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内耗,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冯先生,”穿着高跟鞋的前台,迈着小碎步跑过来,“有一家中文报纸,想对你进行一个专访,我该怎么答复”
“中文报纸”这个冯一平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两年前为了自己的那本书,他在美国好几个地方做过演讲,那一次,他同样接受了纽约几家中文报纸的访问,不过,不是专访。
“让他们留下联系方式,最迟明天给他们答复,”想必这些报纸,也是看到了自己跟布隆伯格午餐的新闻,才跟过来采访。
“干脆带我去华人街转转吧,”冯一平说。
“好的,那我们还是去法拉盛,”
“这边曼哈顿南端下城,现在已经高度商业化,生活成本很高,911后,已经让很多人觉得曼哈顿不够安全,因此,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好多华人,都把家搬到了法拉盛,现在得法拉盛,才是纽约最好的唐人街,”
“那好,就去那看看,”冯一平从善如流。
…………
通过电影和电视,不少人都了解了曼哈顿上东区的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
那么与此相对的便是皇后区。
穿过收费站的大桥,马上就看见许多建筑工地,以及好多没有阳台,由砖块砌成的陈旧的居民楼。
举目望去,除了满世界的这种四四方方的老楼,就只有各种五颜六色但是艺术感十足的墙壁涂鸦,确实非常热闹。
而且,和一般对美国社区不同,在这,就是那些老楼下面,也被辟成了商店,和国内一样,生活非常的方便。
“人真多,”还没真正走下去,布坎南就感慨了一句。
华人聚居的地方,总是如此。
冯一平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一个笑话,“那次在曼哈顿中国城,我听一个餐厅老板说,有一天,他店里来了个客人,专门挑了靠门口,能看到外面大街的位子,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而且好像看不厌的样子,”
“餐厅老板好奇的问他看什么那人说,我来自德克萨斯,来这就是看这些人的,”
“哈哈,”布坎南大笑,“德克萨斯州,真称得上是第地广人稀,他没见过街上一直这么多人,也正常,”
他们已经踏入热闹的“缅街”,这是法拉盛这个华人聚居区,最主要,也是最热闹的商业街。
当然,这个缅街,不要自作聪明的认为它跟缅甸有什么关系,真没有,那完全就是音译过来的,mainstreet。
走在热闹的缅街上,冯一平还是觉察出了这边与曼哈顿那边的唐人街不一样的地方,那边,听到
第一百零七章 高待遇
在海外,中文报纸其实很多,这是因为,各大中型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中文报纸有生存的土壤。最新最快更新
其次,是移民中本来就有不少“老报人”,其中不少人,可能原来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或其他专业性大报的知名记者或编辑,有的还具有主任或博士的头衔。
他们移民国外后,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情况下,只好重操旧业,靠办报为生。
三,是改革开放这么些年之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较快,不少国家主流社会,意识到华人及其文化的价值,发现华人市场有无穷的潜力,纷纷通过广告和其它方式,向华人推销其业务或产品。
受众为华人的中文报纸,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当然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去年休斯敦火箭队选中姚明,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但是,有生存的土壤,也有市场需求,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行就很好做,恰恰相反,海外各地的中文报纸,财政状况都不容乐观。
比如纽约,从出现第一份中文报纸到现在,先后有多达上百家中文报纸,后来因为经营的原因,有的坚持了几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因没有读者,就无声无息地停刊了,连一朵浪花都没激起来。
因为再怎么说,在美国,中文报纸,只是少数族裔报纸,广告客户资源有限。
总之,在海外的中文报纸,是创办很容易,但维持很难。
目前纽约的华文报纸也不下10多种,但除了一些华文周报以及不定期出版的华文报纸,实际上每天出版的华文日报主要有4家,分别是《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
在纽约的发行量,依次为9万份、5万份和4万5千份。
另一份报纸,是回归后才到纽约发展的《明报》,日发行量在2万份左右。
当然,这些报纸在北美,自然不止在纽约一地销售,在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温哥华、多伦多等地,都有销售,这也是冯一平看重他们的原因。
从这些中文报纸的一些改变上,其实也可以直观的得出一些结论。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包括人民日报的海外版,都是按港台那边的习惯,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的竖排排版。
6年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率先改版,改用简体字和从左到右的横排版,两年后,一向被认为亲中的侨报跟进,先是改成横排,让很多读者大为光火,之后前年底,它干脆也启用简体字,结果,成绩出来了,发行量大增20%。
发行量,可以说是一家报纸的命脉,因为发行量大,才能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
有了侨报的成功示范,星岛日报没怎么犹豫的就改成了更让大陆移民习惯的横排版,当然,它目前还是用繁体字。
最后,有台资背景的世界日报,不顾一些读者的反对,也在今年春节后,改用横排排版,虽然目前依然用繁体字,但是和星岛一样,“不排除之后改用简体字,”
经由这些报纸的改版,其实就可以非常直接的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冯一平这个大陆首富的身家,现在跟港台那些成名多年的富豪还有差距,但是在其它方面,大陆的影响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习惯的改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自然是综合实力的增强。
…………
翌日上午十点,冯一平在纽约公司会议室,接受了包括明报在内的四家报纸的联合采访。
这样的机会,这四家报纸都非常重视。
冯一平的脱口秀首秀,是美国甚至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奥普拉脱口秀,他在美国接受报纸的第一次专访,按理说轮不到他们这四家头上,不说是美国影响力排名前三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来做,就冲冯一平这一阵子的这么多动作,至少得由华尔街日报来做。
所以他们这一次,齐刷刷的派出了在纽约的总编辑,这样的采访,这样的待遇,冯一平可以说是第一人。
四个总编,外加摄像和其它助理,加起来近二十人,以及一些设备器材,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的。
没有美眉,四个总编辑,一水的中老年爷们。
“你好冯先生,很高兴得到这个机会,”世界日报的总编辑,抢先用一口台普跟他打招呼。
“我也很荣幸能跟几位总编见面,老实说,我有些受宠若惊,”在这样的场合,冯一平总是很谦逊。
“冯先生你完全当得起,”星岛日报的总编辑,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国内的年轻人,能在美国有这么大的成就,真是让我们欣慰又自豪的一件事,”
“您过奖了,叫我一平就好,”
老编辑还不放手,“卓远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
“您认识包先生”
“呵呵,香港就那么一块弹丸之地,离港前,和他多有接触,”老先生笑着说,“本来以为他已经颐养天年,没曾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享誉世界的期刊总编,真是叫人艳羡,”
“之前联系的时候,他一直对冯先生多有推崇,现在一看,果不其然,”他拍着冯一平的手,对周围的人说,“短短几年,冯先生就成功的创办了一份世界级的期刊,真是让我们这些自诩为媒体人的家伙,相形见拙,”
“您客气,前沿杂志的成功,起主要作用的是包总,”
&nbs
第一百零八章 就这样把你征服
这个问题的问的还真是!不过,冯一平也能理解,世界日报的老读者,就是那些人,他问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替那些人问的。
“首先,从我个人而言,我向来不推崇类似你死我活之类的观点,我认为那是非常过时的观念,现在的这个世界,包容性极强,容得下你,容得下我,也容得下他,”
“而且,如果把那些老观念延展一下,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全死了,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活,活得很好,更大的可能是,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你,”
“同时,如果你了解过我的经历,你会发现,我向来没做在一些已经非常热门成熟的领域发展,去抢比人的饭碗的事,”
“即使我们进入了酒店和零售这样的传统行业,我们注重的,也是快捷酒店和便利店这些原本的从业者并不注重的业态,”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在我们大规模投入的带动下,国内不管是快捷酒店还是便利店,这两年整体发展的都很迅速,”
“可以说,我们不但没有抢原本的那个蛋糕,还主动帮着把那个蛋糕做大了,”
这些话,是冯一平随随便便的靠在椅子上,以跟下属开会安排工作一样的口吻说的。
他是觉得,既然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够端庄大气,那自己也没必要客客气气的。
“呵呵,确实如此,一平你这也是在践行你的蓝海战略,”星岛日报的郑老主编笑着插了一句。
“您过奖了,”冯一平说。
“但事情就是这样,包括我们涉足传媒业,同样没有在香港本地跟大家争那个本来就不够分的蛋糕,我们瞄准的,是全球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