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再说,只要回到老家,冯一平就放弃了晨练。

    


    镇里还好,你要是在村里大早上的绕着打谷场跑圈,那绝对是很矫情的一件事,有那力气,去地里干点什么不好,或者去山上做点什么不行

    


    “你难得回家一趟,怎么也得正经吃顿饭,”黄妈妈说,“不然我们都过意不去,”

    


    “那我来烧火吧,”

    


    “你来啊,那你就来吧,”黄承忠把添柴的事交给他,“这些事还会做”

    


    “在家里也是做惯了的,”冯一平笑。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听静萍说,你烧的菜也不错”黄妈妈问。

    


    “初中在乡里的那两年半,也算是锻炼出来了,不错说不上,有几个菜还行吧,”

    


    “我也吃过,你们水平还行,”黄承忠说,“男孩子里,已经很不错,”

    


    “你跟静萍,早饭不会也是随便对付一顿吧,”黄妈妈问,妈妈们总是关心这些。

    


    “没有,只不过没有这么正式,但花样还是不少,”

    


    当然,现在早餐也轮不到他们做,有莱蒂西亚。

    


    “早餐是要吃好,”黄承忠端过来一碗汤,“知道你不喜欢吃黄豆,猪脚炖黄花,里面还加了点腊肉,先尝尝,”

    


    站在灶旁的黄沁萍说,“没我的我吃醋了!”

    


    “家里没醋,”她妈妈说。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真没有一点隔阂。

    


    …………

    


    8点钟,吃早餐吃了一个多小时的冯一平才从黄静萍家出来,车里被他们塞进了好多东西,“路上小心点,出去的时候,就是不吃饭,也来家里坐坐,”

    


    “好的,还有沁萍,好好读书啊,你姐说了,你必须考上大学,她才会安排你出去留学,”

    


    黄沁萍现在可不是个省心的孩子,让她去美国读高中,黄静萍和冯一平,还真担心管教不好。

    


    “姐夫,你肯定有办法的,对吗,你帮帮我呗,”

    


    “我听你姐的,”

    


    “真没劲,你原来也怕老婆,”

    


    “你这个死丫头,”黄妈妈没好气的在小女儿背上拍了一巴掌。

    


    好吧,童言无忌。

    


    …………

    


    就是这天中午,镇里来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车队,打头的是几辆奥迪,中间有一辆依维柯,后面跟着两辆尼奥普兰的大巴。

    


    盛正带着手下,带着他们直接开到园区综合楼,不然,就镇政府那个小地方,这么多车,这么多人,还真容纳不下。

    


    省%委宣传部林副部长在县%委赵书记陪同下,笑着走向盛正,“小盛,真不错,”

    


    “部长这边请,我可不敢居功,这都是郭处长打下的基础,”盛正说。

    


    “哪里,”陪同前来的郭国坚连忙摆手,“镇里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这都是盛县长的功劳,”

    


    “都不错,都不错,”林副部长笑道。

    


    这样的话,也就他们俩会说,这两个年轻人,靠山都很硬实,再谦虚,只要是他们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对这一点,县里的赵书记认识最清楚,但他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没有五里坳,郭国坚、盛正这样背景的人调到县里当副县长,他还真担心自己的位子能坐多长时间。

    


    有了五里坳就好,这些高官子弟,一门心思的就扑在这,完全不管县里的其它事,顺带着县里在一些项目的审批、转移资金的划拨等,这些需要上级支持的事情上,都比以前顺畅好多,他现在都希望下一个来这里任职的,来头越大越好。

    


    “这是”林副部长看着眼前大楼问。

    


    “这是嘉盛工业园的综合楼,”盛正解释道,“镇政府还在上面,太小,容纳不了这么多媒体的领导,就向嘉盛借了这个地方,”

    


    “林部长,是现在这里转转,还是现在就去镇政府视察”赵书记问。

    


    “等记者们过来吧,”林副部长说,“镇里经济这么好,却没有想着首先给自己建大楼,挺好,”

    


    “虽然这几年税收上涨很多,但是以前欠账也太多,镇里现在所有的财政收入,都集中在交通、教育、卫生,这几个方面,”表功,谁都会,盛正也不例外。

    


    “首先想着群众,这很好,有你们这样的班子,我相信五里坳肯定会越来越好,”林部长点头,“老赵,我看过不了几年,县里就可以争取改市了嘛,”

    


    林部长这是很有水平的夸了他们一句。

    


    自从97年国家冻结县改市以来,每年成功撤县改市,包括县改区的,寥寥无几,一年不足7个。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成功县改市,绝对是对官员们最大的认可,这说明在他们的县,在经济实力和城镇化进程上,都处于前列。

    


    “部长过奖了,”

    


    其实县里还真有这个计划。

    


    县改市,除了政策倾斜、项目争取、下拨资金等等其它的各种好处,关键对官员们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意味着自己从此进入了省里的视野。

    


    大部分县里的干部,可没有郭国坚和盛正他们这样过硬背景,能让省里知道自己的努力,大部分在县一级工作的干部,做得再好,省里都是看不到的,由于省市是直接对接的,改成市,这意味着自己的努力,能落入省领导的眼中,晋升空间一下子开阔起来。

    


    …………

    


    两辆大巴停在怡佳门前,同行的记者们,提着大包小包下车后,就迫不及待的舒展着身体。

    


    今天来的这些,在一线的少,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特别是进到县里的这一段路,对他们来说,不是太轻松。

    


    在这些无冕之王的眼中,这个在省里名气越来越大的五里坳镇,也不过如此嘛!

    


     




第一百八十九章 得意忘形
    36岁的于旭辉最近有些春风得意,因为他们报社今年向省新闻专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提交的名单中,他的大名就在其中。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前,他将正式获得主任记者这一相当于副高的职称。

    


    对于在事业工作的人来说,职称这事有多重要,有多关键,那是毋庸置疑和无需赘述的。

    


    用流行的话说,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职称就相当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坑,填完了一个,紧接着有下一个,但是,你又不得不去填。

    


    懂行的人知道,记者和记者,那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可以叫记者,但从实习到见习,到助理,再到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不但一级压一级,而且含金量也大不相同。

    


    虽然说每一级工作多长时间之后,按理就可以跨入下一级,大概都有个时间表,但这事其实也没个准。

    


    就像很多公务员可能干了一辈子,临退休也没混上科级一样,在事业单位的很多人,同样到退休的时候,也依然可能还是个初级职称。

    


    比如说,要想当上有记者证的记者,也就是助理记者,有些人参加工作后一年就可以,有些,可能需要三四年。

    


    从助理记者到记者(中级),有些又可能只要一两年,但更多的,三五年还不行,这一阶段,有了更多硬性的规定,对外语有要求,对获奖有要求,对论文或专著有要求。

    


    如获奖的要求,独立撰写的文章,要获得省级新闻奖的三等奖以上一次或者市级三级或者二等级以上的两次。

    


    这些都满足了,还有一个名额的问题,虽然说起来没有定额,但实际操作中怎么可能没有

    


    有时候,你条件都满足了,可能需要论资排辈,把机会让给一些老资格的同志,同理,你也很可能会被一些后辈插队……。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总之,从事记者工作刚满10年,也没什么背景的他,今年能评上副高职称,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完全值得烹羊宰牛且为乐一把。

    


    说起来这事有点因祸得福的意思。

    


    他其实要感谢**。

    


    **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但在抗击**期间,同样也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他也是他们市新闻战线在**重点先进典型之一。

    


    虽然一开始这事他不愿意干,但又没办法不干,更没想到的是,最后他发表的一篇关于**的新闻,在省内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也是今年评主任记者的人里有他的缘故。

    


    这次参加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团,他其实是带着度假的心思来的。

    


    拜托,还有什么好采访的今年以来,报道冯一平,报道五里坳的,还少吗而且都是溢美之词。

    


    这只能说明嘉盛的公关工作做得好,或者说,他们舍得花钱。

    


    对他们来说,类似的事见过太多,这个村那个村这个镇那个镇的,说是挖掘和学习先进经验,说白了其实都是套路。

    


    但是,马上要迈入副高职称的于大记者没想到,这次采访,跟他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太大。

    

1...351352353354355...1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