墙壁拍出数掌,壁上烛台顿时熄灭。

    “啊你怎么把火给灭了”萧凤视野中陡然一黑,就禁不住埋怨白胜。

    “老婆,这东西你不能看,你内力不够,看了有损无益。”白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复述李若兰当初对梁红玉说的话。

    只这么一句话的工夫,萧凤就已经恢复了神智,拍着胸脯后怕道:“好险好险!这图形真的不能看,它竟能诱使我临摹仿照,一旦开始行功,内息跟不上时却又无力自拔,若不是你灭了灯火,我就熬得灯尽油枯了。”

    白胜道:“现在不能看是真的,等以后咱们孩子大了,你内力也提高了,我把它画出来给你修炼……”

    萧凤顿时惊喜:“你把这些图形都记住了”旋即转喜为忧:“那得等到什么时候依我看,这次咱们若是能够弄到天魔丹就不给白钦了,直接把它给我服了,不就可以修炼这些武功了”

    &nbs



第四五二章 道德经,小无相
    摆在眼下的问题是,屏风有两块,甬道有两条,白胜两口子不知该选哪一条进入探险。

    两人分开各探一条是不用考虑的,不论是白胜还是萧凤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夫妇没这个实力,两人在一起还不知道吉凶祸福呢,分开来就等于是找死。

    “我觉得或许百草门主和李若兰分别占据一条通道。”白胜提出了一个假设。

    “是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如何确定哪一条是谁的”萧凤习惯了按照白胜提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只不过她这句反问却是白胜都无法回答的。

    身为男人必须拿主意,白胜觉得自己必须给出一个选择,就说道:“我们先看看甬道壁上的石刻吧,或许根据石刻的内容可以判断出答案。”

    大厅内的壁上石刻是延伸到甬道之中的,并没有被屏风阻断。这一点在他们刚进大厅时就已经知道了。

    两口子首先进入了西北角的甬道,因为考虑白胜假扮的这个汉族男子是从西南甬道走出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西北角这条甬道相对安全一些。

    大厅里本已被白胜打灭了一半灯火,趋弱的光线照不到屏风后面的甬道,虽然在萧凤看来甬道中是漆黑一团,但是这不妨碍白胜看清壁上的图形。

    只不过白胜一看之下却傻了眼,低语道:“这上面都是篆体字,我不认识。”

    萧凤好奇道:“篆体什么样的篆体你带我摸一下看看。”

    她自幼饱读诗书,勤修汉家文化,虽然比不上李清照那样博学专业,却也不失为才女一名。

    她当然认识各种典籍里的篆书古字,只要不是商周以前的就行。

    “这是楚篆!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字……”被白胜拿着手指摸了两三个字之后,萧凤就给出了答案,并且开始介绍这种文字的来历。

    楚篆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周时期,一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在甬道壁上刻的就是后一种。

    战国时期的楚篆已经开始逐渐向隶书转化,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

    白胜大喜,继续引领萧凤的手指一字字摸了上去,“楚国字的特点就不用介绍了,你给我念念,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

    萧凤当然不会摸一个念一个的单蹦,她摸了近百字之后才翻译了出来:“这是老子刻在这里的文字,前面是讲述他西出函谷关来到这河曲之西的缘由……”

    白胜听到此处不禁心头大乐,插了一句:“你看看,刚才在耶律南仙寝宫时我说我是老子,你还不信,怎么样这石壁上都说我西出函谷关来到西夏了……”

    萧凤啐了一口道:“就知道贫嘴,人家是楚国的先贤李耳好吧,这上面记载他来这里是为了寻找轩辕黄帝的遗篇黄帝内经,跟你有什么关系”

    白胜当然知道这上面的老子不是他,他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借以打消夫妻俩心中的紧张,当下闭口不言。

    心中却想:难怪后世华夏人走到哪里都喜欢涂鸦“某某到此一游”,原来这个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不是孙悟空而是老子。

    ……

    夫妻俩在这里斗嘴,却不知与此同时,九霄天外琼楼玉宇之中,一座丹炉旁边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打了一个喷嚏,只觉心血来潮,掐指一算,不禁捻须微笑,“原来是这个孽障在念叨老子,倒是有点缘分,童儿,去请九天玄女来见……”

    ……

    不说天上仙家,只说人间这条甬道之中,萧凤继续翻译壁上的篆字:“再后面就是老子的著作了,叫做道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胜将这《道经》默默记在心里,发现当初黄裳让他儿子黄鲲鹏背诵记忆的那段话也在其中:“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



第四五三章 上古岩画
    两人退出了北面这条甬道,来到南面甬道之中,却发现甬道壁上刻的都是些图画一样的东西,一个文字都没有。

    两人轻手轻脚地往里走了数十步,白胜随看随给萧凤描述,同时也让萧凤伸手去摸,渐渐就悟出了这些图画的内容含义。

    这是一些反应上古先民生活的壁画,或称岩画亦可,内容包括花鸟鱼虫,畜牧狩猎,耕种纺织,器具打造,男女欢好,祭祀仪式,甚至还有部落之间的冲突战争。

    (按:此处内容并非作者杜撰,在今银川贺兰山腹地有六千幅岩画刻在贺兰口峡谷两侧绵延八百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的记录了三千至一万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关键字“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

    只看这些花花草草鱼虫走兽,就觉得百草门主应该住在这条甬道的深处,于是两口子决定就往这条甬道里走,只期待绕过李若兰直接访问百草门主。

    两人早已分析过这种可能,绕过李若兰直接找百草门主有利有弊。
1...124125126127128...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