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谍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我的要求是,他们不采取破坏活动,你们不要抓捕,只要盯得紧,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作为,根据地的警惕性我是知道的,希望你们可以理解我的苦衷。”陈明翔摇了摇头说道。
他对军统局往根据地安插特工并没有什么看法,相互之间都有这样的事情,虽然眼下是合作关系,可实际上呢,是因为抗日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勉强达成了协议,否则早就炮火连天了。
目前山城政府的本质是地主、军阀、官僚、买办的组合体,绝对不放任进步势力在自家的地盘里,双方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别的部门操作这个事情和他没有关系,但是,陈明翔不希望这种针对根据地的特务活动,是从自己手里散播的。
“我请示一下上级,明天给你回话,另外还有一件事请你帮忙,沪市地下党的两位同志,前段时间被宪兵队逮捕了,经过严刑拷打也没有结果,现在已经转移到了特工总部的监狱,上级希望你能帮着营救这两个同志。”郑同辉说道。
能够在宪兵队的酷刑之下熬过来,那意志真是坚如钢铁,陈明翔都觉得佩服,他最知道宪兵队的狠毒,基本上是走着进去横着出来。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宪兵队得不到结果,还把人转移到特工总部的看守所,就等于放弃了追查,你把名字告诉我,抽时间我去看守所把人放出来就行了,但不能动作太快,需要等一等。”陈明翔说道。
虽然不能在宪兵队的监狱里救人,可只要出了宪兵队司令部,他一句话就能奏效,特工总部搬迁后,所有在沪市的产业全都归沪市实验区使用,南市看守所和七十六号看守所,就是他实验区的下属机构,他说句话好使的很。
但采取这样的行动,也得分时间,刚把人转移过来你就给放了,宪兵司令部虽然不说什么,终究是有些不尊重,类似这样的细节,陈明翔是相当注意的。
其实到了看守所之后,就意味着可以被放出来,就看关系硬不硬,到了这个地方,不会再接受刑讯,每天两顿饭,掺沙子的窝窝头就咸菜,加两碗白开水,也不让人吃饱,半死不活的耗着。
第七百八十二章 上门求合作
“陈君,这次我回国述职以后,将会在十二月一日赶到第三南谴舰队担任舰队司令官,驻地在马尼拉,未来你的远洋货轮要到菲绿宾采购商品,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我会给你提供便利的。”太田泰治对这个数字感到满意。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军令部的大佬们这是给了自己一个过渡期,估计在舰队司令的职务上顶多待个一年半载的,还会转入预备役的,但这样面子上要好看很多。
在日本海军,太田泰治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受到重用,还晋升为中将,那是因为他的根基深厚和资历深厚,东乡平八郎元帅的副官,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对马海战,这个履历可就太显赫了。
“恭喜将军阁下成为舰队司令官,以后在东南亚的买卖,少不了要麻烦您,对当地的棕榈油、烟叶、木材、蔗糖和橡胶,我可以给您足够的利益。”
“我和关东军司令部的合作主要是棉布,但是碍于棉花资源紧缺,同时想要应付第十三军本身的需求就非常吃力。”
“我希望将军阁下走之前,能从日本纺织同业会给我调拨一批棉布,专门和蒋统区做战略物资交易,数量越多越好,但日本商人的价格太高,实在不利于兑换,因此,我也希望华中联络部能提供补贴。”陈明翔说道。
华通贸易公司和关东军司令部相互交易物资,这是日本陆军内部争斗的原因,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可陈明翔的纺织厂产量是固定的,把棉布都给了关东军司令部,就势必要影响到原本的物资走私,在这样的情况下,搞一批棉布作为缓冲,也属于合情合理的要求。
对太田泰治来说,他马上就要转为军职了,不需要再看那些财阀们的脸色因此变得到底有多难看,后勤保障那是军部的事情。
况且,陈明翔的远洋货轮以后从菲绿宾走货,怎么也得给他这个司令官送点好处,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着华中联络部还有管控物资的权力,再帮助陈明翔一次,这对日后的合作有好处。
“这样,你给第十三军司令部打一份报告,把需要的棉布数量标注清楚,理由要充分一些,下村定中将刚来到沪市,这类事务暂时还是由泽田茂中将来做决断,他和你接触的时间比较长,也知道华通贸易公司对第十三军的重要性,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些纺织商人,也嚣张不了多久了。”太田泰治说道。
有华中联络部的协调,第十三军的新任司令官下村定中将,同意暂时调拨四千件棉布给华通贸易公司,但是要求在十一月底必须补齐,不能影响冬季部队的服装和棉被使用。
船队从镇江港口来到沪市港口,把事先准备好的四千件棉布装上船,然后继续向营口港行驶,直到一周后,陈明翔这才向关东军司令部经理部的古野好武少将发电,准备到关外结算货款。
棉布是不需要结算的,因为采取的是棉纱换棉布,可这次运到营口港的物资,不止是棉布,还有桐油、猪鬃、松香、钨矿砂、蔗糖等等,陈明翔还为司令部准备了几大箱的特供烟,另外就是红酒、雪茄、来自南洋的特产。
“陈先生,我们华中盐业株式会社,一直都是沪市食盐的统制机构,负责所有的食盐输入和销售,听说您从津城的长芦盐场,发来了两千吨食盐,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一个叫做工藤清的日本商人找到了海源盐业公司的驻地。
这家伙是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代表,但是他和那些沪市的煤炭商人,态度方面完全不同,进门就鞠躬,表现的很随和,而且这次来没有空着手,还带了日本的名贵清茶和瓷器作为礼物。
“工藤先生,是有这么回事,第十三军司令部和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抱怨食盐供应紧张,所以委托我操作这个事情,每月从长芦盐场运来两千吨食盐,并且还要在沪市建一座食盐加工厂,把粗盐变成细盐。”
“请不要紧张,我没有要夺取沪市食盐市场的打算,这两千吨食盐只有五百吨也就是一百万斤会留在沪市,粗盐投放市场卖给市民,细盐则是提供给驻军和日本侨民,其余的还得供应苏省、浙省、鄂省和皖省等地区。”
“整个沪市有四百多万人,就按照每月每人一斤粗盐来计算,那也是四百多万斤,折合两千吨食盐,我这点份额不会对你们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经营造成多大冲击,价格方面也按照你们的定价来操作。”陈明翔说道。
人家摆出先礼后兵的姿态,他也是好说好商量,只要给点差不多的份额,他也不愿意再生事端,沪市外面的市场大得很,几千吨盐转眼就没了,属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何苦再和盐业方面的日本商人起冲突呢
毕竟,纺织业和煤炭业的财阀全都得罪了!
“陈先生你误会了,我们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并没有要反对海源盐业公司在沪市销售食盐的意思,这次来专程拜访,是在太田泰治中将阁下的指点下,寻求和您的合作,大家共同完成这项重任,获得应有的报酬。”工藤清急忙说道。
陈明翔微微一愣,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工藤清的解释他才知道,对方还真是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想要借助他的船队,从两淮盐场向华中地区输送食盐!
现在两淮盐场的食盐生产倒是没有问题,每年上百万吨的产量,可两淮盐场所在的苏北地区,向各地的水路运输却出问题了!
军方的船只不但不给日本商人使用,而且还征用大量的民船向日本运送物资,随着战争的进程,日本本土的粮食和各种日用品缺口日益扩大,其中就包括食用和工业原料的原盐。
日本虽然是岛国,可因为地形的缘故,缺少优质的盐场,是靠着掠夺华夏的两淮盐场和长芦盐场等,支撑着日本的原盐需求。
就因为缺少船只,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食盐批发一直是断断续续的,也造成了眼下的价格飞涨,不但沪市、金陵和各省的老百姓骂声一片,连日本驻军和日本侨民,对此也是非常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向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求援,太田泰治就把陈明翔推了出来,海源盐业公司有全沪市也是全华中地区最大的私营船队,合作共赢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第七百八十三章 曙光已现
所谓的华中盐业株式会社,也叫做华中盐业公司,是日本国策企业华中振兴会社的子公司,也是整个华中地区食盐配给销售的统制机构,控制着最为重要的两淮盐场。
民国二十八年八月一日成立的这家公司,表面上五百万元的总股本,是日本商人和伪维新政府各自一半,可实际上完全是由日本商人掌握的。
汪伪政府成立后,为了自身的财政需求,周坲海向日本方面提出,取得两淮盐场的食盐经营权,伪财政部扶持旧盐商,在民国三十年九月成立了裕华盐业公司,正式开始操作食盐销售,并且征收盐税。
“请不要介意,我这也是被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给搞得焦头烂额,工藤先生也知道,我在帝国驻沪机构和金陵政府有很多兼职,可实际上呢,我的本质还是个商人。”
“垄断从来都是把行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容不得别人插手,其实就我而言,也不希望到处是敌人,可我是没有选择权的。”陈明翔说道。
“最近您和联煤号之间发生的事情,我当然是清楚的,也赞同您的这个说法,作为商人都会这么认为,谁也想要最多的份额和最大的利益。”
“但是对我们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来说,沪市的食盐需求只有三千吨左右,这一块全都给陈先生也没有问题,我们考虑的是整个华中地区的缺口。”
“按照兴亚院和金陵政府的会谈结果,苏浙皖地区每年最少要配发九万吨,也就是每月七千五百吨的食盐,盐倒是有,就是运输方面遇到了大困难,我们现在缺少船只。”工藤清说道。
苏浙皖三省的人口是三千六百多万人,如果按照每月一斤的食盐最低线,那就是每月一万八千多吨,一年是二十一万六千吨食盐,可日本人居然直接压缩到了九万吨,差了十二万六千吨食盐,可见其狠毒残暴的行径了。
“事情倒是个好事,能为帝国方面效劳,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但工藤先生也知道,我的船队也不那么方便,原本只是为华中地区的皇军走私物资,可现在呢,还得为沪市运输煤炭,还得向关外的关东军输送战略物资,我怕耽误贵方的业务。”陈明翔说道。
“为了体现和陈先生合作的诚意,我提前给您透露一个绝密,希望您不要泄露,帝国政府将会在十一月八日召开八十一届帝国会议,决定在明年一月份调整对金陵政府的策略。”
“我们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明年开始就不是帝国的企业了,所有的盐务,要转交给金陵政府管理,企业也要折价卖给金陵政府的财政部。”
“不止是食盐这个行业,所有的物资统制权力全部要给金陵政府负责,各地的租界要归还行政权力,皇军实施军管的工厂要发还,您的船队只要给我们承担到一月份的运输任务就行了。”工藤清说道。
陈明翔感觉头部像是爆炸了一样,这些话代表什么意思,他是百分之百的确定,日本侵略者竟然放弃直接的利益,转而借助汪伪政府的手为自己获取资源,这可是很明显的信号!
日本应对这场战争的潜力耗尽,已经撑不住了!
华中振兴会社是日本设在华夏的国策企业,其地位非常特殊,肯定已经得到了日本政府提前下发的通知。
重要决策肯定是内阁和军部提前都商量好了,所谓的帝国会议,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陈明翔自己判断,这几条情报的准确性应该没有问题。
关键是,一只脚踏入十一月份,再有几天就要开会,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商人毕竟不是军队,瞧瞧人家太田泰治,肯定早知道这些消息,却一个字都没有提!
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可是掌握着整个华中地区的食盐销售,还肩负着掠夺两淮盐场给日本输送原盐的任务,这是何等重要的机构,竟然要卖给金陵政府,背后的内幕还用说吗
发还工厂和交还物资统制权力,这都是些障眼法,陈明翔关注的是,日本政府要取消租界,这又是一项佐证。
“你疯了到底遇上什么高兴的事情了,让你居然这么失态”王真此刻面若桃花,又是惊喜又是好奇的问道,嗯,她此刻的嘴唇好像有点异常。
陈明翔也不回答,急匆匆的打开了酒柜门,拿出红酒倒了两杯,递给了王真一杯,然后主动举杯碰了一下,接着一口喝光了。
“我说,你记录,绝密,日本政府将于十一月八日召开重要会议,明年一月份做战略大调整,判断其国内战争资源已到极限。第一,交还租界行政管理权,第二,移交物资统制权力,第三,发还军管工厂,最后四个字,曙光已现!”陈明翔说道。
“真的,实在是太好了,终于看到希望来临了,我马上就给局本部发电,戴老板和委座也会很高兴的!”王真也兴奋的差点跳起来。
虽然不知道战争结束的时间,可这个好消息,绝对能够为山城政府的抗日人士起到振奋鼓舞的作用,不管多么艰难,撑下去就是胜利!
“我要再确认一下,尽快去一趟金陵,帮我准备两百万中储券,我得拜会一下周坲海,他的嘴里肯定知道很多有用的信息。”陈明翔说道。
“你不是要去关外吗”王真问道。
“我现在哪有心情去关外,先确定这些消息才是重点,你瞧着吧,电文发过去没多久,戴老板就会要我仔细打探内幕情况的。”陈明翔说道。
日本政府做这样的决定,肯定提前和汪伪政府沟通,至少有明确的意向,而汪伪政府中有资格参与秘密会谈的,周坲海自然跑不掉。
陈明翔也很好奇,他能看出日本现在已经走下坡路,周坲海这样的老资格政客,必然也有这样的判断,接下来的路该往什么方向走呢
“这份情报的价值不可估量,我马上到委座官邸汇报,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还将面临日军的威胁,可是终归是看到希望了,美国参与太平洋战场,果然发挥了作用。”
“南太平洋的战局不利,日本政府这是要巩固自己的占领区,把汪伪政府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为他们的侵略提供资源,所谓的移交,不过是给汪伪政府一点好处,掩饰自己狼子野心的手段罢了!”戴立说道。
(今天两章)
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关系带来的初步变化 一
日本侵略者不会真正放弃到手的利益,这样做无非就是换了个方式,由台前转为幕后,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
把物资统制的权力交给汪伪政府,是要汪伪政府按照他们的需求,提供规定数量的资源,转移了老百姓对他们的仇恨,实际上呢,日本商人的经营不会受到阻碍。
把租界的行政权力交给汪伪政府,日本侨民的特殊权力肯定要保留,所谓撤销治外法权,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只是一个形式。
可是对日本侵略者扶持的傀儡汪伪政府来说,这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至少有了形式上的自主权,对物资统制牵涉到的利益,汪伪政府早就垂涎三尺了,或许还会认为,这是曲线救国的重大胜利!
“你猜的真准,戴老板来电了,要求你继续探听日伪方面的动静,尽快查清楚其中的相关细节,还说国府听到这个消息上下为之振奋,此为当前第一要务。”王真拿着电文说道。
“本来是想着插手长芦盐场的,没想到两淮盐场现在也有了机会,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已经同意,把整个沪市除日占区的食盐销售之外,全部划给我来操作,这次到金陵,也要顺便把这一块权力敲定,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是不行的。”陈明翔说道。
表面上看起来,日军是把食盐销售给了金陵政府不假,但事实是,金陵政府必须要完成日本规定的原盐指标,满足驻华夏日军和日本侨民的食盐需求,这样的局面,老百姓吃盐反倒比日军控制盐场的时候更糟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