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副帅是要搬兵回朝”苏洪问。
“不全都是,武备营没有作战部署,出来大半年是为整训少年营,是该返回永兴继续开展其他科目的深入学习,以免耽误整体计划。”
说话之际治所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少时黄彻、陈家父子前来复命,见到百里燕,三人抬手行礼:
“末将陈瞿,末将陈殿参见副帅。”
“末将黄彻参见副帅。”
“三位将军免礼。”
“谢副帅。”
三人异口同声收回礼数,陈瞿上前一步说道:
“副帅召我等回港,可是有战事部署。”
“嗯,陈将军所言不错,本帅此番召三位将军返回江泉,正是大战将至,本帅决意全力出击先发制人。苏洪,将堂外四围无关人等全部清空,没有传唤闲人不得靠近此地。”
“诺!”
苏洪将亲信以外闲杂人等尽数清空,百里燕将孙国山川地形图摊开在桌面上,将白郃、苏洪、周空、黄彻、陈家父子招到身边手指长孙国境内农津道:
“据悉,长孙国与圣焱、雷霆已达成协议,叛军将于十一月初六易帜,但易帜不易服,既叛军暗投长孙,而明着继续打出叛军旗帜,同时于十一月廿六日前,叛军为先锋,做好南下部署反扑我军准备。
另据可靠消息,盘踞于穗长、房岭、清田、蜀田、桑南五郡叛军粮草够支撑到十一月二十前后,十一月初五长孙粮草运抵农津,而雷霆水军眼下盘踞在庆涛港,此地位于孟津上游,我水军将在雷霆水军南下农津港运粮之前,先行赶到庆涛,将其歼灭,而后换上叛军旗帜与战衣,顺游而下进入霖河,经由霖河前往农津港,一举将长孙供应叛军粮草及赈灾粮全部烧毁,从而一劳永逸的消除后患。”
“怪怪,好大的手笔,做成了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啊。”
黄彻吃惊道,陈瞿眉头紧促忧心忡忡:
“我军攻袭叛军好说,但连带长孙水军一起收拾,没有大王的授意,这可不好办呐。万一激怒了长孙,后果不堪设想。”
“陈将军,如今长孙以收编叛军为先锋前来攻我,与长孙军不宣而战无任何区别,我等若是抱残守缺迂腐不知变通,最终倒霉的将是我军将士的性命。
此番先发制人,便是釜底抽薪避免局势恶化的上策。不瞒诸位,晋军镇西军正在向我江东调动,我军如若不能在西线脱困,那么势必陷入北线、西线、东线三面围攻,届时卫国再从西海攻来,以咸国之力,焉能抗衡三大诸侯国围攻。”
“末将明白了,但烧毁粮草有何用呢”陈瞿问
“雷霆、圣焱不甘心臣服与长孙,长孙为节制两路叛军需以粮草为资本,以船运粮节制叛军。而叛军粮草只够坚持到十一月二十,故而烧毁了粮草与长孙战船,叛军将无粮可用,届时叛军将不战自溃。”
“那万一长孙再调粮呢,岂不前功尽弃”黄彻问。
“不会。”白郃接话说道:“只要叛军和长孙水军的船完了,根本来不及调粮。水路运粮快,运量大,圣焱、神通两路叛军足有三十多万人,以半年的粮草计绝非小数,陆路转运一时半会儿是调不来的。而且还要运往各地叛军营中,加上消息传到叛军地盘与长孙军中的时日延迟,时间上长孙均根本来不及。”
“白郃所言不错。”百里燕肯定道,接着又说:“长孙水军覆灭之后,经由陆路运粮需要重新组织人力和粮草送往各处叛军营地,同时还要向各地传递消息,途中所需的时间不足以让长孙再次由陆路运粮南下。
届时没了粮草,叛军只能作鸟兽散,最后形成兵灾到处杀人越货抢粮。
第788章 引狼入室(1)
水军第二日出港前往阳都,两日后抵达阳都进港,修整一日又马不停蹄顺江而下直扑庆涛。
而十月廿五这天,长孙国驻陔陵使者约见外执使诺一言,递交国书,说是约见,其实与最后通牒无异。
国书要求咸国于十一月三十日之前撤出秋郡、原山、德康、甘府、上关、彭源六郡,否则后果自负。
借口也很冠冕堂皇,梁国已将这六郡许给了长孙,咸国属无理占有六郡之地。
对此无理要求,诺一言当面予以逐一驳斥,并将消息火速转呈咸王。
得长孙国书,咸王怒而置于地,怫然道:
“长孙这个小丑,天下竟也有此等无耻之辈,他姓曹的怎么不去抢!”
“大王息怒。”诺一言劝道,忙又说:“长孙国欺软怕硬,趁我军主力空虚前来攻我,实非难料之事。而今我大军在外鞭长莫及,当务之急还应加紧钱粮调运,加强各地戒备,以防晋军攻入江东未及我都城安危。”
咸王怒不可遏,又问卢皋:
“卢皋将军,赵帅能从前线抽回多少兵马”
“启禀大王,咸西、丘南、彭源三地有兵十八万,赵帅又领五万主力陷于桑南,十三万人马坚守三郡已十分不易,如若抽兵至多几千上万,对于江东并无任何实质用处,反可能削弱西线,被晋军攻破。”
“赵逊抽不出兵,远征梁国的兵马何事能回”
咸王问,诺一言这时说道:
“梁国尚未有回复,应该还没得到梁天子许诺。”
“早知如此,寡人当初派并去梁国作甚,真是作茧自缚!”
“大王。”鼎炀侯道:“臣有一计或许可用。”
咸王撇脸看了眼张隽,心中并不认为鼎炀侯能出什么金点子:
“太尉有何妙计啊”
“可令人秘密潜入尹秧附近,倘若晋军敢于犯境,或是尹秧君方伯想要逃走,可先将其拿下,然后扣为人质。”
“荒唐,不等寡人拿下方伯,晋军便会籍此为借口来攻,亏你太尉想得出来!”咸王嗤之以鼻。
“大王,方伯经营尹秧十六七年之久,如今已是咸国首屈一指的豪户,不仅是在我咸国,其在晋国的势力也更大,如若能拿下方伯全家老小扣为人质,其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财路,这才是最要命的。
西寰在咸国一切活动之花费,多数来自于方伯,拿捏了方伯,便是拿住了西寰,如此为要挟,晋王如何也要掂量再三,即便不能阻其发兵,但也能为我军调兵遣将争取更多是日。”
“这恐怕不妥。”高勋反对道:“据臣所知,西寰如今已是晋王手中的冷子,此番我咸国兵力空虚,晋王来攻利大于弊,其绝不会念及兄妹之情而收手。相反还可能作为借口对我用兵,实在不妥。”
高勋一言既出,深得诺一言认同:
“长史大人言之有理,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晋王姒巍在位时,姒巍视西寰为掌上明珠,多少念及父女骨肉之情。而今晋王姒钧心如磐石,连自己兄弟的女人都抢,哪里还会在乎一个妹妹,太尉此计恐怕很难成。”
“这也不行,那也不可,诸位爱卿倒底拿个主意呀。”
对眼下的困境咸王已束手无策,形势要比当年晋国起兵恶劣十倍甚至百倍。当年好歹只为割地,如今是要亡国,姜亥如坐针毡急的跳脚。大殿之中一片沉寂,诸人无不是低头默然不语。
足足沉寂一刻之久,高勋突然心生一计:
“大王,太尉方才所言或许可行,不过得变通一下。”
“哦,高爱卿快说。”
“抓方伯不如用他,方伯依仗的无非两者,一是西寰,二是晋国朝中的王太后势力,方伯每年从我咸国获取大量好处,西寰与王太后势力都受益匪浅,然此二者前者为藤,后者为根,以利益为纽带互为表里,其在晋国举足轻重。
如若能给以方伯重利,以结好其两方势力,尤其令西寰感到还有价值,如此西寰便会心甘情愿的,尽其所能。毕竟如若咸国亡国,西寰这个太子妃,日后的王后,也就名存实亡。对西寰而言,对晋国王太后党羽而言都不利。”
咸王略作思考,问诺一言:
“诺爱卿以为如何”
“这个……”诺一言速做思考,随后说道:“此计好是好,可给方伯何等重利才能驱使西寰为我咸国尽其能。给钱吧,方伯如今已是咸国数一数二的豪户,给少了看不上,给多了那是给多少,万一漫天要价怎办。而且西寰是方伯的主心骨,以西寰的秉性,定不会满足要钱,要权才是其本意。方伯要是进了朝堂,日后可就难料了。”
“那就给他个官做。”
高勋干脆说道,诺一言不赞成:
“此事不可,方伯此人甚贪,他若入朝有西寰背后撑腰,定会将手伸向钱粮,如此一来岂不养虎为患。”
“应该不会。”高勋否定道:“眼下钱粮主要经由永兴侯打理,又有太尉与大司马分权,三位内阁看着,方伯如何能谋利。而且若将方伯势力调离尹秧迁入都城,也有利于岁当、江东两郡推行新政。
这么些年,方伯在江东已是一方财霸,江东、岁当、东原三郡贵族豪强与其私交甚密,若继续养在尹秧,三郡日后将成化外之地。”
“高爱卿此议不无道理,方伯如今已是咸国最大蛀虫,任其在尹秧无异于继续养肥,此计寡人看可行。将其圈来都城让永兴侯治他,不失为上策。诺爱卿,当下以退兵为先,你与御史大夫李旭合议一下,看看给方伯何官职为好,实在不行,新置一个也无关紧要。”
“唉……那好吧,臣即刻与李大人商议。”
诺一言无奈应下此事,这时卢皋小心说道:
“大王,此事是告知问永兴侯,等其回复之后再做决断。”
&n
第789章 引狼入室(2)
西寰半信半疑的打量着高勋,看不出有任何的异色和诡诈,鉴于晋王的举措里外不讨好,西寰深知如果晋军东西同时用兵,咸国必亡无疑,届时她的太子妃也就倒头了。
想透这一层,西寰说道:
“高长史此言本宫倒是觉得有些道理,但与本宫舅舅方伯有何干系”
“尹秧君方伯经营尹秧城十数年,如今也是咸国数一数二的豪户,商渠直达晋国,是王太后党羽的重要财源,同时也是公主殿下的左膀右臂。公主殿下在咸国的巨大开销,多半出自于尹秧君。
故而本官向大王谏言,请尹秧君入朝为官参政议政,稳固两国关系,以免刀兵之灾。”
“哦……”西寰眼珠一转心中立时有计:“父王是应付不了了,所以想起了本宫舅舅。”
“是大王为社稷着想,为太子妃母子日后地位着想,采纳本官的建议,请尹秧君入朝为官。”
“那父王准备赐本宫舅舅何官职,如若人微言轻的官职,恐怕难以说服晋国朝中大臣。”
“此事仍在商议,还请太子妃殿下静待佳音。”
“但我舅舅多年前便想入朝为官,皆被永兴侯所阻,此番永兴侯能答应吗。”
“殿下放心,永兴侯鞭长莫及,局势瞬息万变,万事怎能步步到位。况且有本官谏言,大王已经允诺,当此危亡存立之际,永兴侯也会以大局为重的。”
“哦!”西寰眉头一蹙,隐约从高勋话语间嗅出别样深意,却是怎么也拿捏不定高勋究竟何意,略作思考,西寰收敛起正色,好言试探道:“既是高大人向大王谏言,本宫该如何感谢高达人呐。”
“呵呵,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本官怎刚受殿下蒙恩。大王的意思本官已经带到,还请太子妃殿下谨慎处之。”
“那好,有劳高大人慢走。”
高勋躬身行礼,随即退出大院直奔府外。待其离去,顾晨、季锦昇二人从远处灌木丛中窜出,上前行礼:
“太子妃殿下。”
“季将军,刚才可都听到了”
“听到了大概。”
“那你意下如何”
“属下以为,无论其中有无圈套,尹秧君入朝为官都有利可图。而且只此一次机会,错过了,一旦百里燕从前线脱身,恐再无机会。”
“嗯,本宫也是如此所想,但季将军你就未曾发现这高勋有古怪”
“是有些古怪。按说百里燕能料到今日局面定有雷霆后手,倘若内朝知晓,咸王断然不会允许尹秧君入朝为官。倘若内朝不知晓,这未免也太过说不过去。
而眼下咸王能接受高勋建议,准尹秧君入朝为官,可见咸王已是病急乱投医全然没了方寸。如此一来,高勋提出引尹秧君入朝为官,算是上策。只有绑定尹秧君,大王内廷王太后能得极大好处,断然不会发兵攻咸。
咸国若亡,好处最终将是大王与功勋贵族所有,王太后一党损失极大。待到王太后驾鹤西去,他们将什么都得不到。
高勋看出其中端倪,提出令尹秧君入朝为官应该是别无选择之选,但他刚才说到百里燕之际,似乎又有提防之意,只是不知道高勋堤防百里燕是咸王的意思呢,还是其本人意思。
若是咸王意思,属下以为不太像。可若是高勋意思,他与百里燕都是赵逊门生,提防百里燕做什么呢。”
“是啊,此人是咸王的亲信,若非咸王授意,他怎能私下透露心机。若不是咸王授意,他如此作为,难道是想要改换门庭”
“难说,高勋若有此意,那属下平日真是看走了眼,日后此人定是咸国第一奸臣。”
季锦昇断言道,这时顾晨说:
“高勋此人属下观察多年,平日既不爱财,也不爱女色,中规中矩并无特别嗜好,也极少收人实惠,算是满朝文武之中较为正直的大臣。但是这么多年,同为赵逊门生,百里燕已是封爵拜侯财宝无数,可谓名利双收誉满天下,即便是赵逊,如今也是咸军总帅,拜上卿,二人都是大有所为。
另有财主丁肃家财万贯生意兴隆,唯有高勋十多年如一日追随咸王左右,至今为封爵连大夫也未评上,最高也不过长史,会否是高勋多年不得志,而怀恨在心进而心生嫉妒,所以想另立门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