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一连喊了五次,魏军终于得到从帅旗处的大人物传来的命令:全体放下武器投降。这一下,朱褒也感到有点愕然,他原本并没有指望这些魏军会那么轻易投降,他之所以让士兵喊话,只不过是一种例行公事的做法,与其说是心中存着万一的希望,还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事风格。
在他看来,这些魏军就算要投降,也会等自己这边投掷了无数颗霹雳雷,将他们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之后,才终于顶不住压力被逼投降。哪想过光是让士兵叫几下口号,他们就那么干净利落地投降了,这简直是年度不可思议事件之首。
既然敌人已经投降了,朱褒也不好继续喊打喊杀,他驱马上前,大喊道:“里面的魏军将领是谁请出来一聚。”
没多久,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走了出来,令朱褒奇怪的是,这人既没穿铠甲,也没穿官服,只是一身寻常读书人的打扮,竟是无法从他的穿着中看出他的身份来。
直到这个中年文士来到朱褒面前抱拳施礼自我介绍一番,才令朱褒大吃一惊:“在下司马懿,未请教将军尊姓大名”
听到司马懿的自我介绍,朱褒惊呆了:“司,司,司马懿…..”
司马懿的大名在蜀军中谁没听过,在蜀军上下的认知中,此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屡屡领兵和蜀军对抗都取得不错的战绩。
这是属于**oss般的人物,哪里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况且他从来都是隐藏在后方,遥遥指挥前方的战事,别说捉到他,就算远远看他一眼也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可是在此时此刻,他就这么出现在眼前,几乎让朱褒以为自己眼花了,自己就那么轻易就活捉了司马懿立下不世之功没有艰苦的厮杀,没有追杀千里,也没有巧妙设伏,精心布局,魏国大都督就这么容易被自己捉到了这不是做梦吧
被巨大的惊喜砸得晕乎乎的朱褒,梦游般回到了蜀军阵营面见刘厚,和他一起回去的自然还有司马懿。
刘厚得知俘获了司马懿,也是震惊不已,他看着眼前这个颌下一缕山羊胡,相貌平平无奇的中年文士,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一直和自己作对的司马懿
这就是在上一次北伐中阻挡了自己前进步伐的司马懿这就是那个设计引诱许靖、吴懿篡位,而他却趁机获取蜀国火器秘密的司马懿
“你真的是司马懿”刘厚在听完朱褒的介绍后,不由得脱口问道。
“回禀陛下,罪臣的确是司马懿,如假包换。”司马懿回道。
刘厚一
第二百零六章 司马懿的心思
第二百零六章司马懿的心思
听到司马懿说要解释,刘厚暗想:“驱使几万人去送死,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说不过去吧,我看你这次还有什么好解释的。 ”
只听司马懿道:“陛下,罪臣之家族河内司马氏,自从高祖皇帝时就已经定居于河内郡,历经数百年繁衍生息,现在已经有几万族人。罪臣族人,不但人数众多,更有很多人在曹魏朝廷中担任官职,其中就有罪臣的兄弟几人。
如果曹丕知道罪臣归顺陛下,必然会迁怒于罪臣的家族,那罪臣的兄弟七人,/ /??。臣实在无法因为一己之私,将灾祸带给自己的兄弟和族人。
于是罪臣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假装战败被俘,而不是投降。战败被俘虽然也有罪,但是罪过毕竟没那么大,曹丕不一定会迁怒罪臣的族人。
还请陛下宽宏大量,允许罪臣假装被俘,罪臣愿意以后隐藏在陛下的背后,给陛下出谋划策。还请陛下能成全罪臣,保存罪臣的族人,陛下的大恩大德,罪臣必将铭于五内。”
看来司马懿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知道刘厚需要他的头脑,自己就将自己摆在影子谋士的位置。但是刘厚依然很生气:
“你为了自己的家族诈败虽然情有可原,可是却要牺牲上万的将士去换你的族人,这依然是一种很自私的表现。”
“这……求陛下恕罪。”听到刘厚的话,司马懿惶恐地跪了下来,请求原谅。
司马懿没有想到刘厚的思维方式那么奇特,在魏国士兵和自己几万族人的之间做选择,相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选后者。更何况,在司马懿看来,魏蜀两国敌对,魏国士兵死得越多,这个蜀国小皇帝应该越开心才是。
哪里想得到,这个小皇帝早就将他麾下的二十万士兵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竟是不想他们有任何损失。
“就算你想假装战败,也有其他的办法,你应该想遣人和我们商量商量,商量个更好的对策来,尽量减少人命的损失。你这样胡来蛮干,简直是视人命如草芥。枉你还被称为多智近妖,竟然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法,你真是太令朕失望了。”刘厚气道。
“罪臣知罪,请陛下责罚。”司马懿一副诚恳的样子请罪道。
刘厚哪里知道,司马懿之所以用那么简单粗暴的方法,除了上面说的,没想到小皇帝反应会那么大之外,还存着藏拙、自污等考虑。
他当然知道自己在世人的眼里,自己是多智近妖的怪物,皇帝这种职业的人,对于心思太多的人一定不会放心,一定会既用且防着。更何况自己还是个降臣,那就更不会被信任了。
所以他特意露一手,搞一出败笔出来,刘厚让这个新boss还有蜀国大臣这些新同事,觉得自己不过如此而已,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需要特别防着自己,对自己特别对待。
而由自己手上葬送上万条人命,也有自污的意思,他就是想让自己留下点人生污点,这样才不会在以后立一点功劳就给人猜忌,甚至担心自己功高震主被打压。
他唯一没算到的就是刘厚对这上万魏国士兵的生命那么在意,相应的,因为这件事而对自己的不满之情也重了很多。
不过也无所谓,他本来就想着要自污,特别是当前的情况下,自己必然要先蛰伏一段时间,直到这个蜀国小皇帝能推#翻曹丕的政#权,使得司马氏的族人彻底安全了,他才可能光明正大地出来行走。
现在只是自污的程度不同而已,自污这个大方向并没有错,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他相信蜀国小皇帝一定不会放弃自己,否则他就不会化那么大的代价从许昌劫走自己的家眷了。
他看准了刘厚已经投资了那么多资源,不可能在没有收回成本前就将自己这件奇货抛弃掉,那不是让自己血本无归吗他算准了这一点,坚信蜀国小皇帝在收回成本之前不会杀自己,所以,他对自己的安全很放心。
刘厚哪里知道司马懿那么多心思,只是觉得![cdata[>
第二百零七章 一半收获的计划
第二百零七章一半收获的计划
对于刘厚的教训,司马懿一味地唯唯诺诺,根本没有任何反驳或者解释的话。刘厚见他态度那么诚恳,姿态放得那么低,也不好意思继续批评他,让他站起来,话锋一转道:“既然你知道错,那现在就去给朕办一件事吧。”
“诺,还请陛下示下,罪臣定当竭尽全力办好。”司马懿拱手道。
“你麾下有二十多万人马吧,这些人可都是青壮,将来大汉的复兴还要依赖他们的力量呢,如果让他们白白牺牲在战场上不但可惜,而且可悲。朕不愿意看到他们落下一个悲惨的下场,更不愿意汉人又损失掉那么多的菁华。
你去招降他们,或者说,你去用你手中的权力,命令他们投降。这是朕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你务必给朕完成好。”
“这,这……”司马懿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来了。
“这什么这,难道这么小的事情你都办不好”刘厚双眼一瞪,对司马懿很不满地道。
“启禀陛下,罪臣,罪臣刚才不是说了吗,罪臣假装被俘,是想骗过曹魏朝廷,以免他们对司马氏族人进行清洗。所以罪臣才用牺牲上万魏国士兵这样一种方式来掩盖罪臣归顺陛下的事实。
可是,如果罪臣公然去招降各支部队,那罪臣投降陛下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回许昌,我司马氏族人将再也不能幸免。况且,罪臣真正能掌控的部队就只有襄阳城中的那五万多人,城外各支部队的将领,有很多是曹氏子弟或夏侯家的人。
罪臣发布的将令,调动他们到某处和某支部队作战可以,但是想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恐怕那些曹家的嫡系绝对不肯答应。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救救司马氏族人。”
刘厚默然,他清楚司马懿这一点应该没有骗他,曹丕虽然信任这个如同老师一样,一直教导他、辅佐他,帮他夺得王位的重臣,但是二十多万精锐军队非同小可,他不可能将其托付于一人,肯定要留下些后手防止其反叛的。
让曹氏子弟和夏侯家的人担任每支部队的主将是最好的防范方法,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自曹操始,曹氏子弟和夏侯家的人就充斥在曹军各大小要害位置,这也是曹操得以控制魏军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且曹丕这种掺沙子的做法也不会引起司马懿太大的不满,因为习惯成自然,魏军一直都有这种传统,对此谁也不能说什么。
刘厚知道,自己应该是没机会顺利、完整地收服这二十万精锐曹军了,这不由得使他大失所望。自己费了那么多心思,化了那么大代价,千方百计从许昌将司马懿的家眷弄出来,不就是为了能挟制司马懿,然后通过他收服这二十多万魏军吗
只要自己多了二十多万人马,魏国少了二十多万人马,此消彼长之下,两国的兵力将会发生大逆转,将由量变变成质变,到时候,魏国必将崩溃在即。
可是,现在一切都落空了,虽然司马懿是这二十多万大军的统帅,可是真正掌控部队的人永远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核心人员,这就意味着,刘厚根本无法用取巧的办法,用类似开后门作弊的方法将这些部队全盘接收。
刘厚真的很失望,他小时候看的小说也好,演义也罢,到处都充斥着各种智斗故事,各种奇谋妙计层出不穷,很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很多四两拨千斤的桥段,很多以弱小兵力,微小代价,战胜十倍甚至百倍敌人,取得
第二百零八章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
是的,司马懿说的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很直接,他是三军统帅,他召集各支部队的将领来开会,那些部队的将领必然要前来,如果他们不来,就是违背军令,将会受到军法的惩治。
所以,只要使用这一计,那些将领必然会乖乖地进入襄阳城开会,除非他们事先已经知道司马懿想反叛,否则,这简单的一计必定能顺利除掉魏国这二十万人马各支部队的主将。
到时候司马懿只要再另外派人去接收这些部队就大功告成了。可是问题的关键是不能让魏国朝廷认为司马懿投敌,这难度就大了。毕竟有二十多万人马,众目睽睽之下,既要诛杀各部队主将,还不能走漏风声,还要事后不让人怀疑,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厚为此头痛不已,召集各位谋士共同商量对策,而且商量的时间还不能太长,因为司马懿现在被俘,那些逃掉的魏军可能还不知道,只要他带着亲兵及时回去,收拢溃兵,还可能瞒过魏军上下。
但是,如他太长时间没回去,那就不好解释了。为了拖延时间,刘厚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损伤汉人元气了,他命令朱褒继续出击,追着魏军溃兵猛打,将他们有多远撵多远,一切有可能暴露司马懿投降之事的人都斩尽杀绝。
幸好司马懿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这一场头脑风暴会议没有像以往很多次那样,要整天整夜地开才能拿出解决方案。有了司马懿的加入,这场会议很快就定计了。
这一计得益于之前司马懿提过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为基础,剩下的就是怎么瞒骗世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再想起计策来自然事半功倍。三个臭皮匠和司马懿你一言我一语,加上刘厚也不时插几句话,很快他们就完善了这个计划。
既然已经定下计,司马懿就得尽快离开了,他带着自己的亲兵,向刘厚拜谢过后,就追赶魏国溃兵去了。看着司马懿离开,邓芝忧心忡忡地道:“司马懿其人阴险狡诈,多智如狐,就这样放他回去,会不会放虎归山他可信吗”
刘厚道:“这只老虎不是我们捉到的,是他自投罗网的,就算放虎归山我们也没吃什么亏。正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所以朕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以为他真的是因为我们拿到他的家眷,他被挟制不得不投降我们吗非也,非也,那只是一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契机而已。现在的天下大势已经很明确,我军锐不可当,相反魏、吴两国已经日暮西山,照此下去,朕重整天下只是迟早的事情。
司马懿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借机投降,换个主公。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魏国虽然号称还有百万军队,其实这些部队多数是地方戍守部队,战斗力比曹操时差了一大截。碰到我们的hong军,这些部队都不过土鸡瓦狗而已。
只是很多人都还没看明白这点,而司马懿是聪明人,他没理由看不到这点,从他统领数倍于我军的兵力,还是一味以固守为主,也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对双方部队的战力有正确认识的。
朕估计司马懿早已经看出天下大势的走向,一早就想换个更有前途的主公了。不过之前是没办法而已,现在我们给了他一个那么充分的理由,他哪里还会不把握住。如果不是看到我们必将一统天下,你以为用他的家眷就能威胁到他吗”
计划定于三天后正式实施,因为司马懿要收拢溃兵,重整人马,而且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安排,所以大概需要三天时间。
&nbs
第二百零九章 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第二百零九章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司马懿忽悠住宦官王公公后,又悄悄写了一封奏章,派人火速送回许昌,呈给曹丕。 ,奏章的内容是说,宦官王公公不懂军事却要胡乱指挥,一味逼迫将士出城和蜀军正面野战。
司马懿在奏章的前半部分里详细分析了现在的敌我态势,他说蜀军拥有火器,杀伤力非常惊人,己方虽然有几倍于己的兵力,但是如果放弃了坚城的掩护,而且和蜀军野战,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进攻。
司马懿关于双方战力的这些分析其实不是第一次呈报给曹丕了,之前朝廷中也有很多大臣质疑过司马懿的固守策略,认为他坐拥二十多万大军,数倍于蜀军的兵力,且龟缩在坚城中,实在是无能之极。很多大臣都以这个理由弹劾他,想请曹丕下旨严令他主动出击。
司马懿当然也就这种弹劾发出过书面的辩解,那些辩解之言和这封信的内容也差不多。司马懿的这些分析非常中肯,充分说明他极具战略眼光,对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
而曹丕因为试枪、试炮也见识过火器的可怕威力,所以对司马懿的判断很认同,加上他对司马懿这个帮他夺得王位的老师很信任,所以才顶着朝中大臣的压力,一直支持他。
司马懿在这封的奏章后半部分说,宦官王公公自称握有皇上的密旨,可以号令三军,他越过自己,强行要各支部队的主将听其号令。
这个王公公还打算召集各支部队的主将,直接对他们下达出击命令。司马懿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如果他真的那么做,很可能会葬送这二十万大军。最后他恳求皇帝召回这个宦官,以免他继续扰乱军营秩序。
曹丕收到司马懿的奏章之后大为震惊,他当然是相信司马懿对形势的分析的,知道现在的情况的确只有依托坚城固守,然后用优势兵力威迫着蜀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魏军一旦主动出击和蜀军打野战,那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了,魏军恐怕真的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更令他震怒的是这个宦官竟然那么大胆,竟然敢假传圣旨,在前方部队中乱命夺权。他的确是给了一封密旨这个宦官,但是密旨的意思是,如果司马懿有反叛的迹象,就调动人马拿下司马懿,夺其兵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