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由刚刚从杭州回来的加按察使衔以道员补用的胡雪岩转递。
名目嘛,胡雪岩说是左大人贺关公爷新婚之喜。
扈晴晴哑然,这个婚是大半年前成的,还算新婚吗?
扈晴晴冰雪聪明,她原本就和胡雪岩认识,关家和胡家又是相交极深的朋友,中间关节不难猜的出来:左宗棠必有事情相求于关卓凡,而胡雪岩现为左宗棠倚重,为他备办粮台,这份礼物名义上由胡雪岩转递,实际上肯定就是胡雪岩一手掏钱操办的。
用恭贺新婚这个名义,是要把自己牵扯进去,希望扈姨太能够向关公爷吹一吹枕头风。
胡雪岩转述的左大人的几句话印证了她的猜想:左大人说,他也听过这位扈太太的大名,说她做姑娘的时候,‘举身入衙’,侠义肝胆,真是当世奇女子,多少男人都比下去了!
名满天下目高于顶的左骡子,居然下这么大的力气夸一个姨太太,扈晴晴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她留意到:左宗棠说的是扈太太,不是扈姨太。
问题是,左宗棠求关卓凡办什么事呢?
胡雪岩没说,扈晴晴私下底问干姐姐罗四太太,罗四太太却说:男人们的事情,叫他们自己折腾去就好了,咱们管那么多干什么?
可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这个枕头风怎么吹呢?
左宗棠确实有事相求于关卓凡。
左宗棠克复杭州后,又打下了湖州,浙江全省的长毛算是肃清了。但他却没有像曾国藩关卓凡李鸿章那样封爵,是因为原先盘踞杭州的伪王汪海洋未被歼灭,而是逃往福建;同时,江西的伪王李世贤为湘军鲍超所迫,也退入了福建。
左宗棠平浙既未竞全功,同时身为闽浙总督,对清剿闽省的匪情亦责无旁贷,所以,朝廷的上谕中特为交代:俟浙赣肃清后再行加恩。
于是左宗棠抓紧时间,休整训练士卒,囤积军火粮饷,准备南下福建。
胡雪岩是替左宗棠到上海来筹饷的。
左宗棠这个人,心雄万夫,但势力没有多大,人缘也不太好,饷源便有限得很。
浙江本是鱼米之乡,暂时也还是左宗棠的地盘,但洪杨之乱,浙江被祸最惨,大伤元气,无论如何需要一定的修养生息的时间,饷源肯定是不能全指望浙江的。
天下富矿,一个广东,一个江苏。除了本身地方富庶外,广东有一个粤海关,江苏有一个江海关,都是富源。
两广总督瑞麟,除了确保上供内务府的那一块无虞外,其他任事不理,广东的实权掌握在广东巡抚郭嵩焘手里。
这位郭嵩焘也是有大本事的人物。说起来,他和左宗棠不但是同乡,还勉强算是儿女亲家:郭嵩焘的女儿嫁给了左宗棠的侄子。但不知为什么,这两个人的关系愈来愈坏,打洪杨的时候,广东的协饷紧着照顾曾国藩,而不怎么搭理左宗棠,更增左宗棠对郭嵩焘的恶感。
无论如何,广东是指望不上的。
那就得打旁边的江苏的主意了。
江苏是关卓凡的地盘,左宗棠和这位旗下的新贵并无交情,但为他帮办粮台的胡雪岩和关卓凡却是深交,两家的太太更是结义姐妹,这层关系,岂可不用?
关卓凡现在美国,无法联系,左宗棠于是写了一封极恳切的信,托胡雪岩面交署理苏抚赵景贤,将关卓凡的功勋和赵景贤的风骨,都大大夸奖了一番。
赵景贤慨然道,轩帅对左公心仪已久,楚军的事情就是轩军的事情,江苏每月可以为楚军解协饷六万两。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过左宗棠的期望。
轩军的待遇在当时算是鹤立鸡群,一个兵单是饷银就要六七两银子。但普通的行情,一个兵每月饷银军粮器械弹药加上营帐等杂项,大约是五六两银子。左军实数一万八千人,省点用,每月十万两银子就能维持。
(未完待续索,!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实际的数字当然不止,所谓筹饷从宽,左宗棠报给朝廷的是二万三千人,加了五千。再加上大帅个人的使费幕僚们的薪水和必不可少的迎来送往,每月大致要十五万两银子。
江苏的协饷一解就是六万两,占左军全军军费三分之一强,既帮了左宗棠的大忙,也极大地缓解了浙江的压力。
这其实并没有给江苏增加额外的负担,因为原来江苏每月解给湘军协饷的数目就是六万两,湘军裁撤后,这笔钱暂时省了下来,现在不过等于从湘军转到了楚军这里。
对于江苏的慷慨,左宗棠固然心感,浙江一省更是感激得不得了。浙江人都说,关公爷是咱们浙江人的姑爷,当然向着浙江。又说,关公爷正在美国征讨叛逆,这件事扈太太出了好大的力气。
许多人想起当初关卓凡斩杀长毛降人,为杭州人报仇的事情。于是这种说法愈传愈真,最后连左宗棠都相信了,和胡雪岩商量,要好好谢一谢这位扈太太。
扈晴晴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认定为造福桑梓了。
胡雪岩倒不认为赵景贤是看在扈晴晴的面子上才这么大方的,但这种话没必要说破,顺水推舟,你好我好。
但不可以直接谢扈晴晴的。一个是如果扈晴晴根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不免大家尴尬。更重要的是,如此置赵景贤于何地呢?难道以赵瘸子的风骨,会看上司的姨太太的脸色办事情?
最后胡雪岩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补贺关卓凡新婚。
左宗棠叫好。
这么一来自然把扈晴晴扫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关卓凡回来后。虽会略觉突兀。但正因如此。对这份礼物,才会印象更加深刻;对送礼人的情意,才会更觉可感。
听说这位扈姨太是穿红裙子进门的,一定很受宠爱。对扈姨太表示重视,关扈心里都会很舒服,都会领情。
这会为他和关卓凡的交往开一个好头。
左宗棠在关卓凡那里,所谋者,绝不仅仅是每月六万两的协饷。
首先。他要引关卓凡为奥援,抵抗湘淮。
左宗棠是公认的天下奇才,生平最不服气的一个人,是曾国藩。左季高自负学识才干,都在曾涤生之上,然而勋位名气,却都在他之下,这个心结,终生不解。
而左宗棠最憎恨的一个人,是李鸿章。
左李交恶。说起来和关卓凡大有关系。
当初打下常州之后,李鸿章鼓动关卓凡去打金陵。关卓凡投桃报李,怂恿李鸿章去打浙江,结果两人都欣然中计。
李鸿章由金山卫沿海而下,克复了浙北的平湖乍浦海盐;淮军的大将程学启,由吴江而平望,攻克嘉兴,收复了浙西许多地方。李鸿章得意洋洋,乃仿胡林翼收复安徽边境前例,以左宗棠远在杭州以南无法顾及浙西为理由,派员署理浙西光复各县。
这一招气的左宗棠发昏。李鸿章过来抢地盘也就罢了,他一个江苏巡抚,居然把官做到浙江来了!嬲你娘别,欺人太甚!
自此左宗棠便视李鸿章为一生死敌。
左宗棠心气虽高,但绝非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之人。他知道自己和曾李师弟的势力差的太远,真要和湘淮叫板,一定要结有力的同盟。
轩军回国之后,必然成为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一点,左宗棠和大多数人的看法无二。如果能够和关卓凡扎扎实实套上交情,是否可以联手对付湘淮虽未可知,但对日后楚军的壮大发展,必定大有助益。
但这个还不是左宗棠最重要的目的。
打平汪海洋李世贤不在话下,但单靠剿灭浙江福建两省的长毛,勋名是赶不上曾国藩的。
现在国内还有两场大乱,一是捻乱,一是回乱。欲成就不世之功,须从这两处着手。
曾国藩已经被派去主持剿捻,朝野都是是寄以厚望的。但左宗棠冷眼旁观,却认为曾国藩名位已足,心气已衰,难成大功。捻乱短期之内怕是难以平定。
不过,这不代表这个活计会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轩军就快回国,除非捻乱在轩军回国前已经戡定,不然,轩军一回国必会第一时间被派去剿捻。以轩军的声望关卓凡的帘眷,自己是不可能和他竞争的。
而且,捻乱迟迟不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参剿各部事权不一各自为战,就是现下,南曾北僧也是互不相属。而不论谁去剿捻,包括关卓凡,都不可能爬到僧王的头上,因此,这也实在不是件什么好差使。
平捻之后,自然就要平回。左宗棠要争的,是平回乱。
他认为,有能力和自己竞争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关卓凡,一个是李鸿章。李鸿章他不担心,因为平回这个活计太苦了,李鸿章功名利禄之士,绝对避而远之。于是,就剩下一个关卓凡了。
轩军初初打平捻乱,也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关左交好,关卓凡未必会有这个兴趣来和自己抢这桩差使。
这个才是左宗棠向关卓凡补贺新婚之喜的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说不定到时候关卓凡还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轩军在美国连战连捷,左宗棠亦深为震动。这支部队战力之强悍是不消说的,有无可能借一借力呢?
左季高一把铁算盘,噼里啪啦打得着实是响。
胡雪岩不肯叫赵景贤难堪,这是他心思细腻,与人为善,但说到底还是一种商人的想法。其实,赵瘸子的心眼儿那有那么窄?
当时,浙江人在上海的首领是许七大人,他叫徐乃钊,做过江苏巡抚的。许家是杭州望族,洪杨乱起,逃难到上海。许乃钊的兄长许六大人许乃晋,在吏部尚书的位子上致仕,因闹发匪不得南归,滞留京中,算是浙江人在北京的家长。
许乃晋的长子许彭寿,和李鸿章是同年,这也罢了,许六大人许七大人还有一位胞侄,和关卓凡大有渊源,就是许庚身。
因此上海的浙江乡亲,公推许七大人出头,代全浙向赵抚台致谢。
徐乃钊科名前辈,也是赵景贤在苏抚这个位子上的前辈,赵景贤乃大开中门,放炮迎接,硬进硬出,十分礼遇。见了面,更是执后辈礼,一口一个老前辈而不名。
许乃钊向竹翁殷勤致谢,赵景贤却道:老前辈太客气了。景贤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轩帅去国之前,有两句话交代。一句是‘楚军的事情就是轩军的事情’,一句是‘浙江的事情就是江苏的事情’。景贤奉命行事而已。
关卓凡有没有说过这么漂亮的两句话不可考,但许乃钊当然宁信其有,于是再向关公致谢。
赵景贤微笑着说道:浙江乡亲心意可感。老前辈面前,景贤冒昧,替轩帅说一句话:这件事,于公于私,都是应该的。
这可就坐实了!还说扈太太没出过气力?
于是在上海的浙江乡亲议计,要扎扎实实谢一谢这位早已名动苏浙的奇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但对于浙江的士绅们,却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当时的军机大臣里面,不要说没有浙江人,连正经南方人士都没有。浙江一省,最接近中央机枢的,就是许庚身了。而许庚身的资历有限,虽然在辛酉政变中有功,算是恭系的心腹,但说到要入军机,浙江人包括许庚申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靠自身的能量暂时力有不逮,自然就想到攀个髙枝儿。
(未完待续索,!
第七十六章 向海洋进军
轩军回国,关卓凡必获大用,有扈太太这一层关系在里边,就是最好的一棵大树,怎能不攀,如何不抱?
关键是敲砖钉脚,坐实他浙江人的姑爷这个身份,不怕他到时候好意思不照应浙江。
江南向来是朝廷财赋渊薮,待浙江缓过气来,一定重新予取予求。接下来还要剿捻平回,浙江的负担只会愈来愈重,如果朝中有人,手指稍稍松开一点,浙江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有人见得更加深远,如果主政浙江的是轩系的人物,而关卓凡位在机枢,到时候朝廷地方两相得,才是一个最佳的局面。
这个现在自然谈不上,因为轩系的主心骨还在国外,总要轩军回国,才好做下一步的勾连策划。
现在的浙抚由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兼署,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安排。左宗棠一旦进军福建,无法兼及浙江具体的事物,就得交卸浙抚的责任。左宗棠自己属意现任的浙江藩台蒋益沣,希望自己入闽之后,由蒋益沣署理浙抚。
但蒋益沣资望甚浅,做浙江这种大省的最高长官太过勉强。而且,浙江人也实在不愿意蒋益沣做自己的抚台。倒不是蒋某贪渎无能,而是谁都知道,左宗棠保蒋益沣,纯粹因为蒋是他的私人,可以在后方为楚军支应钱粮。
就是说,左宗棠是纯粹拿浙江做自己的钱袋子用。
就像这一次,如果没有江苏帮忙,浙江就得以一省之力。独自供应左宗棠的大军了。
当然。轩军也是要供应的。但轩军是朝廷的亲兵,饷源广阔,何况还有江苏这块大地盘,摊到浙江头上的,就有限的很了。
所以,这笔账怎么算,浙江人都更愿意成为轩系的一员。
这些话,终于多少传了一点到扈晴晴的耳朵里。
听起来似乎不是坏事。但兹事体大,扈晴晴一个年轻女子,人再聪明,其中许多关节并不能真弄明白,又没有人可以请教。出入之间,关系甚大。而且,苏省为浙省分担,毕竟自己从头到尾未置一词,怎么好贪天之功为己有?
更重要的是,后宫不能干政。谁知道关卓凡到底会怎么想?
因此特生警惕,严守分际。深居简出,浙杭来人,一律不见。
浙江方面,却把扈太太的反应,理解成谦退谨慎不居功,反而更增敬意,愈发觉得这条路子行得!
正在兴致勃勃,突然一盆冷水浇下来:京里消息,朝廷派了一个叫马新贻的来接署浙抚。
大伙儿愕然:这个马新贻,资历比蒋益沣好不了多少,如何就能做浙江的巡抚?他是谁的来头啊?
事实上,马新贻谁的来头都不是,但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坐上浙抚的位子。
马新贻是位回回,先祖从明太祖打天下有功,分发到山东做官,乃定居曹州菏泽,至今已有四百年之久,算是地道山东土著。他进士出身,和李鸿章许彭寿是同年。
马新贻做合肥知县的时候,跟着袁甲三打长毛,虽然名义上做过曾国藩的属员,却和湘系没什么瓜葛;他的军功主要在安徽得来,现居安徽布政使之位,但和李鸿章的淮军毫无渊源,因此也不算淮系,真正是四边不靠。
洪杨乱平,湘系人物遍布要津,向湘系收权是慈禧和恭王不宣于外的既定章程;同时,既不想再扶出一支淮系,那么浙抚既空了出来,就得找一个和曾李都没有太多牵连的人来填这个位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