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谍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特工总部之所以受到日军的重视,我能飞黄腾达平步青云,靠的是特工总部的实力,靠的是能够摧毁军统局和中统局在各地的特工组织,这是事实。”
“只要有实力,将来这个天下到底是谁来坐,那都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是山城政府坐天下也好,地下党坐天下也好,我都有谈判的余地,没有军队就没有一切,这个道理想必老弟也明白吧”李仕群说道。
陈明翔听得有些傻眼,他也能理解这家伙为什么逐渐被疏远了,这完全是自己作死!
首先,李仕群的利用价值没有以前高了,整个华中地区的军统局和中统局力量,几乎被特工总部彻底压制了,局面平稳了许多。
其实这一点反倒是最轻微的,远远达不到威胁他生命的程度,他可不只是特工总部的主任,还有两个重要职务。
其次,在于他这个省主席,把苏省搞得一块铁板,不止是人事方面金陵政府不能插手,而且苏省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大部分都被他截留了,引起金陵政府财政方面的紧张。
当然,这还不算致命原因,甚至是一种普遍现象,在金陵政府控制的地盘中,别的省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哪个省主席不想自己手里多留点钱
再有,李仕群虽然身为清乡委员会秘书长,却把苏省地区清乡的粮食物资,走私到了国统区用来谋利,给日军的物资搜刮制造了障碍,这就引起驻军司令部的极大不满,甚至是愤怒。
还有,李仕群的特工总部,居然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还想要到正式的番号,而这种行为不但触犯了日军的忌讳,也触犯到了金陵政府的忌讳。
谁都不愿意看到,他身为金陵政府最大的特务头子,手里还掌握着军队,这是越过底线的行为,或许会成为极大的隐患。
最后,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也是重点,日军对李仕群不那么放心,在特工总部可是有耳目的,他居然要割地称雄,这就是明明白白的搞对抗,绝对不是忌讳,而是找死!
你以为你是谁啊
(今天两章,这几天有事,请大家见谅!)
第八百一十三章 借题发挥 三
“部长,我明白你的意思,组建军队的目的,无非是想要获得谈判的筹码,为将来未知的局势做准备,最不济也能拥兵自重,得到苏省这块地盘的话语权,震慑住日军和金陵政府方面的心思。”
“苏省是整个金陵政府控制最完整的地盘,也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地盘,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即便对方有能力吃掉你,但付出的代价和负面影响也承受不起。”陈明翔笑着说道。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在他的心里,却对李仕群这种想法极其不认同。怎么说也是顶尖的特务头子,思维却如此幼稚,在你的心里,汪伪政府的大汉奸们和日本侵略者,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了
这不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一厢情愿,实现的可能性为零,道理很简单,他压根就没有这种条件。
李仕群为什么要想方设法给日军和金陵政府要番号
他这是要借鸡生蛋,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陷,想要称霸一方,那可不是千人就能顶起来的,最少也得几万人的实力,就算以苏省的财政能够养得起这些军队,可哪来的枪支弹药
靠走私是绝对不可能的,几万条枪不是小数目,现在除了日军调拨配发之外,没有别的途径能满足这个需求。
如果有了番号,等于他的军队得到了正式承认,能够光明正大从日军手里要来相匹配的武器装备,从金陵政府手里要来军服和军费。
像是坦克、装甲车辆和榴弹炮就别要想了,日军自己还不够用呢,可搞几门山炮和迫击炮,配备轻重机枪和三八大盖步枪,那还是有可能的。
枪支弹药是军队的生命,也是重中之重的硬性条件,不解决这个问题,组建军队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李仕群自己没有军工厂,也没有这个能力建造军工厂,总不能让士兵们扛着大刀长矛打仗吧
陈明翔认为,他的逻辑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得到了番号,就凭你,能组建多大规模的军队
军队可是最烧钱的,建营房和军事基地、各种办公家具和用品、修造军事设施、采购车辆和发电机、柴米油盐和粮食蔬菜,官兵一年最少两套衣服和鞋子,一句话,到处都要花钱,而且多少钱都不够。
你截留的苏省税赋,不可能全都用来搞军队建设吧等着花钱而且必须要给钱的地方很多,全省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一旦没有钱,能把省政府给掀翻了!
自己出钱补贴,你那点钱对私人来说是很多,可是放到这种大事情上就不够看了,能撑多久啊
即便拉起一支队伍,那也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顶得住日军的攻击,制造出能够对抗僵持的局面你把日军想象的太简单了吧
日军不是那些助纣为虐战斗力垃圾的伪军,山城政府靠着几百万正规军的支撑,才勉强在大西南站住脚,这是最好的证明!
军队不是招募多少人,发给武器弹药就能战斗的,想形成战斗力能打硬仗,还要具备必须的军事素养。
这就得招聘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官,对军队实施严格的训练和指导,特别是培养战斗骨干和基层军官,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哪怕以上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也不会达到期望的目的,日本政府和军部都是典型的战争贩子,不是那些在华夏扶持的傀儡政府,不会给你成长的时间,只要发现有威胁存在,立刻就会出手。
那么多的日军情报机构呢,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说不定你此刻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军的监控之下。
李仕群忘记了一个要命的缺陷,日军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想要弄死你这样的小人物,简直不要太简单,有的是招数收拾你!
“还是老弟了解我的心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不想办法自保,辛辛苦苦得到这一切,可能就要付诸东流,这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
“金陵政府的一些高层,把苏省看成是一块流着油的大肥肉,我这个省主席的职务,想要取而代之的大有人在。”
“他们不断在日本人和汪主席面前说我的坏话,想要调整我的位置,特别是周坲海,心腹高官武被我赶走了,他这口气咽不下,一直想要夺回对苏省的控制权。”
“现在日本人还用得着我,汪主席也不愿意动我,周坲海那些人只能干瞪眼,但问题是,听你说日本人开始放权给金陵政府,这证明局势肯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在梅机关获取机密消息的渠道虽然断了,可清乡委员会的那些日本军官,还有小林信男中将,却和我保持着很好的私人关系,能多少给我一些零散信息。”
“大概是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失利,国内战争资源有点撑不住了,逼着他们从台前转到了幕后,让金陵政府顶在前面搜掠物资,这样还能降低民众对日本人的仇恨心理。”李仕群说道。
全部都猜对了,能够从一句话就推断出事情的本质,从少许的信息推断出真相,他也算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或者说,他对日本人的了解已经到了很透彻的程度。
“或许还有别的可能,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占领的地方太多了,不止是华夏,还有整个的东南亚地区,自身的人力物力已经到了极限,短时间内根本就消化不掉,毕竟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各个国家扶持的那些势力推到台前,他们宁愿损失一少部分利益来换取需要的物资,这样便于利用资源,节约自身的精力和人力物力。”陈明翔笑着说道。
说出这个可能性,只是为了探探李仕群的心意有多坚决,他感觉到,或许是时候执行第二个清除计划了。
“老弟,这种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但还是太过于理想化,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这种操作方式日本人自身会损失一部分利益。金陵政府地的官僚们,对物资统制权力垂涎已久,遇到这样的机会,肯定会中饱私囊,而且他们的办事效率你是知道的。”
“你虽然深受日本人的器重和陈恭波的赏识,可并没有在金陵政府的中枢锻炼过,对签署的秘密协议知之甚少,远不如我了解这些日本人究竟有多么贪婪,说白了,就是把华夏当成他们的殖民地!”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日本人不会放弃既得利益,能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这说明形势非常严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李仕群说道。
第八百一十四章 借题发挥 四
“意味着金陵政府的话语权大增,意味着日本方面需要做某些妥协,而这样的局面,是部长你恰恰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更要加强自己的力量,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基业。”
“可军队的性质非同小可,我觉得番号问题很难解决,哪怕是汪主席同意,军方那些高级将领也未必同意,加上中常委那些对头的激烈反对,这个事是个大麻烦!”陈明翔说道。
李仕群这么认为,他就顺着对方的意思往下说,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他没必要阻拦对方的举动,而且还要必要的支持。
但涉及到军队,大事小事都太过于敏感,陈明翔是无论如何不能沾边的,他不做军火生意,在汪伪政府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势力,这也是日本人对他放心的重要原因。
李仕群在金陵政府的人缘太差,以前仗着梅机关撑腰,金陵政府的大佬们奈何不得他,养成了嚣张跋扈的做事风格,而且与军方很少打交道,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真遇到难题,连个伸手的也不会有。
从军方上层的角度考虑,也不会容忍他掌握一支脱离掌控的军队,他不想别人往自己的地盘插手,人家也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以前我背靠着日本人,在金陵政府内部算是自成一家势力,孤军作战没有别的盟友,这的确是个硬伤,你说的很正确,想要番号是很困难的。”
“如果搞不到番号,我的打算是,干脆就自己组建特务武装和保安队,无非就是换个形式剑走偏锋。我是苏省省主席,有权在各地搞地方武装,日军对这方面倒是可以宽容,也会给一部分枪支弹药。”
“即便是日本人要给金陵政府权力,这个交接过程也会非常的繁琐,拖拖拉拉没有一年都不可能,在这段时间,日本驻军和金陵政府都关注于自身利益不断扯皮,我就趁机全力发展。”
“苏省这么多的城市和村镇,平时看着或许不起眼,等各地的武装组建完成,汇集起来就是一支军队,其实蒋统区那边,我有渠道能搞到枪支弹药,只要有钱,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老弟,说起走私捞钱的手段,你要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现在还把手伸到了盐务方面,我需要你的帮助,权力我倒是不缺,缺的是钱,怎么把两者进行转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仕群笑着说道。
陈明翔和关东军的买卖,他也是知道一点内情的,那是用亿元中储券来作为计算单位的,特工总部的东南贸易公司,一年下来也就几千万,这就是小巫见大巫的对比。
李仕群自己有资源,但是缺乏交易的渠道,陈明翔有渠道,但是缺乏资源,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双方都会从中获利。
“苏省是个聚宝盆,想赚钱那不是事,先说盐务方面,我作为最上游的批发商,把苏锡常和镇江一带按照五千吨来计算,那就是十万担食盐。”
“市区每担批发八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一块,农村批发六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八毛,这是盐商的部分。”
“部长和苏省涉及到食盐的相关部门,从我的批发价里面每斤能赚两毛钱,一担一百斤,一担等于二十块钱,这就是两百万中储券。”
“十一和十二两个月这么计算,等进入一月份,盐价势必要飞涨,利润能够翻一番,每月四百万中储券没问题。”
“我要求部长规范食盐市场,盐商们必须要按照我的规定操作,我已经给了不低的利润,谁要是想多赚坏了市场行情,那就按照奸商来处置,该抄家的炒家,该枪毙的枪毙。”陈明翔说道。
光是从食盐这一项中获得的好处,李仕群哪怕是自己拿到六成,养一支万人军队也没有问题,军饷、衣食住行等都包括在内,这也是意外之喜,他现在可没有这么多的武装。
“没问题,谁要是敢和老弟作对,我会收拾他的,一斤能赚两毛钱,也不少了,这玩意靠的是数量。”李仕群点了点头说道。
中储券的币值虽然一直在下跌,可眼下日伪方面还没有到疯狂印刷的程度,加上法币被赶出沦陷区的金融市场,这时候还是有购买力的,一家盐商一个月能赚二十多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现在的确是低了一些,可盐价是在不断上涨的,行业有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是陈明翔想降价就能降下来。
“部长从明天开始就放开手脚,在苏省大量收购棉花和粮食,这都是紧缺物资,棉花直接送到我的纺织厂,有多少要多少,价格绝对让你满意。粮食我可以帮着卖到蒋统区,其实沪市的需求量也很大,钱不是问题。”
“这次我来苏洲,陈恭波市长也交代了,要我在苏锡常地区采办一批大米和粗粮,作为沪市赈灾的物资。”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个关口,天气寒冷又没有饭吃,街上经常看到尸体,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这次连日本人也没有阻拦我买粮食,大佬们都要考虑到脸面问题。”陈明翔说道。
“日本人老弟你不知道,今年一年就从苏省运走了三十多万吨大米,所谓的鱼米之乡,老百姓都没饭吃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拦截的”
“我倒是很纳闷,陈恭波怎么这么热心搞救济,前段时间为了煤炭的事情和日本人闹得很不愉快,现在又开始关注粮食,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李仕群说道。
“部长,这可是政治资本,根据日方和金陵政府的协议,明年各地的租界会在形式上陆续取消,沪市的租界是最有名的,陈恭波市长是在为自己明年的成绩锦上添花。”陈明翔说道。
“形式上这三个字用得好,日本人即便是把租界的名义取消,行政权力也得打个折扣,日本人享有的那些特权,都要得到保留,金陵政府不过是担了个虚名,实际好处没落到多少。”李仕群对此嗤之以鼻。
他太了解日本人的做事风格和手段了,金陵政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所谓的交还权利,无非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给点甜头,目的是让金陵政府更加卖力为他们搜刮物资,本质不会有什么改变,喂狗还得丢块肉骨头呢!
(今天两章)
第八百一十五章 借题发挥 五
对于陈明翔需要采购大米和粗粮的要求,李仕群自然是要支持的,大米按照三百元中储券一石,粗粮按照两百元中储券一石,在苏省来说可能价格不算低,但是对沪市来说就很便宜了。
陈明翔这时候在日伪方面的关系网之强大,已经到了连李仕群都需要借助的层次了,为了以后继续借助他的力量,这点粮食根本不算什么。
要是换个人来粮食采购,哪怕是陈恭波自己来,哪怕是为了赈灾,也绝对拿不到这个价钱,沪市的灾情关他李仕群屁事,不翻一倍才怪呢!
陈明翔按照两万人的救济粮食购买,这是警察局的统计数据,基本上都是流浪的灾民,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被饿死。
每人每天一斤棒子面的标准,吃窝头也就勉强够了,等于是一天消耗十吨。救济时间是四十五天,准备了四百五十吨棒子面,每吨价值四千元中储券,为此,他支付了一百八十万元中储券。
公共租界七千多英美侨民,每月正常供应的一百零五吨混合粮食不断,过年期间他额外赠送一个月的混合粮食,这个时候能有吃的就不错了,相信收获的只有感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