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我是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渡红尘
芈昭冷冷地留下一句,没有丝毫犹豫地转身离去,唯独留下胡老脸色略显阴沉,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他眉头紧锁,似是想到了什么。
胡老沉默良久,最终苦笑地叹了口气:哎,但愿不是那个人吧。如果他还在,可就真的麻烦大了。不行,阴阳家向来睚眦必报,我这次怕是为廷尉惹了大麻烦。
就在袁绍心头悲愤之际,芈昭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他们身前。
袁绍见芈昭出现,激动的热泪盈眶,悲愤道:大师兄,我。
芈昭见此,皱眉训斥道:男儿在世,何惜一败。些许小小的挫折就哭哭啼啼,将来如何能够成就大事。
袁绍被训斥地神色尴尬,却又不敢反驳。
先不说芈昭的实力,就是对方的辈分也不是他能够轻视。
芈昭说完,好似感觉自己说的太重了,安慰道:汉太祖生前不知道在各方诸侯手中败了多少次,但最终还不是战胜西楚霸王打下了汉朝数百年的基业。你若是连这点雄心壮志都没有,将来如何能够成事。
袁绍闻言既是惭愧,又有些苦涩。
今日一战,他虽然暂时还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兵马,但也能猜到几分。
芈昭不给袁绍继续开口的机会,沉重道:走,此地不宜久留。
袁绍错愕道:难道以大师兄的修为,也不敌那小儿不成?
芈昭皱眉道:他身边有狐族大能守护,此事怕没有那么简单。你先随我回去,这件事还需尽快禀明师父方可。
芈昭虽不知胡老为什么要帮助李昊,但他知道这件事既然牵扯到了异族大能,就不是自己能够做主。
袁绍满脸震惊,有些反应不过来。
异族大能!?
芈昭没有继续解释,随手捏出神通法诀。
却见几人身上突然蒙上了微弱的土黄色光芒,随后化作一道流光飞向了远方。
虎牢关。
李昊虽然凭借虎牢关前的地利,一举解决了大半的关东联军,但自身的法力消耗也非常大。在等待牛辅与李傕准备兵马的空档,他也努力地恢复着自身的法力。
当李昊的法力还未恢复半数的时候,胡老出现在了虎牢关内。
他打量着李昊,感慨万千: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昊看到胡老,并未感到惊讶。
因为在他施展黄天领域的时候,就已经感知到了胡老的气息。同时他也隐隐明白,为什么刘辩会有机会脱离掌控。
李昊皱眉道:您怎么会在这里?
胡老叹息道:前些时日,老朽在都城无意中碰到个修行界的老熟人,又恰好见他多次出入司徒府邸,心中疑惑之下,故而尾随至此。
不想此人竟与关东联盟联系颇深,看来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哎,也不知此事时好时坏,还望将军日后多加小心为妙。
李昊听得满头雾水,完全搞不懂胡老话中的意思。
到底是什么人按捺不住了,又为什么要多加小心。
李昊疑惑道:胡老这是什么意思?
胡老深吸了口气,目光有些迷离,叹道:这件事说来就有些长了,还要追溯到始皇帝,以及汉武帝。
李昊挑了挑眉,没有言语。
胡老没有明言,反问道:将军可曾想过,为何天下奇人异士数不胜数,甚至不乏长寿千载万载的长生种,但如今却未曾有长生的帝王?
李昊听到这里,更是好奇。
长生种!?
他心中默念一声,转而又将注意力放在了胡老的问题上,道:按理来说,天下既然有奇人异士无数,帝王至尊没有道理不去追求长生大道。只是知节愚钝,从未听说有成就长生的帝王。
胡老微微摇头:将军此言,也对,也不对。
世间并非没有得道长生的帝王,上古人皇无不是手段通天,有着超凡入圣的强大修为。只是到了近代,再也没有帝王能够长生。至于其中的缘由,就颇为复杂了。
胡老说到这里,微微顿了一下,似是在寻思着该如何解释。
他沉吟道:将军应该听说过大禹九鼎,而帝王长生之谜,就与这九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帝王不同于普通修士,想要修行长生之道不仅需要天地灵气,更需要人族愿力相助。
奈何人族愿力是世间最驳杂的力量之一,纵然是上古人皇在世的时候,也不敢直接吸收炼化。故而大禹生前铸造了九鼎,作为镇压九州龙脉,以及收集愿力的器皿。
而老朽今天要说的事情,就与这九州鼎,以及始皇帝,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
李昊听闻始皇帝,不由更加感兴趣。
三国时代尚且有妖魔鬼怪,以及遨游天地的修士,始皇帝时代显然不会比如今更差。
若是如此,当年始皇帝统一全国,显然远非史书记载的那么简单。
胡老沉吟着,缓缓说道:始皇帝,千古未有之奇才。他二十三岁成就法相境界,四十六岁凝结神通领域,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人。
二十三岁的法相,四十六岁的地煞强者!
李昊听得目瞪口呆,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他倒不是惊讶于始皇帝的修行速度,而是震惊于始皇帝竟然是强大的修行者,而且还是曾经的天下第一人!
同时,李昊心中不免又生出无尽的疑惑。
如果始皇帝这么强大,为什么秦朝会二世而亡,始皇帝最终又去了哪里?
第116章 始皇帝远征域外,汉武帝镇压九州
李昊疑惑道:如果按照胡老所言,始皇帝不说能长生不死,但长寿千载应该没有问题。可
胡老如何不知李昊的疑惑,苦笑道:始皇帝的心太大,他想要的不仅仅统一天下。他还想长生不死,成仙作祖,想要建立万世不灭的永恒皇朝。
他的野心太大,已经不是这个世界所能容纳。但他低估了域外的凶险,低估了上古星路的艰难。
李昊脑海灵光一闪,想到曾经远游域外的庄子,震惊道:胡老的意思,始皇帝曾经远征过域外!
胡老微微摇头。
远征域外何其艰难,不仅需要强横无比的帝王,更需要能够孕育无数修行者的帝国。纵然是上古时代的诸多人皇,也少有人皇能做到远征域外,更别说始皇帝了。
他斟酌着,解释道:算不上远征,以大秦当时的实力,其实也没有能力远征域外星空。
不过始皇帝确实去过域外,带着大秦帝国的诸多精锐追寻上古圣贤的脚步而去,并在荧惑星域遇到了极其强横的敌人。
只是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至今已经少有人知道详情。老夫也只知道始皇帝曾前往荧惑星系,但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
李昊震惊无比,心情有些复杂。
追寻上古圣贤的脚步!
只是荧惑星系又是什么地方,始皇帝在那里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灾难。
难道大秦帝国二世而崩,就是因为这场灾难不成?
胡老叹息道:始皇帝在世时,曾横扫八荒**,镇压天下各族。
奈何天嫉英才,始皇帝在域外星空遭受了毁灭性的伤害。
而九州鼎,也是在那时损坏。
九州鼎为上古人皇大禹所铸造的道器,不仅有着神鬼莫测的威能,更是镇压九州地脉的无上圣物。
九州鼎的损坏,让九州随之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始皇帝在临终前自知大错已经铸成,又苦于无力回天,故而定下九州铁律十八条。其中一条,就是法相境界及其以上的修行者,不得在九州大地随意出手。
李昊皱眉道:始皇帝既然即将驾崩,定下九州铁律又有什么用处。难道他以为自己死后,天下修士还会遵循九州铁律不成?
胡老微笑摇头:始皇帝虽然驾崩,但九州鼎依旧存在。
廷尉在施展神通领域时,可曾感受到来自虚空的压制。那正是始皇帝以最后的力量,在九州鼎中篆刻的九州铁律。
不过随着九州鼎的损坏日益严重,始皇帝篆刻在九州鼎中的铁律也受到了影响。否则廷尉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压制了,而是来自九州鼎的攻击。
李昊愕然,这才知道那股压制自己的力量到底来自于什么。
他疑惑道:为什么始皇帝要限制法相境界的修士出手?
胡老解释道:因为法相境界的强者出手,会引发大范围的天地灵气剧烈波动,从而进一步损坏九州鼎,所以始皇帝在生前才立下这条铁律。
但其实自从始皇帝陨落,就不断有人挑战九州铁律。
直到汉武帝时期,另一位绝世奇才刘彻出世,才算终结了这场混乱。汉武帝以强硬手段镇压了诸子百家,并且逼迫诸子百家的诸多先辈发下毒誓,不得干涉人间政务,才算罢手。
而随着汉武帝的陨落,以及诸子百家先辈们的先后消逝,当年的盟约再次被人破坏。
胡老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老朽之前说过,曾在都城遇到故人,并且追到了此地。对方是阴阳家一脉最后的传人,当代梅山山主芈昭。老朽怀疑这只是开始,后面可能会有更多的修行者加入这场变局。
李昊这才明白,为什么胡老让自己小心。
若是天下修士参与到三国乱世,无疑会让这个乱世更加狂暴与疯狂。将来所引发的动乱与灾难,也将远超想象。
不过相对于这些,李昊更对汉武帝的事情感兴趣。
按照胡老所说,显然汉武帝同样有着强悍无比的修为。
他好奇道:始皇帝崩于荧惑,那汉武帝又是怎么回事?
胡老叹惋道:汉武帝亡于九州鼎。
李昊有些愕然,又有些疑惑。
胡老继续道:九州鼎损坏,引发了很多的灾难。汉武帝刘彻为世间少有的奇才,又是帝王之道的修行者,自是想要修复九州鼎重现盛世。奈何哪怕是汉武帝,最终也棋差一招。他低估了人心,更低估了诸子百家先辈对他的恨意。
胡老说到这里,无奈的叹了口气,其中有无奈,还有自嘲。
李昊听到这里,哪还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汉武帝定是在修复九州鼎的过程中被人算计,最终才前功尽弃,甚至连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
李昊的心情有些复杂,还有些无奈。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底得罪了多少诸子百家的先辈可想而知。其中的恩怨太多,也太复杂,只怕就连当事人都无法说清。
李昊沉默了片刻,问道:张宁曾经说过,张角生前也想要修复九州鼎,胡老可知道修复九州鼎的办法?
胡老并未隐瞒:修复九州鼎,不仅需要大量的天材地宝,更需要天星之力锤炼,圣兽之血祭祀,以及众生愿力进行洗礼。这也是老爷生前为什么想取代大汉,因为没有足够的众生愿力加持,根本无法修复九州鼎。
李昊微微摇头,没有言语。
从汉武帝,以及张角的事情中,他已经看出修复九州鼎的困难性。
这种麻烦事,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李昊还不想惹祸上身。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也没有精力,更没有时间去理会九州鼎的事情。
现在他虽然刚刚处理完关东诸侯,但洛阳还有不少的麻烦没有处理。
李昊拱手道:多谢胡老解惑。
廷尉客气了,老朽还有事情,就先行一步了。
胡老并没有久留,很快就转身离去了,而且走的时候显得颇为匆忙,似是有什么急事。
李昊因为与太平道的关系还处于暧昧阶段,并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也不好询问对方的事情。
一个时辰后,李昊带着李傕等西凉将领,以及两万精锐骑兵,也离开了虎牢关。
第117章 坏了,祸事了
洛阳通往虎牢关的道路上,大队人马缓缓前行。
队伍颇为庞大,林林总总约莫有两三千人。前方是全副武装的骑兵,中间则是繁琐的仪仗队,以及几架奢华的马车。在队伍的最后方是身着铠甲,精装彪悍的精锐士卒。
一辆奢华的马车内,两道人影相视而坐。
其中一位是须发斑白,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人。他眉头紧锁,眼帘微垂略显失神,神情不怒自威让人不由心情紧张。
另一位面容年轻,最多二十多岁的模样,面白唇红当真是风流倜傥。
他们正是千古名士皇甫嵩,还有他儿子皇甫坚寿。
皇甫坚寿突然开口:董卓尚且畏惧吕廷尉三分,阿翁为何要趟这趟浑水。
皇甫嵩眼帘微抬,叹息道:躲得过吗?
他如何不知李昊的强大,毕竟当初如果不是李昊出手相助,他可能早已经死在了董卓手中。
皇甫坚寿沉默几秒,苦涩道:或许我们就不该来洛阳。
皇甫嵩微微摇头,目光迷离地眺望着窗外的景象,沉重道:人生在世,就如江海中的浮萍,哪里能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皇甫坚寿叹道:但愿吕廷尉不要为难我们才好。
皇甫嵩深深地看了皇甫坚寿一眼,似有所指道:王司徒也不是简单的人,他既然敢公然挑衅吕廷尉,定然是有了其他的布置。
皇甫坚寿眉头紧锁,沉思不语。
王允有其他的布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