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头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那好,不打扰了,记得答应我的事啊!”
“没问题。”金老师电话都挂了半天,冯一平还捧着手机在那里自言自语,慢慢的朝回走,离正在检票口排队的人很近的时候,表情严肃的大声说,“好,我马上回来,”
他急匆匆的穿过那一个个热情的乡亲,对被围在中间的外公和爸妈说。“香港那边有急事,我得马上回公司处理,”
“行,你去忙吧,这边有小高带着我们,”外公说。
“你去吧,”冯振昌也说,
“路上小心点。别开快车,”梅秋萍也嘱咐了一句。
“我知道。那高哥,这里就拜托你了,”
被圈在面的高志毅笑着说,“放心吧,”
李嘉笑得都没劲了,塌塌的整个人搭在高志毅身上。这会连话也说不出来,她当然也清楚冯一平这肯定是托词,要不是高志毅拉着,她还真想问问具体是什么事。
冯一平决定了,以后一定给高志毅创造一些在女孩子堆里的工作机会。
他笑着对几十口子家长抱了个罗圈揖。“不好意思,不能陪大家,”
“没事,你去忙吧,正事要紧,晚上跟我们一块吃饭吗到时我有照片拿给你看,”好些人,说得居然都是差不多的话。
看着原本走着的冯一平,听了这话小跑起来,他们对中间冯一平的三个家长说,“真是个好小伙子啊!”
冯振昌说,“你们是不知道,他太有主见,好多方面都不让我们省心,个人的事,我们完全管不了,高中就瞒着我们谈了女朋友”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现在的年轻人,谈几个朋友算什么,不过,像你们这样的家庭,不比我们这些小门小户,这儿媳妇还真得好好挑挑,”
冯一平跑到了车里,擦了把额头上的汗,这才松了一口气,刚才的场面,他真的是应付不来。
本来挺好的,大部队由各自子女和高志毅他们陪着,坐火车昨天下午抵达首都,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今天游览首都的几个著名景。
原本都挺顺利,也不知道是哪个妈妈起的头,家长们关心起了冯一平的个人问题,然后好家伙,冯一平是不知道,原来不止中年阿姨喜欢做这保媒拉纤的事,中年大叔也挺热衷的——当然,这个可能主要是针对的对象不同吧。
然之后,好好的游览之路,就变成了做媒大会,一大叔先说,“我们村有个姑娘,成绩比一平你差点,也是去年考到上海一家大学读书,听说表现不错,还拿了奖学
第三百一十章 表演在即
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一个你自己呆腻了地方,到另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 …≦,
对有些人来说真是如此。
这个有些人,指的是日子过得很轻松,去哪都不是问题,随时都可以连行囊都不用收拾,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不仅旅游没意思,他日子太好过,以至于觉得连过日子都觉着没意思,所以什么事都觉得腻。
但对这些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来说,这次旅游的每一刻,对他们而言都充满着惊喜。
天蒙蒙亮从首都出发,看着还没苏醒过来的,这个他们昨天刚刚大略逛过一遍的大城市,大家都在热议着,看着外面的有些建筑,几个人会异口同声的说,“昨天来过这,”
出了首都圈,他们也有感概的,虽然坐火车来的时候,就感叹了一路,这会又会忍不住说一声,“这里真平啊!”
是的,真平啊!在县里,随便一个地方,你举目四顾,会看到周围是一座山挨着一座山,你被一圈一圈的山,围在中央。
而在这一块,虽然也有些山,但和老家的那些成片成片,一圈圈的山比,这些算什么
三句话离不了老本行,看着远处的农田,他们都眼睛放光,跟着还会感概,在这地方种地真容易!
和山区的老家一比,在这些地方种地确实容易,就是不用机械,也轻松好多。
在老家,山上的那些田地,播种之前,要扛着犁去翻地。然后要挑着种子肥料去播种,再不说之后的精心伺候,就是等收割了,又得辛辛苦苦,一担一担的挑下来,哪一步都不容易。
此行一共三辆车。开路的是冯一平的越野车,中间是12米长,55座的豪华大巴,压阵的是一辆坐着摄影等后勤人员的商务车。
爸妈和外公都在更舒适的大巴车上,冯一平这会也在和黄静萍讨论这个话题,“外公和爸妈他们第一次来这,最羡慕的就是这里的平坦,你知道吗,有一阵子有个说法。说国家打算把我们市几个县的人,都迁到新疆去,当时听说那边平坦,不少人真的都还挺高兴,”
“你不是说那边缺水吗”
听她问这个问题,冯一平很欣慰,和自己这样一个博学的人在一起,黄静萍终于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缺不缺水的先不考虑。你在老家也帮着干过活,应该能明白地势平坦的土地。对爸妈的吸引力,”
“我知道,你当时肯定也是赞成的,那边的姑娘,能歌善舞,眼眶深。睫毛长,你肯定喜欢!”
“唉,我就喜欢你这样眼眶不深,睫毛不长的,”
“恩。我也相信你,会把老家建设得山美水美城市美!”
…… ……
过了位于蒙古高原南缘的张北,真正纯正的草原风光就慢慢的铺在大家面前。
时维6月,正是来草原观光的好时候。
湛蓝的天空下,碧绿的草原,顺着蜿蜒起伏的丘陵,一直铺向远方,你此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美不美,而是壮观!
它并不是一味的绿,色彩丰富的很,嫩绿、深绿,那些被天上云彩遮住阳光的地块,则是青色,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中间那一片片嫩黄色、白色的野花。
“我要是能画画就好了,”同样也是第一次到大草原的黄静萍趴在车窗上,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感概。
冯一平很煞风景的指了指相机,“有这个就好,”
自己旅游确实自在,看到景色美的地方,想停就停,父母们面对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震撼,想
第三百一十一章 宛如天籁
在这离家至少上千里地的景区,不管平日里过得得志还是憋屈,大家这会都挺嗨,放得都挺开,不管会不会跳,不少人都跟着穿着民族盛装的工作人员,围着篝火,扭了起来。 ,
这就是旅游的好处之一吧,逃出原有的巢窠,不管是暂时麻醉一下,还是短暂逃避一下,都是一个难得放松的机会。
冯一平后来就没有这样的自觉,他一直想着要等有钱又有闲的时候,再好好去看看远方的世界,平时顶多就在城市周边转转。
所以,直到他因为到现在还不太清楚的原因重生的时候,他就只在东南亚转了一圈,连国内的好多地方,特别是北方的这几省,他都没怎么踏足过。
现在想起来,真是挺傻的,按他原来那样的想法,就是没有重生,估计他到终于见马克思的那一天,也不能好好的在国内国外转悠一次,赚钱这事,是没个头的,而时间,就像女孩子胸前的那条沟,只要有心,总是能挤出来的。
这样的篝火晚会挺有意思,不像平常看到的晚会,大多数人是观众,都坐在台下看台上演员的演出,泾渭分明。
这个不一样,没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人轮番的表演不同类型的节目,其实就不存在什么观众和演员的区分,大家都在参与,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如果真说有表演的,就只有三个,其中有两个人在奏乐,一个拉和冯一平背着的那把一样的马头琴,另一个拉着四胡,前面站着一个身材敦厚壮实的蒙古族大姐,非常传统的蒙古族大姐——真个是面如满月。在那轻松的用蒙古语唱歌。
虽然听不懂唱的是啥,但是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又极具草原气息,很原生态。
比那些学院派歌手。带着匠气的声音更具生活气息,更打动人——冯一平和张彦就挺喜欢这种风格的民族歌曲。
就是在这样不明觉美的歌声中,大家跟着蒙古族的兄弟姐妹一起,照猫画虎的跳起来,跳得好与坏,暂且不论,论气氛,真比那些正规的晚会要好太多,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呆的时间长了。在条条框框里局限的时间久了,就是想在这城里难得见到的灿烂星光下,恣意的挥洒一会。
等到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来的时候,冯一平拉了黄静萍一把,也加入进去,拉着身边不认识的人的手,一起跳了起来。
其实也不能叫跳吧。就和走步差不多,不过。跳的人都很开心,旁边看的父母们也很开心,虽然或者不会跳,或者不好意思跳,或者是真跳不动,但是打拍子这事还是会的。
木柴烧得霹喇响。火星四溅,不少人慢慢的退出去休息,只有冯一平他们这二十来个二十岁左右,精力充沛得不行的家伙,越跳越起劲。感觉又回到学生时代,在开联欢会一样,直到琴声和歌声停下来。
年龄大的游客陆续回房休息,只有像他们这样的小年轻还围在旁边不肯走,也有不少情侣模样的,围在篝火旁窃窃私语。
冯一平擦了把头上的汗,拿着自己的琴盒,对拉马头琴的那位大汉说,“赛怒,阿哈,我能借这个地方拉一曲吗”
正在拿着大杯子喝水的蒙古大哥爽快的起身,让出了自己凳子,饶有兴致的看着冯一平从琴盒里拿出马头琴来。
除了在初中的时候,和黄静萍一起在班里的晚会上唱过歌,这是冯一平第一次在大众面前表演,不过,好歹是在几千人的大会上坐在主席台中间发言的人,对着眼下这几十口子人,他并不太紧张。
调了调弦,调了调话筒的高度,把琴箱夹在两腿中间,静了一会心,等着两个摄像到位,他右手往前一送,拉响了已经练了好几个月的那首曲子。
他要在这露一手的事,连爸妈都不知道,但是看着他走到话筒前,那些准备回去休息的家长也都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时候,又都围了过来。
梅建中看着外孙和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员工,问黄静萍,“一平这是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过年后他就在练琴,”
“怎么还要找人拍下来呢”梅秋萍问。
“他没跟我说,”黄静萍摇了摇头,想了一下,“可能,肯定跟生意有关,”
虽然冯一平没跟她明说,但她从冯一平跟金翎的谈话里,能猜一些出来,虽然这个月初,有佳已经在端午节时举办过三天的促销活动,但其实从上个月开始,他们就在筹备一个从公历6月30号起,持续一周的大型促销活动,名为“半年”。
并不爱
第三百一十二章 真不卖
冯一平闭着眼睛,从被窝里伸出手朝旁边一摸,却摸了个空,睁眼一看,黄静萍已经不在床上。 ∮,
从虚掩的门外,可以听到有洗刷杯子的声音,以及鸟叫声,还有蒙古马在叫唤着,真是美好的一天!
“咔哒”一声,门被轻轻推开,黄静萍端着一个脸盆走进来,“你醒啦!”她轻轻的在冯一平脸上亲了一下,嘴唇凉凉的,还带着牙膏的香气,“起来好不好早上的风景可好啦,空气也好,叔叔阿姨刚陪着外公,也去湖那边逛,起来吧,好不好”
她又像哄小孩子一样哄着冯一平。
“嗯,”冯一平把头埋在她的脖颈间,闻着那熟悉的体香,“再亲我一下我就起来,”
“唔嗯,”黄静萍爽快的在他脸上亲了两下,跟着就动手掀被子,“起床咯,”冯一平大叫了一声,飞快的套上衣服,拉开门,清风就带着草原的气息吹了进来。
“真舒服,”他站在门外伸了个懒腰,发现基本没有睡懒觉的,大家三三两两的都起来了,自己的这拨人,家长们好多都围在那些马和骆驼的旁边,习惯性的蹲在地上抽着烟,看着眼前这难得一见的大牲畜,和旁边的人热切的议论着。
这要是带他们到一个山上的景区,他们估计还没有这个雅兴,这辈子,其它的景没看过,山是真看厌了,但是这样平坦的地界,他们还真觉得挺稀奇,一时半会怕是看不够。
“快洗簌吧,”黄静萍把挤好牙膏的牙刷递了过来。
冯一平明白她的心思,昨天晚上,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外公和爸妈的眼皮底下。公然住到一起,那一众乡亲也都知道,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当然不好让冯一平在这个早上睡懒觉。
冯一平拿着相机,牵着黄静萍的手,去湖边找爸妈。不时有人跟他们打招呼,“起来啦,”
等走过去以后,还听得到后面传来,“真是般配”这样的话,黄静顿时萍心情大好,笑眯眯的,更加紧紧的挽着冯一平。
爸妈和外公他们,这会正看着几匹马。在一艘旧木船改成的水槽里喝水,冯振昌抱着手围着那几匹马走来走去,看来很有去摸上一把的冲动。
“外公,爸妈,昨晚睡得好吗”
“挺好的,就是这地方,白天那么热,晚上还真有点凉。”梅建中笑着说。
“你们两别动,”梅秋萍脖子上也挎着相机。对着他们咔嚓了一张,“中午一定给你多照几张骑在马上的,你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只给姐姐照了张骑马的相,没给你照,你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的事吗”
“妈。哪有这样的事,”父母好像都一样,总喜欢在孩子的对象面前,说他们小时候的糗事。
“是穿军装骑马的照片吗我小时候也照了一张,现在好像还在。”黄静萍笑着说。
“是啊,照相这事,都是女孩子多,你说他一个男孩子,和姐姐争这个干什么”
那会,照相还是个稀罕事,偶尔也会有师傅带着相机,牵着匹驮着几套衣服的马,走村串户的给大家照相。
多少钱一张冯一平记不大清楚,应该是一块或者不到一块吧,反正在当时是件挺稀罕的事,那好像也是懂事的他,第一次哭闹着跟爸妈要钱。
“我不是想照相,是当时对照相机很感兴趣,”冯一平弱弱的辩了一句。
这其实也是真的,在那个冯宏兵家的双卡录音机,是整个村里最稀罕物件的年代,照相机在他们这些乡下孩子眼中,是妥妥的高科技,甚至说是黑科技。
可惜没人理他,黄静萍和妈妈在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外公和爸爸头对头的蹲在地下,在说着什么,他凑过去,梅建中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来,“你说这么好的地,旁边又是水,开出来种点什么不好”
真是个朴实可爱的农村小老头,要是让他到了皇帝的御花园里,他可能也会对那些花花木木的不以为然,砸吧砸吧嘴说,“白瞎了这块好地,”
“外公,我们回去吃早饭吧,”冯一平笑着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