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对关卓凡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想起扈晴晴那副糯糯的江南腔调,他的心里有些酥酥痒痒的感觉。

    不过想想也不算奇怪,扈晴晴是杭州人,以胡雪岩的身份,请她来掌勺,算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个厨娘,叫做扈晴晴,是我的同乡胡雪岩免不了又把美厨娘的典故,向关卓凡说了一遍。

    是,我亦略有所闻。关卓凡耐心听完,点点头道,想来她那一个舅舅,也是名家,不然学不到这么好的手艺。

    学归学,也难得她能够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本来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外甥女承继了手艺,应该心满意足,可惜她舅舅命不好,八月里在杭州,被谭绍光手下的长毛害了。

    关卓凡吃了一惊,想起来胡雪岩的家眷,也都陷在杭州里面,若是动问,又怕问出他的伤心事来,因此一时默然无语。谭绍光是李秀成手下的悍将,与八个结拜兄弟一起,被称为九太岁。他们的兵,是破杭州的主力,进城之后,下手最狠,想来扈晴晴的那位舅舅,就是在那个时候遇害的。

    有人替我带了消息出来,说我的家里,倒还好。胡雪岩最善于察言观色,见到关卓凡沉吟不语,猜到了他的心思,就是老太太受了惊吓,生了一场小病,现在也康健了。

    那就好,关卓凡松了一口气,虽然是艰难度日,只要撑到官军克复杭州,自然天光雨霁。

    说的是。所以我们做商人的,不管怎么样,一定是帮着官军。

    雪岩兄,关卓凡欠了欠身子,郑重地说,你为轩军捐助的军饷,足见高义,卓凡在这里谢过了。

    不敢当,不敢当,这一点钱,不成敬意。胡雪岩摇着手说,东南膏腴之地,只剩下上海算是完璧,现在全靠轩军支撑,日后朝廷若是要光复东南,大约也要从这里发端。我今天请逸轩你来,也是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商量。

    这么说,似乎还是有事情要请自己帮忙?关卓凡点点头,等他说下去。

    我有几十条粮船,一直靠在码头上。上面有五万石粮食,我想一并报效了,充作军用。

    五万石?关卓凡大吃一惊。一石粮食是一百二十斤,这就是说,一共有六百万斤粮食,现在米贵,若是折成银子,怕不要十几万两?这么一笔巨数,说报效就报效了,这个胡雪岩,真的是大手笔!

    雪岩兄,却不知如何有这许多粮食?

    这一问,却让胡雪岩的脸色黯淡下来,不胜唏嘘地说:这是我替王雪轩买的粮食,现在他用不上了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连眼圈都红了,话也就说不下去。

    王雪轩,就是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被困,他派了胡雪岩到上海买粮,等到胡雪岩回来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合围,城上的人与粮船遥遥相望,却硬是一粒米也运不进去。总兵张玉良为了打开一条粮道,率死士杀出一条血路,终于在离江边只有几丈远的地方,力竭不支,死在了太平军手里。

    杭州人性子倔强,有杭铁头之称,胡雪岩亦是性情中人。城破之后,他还不死心,又率船队在江面上与太平军周旋了足足七日,直到驻防满城的旗营纵火自戕,才知道事情终不可挽,跪在船头,给王有龄磕了三个头,放声大哭,带着船队返回了上海。

    这一段历史故事,关卓凡清楚得很,现在眼见故事的主角就活生生地坐在自己面前,那份感受,自然格外深刻,而他对胡雪岩的看法,也随之一变。

    胡雪岩由一个钱庄的学徒,做得风生水起,一直到号称江南首富,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特别是在后世,更是被誉为经营之神,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但关卓凡对他,却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关卓凡看来,胡雪岩这个人,世故通达,人情熟透,加之心思活络,长袖善舞,是他成功的一个因素。但亦有短处,那就是见猎心喜,有什么新东西,都想去插一把手,试上一试,所以把摊子铺得极大,这就是心思活络不好的一面——说白了,不够踏实。

    胡雪岩的资金,来源于他的阜康钱庄,而因为他与官府走得很近,各种官款都通过阜康来汇兑,因此造就了他的金字招牌,由此吸纳了更多民间的资金。至于这些资金的运用,却乏善可陈,关卓凡认为,这更像是后世的所谓非法吸存,所赚的钱,实际上不足以支付那些存款的利息,以及他交际上和个人享受上的浩大支出。

    但好在有官府的支持。胡雪岩从发迹的一刻起,就是与王有龄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浙江的官款,可以供他无偿运用,再加上替浙江采办军资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丰厚回扣,十个杯子九个盖的游戏,还可以玩的下去,而一旦哪一天,没有人再能罩得住他,他的商业帝国,便不免要轰然崩塌了。

    因此,当杨坊提出来,胡雪岩要请他吃饭的时候,关卓凡的心里是怀着戒惧之意的——事实上,他亦不想与这个人走得太近。可是胡雪岩开口要报效五万石军粮,这让关卓凡忽然醒悟到,胡雪岩还是有一桩好处。

    倒不是为了那几十船粮食。关卓凡想到的是,从杭州失陷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胡雪岩这个人,有情义,重承诺,这是很多人身上没有的品质,因此说起来,经营上的长短暂且不论,胡雪岩其实算是一个好人。

    既然是一个好人,那么这些粮食,关卓凡就不肯收了——所谓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他不能不替胡雪岩做做打算。这些粮食,是用浙江的公款所购,而上海是江苏所属,今天他做主把粮食报效给上海,日后浙江克复了,他在地方上会落怎样一个名声?事情决不能这样办!

    雪岩兄,你的厚意,我心领了。只是关卓凡小心地斟酌着用词,眼下轩军是在上海,日后局面若有好转,大约也是向苏常一带进发,决不会入浙江来收复失地,因此你的心意,轩军无以为报,怎么好受这样一份大礼?

    逸轩,何必客气?毕竟都是国家的事。胡雪岩大为奇怪——五万石粮食,若换了其他人,怕是早已抢破了头,何以关卓凡却一再谦谢,竟似不肯要的样子?

    话是这么说,不过到底情形不同。轩军有上海做后盾,日子还算过得去,其他各处的官军,没有不缺粮缺饷的,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关卓凡怕胡雪岩还不明白,索性给他挑明:雪岩兄,你的根基,全在杭州,若是这些粮食,将来能用在克复杭州的官军身上,岂不是两全其美?

    胡雪岩这才明白,关卓凡原来是在替自己打算!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苦笑道:逸轩,不瞒你说,王雪公一去,我的心全乱了,也没了主张。现在东南糜烂,我竟不知道,还有哪一支官军是值得托付的。

    唔关卓凡沉吟着说,有一个人,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哪一个?

    左宗棠。




第二十二章 厨房中的春色 (二更)
    左宗棠,胡雪岩是听说过的。

    这个人我知道,原来是曾大帅的幕僚,以三品京堂的身份,正在江西打长毛。胡雪岩把他所知道的说出来,不知跟浙江有什么关系?

    今天收到塘报,他已经放了浙江巡抚,接王大人的遗缺。

    哦——胡雪岩恍然大悟,难怪关卓凡跟自己提起他。不过眼下自己身在上海,左宗棠身在江西,暂时还拉不上什么关系,想了想,有些担心,问道:逸轩,我听说这个人,脾气不大好,做事也有些霸道,只是不知跟王雪公比起来,才具如何?

    才具如何?关卓凡有啼笑皆非之感,心说胡雪岩到底是捐班的道台,只顾做生意,对浙江之外的官场看来不大熟悉。王有龄固然有能员之称,但与左宗棠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不好相提并论的。

    但这话不能直说,何况王有龄已经殉难,因此只谈左宗棠:这个人,一言以蔽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貌不惊人,心雄万夫。

    哦,这样厉害!胡雪岩没想到关卓凡对左宗棠的评价如此之高。本省巡抚,切身相关,不能不再问问清楚:逸轩,你从京里来,又是皇上身边的人,这个左抚台,你最清楚,愿闻其详。

    关卓凡心想,你问我还真是问对了人,不过这是穿越的功劳,跟我是从京里来的,可没半点相干。

    你说他霸道,也不算错,左宗棠做事不替人留余地,是出了名的。他在湖南的时候,是在巡抚骆秉章的幕中,说到他的‘跋扈’,有两件趣事——

    左宗棠在长沙的时候,曾被湖南巡抚骆秉章延聘为幕僚。骆秉章把他倚为干城,一应军务政务,全交给这个左师爷去处理,自己乐得清闲。而左宗棠也当仁不让,军政两端都是毫不客气地一把抓起。有一日,骆秉章正在别院之中小憩,忽然为府衙中的号炮之声惊醒,慌忙问亲兵是怎么回事。亲兵忍了笑,老老实实地禀报道:是左师爷在拜折。骆秉章哑然,心说左师爷上奏折,我连折子里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只得自我解嘲,说黄老的无为而治,也不过如此,躺下继续睡。

    另一件事,也可看出左宗棠的霸道。有一次他替骆秉章接见永州镇总兵樊燮,樊燮认为左宗棠只是一位幕僚,不肯向他请安,左宗棠勃然大怒之下,拔脚就踢,而且破口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樊燮被赶了出去,受辱不过,托了一个御史,向当时的咸丰皇帝告了一状,说左宗棠劣幕把持军务,弄得他差点丢了脑袋。

    这两件事,胡雪岩闻所未闻,听得入了神,见关卓凡讲完了,忙问道:那他后来何以保住了脑袋呢?

    是靠了京中的大名士潘祖荫之力。潘祖荫为了救他,亦上了折子,其中的两句话,振聩发聋,关卓凡为了加深他的印象,特地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至此,胡雪岩终于掂出了左宗棠的分量,但也不免有些犯愁:这样说来,这位抚台,还真的是不好打交道。

    雪岩兄,你想错了。关卓凡微笑着说,左宗棠不是独夫,他只是不屑为无用之事,不屑交无用之人。现在他既然升了浙江巡抚,便绝不肯再待在江西费功夫,一定会带了他的楚军入浙。英雄也需羽翼,他想在浙江打仗,不能不依靠地方上的襄助,象雪岩兄这样能干的人,我敢说,他是必定要倾心结纳的。

    听了关卓凡的话,胡雪岩精神一振,接着又有些踌躇地说:只是素不相识,少了一个由头逸轩,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你在京里有没有什么路子,可以接得上左抚台这条线?

    何须我的路子,关卓凡望着胡雪岩,平静地说,雪岩兄,你在上海的码头,不是还泊着几十艘粮船?

    胡雪岩先是一怔,跟着便恍然大悟,这五万石粮食,不就是最好的进身之阶?站起身来,向关卓凡一揖到地。

    逸轩,胡雪岩激动地说,初次见面,你肯这样推心置腹,让我何以为报?

    不是有最好的杭帮菜么?关卓凡还了一礼,笑嘻嘻地说道,我总不好白吃。

    杭州菜固然好吃,不过总不及做菜的那个人。

    关卓凡心里转着念头,听胡雪岩谈着杭帮菜的好处,找了一个话缝,见缝插针地说:这样的好菜式,加上这样的厨娘来主理,一定是精彩绝伦了。

    说的是,胡雪岩点头道,这位扈姑娘,称得上是技艺无双。

    关卓凡一副不胜神往的样子:技艺无双,啧啧,若是能见识一下,那就好了。

    这有何难?胡雪岩看了他一眼,笑着说,我陪你到厨房去转转。

    厨房是在旁边的一个小院子,有内廊相连。才走到门口,已闻得到香气,进了门,才看出胡雪岩家里连厨房也甚是气派,宽大明亮,全无想象中的阴暗逼仄。

    晴晴,我带关老爷来瞧瞧你的手艺。胡雪岩笑着说。

    厨房里,有四五个下人在忙,见到胡雪岩进来,都连忙行礼。另有一位身穿藕色衣裙,扎束得整整齐齐的女子,身形袅娜,正在打开一个小箱子,听到胡雪岩的话,转过身来,一双妙目在关卓凡的脸上如电一转,才垂下目光,略略一福:胡老爷,烟熏火燎的地方,你怎么好带贵客进来?语气之中,微微有责备之意。

    虽然是在责备,声音却依旧清柔温婉,关卓凡那天在杨坊家里听见的,可不就是她?

    哈哈,对不住。胡雪岩打着哈哈笑道,不过关老爷是上海的父母官,这里是他的治下,他说要来,我怎么拦得住?

    关卓凡听胡雪岩这样说,有点发窘。看这位扈晴晴,年纪不过二十上下,藕色夹袄之外,另系了一条白色的围裙,裙袄之间,竟是以闪亮的细银链子结系,单是这一点,就见得身份不同。她的容貌与白氏那样的国色相比起来,亦是毫不逊色,眉如墨画,神若秋水,决然当得起美厨娘三个字,而且美貌之外,别有一种婉约飘逸的气度,若不是亲眼见到,怎么也不信她竟是个操刀掌勺的厨娘。

    扈姑娘,实在是我要来的,关卓凡微带尴尬地说,你的大名,在下一向一向仰慕得很。

    一旁的胡雪岩心中暗笑:关卓凡的仰慕,不知道是仰慕她的厨艺,还是仰慕她的颜色?

    不敢。美厨娘瞄了关卓凡一眼,并没有说破杨坊家中的事,只说了句得罪,便不再理会二人,转身将那个小柜子打开,唰的一声,抽出一把银光闪闪的剔骨刀来。

    关卓凡吓了一跳,却见她吩咐下人取过两个剖开的羊头,运刀如风,顷刻之间便从每个羊头之上,片下了四方薄薄的肉来,在一锅正在翻滚的开水之中略略一绰,取出来在旁边的一块洁净的白布上滤一滤,便平平铺在油锅里面,不一时,已是脂香四溢。等起了锅,浇上早已调好的酱汁,又从一碗淡酒之中,捞出数段极嫩的韭黄,洒在上面。由始至终,如行云流水,至于剩下的整整两个羊头,居然就被丢入一个桶内,废弃不用了。

    忙完了这一道菜,扈晴晴将刀洗净抹干,插回到她的小柜子里,这才转身,敛衽为礼,轻声道:胡老爷,关老爷,这道小菜,让你们见笑了。

    (谢谢喂马行走ybch的打赏,谢谢生命的评价票。)



第二十三章 便宜老子
    扈姑娘,好本事!关卓凡见她露了这一手,佩服极了,不过也不禁咋舌:这一道小菜,却要用两个羊头

    只有这八片肉是最嫩,其他的,不敢拿来供奉贵人。扈晴晴抿嘴一笑,关老爷,我听说你们旗下的老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最会吃的。我这一点小玩意儿,大约上不得台面吧?

    哪里,美人一笑,弄得关卓凡的心中一荡,忍不住便要再捧一捧她,象我们这些做侍卫的,能吃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皇上赐的胙肉了,比起你的手艺,不值一提。

    他这句话,不尽不实,算是昧了良心说的,而且颇有点不敬——皇上所赐的东西,就算再难吃,又怎么能说是不值一提呢?

    宫中的祭典之后,供奉用的胙肉,常常会赏给侍卫分吃,算是一种荣耀,只是胙肉肥腻,又没有酱料相佐,难于下咽是有的。然而宫中的精美菜式何止百千,他专门挑了一样最难吃的来说事,所为的无非是衬托扈晴晴的厨艺高超。

    扈晴晴自然猜不到关卓凡的心思,听他的口气,又是在赞美自己的手艺比御厨还要高,心里高兴,微笑道:胙肉没有盐味,当然不好吃,也难为你们怎么吃得下去。

    关卓凡免不了又要卖弄:当然也有办法——

    办法是宫里的太监想出来的。他们把桑皮纸裁成小条,事先放在盐水里浸泡两天,取出风干,到了侍卫们吃胙肉的时候,便偷偷拿给他们。侍卫拿桑皮纸抹在肉上,等于是加了盐,也就勉强吃得了。而事后给太监的一份银子,那也是少不了的。

    胡雪岩和扈晴晴,对于这样的宫中秘闻,都听得津津有味。扈晴晴听过之后,还有发挥,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关老爷,要是我来替你做这些桑皮纸,一定比公公们做得好。不止是用盐,而且可以再以卤汁浸泡,嗯再把葱姜碾碎榨汁,味道也是可以进得去的。

    胡雪岩见她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忍不住便打趣道:这样甚好!不如你就跟了关老爷回京城罢,天天替他做桑皮纸好了。

    这一下扈晴晴闹了一个大红脸。关卓凡见她尴尬,笑着替她解围:好是好,只是断了人家的财路,公公们多半要找你拼命。

1...5253545556...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