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谍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调查统计部的各个调查组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偶尔会接到日军的协查任务,杨杰对工作自然也不重视,除了每个月向财政部要薪俸和经费,就是盯着各个衙门的动向,为仕群探听消息,具体日常事务都是我在负责。”夏中明说道。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必要继续说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话说的太多,有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比如万利浪,今天晚上一直在盯着这边,这家伙可是个难缠的主。

    李仕群就是李仕群,别人以为他在金陵的消息来源主要是马晓天,谁知道居然是杨杰,他从来没有放松对金陵的注意。

    “好长时间没见,我还没有恭喜主任荣升为警政司长,一举进入特任官的序列。”万利浪端着酒杯走过来,笑着说道。

    “我这就是个闲差,没什么骄傲的资本,听说万区长备受李部长的重视,现在是正当红的时候,我得恭喜你啊!”陈明翔淡淡的说道。

    “主任这话说的言重了,我哪敢在您面前说正当红,您现在掌握着




第八百七十二章 预感 四
    就你这样的野心家和老资格特工,还好意思跟我说什么唯命是从还说什么绝无二话这话你敢说,我特么也得敢信啊!

    万利浪所求的和夏中明不一样,夏中明是为了自保,想要多找条路,而万利浪需要的是提前布局,以便于借助机会一飞冲天。

    在特工总部里面,所有特务有一个算一个,唯独李仕群、万利浪和苏成德这三个人最为陈明翔所忌惮,心思深沉手段老辣,是极其难对付的厉害角色。

    好不容易趁着苏成德自己作死,借助李仕群的手把他干掉了,根据目前的局势,李仕群也是好景不长,唯独万利浪,可能会成为以后最大的隐患。

    可现在想要弄死这家伙,那是不太现实的,目前暂时没有任何下手的机会,他远在杭洲,又是特工总部的高层,受到李仕群的重用,这个事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你的唯命是从我可不敢要,以后飞黄腾达的时候不惦记我就行了,但现在要见周部长太早,大局还是扑朔迷离,谁也看不清未来的走向。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李部长,而不是急不可耐的上蹿下跳。”

    “李部长最痛恨的就是背叛,一旦让他发现你和周部长接触,你很快就会步苏成德的后尘,只要起了疑心,以他的手段搞死你是轻而易举的,难度也就是碾死一只蚂蚁。”

    “想要成就大事,必须善于忍耐,我看你脑袋是被驴踢了,居然变得这么糊涂,都等了三四年时间了,还怕多等一年半载的有我在旁边帮着,你想拜见周部长,会有难度吗”陈明翔摇了摇头说道。

    凌晨五点多才回到马拉别墅,对此,王真已经见怪不怪了,做这一行的,没有自己的时间,随时都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

    刚回来也没有想睡的意思,陈明翔就把对东条英机来访问的幕后因素,整理成为简短的文字,王真以最快的速度发给了局本部。

    陈明翔趁着这个时间,也把夏中明和万利浪的对话,没有什么遗漏的说给她听,

    “明翔,如果李仕群遭了报应,最有可能接任特工总部主任的人是谁会是万利浪还是傅业文”王真问道。

    这就是她的进步,特工总部的高层也有十几个,直接就把范围缩小到了两个人头上,说明对特工总部的局面看的很清晰。

    傅业文是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会闽赣浙皖四省边区行营的秘书长,也是特工总部的书记长,权力仅次于李仕群,是嫡系力量的代表。

    万利浪是杭洲试验区的区长,加入特工总部后屡立大功,有着破获军统沪一区的成绩,属于老资格的特务,其能力得到了日本人的欣赏。

    “傅业文只是李仕群的代言人,他又是李仕群的妹夫,这个职务是想都不要想的,而且他是半路出家,不是专业的情报人员,没有资格担任主任,也镇不住特工总部的老资格特务。”

    “就目前而言,如果李仕群失势下台,肯定是万利浪会接收特工总部的主任职务,为此,他也在积极的靠拢周坲海,想要谋夺未来的新局面,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但我估计,他只是空欢喜一场,特工总部肯定会被拆解,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汪伪政府,都不会允许再有这样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该有的结果
    民国三十二年的二月二十三日,法国维希政府发表声明,决定撤销在华夏的治外法权,并交还北平使馆区、津城和沪市法租界等地的法国专管租界行政权力。

    有些迫不及待的汪伪政府,得到维希法国政府派驻金陵大使馆的通知后,立刻成立了接收法国专管租界委员会,准备在四月一日正式接收。

    “老郑,我提供给你的那张名单,上面列出来的嫌疑人员,是否都已经通知撤离了”陈明翔在云华酒楼的经理办公室说道。

    “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太清楚,那是关外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我只是负责沪市,但你这份名单,我的确是给延州根据地发过去了,出了什么事情”郑同辉急忙问道。

    “有一半的人员已经被各地警察局确认了,这是他们的名字,你自己瞧瞧吧,不是身份造假就是有案底。”

    “关外的派驻人员,已经通知了关外的特务机关和特高课,这批人员立刻就会遭到逮捕,如果有所疏漏,你们最好采取补救措施。”陈明翔说道。

    各地警察局和宪兵队特高课,对关外的人员档案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虽然对这项工作不那么卖力,可假的就是假的,稍微一问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地下党还是军统,都做不到把每个人都保护的天衣无缝,来不及做补救,因此,有五十多人的信息已经被反馈回来。

    通常是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在当地查无此人或者地址有误差,另外一种就是在当地有案底,因为抗日活动被抓捕或者被通缉。

    “我会马上把这份名单发给延州,日伪搞得这个情报共享机制,对沦陷区的抗日组织是一次彻底的大清洗,严重干扰破坏了当地的潜伏人员,这样一来,在关外的工作就更加困难了。”郑同辉皱着眉头说道。

    在整个华夏的日本占领区,地下工作最难做的就是伪满洲国,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地下党系统而专业的培训地下工作者,也是刚刚起步,而拥有丰厚资源的军统局,在关外几乎销声匿迹,连活动的迹象都没有,隐藏的非常深。

    “不要把日本人和满洲国的警察都当成傻子,他们的专业素质相当高,我这是就事论事,华北地区的档案后天就会送过来,新的名单我会想想办法,华中地区的档案,也会在三月初送到关外和华北。”

    “你告诉你的上级,如果华北地区有这种情况的同志,你们又不能及时采取保护,能早撤离就尽早撤离,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敌人既然已经注意到这些人了,那就不适合再继续潜伏。”陈明翔说道。

    他当然知道在敌人的内部潜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别看现在混得号称手眼通天,他也是经过多少次的试探,才有了现在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用利益捆绑的手段营造了强大的关系网,更抓住了敌人的软肋,哪怕知道他和军统局有联系,还是置之不理。

    “这群该死的官僚,**无能混蛋!情报里说的清清楚楚,第十一军司令部调动重兵进攻洪湖地区的第一百二十八师,可他们呢,居然让一个满员师全军覆没,师长都被俘虏了,简直是耻辱!”

    “瞧瞧啊,瞧瞧啊,这就



第八百七十四章 复杂的内部关系
    “你回复局本部,沪市的情况比以前还要糟糕,公共租界刚收回来的那些大型华商纺织厂,基本上没有开工,因为缺少足够的棉花,加上日本商人的掠夺元气大伤,需要一个漫长的恢复期。”

    “而日本人的棉纱和棉布,军队和日本本土的需求急剧增加,自己都不够用,想要在沪市囤积棉布棉纱,我们华通贸易公司没有这样的零散渠道。”

    “但沪市终究是第一工业城市,商人手里仍然掌握着大量的棉纱,而且小型纺织厂虽然产量很低,却没有停止生产,只是价格要高出很多。”

    “请局本部利用沪市当地帮会和游击队的力量,从小散户手里收购棉纱和棉布,我可以协助储存和运输。”陈明翔想了想说道。

    虽然对第一百二十八师全军覆没的事情,他对山城政府的军事指挥机构充满了痛恨,可涉及到自己的工作,立刻就恢复了心态。

    他目前是整个国统区最大的棉布和棉纱供应商,也是军统局最主要的渠道来源,在正常的走私贸易中,一年输送到国统区的数量多达三万多件棉纱和上万件棉布,这是最主要的交换物资。

    去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光是和关外的走私买卖,就为军统局提供了数量惊人的棉布和棉纱,单位是以万件来计算的。

    可是,今年的情形非常不乐观,到现在关外也没有新的订单,棉花份额仅仅只够三个纺织厂用来生产物资交换需要的棉纱棉布,产量提升不起来。

    而沪市呢,日本人表面上遵守日本政府的新策略,要把占据的工厂发还给原厂主,但是,他们的归还是有条件限制的!

    好的纺织厂,日本纺织同业会采取并购和租赁的方式继续占据,归还的工厂,机器都被拆走了,导致接手后根本是个空壳子。

    再有就是棉花的问题无法解决,产棉区的收购权都掌握在日本商人手里,华商纺织厂得不到原料,也就没法生产棉纱和棉布。

    “都知道你在沦陷区的关系和能力,给了任务却不接,戴老板会不会不高兴啊不如拖一拖再说,反正也没有给出具体数量和时间限制。”王真说道。

    “那也不能逮着我一个人往死里用啊军统局那么多人呢,沪市除了有忠义救**的游击队,还有一个实力暴涨的沪郊情报站,都死绝了青帮的杜先生,在这里也有着极大的势力,完全能够做好这点事情。”

    “我又不是神仙,想什么就能变什么,他们要是还不知足,把我这个站长撤掉算了,我能做的,不用说我都会做在前面,我做不到的,戴老板发话也没用!”陈明翔冷笑着说道。

    “沪郊情报站这个机构我好像听说过,以前就是个情报组的编制,影响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再说,沪市这块地盘有我们一个直属站就够了,难道局本部还打算扩充力量吗”王真惊讶的说道。

    “这个情报站成立的时间很长,当初是局本部用来给军统沪一区做增援的,为潜伏到沪市的同志们提供证件,为暴露的同志们提供保护和实施转移,并且搜集沪郊的情况,配合忠义救**游击队的工作,还联系沪市的青帮和商人,为国统区提供物资。”

    “沪郊情报站经营这么多年,势力也不小,眼下为了执行局本部的特殊任务,陆续增添了不少训练班的成员,基本上属于乙种站的编制。可笑的是,我这个直属站的站长,居然对此一无所知,戴老板对我采



第八百七十五章 调整布局 一
    “按照你这样的说法,戴老板不让直属站和沪郊情报站产生业务联系,实际上等于保护了我们的独立性”王真问道。

    她也是个冰雪聪明的姑娘,很快就平息了自己的不满情绪,戴老板怎么可能利用沪郊情报站来制约直属站呢监视就更不可能了!

    直属站是整个军统局最大的地方站,陈明翔这个战略特工,不止是戴老板的学生,也是军统局的骄傲,他目前掌握的情报渠道是不可代替的,即便担心直属站成气候,那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沪郊情报站极有可能是个烟幕。

    先是军统沪一区覆灭,紧接着是军统局沪市行动总队覆灭,直属站又是军统局的绝密,在外界的眼里,沪市已经没有军统局的区站了,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沪郊情报站就是用来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也是对军统局内部和外界的交代,当人们都在关注这里的时候,直属站就更加的安全了。

    “直属站是甲种站,沪郊情报站只是准乙种站,按照通常的游戏规则,他们只能作为下属机构,需要服从我的指挥,可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等于向整个军统局各大派系以及外界,暴露了直属站的存在。”

    “我们站最大的特色就是活动隐蔽,只收集情报,可以监视跟踪却不采取武力手段搞刺杀、破坏等行动,所以,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引起敌人的重视,要是被敌人知道有这么大的一个军统机构藏在沪市,那是极大的威胁。”

    “我之所觉得不是滋味,是因为在戴老板的心目中,我还是定位于一个战略特工,而不是掌控一方的甲种站长,沪郊情报站有这么大的变动,居然对我隐瞒了,估计是担心我和青帮的矛盾。”

    “这次局本部打算使用特券来购买沪市的物资,并且要大量走私棉布和棉纱,本来这种事情是要由我来主持,可戴老板却交给了沪郊情报站操作,我猜测是动用了青帮的力量。”陈明翔笑着说道。

    有些话还是不方便提前和王真说,他不介意在沪市增加军统局的机构,假如以后是他来当沪市的领导者,那这是一件好事。

    但陈明翔对自己的知情权非常重视,如果戴老板想要把他培养成为沪市未来军统局的中坚人物,自然要把整个军统局在沪市的运作告诉他。

    直属站是甲种站,身为站长,是军统局在沪机构最高级别的领导,而且未来是要把所有资源都进行整合的,他有权力知道这些内幕情况。现在看起来,结果并不如愿,戴老板更倾向于让他循序渐进。

    虽然只是一个猜测,但是以陈明翔目前的逻辑推理能力,基本就是事实的真相,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往往一些细微的环节,能够暴露出最核心的奥秘。

    “整个沪市的人都知道你和青帮不对付,因为张骁林的事情,两边闹得是水火不容,虽然张骁林是个汉奸,终究是青帮大佬,手底下的徒子徒孙很多,在帮内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你还把青帮控制的十六铺码头给硬夺了下来,变为华通贸易公司的势力范围,这可是人家操控多少年的地盘,这种事情不是矛盾,已经升格为仇恨了,按照以前的行事方式,打你的黑枪都不奇怪。”

    “但青帮在沪市根深蒂固,而且帮会中人员众多,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地方势力,军统局向来和杜老板合作很多,既然你和青帮犯别扭



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陈明翔要在苏洲关闭一家纺织厂的事情,还真不是向局本部撒谎,而是他对目前局势的判断,或者说是局势促使他做了这样的选择。

    也不单纯是因为原料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为此他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认为关闭一家,对自己的未来很有利。

    “在三月底四月初这个时间段,我准备把规模最大的苏洲第一纺织厂关闭,苏省能够搜集到的棉花资源,全都投到纺织二厂和纺织三厂,这样可以维持正常开工。”

    “棉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沪市一部分从日军手里收回的纺织厂,也将会陆续开工,从而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我看到有几个已经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招聘了。”

    “你也知道,我们三家纺织厂的大多数女工,都是因为没办法才从沪市跟着到苏洲,家里的事情顾不上,现在既然有了机会,宁愿少赚点也想回到沪市,未免人心有些不稳。”

    “我打算把自愿离职的工人全部放走,海文正在统计人数,估计最少有一半要回到沪市。当然,沪市也有大批失业的工人,什么时候需要再招就是了,只是大环境不利,我也得做些变化。”陈明翔说道。

    哪怕日本侵略者再贪婪再需要棉布,也得让沦陷区的老百姓有布匹做衣服,这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

    就目前的局面来说,大部分人家一年也做不了一套衣服,缝缝补补继续穿,难看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沪市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加上各省沦陷区的需求,还得放一部分纺织厂开工生产。
1...240241242243244...3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