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创业无小事,哪怕是开家小饭馆,你如果觉得简单,不亲力亲为,随便托付一个人,那一般也只会得到一个随便亏点的结果。
后来多少把公司做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大牛,早期创业都在这方面吃过亏。
他现在真的太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果小舅也真心希望他继续为筹备中的装修公司出力,双方都有需要,那正好。
装修这一行,市场不小,牵扯的不多,而且正处在起步阶段,前景好,机会也好。
就说现在这些装修的家庭,绝不可能只买这一套房,现在维护好了,以后不但他是回头客,而且还会介绍来更多的客户,这是那些后来者花费极大成本也很难做到的。
不过,越是和亲戚朋友做事,方方面面一定要先厘清,不然不但生意可能做不下去,亲戚也会反目。
做生意和在家里种田不一样,种田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忙,你帮我插秧,我帮你割麦,这些都无须量化,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做生意则不一样,牵扯到的,都可以用钱来衡量,如果用种田的那种心态来作生意,那还真难做出好结果来。
就比如说现在,冯一平出的主意,是让小舅他们赚钱了,所以他们高兴,但要是有一天冯一平出的主意让他们损失一大笔呢,小舅他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不怨他,无所谓吗很难!
所以,只有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
再说,他也不只这一个舅舅,还有另外三个舅舅呢,都这样白帮忙,他也没时间做自己的事,现在有这样一个例子也挺好。
不过他还是要问一句,“小舅,小舅妈,我问的直白一点啊,你们不要介意,你们这是诚心的想合作,还是为了借钱”
小舅听了有些生气,“当然是诚心想合作,要只想借钱,我直接说借钱不就完了,哪用得着绕这么大弯子。”
那就好!
“爸,妈,我想了想,觉得小舅说的也有道理,既然是生意,那就按生意的规矩来,这样也免得以后有争执,我们之间再生出什么罅隙来。”冯一平说。
“唉,既然你们都同意,那我们也不说什么,老话也说,‘亲兄弟,明算账’,我们也不管了,你们说怎么办就这么办吧!”冯振昌说。
“就是一家占多少,这个到时再说,我们什么都没做,就让我们占大头,这个说不过去。”梅秋萍补充说。
“姐,这些我们都想过,路是一平指的,启动的钱也是他出的,我们手里现在也没多少钱,成立公司的这些费用,大部分还是要你们出,你们占大头理所应当。”
“放心吧大姐,我们占四股其实就已经占了不少便宜。”蔡虹说。
见这事初步定了下来,梅义良很高兴,马上就拉着冯一平问,“说说,你有什么好想法”
冯一平苦笑,“小舅,我现在也没什么现成的想法,你先做着,我先想想,好吧。”
“你也是,一平今天刚来呢。”蔡虹掐了他一把。
也是,自己也太心急,梅义良呵呵笑着,“你先玩两天,有空就想想,我赶着把那边的事做完,争取年内把第二家店装修起来。”
冯一平只在店里帮忙了一天,就带着办好的身份证,辗转倒了几趟车,找到了省图书馆。
他在这一呆就是三天,中午饭也在旁边解决,参照着范本,总算把公司章程弄了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后来他也委托代办公司起草过几次,也算有些经验。
剩下的时间,他在图书馆翻相关的资料,可是还真不多。叫人讶异的是,他竟然
第一百二十章 可喜的变化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银行还真是!”蔡虹说,“就我们厂老街附近就新开了两家。∈,”
“可是,银行会跟我们这样公司做生意吗”梅义良听了有喜有忧。
是啊,他们这么小的公司,银行看得上吗
“我们虽然小,但是我们有优势,”冯一平说,“你们注意到没有,其它的不说,就说现在银行的门头、字体、灯箱等等这些视觉形象,哪怕是同一家银行,它不同的分行,都是各有各的一套,而我能帮他们做出一套完美的形象设计,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他当然有这个信心,不管有钱没钱,作为一个曾经皮夹里一叠银行卡的人来说,哪家银行的形象他不清楚
“问题是,我们根本就不认识银行的人啊。”梅义良还是发愁。
“小舅,不着急,我们现在找到目标客户了,然后再围绕这个想办法,相信我,我们会找到办法的,办法总比问题多嘛!”
“是,先找我爸,从厂里开户的那个银行找关系,再托其它人打听打听,我们那么多邻居,同事,亲戚朋友,总有能认识银行的。”蔡虹拍着梅义良的手。
现在才知道,小舅原来和妈妈一样,都是个急性子,“对,这样的事情,别想着一两天就谈成。”冯一平说。
“呵呵,是我心急了些。”梅义良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办公地点定了吗”
“还在找呢,目前没有太合适的,差的地方我们看不上,好的地方又租不起。”
这倒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小舅,我想找找这样的,最好是独栋的小楼,旧一点也没关系,不要太偏,要是能出售的最好,干脆买下来。装修公司的办公地点,不同于其它公司,一定要装饰的有特色。要让客户第一次来,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冯一平说,“小舅妈,这个可能还是要麻烦你,你地头熟,帮忙找一找。”
“独栋的小楼,还买下来,那得多少钱啊!”蔡虹疑惑的看着冯一平,冯一平家的家底她也大概清楚,怎么这么大的口气。
“呵呵,和银行的事一样,先有个目标,再想办法嘛。”冯一平笑着说。
现在的写字楼还不多,不少人为了撑场面,把公司办在酒店里。不管是写字楼还是酒店,花那些不菲的钱租那么上百个平方,绝对是很无脑的烧包。而且,里面的装饰又受方方面面的限制,冯一平可是打算把办公的地方打造成一个公司的形象展示地的。
现在省城的商品房,还不到八百一平,后来买个卫生间的钱,现在都可以买上一小套,他说的这样理想的小楼,现在对他也不是遥不可及。
过个十年,不说其它的,单这个小楼,怎么也得增值十倍以上。
“此外,设计师也一定要先招一个,哪怕是撑撑门面。”冯一平说。
…………
小舅走的时候,又是一脸纠结,他又一次发现,要把冯一平纸上写的和刚说的一些想法落实下来,就够他忙上好一阵子,而且有些事忙上一阵子,还不见得出成果,他也得回去好好理一理。
他们一走,冯玉萱就坐了过来,“弟,你跟我说说,你究竟有多少钱,现在这么大的口气,又是开公司又是买楼的。”
“我能有多少钱啊,就外公那里还有几千块,开公司买楼又不是一两天的事,所以我就指望着你帮忙把面馆开好,多赚些钱,我好做这些事。”
冯一平喝了一口水,他现在也有些小兴奋,现在的感觉,就和以前自己创业的时候一样,不过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其它的都不太明晰,而现在,装修公司这事,也算的上有天时、地利、人和,没理由做不好。深耕细作个十年,争取到2003年房地产市场真正启动的时候,希望他的装修公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很巧的偶遇
可以的话,把书放进书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谢!
假期的时间总是过的快很多,第二家店,梅义良他们才刚收拾出个轮廓出来,就已经快年。
这三个月,冯振昌他们带到省城的四家人,收入都还不错,也都攒下了一两千块钱,所以年的这天,那四家买板栗的也不再做生意,进城的五家人,约着一起去年货展销会逛逛。
这次展销会是第三届,依然不在室内,而是在江边的一处广场上。
到了这,过年的气氛扑面而来,四个入口都搭着红色的牌坊,进去以后,广场上用钢架搭着一列列大棚子,上面蒙着天蓝色的雨布。棚子间的通道不窄,至少有两车道吧,这时乌泱泱的全是人,各个棚子的大红横幅下面,人头攒动,气氛那个热烈啊。
东明哥就,“这城里人过年和我们也没区别嘛,打个年货也跟我们一样。”
呵呵,还真是,现在城里人打年货一般也是全家上阵,不像后来,类似的展销会上,年轻人来都懒得来,以老人家居多。
大家分头行动,就是不买东西,感受感受这气氛,回去塆里也有谈资不是。
城市就是有各种隐形的福利,特别是一些副食和衣服,还真比镇里便宜,哪怕大家都是节省惯了的,出来的时候手里都有不少东西。
等到出口的时候,队里的几个主妇就有些后悔,“怎么买了这么些”
呵呵,这就是展销会的魔力,它能激起你的购买。
第二天一早,拎着大包包,大家满怀喜悦的踏上了归家之旅。
黄承中这个年也过的舒坦,一番运作,他终于在年前调到了镇林业站。在乡里的时候,他心里总有些没底,乡都已经被撤并,不定哪天一个文件下来,这个林业站也被撤编,总算到了镇里,这下他踏实了很多。
他一高兴,就答应了黄静萍的要求,过年的这前几天,就让她呆在镇上,带着妹妹一起玩几天。
本来不太喜欢逛街的她,这两天尽带着妹妹往外面跑,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下午,都要带着妹妹从街头挤到街尾,却又不买什么东西。
年的这一天下午,她又带着妹妹上街,还是和前几天一样,不怎么看东西,只看人。
上学的妹妹性子比较跳脱,这几天光跟着姐姐在人堆里挤来挤去,早就不耐烦,这时看着一个摊子上各色的糖果,就有些走不动道,黄静萍环顾了一周,叹了口气,给妹妹称了几两,“都年了,怎么还没回来”
二十五的这天,吃过了午饭,黄静萍又一个人来到了街上,漫无目的的在人群中游走,到街尾的车站那转了一遍,没有收获,她怀疑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有人喊她,她扭头一看,王昌宁从花坛边站起来,哦,看来是今天啦!
她走过去,明知故问,“你怎么一个人在这,等车吗这是要去哪”
“没有,我能去哪儿,我爸妈和姐姐今天从省城回来,下午会到,我一个人没事,就在这等他们。”这儿人不多,又空旷些,风比较大,王昌宁边边搓着手。
“大概几到,要不你去爸那坐坐吧。”
“大概三四吧,也快了,没事,不用麻烦。”
“那还有两三个钟头呢,去我爸那坐坐吧,提前一个时出来也可以。”黄静萍力邀。
黄承中明白,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镇上的这个位子熬到退休,所以他有了在镇里扎根的念头。这次分到的宿舍还是只有一间房子,他打算把老婆接到镇里做生意,所以租了一套民房,如果发展的好,他计划在镇里买块地,建座房子。
黄承中不在,年前应酬多,他又刚到新单位履职,这个时候要拜访的人多,只有女儿一个人在家围着听着音乐,围着火盆看。
黄静萍和王昌宁其实没什么好聊的,所以聊着聊着,就又到了冯一平身上,“他这次考的还真不错,又是年级第一,全县第二,和第一名只差了不到三分,真是可惜。”
“是啊,已经是第三次全县第二。”王昌宁着有些想笑,冯一平走前叫他领成绩单,他笑着问,“会不会还是第二”冯一平当时很不爽的嘟囔了一句,好像是“千年老二”什么的。
接下来黄静萍就旁敲侧击的问一些问题,都是关于冯一平的,她的意思,王昌宁心
第一百二十一章 纷至沓来
东明、明志、新华他们到家刚把东西放下,火还没生起来,左右邻居就纷纷登门,寒暄了几句,大家眼神灼灼的直接开口问,“这几个月赚了多少钱”
好吧,村里人在问你收入这样的问题上,一向是非常正面直接,光明正大。同样的问题,他们几个以前也经常问那些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
现在轮到他们自己,这才觉得,好像有点不太舒服不过当然都还是大概说了,“也就千把块钱吧!”
当下就有抽着烟斗的大爷算了一下,“那就是除掉吃喝,来回的车费,每个月还可以赚三百以上,啧啧!”
周围的人眼神更热烈,一句都不问省城多大啊,楼多高啊这样他们准备显摆一下的话题,全都热切的集中在生意上。
冯振昌他刚放下东西不久,就被开加工坊的冯志成拉去吃饭,刚走呢,来叫他吃饭的络绎不绝,有些人家干脆要叫他们三个一起去吃饭,梅秋萍再三推辞,最后还是应下了几家,等过一两天,家里收拾好了再去。
冯玉萱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热情,跟妈妈说,“跟以前还真不一样。”
确实大不一样,她出去打工之前的那一个春节,家里这个时候也络绎不绝的来人,不过都是要账的,爸妈把家里拿得出手的菜办了一桌又一桌,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说,现在呢,一下子翻了个个。
二伯三伯四伯家都送来了特意留下来的猪肉,加起来五六十斤,梅秋萍看了有些发愁,过年在家里就这么几天,吃不了多少,看来大部分要做成腊肉。
“没事,不是还有我吗,我喜欢吃肉,吃不完的我都带到乡里去。”冯一平笑着说。
“都跟我去家里吃饭,知道东明跟你们今天回来,早就把饭做好了在等。”二伯说。
都是一家人,那也不用推辞,回来这一通接待,其实也挺累的。
冯振昌回来的特别晚,十一点多才回来,满身酒气,走路都有些踉踉跄跄的“回来这么迟,还喝这么多,没喝过酒吗”
冯振昌很高兴,“一平他们都睡了在志成家没呆一会,就又被其他家叫过去,晚上一共去了三家。”
梅秋萍正打水给他洗脸,听了就问,“你没有趁着酒劲胡乱许诺什么吧,省城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又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县产板栗,其它地方去的人也多,要是大家一窝蜂的挤过去,谁能赚钱到时看你这张老脸这么回来见人。”
“这些话还用你嘱咐,”冯振昌拿热毛巾在脸上捂着,“回来之前我们几家不是都统一了口径,都先紧着自己兄弟,明年最多一家再带两家人出去,其它想做这个的,去县里市里都可以,要是自己去省里,赚不了钱也别怪我们。”
“我就怕你几杯酒一灌,别人再说几句好话,你嘴一张就答应下来。一平也说了,少喝点,能喝半斤最好只喝三两,你呢,只能喝三两,那一回不是喝个半斤下去”看着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冯振昌,梅秋萍习惯性的絮叨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早上还好,中饭和晚饭,冯振昌就没有在家吃过一餐,梅秋萍也不得不去赴了几家的约,至于冯一平,他是哪家都不去,还是在自己家吃的安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