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呵呵,很精打细算。方法也对头,不错,”院长点了点头,“听说你在学校的科技园也租了不少地方,准备在大家都停止往互联网投资的时候,办一家网站。是吗”

    “是的院长,依托学校丰富的人力和科研资源,我们准备办一家专业的汽车网站,按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十年内。我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这里面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我们的这家汽车网站,会涵盖大家从选车、购车,到用车,以及售后的所有过程,客观公正的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我们的目标,是吸引全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用户,日均覆盖人数两百万以上,争取三年内,在纳斯达克上市。”

    至于时机和政策允许的时候,涉足汽车金融一事,冯一平现在没提,那还有些遥远。

    说到自己的公司,冯一平一点都不磕巴,在五位从厅级到正国级领导的注视下侃侃而谈。

    “哈哈,你这话说的,我听了都挺振奋,”院长笑着说。

    对汽车行业,他当然非常熟悉,不过,看着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自己面前神采飞扬的说,十年内,我国的汽车产销量,都将跃居世界第一,说实话,他很欣慰,也很受鼓舞。

    “这是肯定会发生的,就我们村,现在已经有三十多辆车,虽然大部分是面包车,班上的同学,好多也在计划购车,”冯一平补充了一句。

    “你们村那么多买车,也跟你做的事有关吧,”院长笑着问。

    听了这话,冯一平顿时觉得,之前的那些小心思完全是白搭,院长连这事都知道,他在香港办杂志的事,肯定也知道。

    “那都是应该做的,”

    “这个应该说得好,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致富,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实现全民富裕,”院长做了总结,“你所有的这些公司,雇员多少去年实现销售多少”

    这些数字,冯一平记得滚瓜乱熟,“到去年底,一共雇员5173人,实现销售3亿2千万,累计纳税2896万,今年的形式不错,比我们预定的目标还要好,销售和纳税,都会翻番。”

    院长喜欢人用数字说话,这些数字,对院长来说,都是小不点,但是,这个增长率确实很喜人,“你这个体量也不算小,还能实现三位数的增长,挺好!”

    “主要是现在这个时代好,国家的政策好,”冯一平还是不好意思当着院长的面,说中央领导的好的话。

    &nb




第三十三章 汇报
    车停在办公楼前,从保安到前台,以及路上遇到每一个人,都笑着问他,“回来啦!”

    冯一平笑着点头,看来今天这事,已经扩散到了公司。

    到了楼上,一堆男女员工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见到了吗”“都谈了些什么”握手拍照了吗”

    冯一平发现,连那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员工,这时也围了过来,一脸热切的看着自己。

    “见到了,”他这话一说出口,大家马上欢呼起来。

    “一平,过来一下,”金翎站在办公室门口,朝这边挥手,看来连她也不能免俗。

    连黄静萍也在,一进门,她就抱着冯一平的手,“怎么样”

    “挺好,谈了大概五六分钟,我记得很清楚,期间,院长一共说了四次很好,一次挺好,一次很不错,三次不错,”冯一平面有得色的显摆了一下。

    “真的”黄静萍笑得嘴都快裂到耳朵后面。

    金翎这次也没挑刺,“那真的不错!”

    “合照了吗”黄静萍又问。

    “当然,和院长照了,也和教育部长照了,”

    “呵呵,等照片送过来,我一定要多洗几张,给你家里寄一张,给我家里寄一张,我们家里摆一张,你办公室里摆一张,”黄静萍扳着手指算。

    “告诉你们,握手合影都不算是事,”冯一平故作神秘的压低了声音,“会面结束的时候,我都拥抱了院长一下,”

    听了这话,黄静萍拉着他的胳膊一个劲的摇。“喔哦!”

    冯一平看出金翎有点不相信,“不骗你,我也不知道啊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提出了这个要求,院长也同意了,”

    看冯一平高兴得有点过头。金翎忍住不给他泼泼冷水,“你知道,这种会见时说的话,你不能……,”

    “我明白,”冯一平打断了她的话,“就像我轻易也不会责骂那些一线的员工一样,”

    他和院长之间,比他和那些还没有正式上岗的学员之间。隔的层级还要多,会面时院长说的那些话,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长辈,对表现还不错的年轻后辈的肯定,其中当然有客气的成份。

    要是因此而沾沾自喜,喜不自胜,那就太不成熟。

    不过。冯一平马上又找到了其它显摆的东西,他掏出一盒名片来。“你们院长的名片你有吗”

    他把哈佛商学院院长克拉克的名片,在金翎眼前晃啊晃的。

    “他也来了”金翎抢下去看了几眼。

    “是的,他也是委员之一,还有,你看,”冯一平把那些名片一张张的摆在桌子上。“麦肯锡、高通、高盛、摩根大通、柯达、沃尔玛、诺基亚、可口可乐、福特、软银、联想、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证监会主席……,”

    “这个不错,”金翎一张张的看过去,这些都不是一般人,都是这些企业的一把手。也只有这样的场合,才能一次性收集这么多。

    “另外,我还接到了不少邀请,国外的就有十多个,唉,真的是无暇分身,”

    他那得瑟的样子,真的有点欠扁。

    “哦,我要马上和出版社联系,”显摆了一会,冯一平想起来有大事要做,院长都亲自关注的事,还能不抓紧吗

    几次联系冯一平,却始终是前台小美接的电话,所以商务印书馆出版部的人,接到冯一平电话的时候,非常高兴,“那您明天有时间吗”

    虽然创建于上海,但商务印书馆其实在五十年代,就把总部迁到了首都,方便得很。

    “那麻烦你,明天下午吧,两点钟,我在公司,”

    放下电话,冯一平许了一个愿望,希望明天早上,再多几家报纸报道这本书吧!

    晚上吃火锅,黄静萍偏一个劲的催,“吃快点,不要让爸妈他们等,”

    自从昨天向家里报告了这个消息之后,爸妈估计一直在翘首期待着。

    可是,亲,这是火锅好不好,很烫的咧。

    结果,新闻联播还没完,客厅的电话就欢快的响了起来,不消说,肯定是家里的。

    果然,接起电话,那边很吵,梅秋萍刚问了一句,“一平,晚饭吃了吗”

    冯一平还没回答,就听爸爸说,“这个时候还问这个干什么”

    接下来就换他问,“快说说,见到了吗见了多长时间有没有握手有没有合影”

    梅秋萍一直在旁边说,“我来问,”



第三十四章 抹黑
    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有想法的人——他们中有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有本来已经有些知名度的人,非常清楚的意识到了“知名度”这个玩意的含金量,因为“知名度”,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变现。,

    所以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制造各种话题,就是为了引来公众对自己的关注。

    一番运作之后,好多普通人成功的晋身为“网红”,之后,有的成功傍上了富豪,成了富婆,不少开起了网店,当起了店主,据说最成功的,一年能有八位数的收入。

    还有些,不管是有正面还是负面的知名度,就靠着自己有“知名度”的这副皮囊,来钱更快。

    比如那个以一人之力,轻轻松松的干倒了一家百年老店的“郭某某”,与人春风一度,就能得到大多数人一年都赚不到的收入。

    至于那些本来有点知名度的人,也是各种绯闻,各种捆绑,各种跟风,各种模仿,不管网友是骂还是赞,总之,经常让自己登上热搜榜头条,成功的从国内二三线的位置,进步到可以去国际上刷声望。

    在网友们一边倒的嗤笑声中,被嗤笑的人,已经接各种代言接到手软。

    眼前发生的事,让冯一平觉得自己那么多年,还真有些白混了的感觉。

    原来他后来见识的那些手段,是现在的人,早就玩剩下的,原来现在就有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了“知名度”的重要性,也早就会各种“捆绑”。

    省城,冯玉萱今天脾气特别大,办公室没人敢进。电话在响她也不接,把一份报纸狠狠的拍在桌上,“放屁!”

    地下,还胡乱丢着好几份报纸。

    首都,今天的公司里,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愤懑之情。茶水间那里,不少员工都在义愤填膺的议论着。

    金翎把一大叠报纸送到冯一平桌上,“你看看吧,”

    冯一平翻了翻,只看看标题,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还好我爸妈在村里,看不到这么多报纸,不然以他们的性子。特别是我妈,怕是早就要骂娘。”

    “你就一点也不生气”金翎不解,有些她看了都挺气。

    “生气那不正中他们下怀!”

    事情很简单,在越来越多的报纸,都报道了冯一平这本书,为蓝海战略积攒了很高的知名度之后,一些报纸上,也跟着出现了不少批评和唱反调的文章。

    说白了。就是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决心抓住这个目前热门的话题。炒一炒自己的知名度。

    首先开炮的是南方某报纸,刊登了一位吴姓“专家”的文章,标题挺吸引人,“是管理专著,还是管理小说”

    文中说,这些年中国企业走过的路。证实了一点,那就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产业内竞争能力与优势的建立,才是中国企业的正路。

    试图寻找没有对抗性竞争的领域的战略,也许适合于个别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年少成名”的“天才”,但对于大多企业而言,逃避产业内的竞争无疑于自杀,在“红海”中尚不能建立竞争优势,你能相信它到“蓝海”中能畅游吗

    这本专著的作者,据说原来写过小说,写蓝海“战略”的时候,可能同样是按小说写的,所以,他所谓的“战略”,依然停留在文学式管理作家的梦想之中,这与在武侠小说中,寻觅绝世武功秘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企业的战略与管理,不是超现实主义的,假设我们的企业请那位冯同学咨询,那么他最大的结论可能就是:“这个行当你别干了,找一个没有竞争对手,而又能创造高价值、高利润的行业干吧。”

    企业不想竞争,想找蓝海,就和那些人,想找一个“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蓝海战略》之所以受人追捧,本质上反应的,不是进取的企业精神,而是投机的惰性思维,谋求企业策略的简单化和通俗化,似乎成了管理者们理直气壮的要求,但我要说的是,这些人,理应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

    至于作者,我不想说什么,算了吧,他还是个分不清小说和现实的孩子,最好还是不要告诉他,诸如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这样残酷的事实吧!

    …… ……

    另一位姓马的,自述来头更大,留学海外多年,现在是一家刊物的主编,同时还是国内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不包括清华,以及几个名头看上去很高大上的研究所研究员。

    他也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是美酒还是毒药”

    这标题,更能让人产生好奇心!

    冯一平看了,很有后来看朋友圈里那些文章的赶脚。

    “进来有一本还没有出中文版的书,受



第三十五章 最后一班岗
    许大秘拎着自己老板的公文包,一直走到董事长办公室门口,才交给王总,听见敲门声,里面问,“是老王吧,快请进!”

    王总满脸堆笑的走进去,许大秘脸色则有些异样,整个公司,也只有董事长能这么称呼王总,其它的副总,叫老王的时候都少,就是叫“老王”的时候,也没谁会在后面加上一个“吧”字。

    “利大姐,董事长这大概要谈什么事”公司上下,也只有董事长的秘书是女性,当然,必须得是一个中年大妈。

    “这我哪清楚”利大姐一点口风不透,不过,想着董事长一推,自己也马上要失势,而这个小许,将来坐的有可能就是自己现在这个位置,就压低声音说了一句,“这两天,他把关于嘉盛的那些报道,全都过目了一遍。”

    “谢谢利大姐,”嘉盛的报道,听了这话,小许不禁有些不好的猜测。

    办公室里的两个,讨论的就是这事,董事长按了按那一摞报纸,问王副总,“这些,你看了吗”

    “看了,”王副总笑着说,“那个小伙子不错,虽然我还没看他的那本书,不过有那么多人推崇,想来是有些见地的,这也说明我们省是个出人才的好地方,”

    “是,金翎也不错,老王,现在看,我们当初,放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啊,你看看,就这么几年,她带着那家公司,居然已经开创下了那么大的局面,”董事长有些感概。

    当时金翎折腾了一通要走,金主任还跟他打了招呼,那是也没多想。以为是年轻人还没定性,爽快的同意了,现在想想,是人家不想在自己手下混,不想浪费时间。

    “是,金翎这姑娘不错。能干,”王副总一时也有些猜不透,董事长把他叫来是干什么。

    “他们的便利店,怕是到明年,就会把我们集团都给甩在后面,”董事长说。

    王副总现在咂摸出一些味道来,“我们商场的发展也不错,”

    “是,商场是还不错。可是你看看佳美,这都几年了,他们那边都快全国连锁,我们呢,还在原地转圈子,你看看他们的财务报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销售没涨费用涨,能赢利的单店都没几家。”

    “佳美发展的是不太理想,可是总部对佳美的定位一直在反复,好几位始终不赞成佳美朝其它地方发展,”王副总解释道。

    “他们顾虑的有道理,省城条件这么好,可以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省城的这些店都不能赢利,下面那些县市,不是更难赢利多开多亏!

    志韬这是第三任总经理吧,好像只有小金离职前的那一个月,大刀阔虎的做了一些事。才实现持平,”
1...162163164165166...1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