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这位平常在这,怕是把自己定位为领导的,所以才连这样的消息都得不到。
在工地入口处,县长拉了书记一把,然后,他们停下来等了几分钟,因为,要凑一批安全头盔过来。
虽然在这边,并看不清那边的一群人中,哪位才是冯一平,但那边的所有人,头上都带着头盔。
苏明峰看着他们在这边等的几分钟里,那边并没有再派一个人来接洽,心里还是有些想法。
他们这么多车过来,又这么多人杵在这,那边不可能没有察觉,但他们还真就视若无睹。
苏明峰确信,在县里的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们这样能在现场开一个满员的县委常委会的阵容,遭到这样无视的时候,肯定是少之又少。
这冯一平,还真不愧是冯一平。
但在细细的观察前面两位,以及周围这些人脸上的神色以后,苏明峰发现,他的同僚,此时显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问题。
大家的脸上,都是高兴、自豪、期待,以及兴奋。
他非常确定,就是在被上级接见时,他们也不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在苏明峰的感慨中,头盔被送了过来,这显然是县里的头头脑脑们,戴头盔戴得最标标准准的一次。
苏明峰看到,离着那边还有不远的一段距离,前面两位的脸上,就荡漾出了比三伏天的太阳还要灿烂的笑容来,“冯总,”“冯总,”
前面的人群露出一个口子,他们马上看到了被围在中央的冯一平,宝蓝色的高领毛衣外,罩着一件工地的工作服。
老实说,要不是因为那张大家都熟悉的脸,他看起来,真像是工地上的那些年轻工人。
正和旁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这些什么的冯一平,抬眼朝这边看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但却依然站在原地没动,并没有说哪怕象征性的迎上几步。
甚至都没有用目光迎接他们这一行人,在他们走到他面前的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还在和旁边的人说着什么。
“冯总,”县里的两位领导,和冯一平不是第一次见面,也知道冯一平的脾气,书记双手握着他的手和他寒暄,“听说你连晚上都住在这,怎么也不跟我们说一声”
县长马上说,“冯总这估计不是跟我们见外,这一定是对我们有意见,”
“冯总,我们先检讨,”书记马上说。
“两位,”冯一平笑着拦住他们,“完全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这一次回来,时间特别紧,所以想趁着晚上出来看看,”
“县里和两位领导对我们这么支持,平常就操了那么多心,实在不好在大晚上还打扰两位,”
这是自己公司的建设项目,他真不太喜欢这样前呼后拥的被人簇拥着来视察。
“呵呵,冯总你这还是跟我们见外,对你,对嘉盛,我们是心甘情愿的二十四时待命,”书记笑着说完,退到一边,“冯总你先忙,”
冯一平也没跟他们客气,“这边确实还有点事,”
两位领导带着大家退到一边,“你先忙,”
书记拉了梅义良一下,“梅总,赵市长早上也在路上等你们,”
“这可真不好意思,”梅义良拿出手机来,“我们是真不知道,大家会这么客气,”
“呵呵,应该的,”领导们笑。
苏明峰没有关注梅义良给赵市长打电话致歉,他在关注冯一平和身边的人谈什么。
这一次和他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老外,指着一个笔记本的
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动人心的承诺
冯一平认真的看了这个新的父母官一眼,一眼就看出,这位显然和盛正有很大差别。闪舞
虽然年龄相仿,但这位看起来,还是会把一些事放在脸上,恭敬中还带着一份自矜,待人接物,多少有些不够圆融。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盛正还是有些差距。
应该是他美国留学背景的缘故,他身上也刻意凸显出了知识分子的风范,与周围的这些和盛正一样,在基层踏实工作了好多年的人相比,他明显显得有些清高。
另外非常突出的一点,这是一位非常在意自己形象的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腮帮子刮得铁青,衬衫外打死不穿毛衣,裤子中线熨得笔挺,皮鞋锃亮……
而且显然经济条件相当不错。
因为他这一身,包括外面那件看起来不起眼的羽绒服,冯一平虽然不能叫出全部的牌子,但显然都不是大路货。
华尔街那些精英的打扮,也不过如此。
因为想到了华尔街,冯一平就只笑了笑,“你好苏县长,”
连以后什么辛苦你、多多关照之类的套话都没说。
也许是觉得他们这第一次见面,并不是那么热络,书记又补充了一句,“冯总,苏县长是美国知名的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有他接替盛正,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我想五里坳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佛罗里达大学还商学院抱歉,这个冯一平还真不熟。
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也许是不错,但一定不在美国一流的商学院名单上。
他点点头,“那是一定的,”
苏明峰看出来了,“我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简称uf,并不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在美国的综合排名,只是中等,冯总不知道很正常,”
他这话,说得很大气谦虚,但从他还特意强调事佛罗里达大学而不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还是能看出来他的骄傲。
冯一平打了个哈哈,“哪里哪里,”
管你是uf还是fsu,他又哪会在乎
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这些美国知名商学院的毕业生,dr园区里,现在多得是。闪舞
苏明峰感觉相当挫折,因为他感觉冯一平,对自己并不是太欣赏,反而看起来,有些敷衍的样子。
想了想,他说,“冯总是不是昨晚没有休息好要不我们就……”
他看了另两外领导一眼。
哪怕背景再硬,这样的觉悟还是有的,有书记和县长在,还轮不到他说“不打扰”这样的话。
无论是宣布开始或者是结束,那都是地位最高的人才能做出的决定。
还没等书记和县长发问,冯一平主动摆手,“没有,昨晚我休息得很好,”
“到县里了,那就是到家了,我怎么会休息得不好”
对面马上一片附和,“哈哈哈,对,我们这,可不就是冯总的家吗,”
冯一平看了眼被县长放在桌上的文件夹,看了看表,“我这边没什么问题了,不知道领导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呵呵,我们确实还有问题要耽误冯总你一点时间,”书记说。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财政收入上面,县里这几年能有这么大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冯总你的大力支持,”
“书记你过奖了,”冯一平淡淡的说。
这些年,这样的话他听得太多,早就没有感觉。
而且按他的经验,一般这样的话之后,多半就会是请求,比如,扩大投资之类的。
“在冯总的大力支持下,在冯总不计成本的持续高额投入的推动下,不过才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五里坳,现在的综合竞争实力,已经领先于沿海地区很多起步更早的经济强镇,”
“这真是出乎我们的想象,也让我们倍感振奋和骄傲的一件事,”
“谁能想象得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深山里,并没有任何特色的镇,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
县长笑着说了一句,“不,五里坳还是有特色的,五里坳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了我们冯总这样的天才,”
大家自然又是一阵大笑,冯一平也跟着笑,但他知道,铺垫到这里,下面多半应该说正题了。
“是,能有冯总这样的天才,是五里坳的幸运,也是我们县的幸运,”
好歹他没有上升到“我们国家的幸运”上去,不然冯一平真有些坐不住。
“所以冯总,你在把五里坳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市的时候,能不能也顺带着考虑考虑拉拉县里的其它地方,比如,县城下辖的几个镇”
果然,正题来了。
“冯总你看,五里坳的人口,目前已经三倍于县里除五里坳之外,其它所有村镇的总人口,”
“五里坳的gd,更是……几倍于县里除五里坳之外,其它的村镇gd的总量,”
哪怕在场的人主要都是县里的主要领导,哪怕在场的人,其实都知道那个数据,但书记此时依然难以说出那个倍数来。
那真是一个会让他们所有人都觉得难看的倍数。
可以说,除了五里坳,以及原本的几个电站,县里压根就谈不上有什么工业,本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级贫困县,原来所谓的商业,自然也发达不到哪里去。
不要说五里坳现在占整个县gd份额是多少,这么说吧,把五里坳摘出来,它的gd,都超过全市除五里坳之外gd的四分之三——不然也真对不起冯一平这么多年砸下去那数不清的钱。
而且,依然还在高速增长中。
“以至于现在县城里的老百姓都说,五里坳才是城里,而县城才是乡下,”
“以前,下面人要买什么东西,都朝县里跑,而现在,全县,包括旁边一些县的人,需要买什么,都会朝五里坳跑,”
“但就和冯总你说的,你回到了这,就是回到了家,五里坳是你的家,县城也是你的家,所以冯总,在你加大对五里坳投资的同时,能不能兼顾一下县城这边”
老实说,他们也真是非常无奈。
全县主要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下辖的一个镇,而这个真的负责人,一贯都由一个背景深厚的人负责,想插手都插手不进去。
他们这样的上官,真的当得非常不是滋味。
但如果县城所辖的几个镇也发展起来,那么,他们的日子自然好过了,也不至于要做什么事,都还要腆着脸问下面要钱。
县长此时补充道,“一平你也清楚,县城所辖的几个镇,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相关的配套,其实都算不错,至少,会比原来的五里坳要强得多,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按理,投资县城的这几个镇,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冯一平心说,正是因为县城所辖的几个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初起步的时候,他才不选择在县城投资。
在五里坳,依托着村里,投资环
第三百五十二章 来条铁路
县长此时也终于回过神来,如果嘉盛的投资,能新增超过0万个工作岗位,那还管他投在在五里坳还是县城呢,“要求呢,高吗”
因为如果嘉盛提供超的,是过0万个编程工程师的职位,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冯一平当然不可能开这样的空头支票,“通俗的讲,大部分都是普工,40岁以上的人,经过培训以后,都能适应,”
刚刚才把嘴巴合起来的领导们,此时又高兴得合不拢嘴,普工,40岁以上的人
这怎么说呢,这简直就意味着是量身定制。
除开五里坳,县里其它的地方,恰好不缺这个年龄段的人。
书记和县长,至少都是见过世面的,此时一致性的有些说都不会话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留在村里的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民成为工人。
而如果县里的农民都变成工人,至少一个家庭里除掉上面老的,下面的之外,都变成工人,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他们这个农业县,就变成了工业县,农业县变成工业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脱贫致富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轻而易举啊同志们。
他们的难处确实也大,这么说吧,让一些人,或者一些家庭,增加一些收入,不难,但要是想通过农业,给全县老百姓平均增收100块,就是一个家庭平均增收5、6百块钱,那都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
坦白说,包产到户之后这么些年,这些种了一辈子田的人,在现有的条件和成本下,早就把田地的潜力挖掘到了最大。
经济作物,比如蔬菜,自然比种粮食要来钱,但一方面,蔬菜比水稻麦子要娇贵,什么病虫害、霜冻发大水之类的,都会影响最终的收成。
就是顺风顺水的,或者投资盖个大棚,又会面临更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销路。
县城附近的不少农民,就吃过这样的亏,原本想着种点菜多赚点钱,结果反倒不如种水稻。
水稻虽然价贱,但好歹有地方收。
但是,如果能让家里的一个人,从农民变成每个月都能领工资的工人,哪怕每个月工资1500,一年下来,工资收入就能有1八000,不论是三口之家,还是四口之家,或者是上头父母健在,下面儿女双全的六口之家,那都等于是人均增收几千块。
如果每个家庭都这样,而且每个家庭都能有至少两个人从种田,到领工资,就是成为所谓的双职工家庭,那县里一年人均增收个几千块就不是梦了。
而且这还是能在把田地种好的情况下的增收。
而如果接下来一年一年的都能这样保持下去,所谓的康,还会是问题吗
而有了这样的成绩,他们这些人的前途,还有问题吗
“冯总,我想具体问一下,究竟会是哪个公司,会新增这么多工作岗位”苏明峰问道。
“主要是光学园区,”冯一平说,“大家都知道,和苹果ih类似,带有大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会是接下来手机市场的主流,”
“而我们生产的手机触摸屏,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最好,也最成熟的产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