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也防止万一有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家伙,知道莲花的宗教象征,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大家按着名牌入座,在被华丽的藻井征服之后,此时再看这座亭子的一切,包括那些雕花的窗子,墙角的那些案几香几,案几香几上的花瓶和熏香炉……。
还有眼前的这套粗看只觉得大,只觉得敦实的桌椅,细看竟是无一不精,所谓低调的奢华,不外于是。
故宫那么多宫殿,自己不过是大致复制了其中一个不起眼的,没有多少人熟悉的亭子,就征服了美国一大群顶尖的人物,冯一平把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难免有些骄傲和自豪。
他看向身旁的黄静萍,发现她眼里此时也是异彩连连,想来和自己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的把自己的手盖在她的手上,这样的机会,应该要把握。
黄静萍怔了一下,当然,外人看不出来,但冯一平能感觉到。
她没看冯一平,也没把手抽走,盛情自若的和劳伦娜继续着之前的话题,这感觉,其实相当不错,她很喜欢,这些天也挺怀念的。
但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武馨阳带领下,十几个侍应生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托着银光闪闪的托盘鱼贯而入,黄静萍站了起来,“逛了一上午,想必大家也饿了,请尝尝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第一道菜,”
但这道是什么菜,她并没有说。
好在谜底很快揭开。
武馨阳点了一下头,各人身后的侍应生,同时揭开了大家身前盘子上的盖子,马上,又是一大片冯一平今天已经听了太多的“喔!”
“这是菜吗”佩奇脱口而出。
“这是画,”布林说。
“这是艺术品,”施密特进一步拔高。
“这是,我们见过的,和那个铁画是一样的,叫……,”乔布斯也是一脸的震惊。
“对,这也是迎客松,欢迎各位今天的莅临。”冯一平笑道。
知道乔布斯吃素,他补充了一句,“你放心,纯有机的蔬菜制成的,”
洁白的盘子上,一棵苍劲的迎客松,扎根于磊落的山顶,高处,红日之下,有朵朵飘逸的白云,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群山。
这怎么会是菜这不是写意的中国画,或者是精致的工艺
第936章 全方位的满意
;
“下一道菜还是这种类型的吗”劳伦娜看了看盘底剩下的冬笋丝,脸上还是有掩饰不住的惋惜。
“是啊,希望是这样的,可如果还是这样的,又会纠结,是吃好呢,还是不吃好呢,”埃里森的小女友说。
“当然是吃好,”埃里森说。
男人在这方面,还是大气些。
尤其是埃里森这样的人,别说是毁掉一道很有意境的菜,就是干掉几家公司,那又算什么事
“就是,”布林擦了擦嘴,“再来几道,多多益善,”他的盘子里,是连托底的冬笋丝都不剩。
确实挺有二师兄的风范。
“哦,来了,”
又是一溜侍应生鱼贯而入,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揭开盖子,“太极”
盘中一道s型,左黑右白,一边点缀一个青苹果中取出来的小球,另一边,则是一颗大小一致的红樱桃,正是太极的形状。
这是闽菜中一道著名的传统名点,太极芋泥。
不过今天的这道,和太极芋泥只是在形制上相似,做了很多改良,比如猪油,自然用黄油替代,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这道冷盘,就是地道的冷盘,吃起来不会烫嘴,从数据上看,也会更健康一些。
这一次,不用冯一平多说,大家纷纷动勺子,这道菜,虽然也挺有创意,但肯定不至于像第一道一样,让大家不忍破坏。
味道,这样以甜为主的味道,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这道菜,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
主菜的第一道,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松鼠桂鱼,属淮阳菜系。
当然,肯定比较精致,选的都是四两左右的鳜鱼,再去掉鱼骨,也就二三两左右。
只是,乔布斯夫妇看着盘中香气扑鼻,跟其它人盘里别无二致的鱼,有些犯难,你这是忘了我吃素吗
这样的错误冯一平这么会犯
“其实,
;
这些是香菇,”黄静萍笑着跟劳伦娜介绍,“鱼身,是山药泥,外面裹着的,是豆腐皮,这叫素桂鱼,”
劳伦娜仔细的看了看,果然不是真的鱼。
把那么多食材,做成和一条真鱼没什么区别,这本来不简单,但是和那道惟妙惟肖的迎客松一比,却算不得有多稀奇。
“重点是这道菜的味道,和我们这道菜,没什么区别,”
“真的”埃里森首先有些不信,拿起叉子,在乔布斯的那份上叉了一块下来,仔细的品尝了几下,有些不相信的在自己那条鱼相同的部位吃了一块,马上叫道,“不可思议!”
黄静萍吩咐了一声,几分钟后,两份素桂鱼送到,大家纷纷尝了一块,顿时连连称赞,“真的是以假乱真,”
莫瑞兹又搬出自己的那套说法,“这一定是魔法!”
把蔬菜做成鱼的味道,这还不是魔法吗
于是,等到接下来,冯一平之前说过的那道扣三丝上来,他说乔布斯那份里的肉丝,其实是豆腐制成的时,他再也没有任何疑虑。
一吃之下,马上无言的竖起大拇指。
他又不是生来就吃素,肉的味道,自然还记得,用豆腐,竟然能做出肉的味道,这一点,乔布斯是服气的。
接下来,其它菜系也纷纷上阵,共同的特点是,冯一平刻意没有去选那些由高档食材烹制的菜。
比如鲁菜,就没有选海参,而是奶汤蒲菜;粤菜,别说燕翅鲍这些高档的生猛海鲜,就是乳猪也没选,不过是一道蚝油牛柳;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的徽菜,选的是蜂窝豆腐;川菜,是蚂蚁上树……。
为什么这么做这缘于他小时候的体验。
小时候,有时他和冯宏兵炒的菜,竟然比自己妈妈做的还好吃,为什么
原因就是在那个大家肚子里的油水普遍不多的时候,他们两个不当家所以不知道柴米贵的家伙,炒菜的时候舍得放油而已(体会过学校食堂没什么油的白菜味道的亲,应该能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一直就认为,你把龙虾做得好吃,那不算什么本事,你把佛跳墙做得美味,也不见得有什么功力,能用家常的材料,做出让人一尝难忘的菜出来,那才是真本事。
大厨们显然费理解冯一平的用意,今天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好在他们的专业能力足够,除了保证色香味,在形上也用足了功夫。
这一块,是我们的强项,也是今天的这些嘉宾们非常欣赏的一个方面,因此,即便是用这些普通材料做出来的菜,也让大家赞不绝口。
大多数人很多菜能做到光盘,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这其实也并不意外,同样是面粉,有些人连馒头也发不起来,但以这些大厨的水平,自然能轻轻松松的用它做出松软香甜的面包来。
“恭喜!”劳伦娜握住黄静萍的手,“毫无疑问,你的餐厅一定会成功,”
 
第937章 问题
;
满心欢喜,充满了对未来双宿双飞的日子的期待的唐少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觉察到胡珺婷的沉默。
他充满憧憬的盯着那山上的房子,兴冲冲的说,“之前就在嘉盛装修预约过,他们现在已经出了方案,年后就可以进场装修,我想,先放上半年,每天去开窗通风,最迟到明年中秋或者重阳的时候,就一定可以入住,”
“秋天,可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你说对吗”
在秋天,抱得美人归,是一件很应景的事。
终于回头看了一眼的他,此时才发现,美人一直低着头,虽然看不到脸上又什么表情,但显然,此时她和自己,并不在一个频道上。
“珺婷,你怎么了是不舒服吗”
“我没事,去河边走走”胡珺婷没看他。
“好,”唐少康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那套房子,“你是不喜欢这套房子吗”
“不是,”胡珺婷摇了摇头,“走吧,”她率先走到斑马线前等红灯。
车一辆辆的驶过,里面是一张张笑脸,有些估计也是今年第一次回家,为了能够看得更真切,或者是为了能够闻到风中、空气中,那熟悉的味道,听到最纯正的乡音,干脆把车窗都摇了下来。
冷风吹到脸上,不但不觉得冷,反而还觉得热。
所以,你能清楚的听到的他们的笑声。
看到有好几个家伙,车都开过去了,还留恋的回头张望站在路旁的胡珺婷,唐少康连忙赶了上去,此时的他可没觉得骄傲,此时他只想告诉那些家伙,她是有主的,你们就别惦记了。
他还没抓住胡珺婷的手,胡珺婷就已经伸手过来拉着他的胳膊,看着两边的车说,“走吧,”
这样的举动,让他马上忘记了刚刚的不安,兴冲冲的说,“走,”
张秋玲他们,此时已经兴致勃勃的在广场上那一排排的摊子里逛了起来。
年货这东西,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这里的年货,和他们在外面逛过的年货节,有很大的区别,小孩子们手里拿的不是糖葫芦,更不是糖人,也不是棉花糖,而是那个一闻就能勾起他们记忆的油饼。
挽着温红的张秋玲看着一个手里拿着油饼,吃得满嘴油的小胖墩,舔了一下嘴唇,“我怎么忍不住吞口水,”
“哈哈,”温红笑了起来,“我也是,外面吃的,好像不是这个味道,”
跟在后面的冯宏兵听了,马上说,“你们等着,我去看看,”
看着他匆匆跑远,张秋玲轻轻的捅了温红一下,“还是你魅力大,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温红一副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样子,“走,我们也去,”
她现在是真没心思顾这些事,所以,就连一个油饼,也不想别人给自己买。
有时候,哪怕是一个油饼呢,你收了也代表一个态度,她不想让人误会。
“一平的邻居哦,”张秋玲补充道,“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
那又怎么样,那也只是一平的邻居温红突然看着一个摊子笑了起来,“哎,你看,这个帽子还有卖现在还有人买吗”
那是他们这里俗称狗打洞的帽子,冷的时候可以拉下来,只把眼睛鼻子嘴露在外面,把头和脖子全包住,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把嘴都挡起来。
“预报说过几天会下雪,老人戴顶这个,暖和得很,姑娘,颜色多着呢,你可以看看,”摊主听到了她们的话,热情的招呼他们,“你们看,适合你们戴的帽子也有,暖和又时髦,”
哎哟,别说,贝雷帽、鸭舌帽这些都有,有针织的,
;
有羊毛,连貂绒的都有,这些,外面是用不上,回家还真用得上。
已经成家了还带着孩子的冯文和王金菊,此时落在了后面。
其它几位都只是看看,他们俩是打算在这买些东西的,不论是吃的还是穿的,这边的有些东西,不一定全比外面的更实惠,但肯定会更得两边老人的喜欢。
要说这每次回家,给他们买礼物也是件麻烦事。
娘家还好,婆家这边,王金菊也是烦,公婆几乎就没有中意的时候,尤其是婆婆,买得便宜了吧,她嫌舍不得为他们花钱,要是给他们买了些贵的东西呢,又会被唠叨不会过日子……,真是够够的了。
也幸这好一年到头,在家里住不了多少日子。
“哎,这个喜欢吗你看,多好看,”王金菊抱着儿子,在一家卖手工布鞋,暖鞋的摊子前看着。
一看看那鞋底,虽然已经钉上了皮掌,但还真是手工纳的,至少这一块,现在很少会有人家纳鞋底吧。
冯文兴冲冲的提着一个袋子走过来,“买了些什么”王金菊随口问了一句。
“你看,”冯文献宝似的给他看。
马上换来大大的白眼一个,“你几岁了,还买这个”
“谁规定了我不能玩这个儿子,这几天我们把这一袋都摔完好不好”
连儿子也不支持他,“我不,”
冯文那提着的,是一大袋摔炮,就是摔在地上就会响的那种鞭炮。
“这个很好玩的,等会我带你找个地方试试,你知道吗,一平叔叔小时候,想玩都没得玩,”
冯一平小时候,这样的玩意家里确实没钱买。
“真的吗”他儿子马上有了兴趣。
不但他儿子来了兴致,连这个摊子的老板也有了兴趣,“哦,你们和一平很熟”
“当然,一个塆的,初中我和他还是同桌,”冯文大声说。
“哦,难怪这个孩子这么可爱,来,这双鞋送给你,小宝贝,喜欢吗”老板拿起一双漂亮的暖鞋来。
嘉盛在镇里都有鞋厂,生产出来的那些小孩子的鞋,不但质量好,还非常漂亮,应该是受这个影响,这些暖鞋,也不是当初那千篇一律的黑绒布面,现在的花色也多了,上面也知道印上些小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
王金菊脸黑黑的挡了回去,“不用,”
我儿子可爱就可爱,跟冯文初中和一平是同桌又有什么关系
老板没注意到她的不喜,一边挡着,一边问冯文,“一平今年什么时候回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