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胖胖的麦金农女士楞了一下,估计她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但是,都不用她解释,场下就鼓起掌来。

    虽然是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会,但在场的听众,超过95%,都是外国人,里面又有不少看起来上了年纪,他们看得懂冯一平为什么这么做。

    按西方的观念,如果是其它的场景,比如帮忙上下楼什么的,他们肯定不领情,但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尊重,他们当然非常乐见。

    台上的三位也跟着鼓掌,冯一平的处事,确实让他们感到舒服。

    朱总也知道现在不是谦让的时候,“谢谢冯总,”

    “我想,这已经让我们直观的认识了中国,”麦金农笑着说,“下面,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和挑战的讨论,正式开始,”

    这位麦金农女士,曾在n中国分部任职,现在受聘于哈佛大学,算是一位了解中国的经济学家。

    “记得我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在中国看不到多少跨国公司的身影,但在今天,我们和这次参会的任何一位公司e商谈,一定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第882章 无路处踏出来的路
    ;

    带有浓重意识形态的商人,还是少数,在这样非官方的场合,他们也不用一定要和自己所在国家的官方说法保持一致。

    来听今天这场讨论的,自然是以商人群体为主,他们不是已经在中国有业务,就是准备在中国开展业务,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不像自己国家那些就没到过中国,还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中国的居民,也不像自己国家那些因为需要迎合选民的政客。

    虽然现在的中国,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公允的说,她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变化,是深刻的,是惊人的,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或者说,是翻天覆地的。

    虽然国情存在差异,文化存在差异,因而对一些事情的认知,诸如人权、自由等,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很多共同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中国的民众,为了幸福的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家,都有体会。

    这样的努力,值得尊敬!

    “谢谢,”冯一平说的这些,并不是煽情,是他的真实感受。

    那么多的西方经济学家,为什么总是在一些中国的经济问题上老马失蹄就是因为他们不清楚中国的老百姓,为了生活,能爆发出怎么样的力量,以及为了生活,他们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因为监督不力,导致的行政部门出现的各种乱象,他们苦笑着承受下来;会让很多国家的居民走上街头的高通胀,他们咬着牙承受下来;一辈子才能买得起一套房,或者几辈子才能买得起一套房的高房价,他们虽然不满,但依然摇着头承受了下来,甚至为了有买房的资格,好多夫妻居然都办理假离婚……。

    这样的事情,在其它地方哪里找得到也只有我们国家的民众,才能一项接一项的,全扛下来。

    我们韧性,简直超出所有人的认知。

    “谢谢,因此,如果要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就一定要首先认识到中国十几亿的民众,为了幸福的生活,所能付出的努力,他们的努力和坚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最初始的基本面,”

    “接下来,就是另一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国家从二十多年前开始的经济变革,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创举,

    ;

    这是我们的执政机关,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结合我们的实际,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找出的一条创造性的路,”

    “我们的执政机关,总是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那条路,这是我们经济在未来将高速顺畅的发展的另一个有利保证,”

    虽然后来也有问题,但那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对有些事,照样有很大的意见,比如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高的房价,但是,心平气和的想过以后,谁能说,没有从改革开放中受益

    至少从整体上说,我们的这场改革开放,是普惠的。

    接下来,冯一平同样用数据,从需求、储蓄、债务等方面,比如中国已经过千万的汽车销量、中国居民超过45的高储蓄率、中国和gdp相比,不过百分之四十几的主权债务……,来阐述了中国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继续高速平稳发展的其它理由。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从十多年前,苏东剧变起,就有很多所谓的专家,提出了中国崩溃论,”

    台上来自国内的两位嘉宾,此时稍有些不自然,这样有些敏感的问题,他们还真不太敢在这样的场合提及,这冯一平,果然是胆大。

    冯一平不是胆大,他是自信,他自信能让发出那些言论的人自惭形愧。

    “但苏东剧变后,我们不仅顶住来自各方巨大的压力,而且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最后,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着两位数这样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速率,”

    “于是很快,很多学者把中国崩溃论的观点,转向经济领域,”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当时亚洲发展最迅速的几个经济体相继遭遇经济危机后,好多专家信誓旦旦的说,中国,将是下一个,”

    “但当危机停止蔓延时,我们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很大冲击,这还是我们在危机当中尽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没有让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做到的,在98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了令人难以



第883章 过不去
    ;

    从现场大家的表现来看,冯一平的这番演讲,无疑非常成功,所以加藤此时分外希望能够现在采访到他。

    没有在这个时候采访冯一平,提出自己尽心准备好的问题,看着他因为回答不出来,然后脸色从现在的兴奋,志得意满,变得青一块红一块,从现在的妙语连珠,舌灿莲花,变成到时的支支吾吾,躲躲闪闪……,更让他有成就感的事。

    对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对这个风靡了世界的中国人,对这个盖过了rb所有年轻创业者的中国人,对这个在世界其它地方受到广泛欢迎的中国人,加藤和很多同胞一样,说好听点,观感非常复杂。

    总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类似中国这样的人物,出来一个,就踩下去一个,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事。

    他叫得很大声,还跳起来举手——因为身高是个问题。

    他的举动在这样的场合很个色,不太符合一直以来他们国家在西方世界精心塑造的文明形象。

    其实这并不稀奇,在诸多的国际场合,不仅是他们,连被他们殖民好多年,在很多方面深受他们不良影响的韩国记者也是如此。

    在记者圈里,日韩记者的“抢座文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不顾组织方的安排,擅自在最好的座位上贴纸占座。

    达沃斯的这些会议场所,都不大,他这样发出格行为,自然落在主持人眼里,然并卵,麦金农女士睬都不睬他,你有问题要问,我还有问题要问呢。

    “冯的演讲非常精彩,这从他屡次被大家的掌声打断就能看出来,所以结果是,我们的讨论会,只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

    “所以我得抓紧问个问题,除美国模式外,中国在经济的发展,未来将在政治上的演变被看作是第二个模式,这个模式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样式,冯,你如何看”她点名问道。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由我们的潘所长回答最合适,”冯一平说,“潘所,可以吗”

    潘所长,也就是那位经济学家,之前就讲过这个问题。

    冯一平不是后来那些靠流量生存的明星,不需要抢占所有的镜头,一直成为焦点。

    潘所今天也算是切身领教了冯一平的魅力,“我很乐意,”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和美国的种种不同,首先就是人口基数,与美国的3亿人口相比,13亿中国人实在是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的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他这一次,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冯一平倒是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虽然论据可能不太充分:中国模式,不但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的模式,将来,就在08年之后,一度也很受西方的追捧。

    “确实,评价中国的问题,必须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谢谢几位的精彩分享,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麦金农说道。

    这就结束了这怎么可以,加藤又大叫起来,“冯先生,我有一个问题,”

    但是他的声音,又一次被淹没掉,“延长吧,延长吧,”好多人这时都在叫。

    已经放下话筒的麦金农楞了一下,小声问冯一平他们四人,“你们看”

    这样的情形,让朱总他们非常高兴,类似的讨论每年都有举办,唯独这一次,听众的积极性这么高,这当然都是因为冯一平。

    所以他们三位首先看向冯一平,

    ;

    毫无疑问,这些叫着延长的家伙,好多也都是冲着冯一平来的。

    见冯一平一副无可不可的意思,朱总马上说,“那就再延长15分钟”

    “好,”

    果然,接下来的问题,都集中在冯一平身上,先是老熟人,摩根斯坦利亚洲荣誉董事长华沃兹,他问的问题,也是在座的很多企业家想问的问题,先有冯一平收购奈飞等,后有联想收购ib,他们想了解,中国的企业家,在国际收购方面的策略。

    之后是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总裁,他问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以及日渐强大的中国,如何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前两点,冯一平本就有准备,但凡他有准备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他的回答,又非常精彩,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又交给了我们的外交家,总得雨露均沾嘛!

    之后,还奋力朝前挤的加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冯一平他们说说笑笑的走进后台,怎么可以这样

    …………

    当着朱总他们的面,冯一平笑着擦汗,“这还真不简单,”

    “冯总真是谦虚,”那三位现在都心情大好。

    “我昨晚就跟冯总说过,没有谁比他更能代表我们国家青年的形象,”朱总说,“现在看,我说错了,没有谁,更能比他代表我们国家企业家的形象,”

    潘所他们兴奋的坐在后台狭窄过道的沙发上,大口的喝着水,看来也兴奋异常,“这是我们最成功的一次讨论,这都仰仗于冯总的精彩表现,”

    “哪里,几位过奖了,我是把这次会议,当作一次考试,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不像几位经验丰富,什么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信手拈来,”

    其实朱总他们三位,又何尝没有精心准备当冯一平这样的话,无疑让他们感到高兴,“那冯总这次,又和之前所有的考试一样,又一次得了高分,”

    “你要做好准备哦,我想这两天瑞士的主流媒体,一定会有报道,”

    …………

    其实在今天,同样高分通过关键性的考试的,并不只有冯一平。

    国内,此时已经是下午,刘继忠此时激动的站在停车场上,站在特意添置的一辆奥迪边,回头热切的看着省政府。

    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在孙副市长的陪同下,他就在那里面的一间会议室里,向金副省长,以及省委的一位副书记,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设想。

    这是他刘继忠,有生以来,受到这样级别的领导高度关注的一天,省内有多少商人,能同时收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呢

    而且他非常确定,这肯定不是自己最荣耀的一天。

    &n



第884章 不如意
    ;

    冯一平和老马,早就不是阿猫阿狗叫一声就一定会有所回应的层次,会面,尤其是采访,预约排队那是必须的事。

    他们又不是那些总喜欢露个脸的娱乐明星,或者总想上娱乐版新闻的有些企业家一样,就喜欢接受采访。

    何况跟在身后的这只阿猫阿狗,冯一平上午就有印象,他更是一眼就看出来加藤是哪个国家的人,就像他一看到施瓦布,就觉得这位瑞士人应该是德国人一样后来一问,果然,施瓦布虽然在瑞士出生,却是在德国长大。

    虽然知道不应该,也有些不理性,但冯一平就是抑制不住对日本整体上的不爽。

    多年前的一个问题此时又跑了出来,该如何从那边多赚些钱呢

    只靠家里的食品厂,那显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那么看来得加大feb和ytbe在日本的推广力度。

    “冯先生,”加藤带着小野气喘吁吁的追过来,看到留下来的欧文,“我是……,”

    “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请不要打扰,”

    “抱歉,但我只有……,”加藤不太愿意放弃。

    欧文懒得跟他费口舌,朝不远处的大会安全人员招了招手,他解释完自己的身份,指着加藤他们俩说了两句,那位带着工作证的西装男马上问加藤,“你的证件,”

    “我是日经新闻的记者,我有重要的问题要采访……,”

    “采访必须征得他人的同意,你不清楚吗”工作人员把加藤的工作证还给他。

    被人当面指责不懂礼仪,本来已经无所谓脸皮的加藤此时也禁不住有些脸热。

    “给您添麻烦了,”他连忙鞠躬,“我确实有很重要的问题……,”

    “必须征得他人同意,”大会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的说。

    瑞士人保守,行事和他们的钟表一样井井有条,凡是被允许的,一定给你办好,但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又十分较真,没有通融的余地。

    他看了眼加藤胸前佩戴着的工作证,

    ;

    “如果再次接到相关投诉,我们会取消你的参会资格,”

    “给你添麻烦了,”加藤又是一鞠躬。
1...597598599600601...1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