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我是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渡红尘
他同样无法直接告诉两人,三国之后不到百年,西晋后期南北分裂,天下再次陷入数百年的战乱,华夏人口大幅下降。到时候汉儿会如两脚羊般任人欺凌,甚至沦落到成胡人的口粮!
如果说不知道未来的种种,李昊可以选择坐视不理。
事实上,他现在仍旧可以选择置之不理,任由历史发展。
但每逢想到未来的骇人听闻的灾难,他又忍不住质问自己。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去做,任由明知可以改变的灾难继续发生,穿越又有什么意义。
李昊从不认为自己是单纯的好人,可若为了追求自己的长生大道,而弃民族与国家于不顾,他实在是做不到,至少现在他做不到。
或许千百年后,看尽红尘世事,李昊可以选择置之不理,但现在他会选择插手其中!
李昊沉默片刻,沉声道:公达只需要知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
李昊从不否认自己的野心,但他也从来没想过去当赵匡胤。
因为他注定了不会在这个时代久留,至高无上的权势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理想是曹操,是能够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留下更多的东西!
若是有人想要阻止这个简单的愿望,李昊也不介意以铁血与杀伐,铲除所有的敌人!
荀攸凝视李昊,沉默良久。
这一次,他选择相信李昊!
只是,天下事从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运转。
就在李昊准备收网,解决这次动乱的时候,洛阳突生变故。
少帝刘辩出世,斥责王允等人乱国,引起轩然大波。
可不等人们从惊变中醒悟过来,又有传闻出,说六月政变从头到尾就是假的,李昊与董卓早已经有了勾结!
其中更是列举了诸多事件,包括李昊镇压西凉军董卓对李昊多加提携,更有董卓与吕布的关系等等,以展现两人不普通的关系。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少帝失声,形势彻底失去了控制。
第110章 朝中变故,刘辩的背叛
洛阳,司徒府。
嘭,该死的吕昊小儿。张温面容狰狞可怖,双眼赤红充满了杀机。
他直到现在才明白,李昊为什么会将迎接刘协的任务让给他,原来是暗中有着这种布置。
张温就算是用脚去想也明白,刘辩如今会怎么看待自己。
他甚至不敢想象刘辩重新登基后,等待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
王允双眼微眯,看着发疯的张温,半响才开口道:惠恕稍安勿躁,此事未尝没有转机。
张温疑惑:子师的意思?
王允微笑道:惠恕可还记得昨日的流言。
张温瞬间明白王允指的是什么,沉吟道:如此简单的离间之计,难道子师以为陛下会信?
王允似笑非笑:陛下会不会信,不在于流言是否真实,而在于是谁在说这个问题,怎么说这个问题。
张温眼神闪烁,心中已经猜到了王允的意思。
王允自信道:明日朝会,惠恕只需好好配合于我,定可让那小儿好看。
张温微微颔首,并未拒绝。
两人现在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更别说
皇宫,朝议。
刘辩高居上位,下方是心情各异的文武百官。
他眼睛微动,打量着下面的群臣,心情万分复杂。
自从被董卓囚禁,刘辩就再也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还能回到朝堂,回到这个象征着天下至尊的位置。
他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感激李昊的相救。
王允起身,拜道:臣王允,有事奏。
刘辩回过神来,略带厌恶地斜睨王允。本来按照原本的计划,他应该再等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只是在听说了关东诸侯们的变故后,眼看着大汉又要展开一场浩大的内战,他实在是忍不住提前走上了前台。
正因为如此,刘辩对王允这个始作俑者的态度自然不会好。
他冷声道:卿有何事要奏!
王允正色道:臣为吕廷尉请功。
请功!
刘辩疑惑地眨了眨眼睛,至于王允的同党更是大部分满脸懵逼。
黄鼠狼给鸡请功,这玩笑开大了吧?
王允并未理会其他人的目光,正色道:吕廷尉年岁弱冠,然功绩不可计数。其不论是拯救陛下于水火,还是铲除董贼于朝堂危难之际,都是足以记载史册,大书特书的大功劳。
朝堂文武闻言,神色更加的怪异。
王允为李昊请功也就罢了,还一副将对方夸上天的模样,着实让众人大为不解。
不过朝堂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很快有人看出来王允的目的。
刘善眉头微皱,起身道:王司徒此言差矣,拯救朝堂之功非吕廷尉一人,实乃朝堂文武百官齐心协力才有今天的局面。王司徒请功只提吕廷尉一人,未免有些太过偏颇了。
其他人看到这里,大多数人更是满脸懵逼。
谁不知道刘善是李昊一手提拔,堪称狗腿子级别的忠犬。
可现在与李昊不对付的王司徒为他请功也就算了,向来以李昊忠犬自居的刘善居然贬低他的功劳!
此时就算是普通朝臣,也嗅出了其中的问题。
只是面对这种级别的斗争,大部分人果断选择当起了鸵鸟,看不到,听不到。
张温此时也明白了王允的目的。
捧杀!
他起身,微笑道:此言差矣,当初若非吕廷尉的司隶校尉兵马,以及其兄长的并州军相助,我等如何能够将董贼正法。
更别说吕廷尉单枪匹马折服西凉军叛将,让数十万西凉军唯命是从,消弭了一场滔天祸患。
依微臣看,吕廷尉不仅有大功,此功更是再造朝廷,功莫大焉。
刘辩听到这里,心中渐渐有些不是滋味。
让数十万西凉军唯命是从!
他不由想到了近日洛阳中的流言,以及曾经被董卓幽禁的日子。
虽说李昊没有任何的反意,更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但刘辩还是忍不住扣心自问,李昊手中的力量是不是有些太强了?
数十万的西凉军若是对他唯命是从,与当初的董卓又有什么区别?
刘辩想着,眉头不知不觉紧皱了起来。
怀疑一旦开始,立刻犹如野草般蔓延开来。
他又不由想到李昊善待西凉叛逆,甚至阻止自己杀董卓的事情。本来看似应该的事情,但在刘辩现在看来,却有些太过牵强。
董卓活着固然可以更好的让西凉叛将归顺,但若是杀了董卓,难道就不能让他们归顺了。而且留着这些曾经叛将,谁知道他们将来又会不会有不臣之心?
刘辩越想越感觉不舒服。
王允见刘辩神色变化,嘴角微翘露出了笑容。
成了。
他心中大笑,继续道:臣以为张司空所言甚是,吕廷尉功莫大焉,当重赏。
王允说到这里,冷冷地看向刘善,冷笑道:臣近日听闻城中有关于吕廷尉的不好流言,想来着实可笑至极。
刘辩听到流言之事,不由看向王允。
王允道:吕廷尉手中有司隶校尉部的数千精锐,更有西凉军的数十万兵马。其兄长吕布更有数万并州儿郎在,若是廷尉真有二心的话,我等还能站在这里说话。
刘辩脸色阴沉,眉头紧皱成了一团。
他之前的迟疑,全都因为王允的这番话消失。
是啊,吕廷尉纵然现在是忠诚的,但他手中近乎掌控了朝廷的所有兵马。如此下去,万一。
刘辩想到董卓之事,心中甚至生出了杀机。
王允依旧自顾自的说道:臣以为,此流言定是有人嫉妒廷尉的能力,甚至可能是关东诸侯们的阴谋,意图挑拨离间陛下与廷尉的关系。
够了。
刘辩冷声喝道。
随后,他察觉自己的态度不对,略显勉强地温和道:司徒的意思,朕已经大致明了。以司徒来看,吕廷尉该如何赏赐。
王允闻言,心中大定。
他笑道:臣以为,吕廷尉功盖天下,当赏三公之位,赐县侯之尊,如此方能彰显陛下之恩。
同时为了还廷尉一个清白,当立刻召吕廷尉入京凌迟贼首董卓,追究董贼心腹之罪责,如此方能止住民间悠悠之口。
不过虎牢关现在战事频繁,若是冒然召回吕廷尉,臣担心普通将领难以震慑西凉骁将。
刘辩闻言颇为心动,尤其是在听到其他人可能无法震慑西凉骁将,更是坚定了将李昊召入京中的打算。
他沉吟道:司徒所言甚是有理,至于接替吕廷尉守卫虎牢关的人选,就皇甫将军吧。皇甫将军老成持重,又曾经指挥过镇压黄巾军的战役,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当没有问题。
王允心中大笑,拱手道:陛下圣明。
刘善看着两人对奏,完全没有插嘴的机会,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当他听到刘辩最终的决定,彻底放弃了为李昊辩解的事情。因为他明白,刘辩已经对李昊生出了疑虑,不论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意义。
而且他也不信王允这老狐狸会没有准备。
刘善心中叹了口气,苦涩道:廷尉啊,不是下官不想为您尽心效力,实在是王允老儿太过狡诈。
在刘辩做出决定的当天中午,皇甫嵩就与宦官带着刘辩的诏书奔向了虎牢关。
第111章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虎牢关。
什么。
李昊听到信使汇报刘辩私自改变计划的消息,不由神色微变。
他眼角跳动,想到被破坏的计划,以及不知情况的洛阳形势,心中气恼万分。同时李昊也颇为疑惑,以胡老的修为手段,怎么会让刘辩私自跑了出来。
李昊冷声道:刘善在做什么,怎么会让陛下坏了计划?
信使哪里知道这些,满脸苦笑无语。
李昊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住心头的怒火。他侧首看向贾诩,皱眉道:陛下提前出现,坏了我的计划。如今我不在朝中坐镇,王允等人定然不会坐以待毙,你立刻与李儒返回洛阳寻我兄长。
贾诩恭敬道:喏。
荀攸担心道:朝中出现这种变故,以王允的性情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陛下年幼,且刚刚遭受大难,心性定然非常敏感。廷尉现在轻易无法从虎牢关脱身,我担心朝中可能会有变故。
李昊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住心头的烦躁,道:且等等再说。
而就在贾诩与李儒出发不久,有信使从洛阳匆忙而来,为李昊带来了洛阳的最新消息。
信使在简单的诉说了朝中的变化后,提醒道:廷尉,皇甫将军与朝中天使距离虎牢关只剩半天路程,最迟今晚就会赶到虎牢关。
李昊脸色阴沉如水,眼帘微垂遮掩了其中的杀机。
他发现自己真是小看了王允等人,小看了这些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但他更没有想到,刘辩竟会如此轻易的被王允说服,做出这种近乎背叛的事情来。
召回京都说的好听,但李昊怎么可能看不出他们的目的。
若是普通人,怕是即便不会因为君上猜忌而死,后半生也要在幽禁中渡过了。
荀攸听着朝中的变故,脸色同样阴沉的可怕。
他双拳紧握,咬牙切齿道:陛下糊涂,司徒误国啊。
荀攸简直不敢想象,一旦被防守各地的西凉诸将知道陛下要凌迟董卓,到时候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毕竟董卓纵然有再多的不是,到底是西凉军的统领。
现在陛下以酷刑对待董卓,西凉军的诸位将领又是刚刚归降,岂能不生出兔死狐悲之情。
若是其他时候也就罢了,现在关东军因为朝廷的轻视而不满,若是朝廷再恶了最后的守卫,荀攸完全不敢想象局势会坏到什么程度。
而除了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他现在更担心李昊的反应。
刘辩此举无异于恩将仇报,以李昊的智慧不会更看不出刘辩的目的。
荀攸心中叹息,又有些苦涩。
陛下何等无知,才会做出这种决定?
同时荀攸也非常的疑惑,陛下年幼看不清其中的关键倒也罢了,但王允等人怎么会看不出这些。
他若是知道,又为什么还要如此怂恿陛下做出不智的决定,难道他真的不怕西凉军反戈,关东诸侯打入都城?
除非,他另有打算,甚至故意这么做!
荀攸想到这里,隐隐感觉到了一些东西。
只是现在的形势,让他没有时间去继续深思。
他低声道:廷尉,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