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曹丕说是百万雄师,其实魏国并没有那么多军队,真正能打仗的也就是几十万而已,而称得上精锐不过十来万。但是如果算上各地的守备军、屯田兵、民兵之类的杂七杂八的兵,还是能凑够一百万人马的。

    “这,这……”刚才还在兴奋中的郭大匠冷汗刷地一下子就下来了。别说百万,现在就算让自己弄几千、几百杆火#枪出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他全程参与了这些火#枪、火#炮的制造过程




第九十七章司马懿的宏图大志
    第九十七章司马懿的宏图大志

    按正常的情况,曹丕这征召令一下,就会有无数工匠云集京师,组成庞大无比的生产团队,为皇帝生产火器。 可是,这次注定要令魏国上下失望了,因为刘厚早在几年前已经广派人手,满天下寻找各类人才、工匠,将他们拉拢到“工业部”去。

    所以,现在魏、吴两国剩下的铜、铁匠已经为数不多了,而且剩下的多数是技术比较低下的,蜀国看不上眼的货色。因此,可以预见,曹丕这次征召工匠虽然也能聚集到一些人,但是肯定是远远达不到他们预期效果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无论曹丕还是郭大匠都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他们对民间的手工业行业状况从来就没有关心过,从来不认为手工业者会对国家有多大的影响。

    郭大匠见皇帝决心那么大,继续诉苦道:“陛下英明,感谢陛下的支持,这下人手就不成问题了。不过要大规模生产火器,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

    曹丕一听,不悦地道:“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你就提,别吞吞吐吐的。”

    郭大匠一听皇帝有点不高兴,顿时额头上的冷汗又密了一层,他硬着头皮,期期艾艾地道:“陛下,您也看到了,这火器都是用精铜制造而成的,所以造价非常昂贵,臣是担心,担心材料不足,无法多造。”

    郭大匠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个时候的铜是很贵的,铜可以造成铜钱当钱币使用,也就是说,铜和钱是等价的,一支枪费十几斤铜,那就是十几斤的钱啊,造价那么贵得枪炮,大规模制造的话,朝廷怎么吃得消

    “哼,这有何难你尽管去跟治粟内史要钱就是,朕会跟他说,让他全力支持你们造神器。”曹丕道。

    治粟内史是管财政的官员,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九卿之一,相当于财政部长。

    “谢陛下,只是……”郭大匠还想找些理由来打消皇帝大规模制造枪炮的念头,就听曹丕不耐烦地道:

    “好啦,好啦,不要诸多借口了,现在人力和财物都已经给你了,你若是还推辞就是故意找借口了。你有什么困难就去找有司解决,朕已经将制造神器定为朝廷的头等大事,他们绝不敢为难你。你尽管用心将这件事情办好就是了,其他东西你不用考虑。事情办好了,朕自然会重重有赏。”

    本来还准备好说什么火#药制造原料难寻、新来的工匠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等等理由,可是听到皇帝这种语气,郭大匠顿时将准备好要说的话吞回肚子里,不敢再多言了,伴君如伴虎,要是惹怒了皇帝,白白被砍了头就大大不妙了。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蜀国已经制定了专门针对性的计划,所有硫磺、硝石、铜铁矿都会被控制在蜀国手上,控制不了的,将会被破坏掉。他们以后想得到制造火器的原料将会非常困难。

    不管这对君臣怎么扯皮,这个时候在汉中,一望无边的魏**营中,司马懿正皱着眉头看着一封情报。这封情报是在成都的魏国细作发来了,里面详细叙述了刘厚带兵回到成都,以极小的代价在极短时间内夺取政权,入主蜀国皇宫的事情。

    良久,司马懿不甘地长叹了一口气,他率领大军进攻蜀国,在汉中被张飞和庞统的大军死死拖住,饶是他智计百出,却也不得寸进。

    庞统是和他一个级别的谋士,张飞又是勇盖三军的猛将,魏军和蜀军战况一直胶着,互相之间都拿对方无可奈何。

    但是,打成平手的战局,对于魏军来说,事实上算是输了,因为对于蜀军来说,就是要争取时间,为他们的新皇帝刘禅争取取回皇位,取回政权的时间。

    现在刘厚已经成功夺回皇位,而魏军依然在蜀国边境拉锯,这场战争胜负已分,无需再打。

    司马懿有想过许靖、吴懿不是刘禅的对手,但是,却没想到他们会败亡得那么快。这个刘禅,一路上几乎以推枯拉朽之势平推过去。

    没多久之前他还收到刘禅大军在白帝城受阻不得不绕路入蜀的消息,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就收到刘禅收复成都,入主蜀国皇宫的情报,这怎么能让他不郁闷。

    “唉,天不佑我大魏啊。”司马懿感叹一声,唤来各部将领,下令撤军。这次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思设了这么大的一个局,原本打算除了获得蜀国火器的秘密外,还可以趁蜀国混乱攻入其腹地,就算不能灭掉蜀国,起码也可以占领蜀国一大片土地。

    按他的计划,最起码也要将汉中抢回来,为了抢回汉中,他还策划了一个大阴谋,他很有自信,可以坑张飞、庞统一把,可是,许靖、吴懿败得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计划,步伐就被打乱,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先机,再不走,等成都的援军到来,恐怕自己就走不了了,因此,他毅然下令撤军。

    幸好这次那么大的行动不是一无所获,这次终于得到了蜀军火器的秘密,许靖那个书呆子,竟然愚蠢到将蜀国的致胜法宝拱手送人,可见此人虽号称名士,实际上愚不可及。司马懿想着,心里早飞会了许昌,他现在很期待,那些火器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惊喜。

    他甚至已经在心里策划好魏国未来的国策,魏国从今以后,要先收缩兵力



九十八章 皇家葬礼
    第九十八章皇家葬礼

    那个时候管风水、管选日子这种事情的衙门还不叫钦天监,而是叫太常寺,其主官叫太常卿,是九卿之首,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等,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刘厚对这样的一个杂七杂八的机构很无语,对于一个管风水、管占卜这样杂事的衙门竟然居九卿之首更加无语。古人将祭祀看作是比战争更重要的国家大事,这一点令刘厚很难理解。

    他很想将这个部门中关于迷信的一些功能去除掉,但是显然现在还不是个好时机。现在要给刘备选一个下葬的好日子,还不得不用到这些神棍们。

    于是,在刘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折腾下,战战兢兢的太常卿终于挑好了一个适宜安葬的日子。

    十月二十七,宜:成服、祭祀、沐浴、安葬、除服、斋醮、移柩、入殓;忌:开市、嫁娶、安床、入宅、作灶1。

    于是,这天就定为刘备下葬的日子,作为人子,刘厚本应该亲自扶灵送葬,以彰显自己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不过诸葛亮、步骘、郭攸之等一干重臣研判过国内外的局势,认为现在时局还不稳,皇帝实不宜轻易抛头露面,以免为敌国所趁。

    事实上的确是那样,现在魏吴两国都有大量细作潜伏在成都,他们也的确有想趁机行刺刘厚的计划,众大臣的小心不无道理。刘厚也知道这种情况,否则他就不用花费那么大的成本打造那部防弹马车了。

    现在这部防弹车正好派上用场,刘厚打算自己就坐在那部防弹马车里去送葬了,这样的话,就算遇到行刺自己也可以安枕无忧。

    由于天下未定,财政紧张,葬礼一切从简(看吧,刘厚又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其实他是嫌麻烦而已),不过再简化,毕竟也是一位皇帝的葬礼,一定的规模、排场还是要的。

    出灵这天,皇室、官府倾巢而出齐齐去送葬,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hong军战士;

    然后是皇亲国戚、各级官员,他们都不能骑马坐轿或坐车,全部要披发徒步,以示对先帝的尊敬,只有刘厚这个皇帝例外,他身穿内甲,外罩孝服躲在防弹车里不敢露面,车驾前后左右还有大量荷枪实弹的亲卫拱卫着,看这架势不想出殡,倒像出征。

    最后是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等做法事的出家人,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整支送葬队伍绵延十里长,队伍前头已经到了成都城南的陵地,尾部还没出皇宫。

    刘厚现在虽然手头上没有多少钱,但是人马还是很多的,除了各级官员、皇亲国戚外,hong军士兵多的是,用他们来撑排场、干苦力、干杂事又不用费什么钱。

    所以,一切从简指的是那些要花钱的仪仗、装饰物、陪葬品等,对于这些不用怎么花钱就可以弄出来的排场他当然不会去省,于是愣是给他折腾个十里路长的送葬队伍出来,这么大的排场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个便宜老爸了。

    用来盛敛刘备的棺木,则选用兀突骨老家乌戈国进贡的上好金丝楠木造成,棺木雕工精美,造型古朴,堪称艺术品,棺木做好后还刷上四十九道漆,防虫、防蛀、防潮措施做得十分到位。

    当初看到这副严丝合缝的棺木时,刘厚不知怎么就想到马王堆女尸,心里想,不知道刘备的棺木会不会在两千年后被人挖出来,然后发现他的尸身还保存完好,尚未腐烂。

    不过前提条件是他的墓葬不要被盗。这可是个大难题,他曾经问过诸葛亮有什么办法避免被盗墓,诸葛亮说,盗墓贼想盗墓,无非是想得到墓葬里的金银财宝而已,如果没有什么值得偷的,自然就没有人去盗墓了。

    话是那么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为什么那些帝皇和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欢放些金银玉器进墓葬中陪葬呢

    古人觉得人死了还可以重生,或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所以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金银财富都是必备的,都是按照活人的需要置办的。这个做是为了死者在来生能够应有尽有,继续享受这一生的荣华富贵。

    另外,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使复活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头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这种极尽奢华的做法在刘厚眼中无疑愚蠢无比,因为这无异于跟那些盗墓贼说:“快来挖我的坟吧,这里有好多好东西啊。”用那么多财物给先人陪葬,这是生怕别人不来盗自己先人的墓啊,这真的很坑爹,而且是死后继续坑,或者说是往死里坑。

     



第九十九章 皇家婚礼
    第九十九章皇家婚礼

    刘琰提出这番论断后,没有遭到群臣多少的反对,一来,自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来,太多规矩被打破,太多不合礼数的事情发生,社会礼法被践踏得体无完肤,人们对于各种不合规矩不合祖制的东西见得太多了,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二来,保守派官员现在大多数是有“从贼”经历的准罪人,虽然诸葛亮已经给他们从轻发落,作过处理了,但是,谁也不知道皇帝还会不会找他们秋后算账。

    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可不敢出来乱说话,于是他们集体失语。而像诸葛亮、郭攸之这些刘厚派的官员,他们都忙于政事,国内外形势严峻,各种要处理的事务繁杂,那里有空管这种丧葬的闲事,况且他们也知道这也是皇帝的授意,自然不会去和皇帝顶着干。

    于是,皇帝在某天朝会听到刘琰这篇考古论文式的奏章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将改革丧葬习气这件事交给刘琰去干。

    刘琰很快就折腾出一份丧葬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就是用陶土烧制出各种物品的形状,用以代替各种值钱的真实物品。

    例如要陪葬的活人,就用陶俑代替,还有战马、刀剑武器、各种金银首饰、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等等,统统用陶泥捏成那种物品的形状,烧制好后放入墓中陪葬。

    连汉代贵族最喜欢用的玉器也一件不放,全部用陶土代替,甚至丝绸布帛也不能放,因为在古代,丝绸布帛都是硬通货,很值钱的。所以,刘备没有金缕玉衣穿,而是用陶泥将他整个包起来,再在陶泥外面雕龙刻凤,弄成很精美的龙袍图案。

    其实这样处理,可以使他处于一个隔绝空气的密闭环境中,尸体反而更不易腐烂,效果只怕比金缕玉衣更好。

    同时,整个墓葬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陶泥。陶泥,严格来说不过是泥巴而已,烧制过的陶泥就是陶器,也不值什么钱,当然,千百年后又不一样,那时候这些东西就算是陶器也成为古董。

    但凡和出土文物沾上边的,那价值就不好算了,这些东西通常都是要放拍卖行拍卖的,而能拍出多高的价格,就要看当天参加拍卖的土豪们头脑的发热程度了。

    不过刘厚也知道,自己管不了那么久之后的事情了,能保障在几百年内自己便宜老爸的墓不被盗就算对得起他了,千秋万代的事情,谁管得了

    刘备的陵墓没有一件值钱的陪葬品,这件事如果只有皇帝和几个重要的大臣知道那是不够的,还要给盗墓贼也知道才行啊。于是,刘厚下令,将这件事如实记录在史册上,他干脆让人将墓里的物品清单列出来,将来不但皇室的档案中有,甚至在“工业部”的图书馆也能查到相关资料。

    他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这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要盗墓请移玉步到其他地方去。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下葬的当天,他还让整支送葬队伍都走进陵墓,每个人从刘备的棺木旁边一一走过去,美其名曰:给先帝作最后的告别。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陵墓中陪葬的物品,的确只有泥巴捏成的陶器,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刘厚有时也会觉得好笑,这种措施怎么有点像后世防止沙井盖被偷的方法。

    话说后世某城市的沙井盖老是被人偷,因为沙井盖是铁做的,可以卖钱,后来市政部门没办法,就用水泥等无回收价值的材料铸造沙井盖,从此,沙井盖再也不会丢。刘厚觉得现在自己用的这个方法如出一辙。

    当所有人跟刘备告别后,早已在一旁待命的建筑工人立刻行动起来,拌水泥沙石、扎钢筋,他们要用钢筋水泥将陵墓封起来。最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达到骇人的两米厚,这个厚度都可以给核电站做防护层了。

    刘厚就不相信这样的情况还有人来盗刘备的墓,要钻开这么厚的钢筋混泥土层,付出的代价估计比里面的东西价值更高。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利益就没有人盗墓,道理是一样啊。

    最后,陵墓会浇筑出一个露出在地面上的半球形大坟包,当然这个大包是混凝土做的。再在大坟包前立一块大石碑,刻上刘备的丰功伟绩,接下来还有两三个月的园林绿化工程,有专门的人员将这一处山头种上草皮、树木、花卉。

    最后,在这个小山包山脚下再立一块石碑,写着“惠陵公园”。刘厚成为第一个将先帝的陵园当成公园的皇帝。这思想着实超前了一点,这一决定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

    尤其是太常寺,他们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守陵园,皇帝这样搞法,他们还守什么普通百姓都能进入皇陵里玩耍,这成何体统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啊。

    刘厚给出的一番说辞是:“先帝一生爱民如子,和百姓亲如一家,他虽已归天,但是,他应该也很希望经常能看到他的子民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幸福吧。而百姓们深受他的恩惠,大概也会很感激他、爱戴他吧,怎么会对他的陵墓不敬呢”

    这一说法虽然新颖,不过似乎很有道理,大臣们也无法反驳,于是乎,从此,“惠陵公园”就成为普通老百姓休闲嬉戏的场所,后世官府对这个公园一再扩建、重修,修建了很多刘关张三兄弟事迹的雕塑、石刻,文




第一百章 怎样洞房?
    第一百章怎样洞房

    经过宗正糜威不懈地努力、努力、再努力,重复、重复、再重复(因为有三位皇后,所有手续都要努力、重复三次),终于将婚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等手续办齐全了,下面就剩下最后一项:“亲迎”,这也是婚礼的正日。
1...10210310410510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