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略眼光
    韩琦不愿意说,赵信也没有追着去问,看样子,应该是牵扯到什么秘密,也没有多问,转身离开了。

    未来会怎么发展,他不知道,有他的介入,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他无法确定,历史都是很多偶然造成的,当蝴蝶的翅膀扇起来的时候,天知道会怎么样,但是无论怎么的发展,都不会更坏。

    这是赵信第一次,深度的介入到了国际事务之中,之前无论是保州兵变,还是九龙夺嫡,都只能够算是大宋内部,以三国的关系,就算会有影响,也是十几年之后,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场战争,直接关系到了未来10年,20年时间之中,三国之间的走势,千头万绪之下,很难判断。

    最好的结果是,辽国打败了西夏,西夏损失巨大之下,还是守住了最核心的区域,丢掉了大片领土之后,保持着西夏的称号,却跟辽国结下死仇。

    这是最适合的,北宋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逐步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弊端,到时候,君临整个东亚。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元昊也不是那么短视的人,在事情不对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归附,这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是最正常的,除非是某些极端的情况,游牧民族在征服对手之后,往往不会选择屠杀,一般情况下,会并立。

    这对于草原上的民族而言,这是最佳的扩充实力的办法,从匈奴,鲜卑,党项,再到蒙古,无不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从一个小小的部族,打造成了可怕的席卷天下的铁流。

    在赵信看来,这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不过真的西夏导向辽国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西夏跟辽国之间距离太远了,在封建社会,疆域过大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管理困难,一些造反,和鞭长莫及,就是这样出来的。

    再说了,只要辽国,不杀死元昊,甚至不禁锢住元昊,野心勃勃的元昊,怎么可能屈服,当时弱小的时候,依附于北宋,也是听话的很,一旦有机会,就会反叛。

    别说辽国的治理更好,西夏跟辽国不同的种族,必然户产生很多的矛盾,会起巨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机会,元昊怎么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无论是走向哪一点,哪怕是辽国也比较克制,还是之前的结果,对于北宋影响也不大,赵信只是让他们消耗更大一点,并没有想过依靠阴谋诡计来取得胜利。

    战国时代,有人多说纵横家的好处,说是纵横家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可是纵横家最多,是给予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真正决定性的,是力量。

    如果不是秦拥有着的横扫**的能力,拥有着战斗力最强,最旺盛的秦军,他能够做到之后的一切么,换成所有的纵横家都齐聚鲁国,他能够挽救鲁国的命运么?

    把希望寄托在阴谋诡计上面,永远是下下之策,他会发现,他哪怕完美的使用阴谋,不但没有削弱对手,反而让对手逐步的加强,最终贻误战机。

    赵信要的只是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时间,外部环境不过是趁势而为,让辽西两国,大量的损耗,在这段时间,不来烦北宋,然后借助着这个机会,把棱堡和长弓,推进到的西北,只要有一年的时间,一切都可以解决,到时候,迎接西夏的,将会是铜墙铁壁。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内部争取时间,北宋大厦,已经逐步老朽,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凸显,外部环境只是诱因,关键的都是在内部。

    就如同明末的历史一样,如果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民军的起义,八旗再强大,又能够灭掉明王朝么,连瓦剌,蒙古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八旗能够做到。

    后世不少人曾经说过,李自成是嫁衣神功大成者的,神助攻,没有李自成的搅屎棍的,明王朝都不会衰弱到那种程度,哪怕到了最后,明王朝都未必会败给满清,集全国之力,守住北京还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李自成抽调了最后一根积木,明王朝轰塌,他自以为强大的农民军,面对着八旗,不堪一击,他只能够依靠自己,明朝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了,种种机缘巧合,让满族入关,定鼎中原。

    赵信必须先固化外部,别到时候,改革还没有进行,势力还没有起来,外部敌人已经攻破了,反而让北宋过的更惨。

    &

    nbsp; 只要有足够时间,工业化的发展速度的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三年的时间,一个比汴梁更加繁华,产值更高,怪物一样的城市,会出现在定海军,而最度10年,一个完全热武器形成的军队会出现,还可以生产出小规模的火炮,

    热武器是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也是骑兵死亡的掘墓人,可靠的火枪,加上上便于携带的火炮,这就是近代的军队,在面对着全面的冷兵器兵种的时候,是全面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
    赵信点破的这一点,就如同打破了某一种思维的定式,北宋文明昌盛,各种的奇人很多,特别是跟韩琦相交的,哪一个不是的简单的人。

    这其中,不得不说富弼,这个可以说比韩琦还要耀眼的存在,外交上面非常出色,军事上面,也没有韩琦那样,好水川之败,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做到了很强的地步。

    韩琦刚开始,只是找他打听辽国的事情,后来居然牵扯到了一些秘密渠道的事情上面。

    韩琦是在保州平叛,现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的,保州兵变早几个月就平复了,现在正在收尾,突然提到了辽国,难道辽国产生了威胁

    跟韩琦同样为枢密副使,可是他的侧重点跟韩琦不一样,韩琦偏军事一点,主要是统帅军队,甚至是出来平叛,可是富弼更加偏重于外交领域,比如说密谍还有出外的一些外交斡旋上面。

    他更加的敏感,当韩琦第二次询问的时候,主动过来询问。

    韩琦之前知道了情报之后,就已经知道,赵信没有骗他,辽西之间,必然会诞生一战,那么他就必须要寻求支持,之前他的一些想法,也必须要得到富弼的支持,索性就把一切和盘托出。

    富避愣了一下,之前他更多的是放在外交的一些斡旋上面,把情报利用到这些方面。

    有时候,情报什么都已经得到了支持,而且执行的相当好,最终却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现在赵信的举动如同敞开了一个新的门,没错,有什么比战争的破坏更大,还是其他两个国家之间。

    他对于情报机关更加的熟悉,提出的方案更加的具有可行性,在韩琦的简单做法之中,进行了完善,不但更加的合理,也拥有可执行性。

    在跟富弼等人商议完成之后,韩琦再一次把赵信找过来,本身,富弼觉得,这件事情,韩琦起个头,把计划做出来就好了,剩下的交给他们,交给密谍系统来完成,这样更加的好。

    可是之前赵信跟韩琦说过,他会支援一批物资和武器,放在河曲,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关键,以密谍的能力,或许可以派遣一个人过去,要想弄物资,这很难,特别还是在其他地方弄大笔的物资,他也想知道,赵信能够做到什么地步,这对于这个计划相当的有帮助。

    看到韩琦,没有寒暄直入主题,赵信也想知道的,韩琦所说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主动询问。

    韩琦也没有什么好瞒着赵信的,主动说道:“殿下听过死间么”

    “什么”赵信大惊失色的说道,他当然知道死间是什么,死间那是密谍最高级别的秘密,一般都掌握在最高级的人的手中,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的一个最高级别的间谍,要动用的时候,必须要关系到国家命运,甚至是非常危险的情报的时候,才会动用。

    韩琦点点头,说道:“没错,这个计划,值得我们动用”

    赵信听完韩琦说完之后,就沉默了他的想法很简单,支援辽兴宗一批物资,主要是的粮食和一部分武器,可是在富弼看来,完全不用,如果真的支援的话,一个谋士足以。

    这个谋士从北宋这边肯定不行,必须要在辽国,那就是死间了,韩琦觉得还是两者合二为一,有谋士,同时也需要有一批物资,两者结合,在关键的时刻,才能够提供改变。

    这一次,韩琦问的关键就在物资上面,这点,赵信当然觉得没问题,有了具现系统,只要他跟孙吉两个人,潜入河曲就可以了。

    河曲都是在境外,却不太危险,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很少有人的,西夏和辽国,对于国土的控制的远没有北宋那么稳定,以孙吉等人的力量,带着赵信,化妆改样,进入河曲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再三确认的这一点之后,韩琦把完善的方案给拿出来了,韩琦加上富弼,两个枢密副使能够调用的资源多了,很快的,就梳理了一套方案,这个方案是脱胎于赵信的支持,他没有瞒着赵信,仁宗的二皇子,没理由出买大宋了,赵信这才知道,原来北宋对辽国的渗透,也相当的深,死间不少,而且不止一个。

    在众多死间之中,挑选了一个合格存在,在辽国都城,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官,大概就是相当于**品的样子,不过位置非常关键,也相当的年轻,上升趋势相当的好。

    有权贵拉拢这位年轻官员,他不为

    所动,一直秉承本心,因此在辽国清流之中,地位相当的高。

    这个名叫周正秀的年轻官员,就是15年前,北宋安插进来,作为死间的他,会一直等到一二十年之后,逐步攀升到更高的职务,这才可以发挥作用,可是现在,不得不动用了。

    看到赵信的表情,韩琦还以为赵信不舍,实际上,这么级别的死间,在北宋也不是多到可以随便舍弃的,跟他相提并论的,可能只有三四个的样子,,连忙是说到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尘埃落定
    一个拍脑袋,最终获得了良好的解决,依靠的是赵信的眼光,可是更多的是韩琦等人的完善,如果让赵信去弄的话,可能只是在孙吉的带领下,去博一个几率。

    这个几率到底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周正秀的出现,哪怕是没有物资的支援,也很可能产生成功,物资只是他向上的一个渠道而已。

    到这个时候,赵信知道,这个计划已经偏离了他的掌控,他只用到时候,把物资弄过去,然后等待着计划的完成就可以了,剩下的一概不用去管了。

    正要跟韩琦告别,却发现韩琦的表情有些古怪,果然,长叹一声,韩琦说道:“我要离开了!”

    这个意思,非常的明确,那就是韩琦去陇西的事情,做好了,果然,他的身份是曾经夏竦的身份,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

    跟西夏关系最为密切的四路,全部都在他的监管之下,包括了永兴军。

    这就是起点,距离辽西之战,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需要先过去,做好前期准备,也随时准备动手。

    辽国跟西夏之战,北宋必须要摄入进来,特别是有了周正秀的存在之后,就更加是如此了,更加方便,他们可以游刃有余的在中间获取好处,一些在西夏立国之战之中,失去的战略要地,要一个个的拿下来,趁着西夏被削弱的时间,占据一个战略上面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在关键时刻,必须要对西夏作战,如果换任何一个人,或许都会因为某些顾虑,而需要请示中枢,然后再决定。

    陇西偏远,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传递过来,中间如果再加上朝堂之上,争吵和犹豫的时间,可能一两个月就过去了。

    战场上面的局势,瞬息万变,别说是一两个月,一两天的时间,战局也就变化了,这一点,韩琦早有准备,甚至去陇西条件之一,就是有独立的权利。

    韩琦的地位和身份,让他可以这么做,有了这个为前提,可以让他独断专行,在辽国和西夏大战的时候,他会迅速出手,趁着元昊的大军,被拖延在贺兰山的时候,选择攻占一些关键城市,去的战略优势。

    西夏的地盘很大,可是绝大部分跟辽国那样,只是依附,属于是松散化的管理,可是他的精华地盘,就是河套盆地这边的5个州,只要占据任何的一两个,对于北宋而言,就是大收获,真的趁这个机会,打残西夏,到时候,辽国一定会看到,说不定,彻底的大败西夏,甚至是肢解西夏,都有可能。

    赵信的提议,让以前模糊的概念,变的清晰化,辽国之所以不打,一方面,辽国相对稳定,拥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不打仗,不掠夺,也可以过的下去。

    西夏不行,他的五个州,只是让他有了立足的根本,并不是可以让他的过下去的,或许说平时还可以,一旦遇到了灾害,他们就没办法了,必须要出外掠夺。

    这也是从西夏成立之

    后,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寇边,甚至在极端的状态之下,连连的大战。

    西夏是韩琦的心腹大患,也是目前整个中枢的大患,边境局势的不确定性,让军费变得无法统计,一旦西北爆发大战,花钱就如流水,不说彻底解决,占据战略要点,向前推进,压缩对方的战略纵深的话,对于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
    韩琦是很快就离开的,本身就没有什么东西,然后又归心似箭,他需要去一趟汴梁,然后在汴梁转到去陕西,几个月的时间,看起来不是特别的着急,可是稍稍耽误一下,说不定,要在路上走上几个月的时间,那就耽误大事了。

    算下来,抵达苗家庄之后,也有了半个月的时间了,第一批出发的移民,早已经坐船前去了,估计一两天之内,送他们去了洪泽湖的船就会回转,他们还有新招募的一批船,会前来苗家庄。

    铁匠生意关系到未来的重中之重,铁本身的价值不菲,从铁到钢,又有了不小的提升,工业就是这样,后世很便宜的钢,在原材料截断,价格是非常低,伴随着一步步的加工,精度越高,讲过越困难,最终的价格就巨大。

    放在北宋,也是同样的事情,一些普通的铁,价格80文左右,加工成普通工具,大概会提升50%左右,更精密的钢,是好几倍,钢制工具再翻50%,到了神兵利器,更是价格远超过普通的铁的标准。

    韩琦的离开,苗家庄的搬迁,再留下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一些苗家庄的村民们,略微的有些不舍,可是赵信的威信,在这里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威信本身就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威信高的人,说出来的话语,权威性就高。

    赵信在过去几个月之中,用实打实的表现,赢得了众多民众的满意,一个一年到头,能不能转到2贯的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收获3-4贯的收入,一些全家四五口人在工坊上班的,更是一个月收入超过20贯。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这代表着30石大米,50石面粉,还有近百石的杂粮。

    吃饱已经不是什么奢望的事情了,单纯30石大米,就足以让一家是十几口人,吃饱和吃好,剩下的,还能够有更多的追求。

    赵信已经许诺,到了定海军,待遇不但不会比现在差,甚至一定程度上面,还会更好,这才是他们的期望。

    过了更好的日子,谁愿意回到原来,一年可能就是一两贯,有个头疼脑热,连医生都看不起,甚至吃肉就如同过年一样。

    现在,对于苗家庄的这些村民们而言,吃肉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一个人的薪水,可以买一斤多,更别说馒头包子还可以打折买。

    铁匠方面,这不一样,牵扯的更多,这其中,一部分大概有一百多个,是苗家庄周围,还有从保州这边雇佣的,还有一部分是军营之中的。

    军营之中的铁匠,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之外,其他的都没有编制,不属于是常备军,多是在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临时征兆的徭役,这些人过的并不是很如意。

    在跟着赵信的短短时间之中,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掌握了神兵利器的炼制方法,也赚到了不少钱。

    无论古今中外,钱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矛盾是在于分赃不均,很多变化,也同样是因为钱。
1...929394959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