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谍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满洲国有两个重要人物我会介绍给你认识,一个是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中将,他和我的关系非常深,我曾经是北平的特务机关长,他是武城的特务机关长,如今是第三次出任帝室御用挂了,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吉冈安直的作用,是作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和满洲国皇帝之间的联系人,他在满洲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只要他出面打个招呼,你在当地的业务不会受到什么难为。”

    “另一个是武部六藏阁下,他并不是军方的人,属于政府方面的,我在出任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的时候,和他有过几个月的接触,相处的非常融洽,我离任之后,每年都要给他送礼物。”

    “武部六藏担任满洲国的国务院总务长官,等于是政务方面的真正决策人,你要想从关外把货物走海路运到华中地区,他能够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松井太久郎笑着说道。

    陈明翔大为惊喜,自己花的十万美元没有浪费,这两个关外的实权侵略者,一个是伪皇帝的秘书,一个是伪政府行政事务负责人,对自己的价值非常高,有他们提供的帮扶,关外的业务几乎就是畅通无阻的。

    “感谢将军阁下的帮助,只要关外的业务顺利开展,这里面必定有您的一份回报。其实我在关外没有什么重要的采购业务,那里对帝国的重要性我是明白的,资源优先供应帝国的需求。”

    “法租界的法国商人,掌握着大量的奢侈品,这是我对关外输出的重要原因,不管战争如何的延续,对高端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任何地方都有这方面的需要。”

    “除此之外,我在苏杭二洲的丝绸和茶叶,是主要的输出货物,考虑到自身的需求,我希望能在关外换取一少部分大豆和棉花,别的也没有什么。”陈明翔笑着说道。

    “你的思维方式是对的,满洲国的确是帝国的重要物资保障基地,输入国内最多的,就是大豆和豆制品、棉花和棉纱、煤炭、木材、小米等,尤其是大豆,这是排名第一位的资源,除了用来榨油,豆饼还能用来做肥料,你也知道,日本的耕地不怎么好。”

    “当然了,华中地区也是帝国的重要物资产地,你利用棉纱棉布为皇军交易战略物资,这个事也是要支持的,我会把你的这个要求,向吉冈君和武部君说明的,请他们为你安排。”松井太久郎说道。

    到关外的关系铺垫,到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了,陈明翔回到家里,开始做准备工作。

    不过他有点心疼,三个高级别的日本鬼子,最少也得三十万美元,才能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外汇花的有点多,李仕群给的五十万美元,远远不够啊!

    “你发什么愁啊,咱们家的美元把两个大保险柜都塞满了,到华北平津两地打关系,用的都是李仕群的钱。”王真奇怪的问道。

    按照她的了解,陈明翔对钱是不怎么在乎的,只要能够花在刀刃上,就不太计较数目的问题,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

    “我之所以心疼,是日军占领租界和港城后,我们失去了美元的兑换渠道,用一点就少一点,这种美国钞票是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都会保值的,我又不会印美钞,鬼知道抗战胜利还有几年,这可有点麻烦。”

    “不行,我得再找点美元出来,这样,走四个渠道进行筹集,一个是公共租界的渠道,今天晚上我就去找前总董事里德尔,英美商人的手里肯定还有一部分美元,我用粮食、食盐、花生油和日常用品作交换。”

    “第二个是找找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太田泰治可是答应给我补贴的,他一个月能给公共租界工部局一百万美元,怎么也得补贴我三十万美元吧”

    “第三是找周坲海想办法,中储银行还有几百万美元呢,我以打关系的名义,请他从储备金里面给我鼓捣出五十万美元来,我用筹集一笔中储券,按照二十五比一的比例兑换,给他五分之一的好处。”

    “最后是沪市的黑市,我们现在不缺少中储券,九月底能够有五千万的进账,这是陈恭波为我申请的贷款,你拿出一千万中储券投入黑市兑换美元,价格高一些没关系。”陈明翔说道。

    随着军票停止流通,汪伪政府将会承担日军在华的所有军费,在没有这种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印钞机需要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印刷,中储券的币值大幅度下跌,中储券也就成废纸了。

    现在的中储券购买力还凑合,那是因为发行量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随着中储券越印越多,一千万中储券,估计用不了两年时间,顶多也就是一千块钱,陈明翔如果给出十年的贷款期限,估计还都不用还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事情关周坲海屁事,大环境就是如此,他只要能够落了实惠,一切都不是问题。还是那句话,钱放在中储银行里没用,放在他自己的口袋里那才是最重要的。

    动用发行中储券的外汇储备,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有资格,而陈明翔恰好是其中之一,有周坲海和陈恭波联手庇护,汪伪政府内部谁敢叽叽歪歪的

    (今天两章!)

    。




第六百九十八章 突然出现的新情况
    “陈先生,您是公共租界七千多英美侨民的保护神,如果不是您暗中支援和帮助,大家的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美元的事情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您解决一部分,也不敢提什么要求,只希望你能多给公共租界一些粮食,大米、碎米、苞米,或者面粉杂粮都可以,能吃饱饿不死为原则。”里德尔苦笑着说道。

    陈明翔现在每个月都要为公共租界的英美侨民,十五吨大米作为口粮,而且是优质的苏洲大米。

    日本方面占领公共租界,刚开始为英美侨民大米配给,是每天零点七升的标准,大约为一斤大米,后来降到了零点六升,这样也能勉强维持生存。

    等到今年也就是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六日,日方对两大租界的居民开始正式实施计口授粮的时候,居然变成了每周一升半大米和半升碎米的配给,折合每天零点三升,不到五两大米。

    “运输的困难我就不说了,我想方设法每个月为你们两千石粮食,也就是一百零五吨,五十吨碎米、二十吨大米、五吨面粉和三十吨棒子面,这样可以保持最低的生存需求,从九月份开始实施,你们要给我准备时间。”

    “说实话,别说是一百吨粮食,一千吨粮食甚至是大米,我现在也能搞得到,可惜,日本人对粮食方面的管制太严格,我不能做的太离谱,这也是为你们好,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另外,我还会给每户居民每月一斤粗盐、两斤蔗糖、十盒火柴和半斤茶叶,棉布方面你们提出数量,我来负责落实。”

    “你们就是不给我兑换美元,我也会尽最大能力帮助你们的,如果有那么一天,请大家为我在沪市的行为做个见证,向你们各自的政府证明我为英美侨民付出的努力。”陈明翔说道。

    说的完全是真心话,整个沪市没有人像他一样,在日本侵略者完全占据上风的时候,私下对英美侨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自然也获得了这些英美侨民的无限感激,这么做,他其实是在赌自己的未来。

    对那位委座和山城政府来说,也包括了军统局的戴老板,始终认为英美是最大的依赖,处于这样的环境,陈明翔拿出了自己的战略远见,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这份稀缺资源是不能浪费的,别人倒是想帮助沪市的英美侨民呢,可也得够得着啊!再说,谁能像他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宪兵司令部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都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明翔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惊人的财富,这难道会是败笔吗

    不,这样的想的人是不理解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付出就要得到回报,这是合情合理的交易方式,陈明翔没有逼着大家做什么,相反,还为大家保存了大量的贵重物品,有些甚至是具有很高纪念意义的。

    “谢谢陈先生的善心,我们甚至没有言语来形容内心的感激,我们以自己信奉的神灵和自己的荣誉发誓,我们之间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如果真有抗战胜利的那么一天,所有英美侨民都会向两国政府高度赞扬您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承诺!”里德尔语气郑重的说道。

    沪市的粮食黑市价格,是每石大米八百元中储券,陈明翔给的价格,是所有粮食全部打包核算,以六百元的市场价结算,每月两千石粮食价值一百二十万中储券,折合美元六万块。

    中储券显然没有这么高的币值,但陈明翔食盐、蔗糖、火柴和茶叶,就不收钱了,为此,里德尔主动加了五千块美元,承诺为陈明翔兑换六十五万美元的外汇。

    “部长,我这边需要五个报务员,麻烦您从咱们特工总部的无线电训练班,给我抽调五个业务熟练的学员,我打算放到华北地区。”陈明翔给李仕群打了个电话。

    学会接收电文可没那么容易,这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陈明翔最顺手的,就是从特工总部的无线电训练班抽人。

    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华中地区各省采购站电台所使用的报务员,都是特工总部无线电训练班培养出来的。

    总公司也好,地方的分公司和收购站也好,那都是做走私买卖和纯粹的商业贸易,没有什么机密可言,陈明翔也不怕这些报务员里面有李仕群的耳目。

    再说,能够有资格当分公司和收购站负责人的,都是些成精的老资格经理人,要是连个报务员都没法对付,那也太无能了。

    “报务员我们有的是,我让晋辉给你挑最优秀的,老弟,你不给我打电话,我也想给你打,石林森给总部发电说,既然华通贸易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华北地区,他建议由你来担任工作团的团长,他和王天沐担任你的助手。”李仕群笑着说道。

    “这两个家伙倒是好算计,这是想让我顶在前面,为工作团扛华北地区特务机关和宪兵队的雷吧”

    “部长,您也知道我的情况,一个月到华北地区顶多两次,沪市这边根本离不开,还得往关外跑,我哪有那功夫帮着他们打关系”

    “再说了,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您也知道,本地派见不得有外来势力插手,哪怕是我出面,也顶多混个空架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陈明翔也笑了。

    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所谓的特工总部华北特务工作团,在华北地区是非常不受欢迎的,石林森和王天沐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敌视态度。

    这两人没有胆量和华北方面的日本特务和宪兵队势力周旋,就把自己推出来做挡箭牌,打的倒是如意算盘,老子的便宜那么好占

    “你先不要急着去关外,我给你一个绝密消息,十分钟前才得到的,嗨,我倒是忘记了,驻沪宪兵司令部的木下将军,等会肯定要通知你的,对你来说,华中地区的特务机关和宪兵系统,那还有什么绝密可言。”

    “是这样,关外和关内的特务机关还有宪兵系统,后天要在沪市召开秘密会议,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你能认识关外的实权人物,提前混个脸熟,对你到关外开展业务有很大的帮助。”李仕群笑着说道。



第六百九十九章 情报共享机制 一
这个消息对陈明翔来说不亚于是天赐良机,把手到华北地区,至少还有晴气庆胤作为支撑点,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宪兵系统也比较熟悉,加上执行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的任务,不会遭到当地势力的排斥。

    可关外势力和关内势力是两码事,虽然都属于日本军部指挥,关东军司令部和派遣军总司令部,是完全平行对等的地

    《风谍》第六百九十九章情报共享机制一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七百章 情报共享机制 二
    “对于成立情报协调机构的事情,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因为这是关内和关外两个日军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做出的决定,大环境已经是这样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应对。”

    “协调机构自身也有很大的弱点,协调不代表指挥,你可以当成是关外和关内的情报交换机构,并没有执行权力,也就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具体工作的落实,要看各地的特务机关和宪兵队买不买账。”

    “特务机关和宪兵队的特高课,存在着职能重叠和职能混乱情况,关键是权限模糊,特务机关和宪兵队是平级,谁也管不到谁,而在实际权力中,宪兵队能够制约特务机关。”

    “你也是特工,应该知道特务机关相互内斗的事情,对于情报这种最核心的机密,谁也不愿意拿出来共享,除非对方已经彻底暴露了,搞得大家都知道了,否则,吃独食总是能收获最大的利益。”陈明翔笑着说道。

    这些事情是木下荣市私下说的,主要是说关外,华中地区的态势比较清晰,各地的特务机关,更多的是控制金陵政府在当地的人事安排和经济,各地警察局基本上都控制在宪兵队手里,唯独沪市比较例外,警察局是由梅机关来控制的,特工总部也是如此。

    就比如陆军省驻沪特务机关,很少涉及到情报搜集工作,在市政府和各个衙门,派驻了大量的日本顾问,牢牢控制住了整个沪市行政部门的运作,无论是对付中统军统还是地下党,都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甚至显得很平庸。

    “局座,有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春风刚刚发来了急电,关东军司令部和派遣军总司令部,将要组建一个两地情报协调机构,形成情报共享机制。”

    “后天上午来自关外日军情报系统的高官,将会乘坐运输机抵达沪市机场,在驻沪宪兵司令部召开秘密会议,制定协调机构的各项章程。”

    “这次关外来的重要人物有,冰城特务机关本部机关长柳田元三少将、奉天特务机关长三浦敏士少将、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原守少将和伪满洲国治安部次长、保安总局长涩谷三郎少将。”

    “关内参会的人有汪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梅机关的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北方面军特务部长田岛彦太郎少将、驻沪宪兵司令部的木下荣市少将、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矢野音三郎少将和李仕群。”毛仁凤说道。

    “来的还真都是关外有实权的大人物,不是特务机关的头子,就是宪兵队的头子,这个涩谷三郎,潜伏在关外的同志有过对他的介绍。”

    “民国二十五年担任伪滨江省的警务厅长,民国二十六年担任伪满洲国的治安部警务司长,民国二十七年和民国二十八年担任伪牡丹江省的高官,民国二十八年同时担任伪满洲国的治安部次长,兼任保安总局的局长。”

    “今年军统局在奉天和冰城的潜伏组织,基本上被日伪破坏的七零八落,只剩下几个和负责人单线联系,潜伏很深的同志。”

    “这是那些吃不住刑罚的特工,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敌人找到了规律,知道是他们都是从关内派过去的,所以才要建立情报共享机制。”戴立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对关外地区,军统局从来都是以潜伏为主,刺杀行动为辅,在这方面照着地下党可差远了,对方在关外组建抗日武装,直接和日伪军进行舍生忘死的军事斗争。

    虽然碍于敌人的围剿力度太大,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抗日武装的主力撤出了关外,到了苏联境内修整,可还是有多股游击队继续战斗。

    “这个协调机构一旦运转起来,那可是太糟糕了,军统局虽然对地下党根据地的渗透没有取得进展,可在伪满洲国,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几个弟兄分别进入了保安局和警察厅任职。”毛仁凤说道。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老头子的安排下,成立了复兴社组织,也称之为蓝衣社,其核心的组织叫做力行社,民国十一年特务处成立,戴立为处长,当时就开始向关外派出了少量的特工。

    民国二十七年军统局成立,这批人的幸存者档案,被戴立列入绝密,与后来派到关外的军统局特工没有任何联系,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之所以没有出事,是因为他们潜伏的时间长,早早的加入日伪特务组织,而且轻易不和局本部联系,知道他们身份的,也只有当地的负责人。

    “先不要自乱阵脚,那几颗钉子,潜伏的时间很长了,是特务处时期派过去的,没那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1...178179180181182...3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