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护将详细说道,沈暮驰开始怀疑神通和谈是假,另有所图是真的。略作思考,他小心说道:
“此事你莫要伸张,也不要派人打听,多事之秋以免别有用心之人背后告密招来杀身之祸。”
“属下明白。那我军的马怎办”
“看住人就行,至于马匹,既然轮换喂马,等吃饱后的马运回,再将营中其他马匹放出,不要都放走了。”
沈暮驰无意与神通立即撕破脸皮,事到如今困于关内,马匹远不如队伍重要,即便神通将马匹诓走,也不如把兵权攥在手里的强。没有必要因为马匹,而与神通对质引得其动杀机。
天色稍晚,吕霆火速赶回东平面见神通:
“末将参见天王。”
“吕将军免礼。”
“谢天王。”吕霆收起礼数忙问道:“天王召末将回关有何吩咐。”
“西北一百五十里处咸军有何动静。”
“并无异常,桑南郡也未有南下增兵,但据细作来报,赵逊仍在对桑南用兵,圣焱天王用兵甚为艰苦。”
“唉……”
神通长叹,满是萧索。吕霆不解,小心问道:
“天王为何叹气,我军尚有一郡在手,只要加以经营,还是能守住的。”
“话虽如此,然大势已去,为之奈何。不说了,今日召吕将军前来是有要事相商。我在川中操练一支新军,吕将军即刻从你部下挑选精兵强将千余人,前去接管,熟悉人事兵马。”
“新军,何来的新军。”吕霆问。
“是抽民夫青壮所编新军,人数约七万,另有十九万老弱,本天王令他们屯田,以解新军所需粮草。”
“可即便现在种麦,也得要冬末明年初才收的上来,夏种又因战事连累荒废半数以上,川内播种土地还不足三成,如何能坚持到明年夏收。”
“此事吕将军无需担忧,本天王自有安排。你只需即刻调遣将领前去接管操练新军,务必在两月之内操练起来,使之堪用。”
“两月恐怕紧了些,至少得半年才行。”
“只有两月,最多三月,眼下没有更多的时日。”神通厉色说道,口气不容置疑。
“那好,末将尽力就是了。”
详细交代过后,吕霆连夜赶回营中选派武官前去接管新军。
第二天沈暮驰按时来到治所,就和谈答复面见神通,神通将已起草的回函交给沈暮驰,并语重心长的说道:
“沈将军,此去务必说服咸军答应本天王要求,若有不妥之处,即刻令人返回告我。”
“末将遵命。”
“另外我军即将北上,所需转运辎重甚多,而马匹不足,本天王希望沈将军能从军中抽调末等马匹五千匹供我军转运之用,沈
第781章 落井下石
想透这一层,关龙翔再问沈暮驰:
“沈将军,万川郡军粮还够支用多久。”
“神通入川时劫走了上关东郡多数粮草,加之郡中粮草,可够大军支用到明年,如果今年冬天明春能收一季麦子的话,军民或许能支用到明年夏收。
但调走七八万人编练新军需要操练,入冬前少耕几十万亩地不说,还得多吃粮,所以至多维持到明年春天,除非再向百姓征粮,但如此一来,百姓就活不过夏收。”
“这么说,神通至少在明年开春之前粮草还充足。”
“据在下所知,应该是的。”
“既如此,沈将军暂且营中歇息,待我与徐将军商议之后再答复沈将军。”
“那在下现告辞了。”
“沈将军请。”
待沈暮驰离去,徐谨问道:
“关先生可是想到什么”
“嗯,要说神通此贼果然老奸巨猾,差一点就上了他的恶当。其用沈暮驰之口传话与我等,透露些消息故意让沈暮驰窃去,无不是神通险恶用心迷惑我军。其一面暗中练兵,一面与我军和谈北上,实则其既要北上,又不想交出万川。
我若没有料错,神通定是想将新军留在川中,牵制我军,在他与圣焱汇合之后再次南下,如此南北合击我军,好一举扭转劣势。”
“可万一扭转不成陷入僵局,我军死守彭源郡,其粮草仍不能从北面输入万川,只要坚守到明年,万川郡中叛军岂不饿死。”
“不会,绝然不会。”
神通否定道,徐谨大惑不解:
“为何”
“徐将军你想,神通要马做什么,难道真是提防沈暮驰编练新郡绝无此刻能。且不说沈暮驰麾下马匹多以不堪用。就是给他们好马,编练骑兵哪这么容易。
我猜,神通定是用马匹先耕地,耕完地后放养起来喂肥了吃马肉。”
“什么啊,吃吗肉!”徐谨大吃一惊。
“对,吃马肉。沈暮驰麾下可还有小两万匹战马,一匹战马出肉少说几百斤,五千匹马能吃多久。更何况马匹宰杀之前还能用以耕作,足以守军坚守至明年夏收,神通笃定明年秋季之前拿下彭源,一年时间够他杀回万川。”
“可如此一来,叛军的骑兵岂不是作废了!”
“长孙国树林密布,骑兵作用不大,用以转运辎重或是充当脚力,只有进入彭源在有用处。而且马匹留在沈暮驰手中对神通而是一隐患,籍此机会弄走些马匹将沈暮驰的骑兵变成步兵,更便于神通控制。”
“那此计可破否”徐谨问。
“我想假若我等与神通对质,神通断然会否认藏兵,如若不对质,神通则认为我军定是中了他计,料定其会将川中壮丁拉走。从而将咸军主要兵力调往北面。
而事实上神通北上仍是六万或是多一些,而留守川中的人马足有万杂兵,届时我军若入关接管,必遭其埋伏痛击而大败。如果不进关,反中了神通的下怀。
我思来想去,要破此计唯有两法”
“哪两法”
“其一关键沈暮驰烧毁粮草,若是沈暮驰能在神通出关之际烧毁粮草,一切都好办。但我想神通定然严加提防,甚至不排除其已料到,反施诡计令沈暮驰中计,故而此计乃下策。其二,令沈暮驰留下些人遁入川中,待神通出关之后,司机烧毁各处庄稼,令冬粮颗粒无收,将叛军困死在开春之前。”
“嗯,第二个办法好,此时耕一季麦子,一两月后麦子也该长高了不少,一把火烧起来,可比烧粮草过瘾。我看此法可行。不过这样一来,叛军若降,明年至少得增一百五十万石粮草用于赈灾呀,而且还得是粳米。”
徐谨担心道,关龙翔很是无奈:
“若非神通狗急跳墙,毁粮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也是万万做不得,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唯有如此,才能迫使叛军开关投降,否则拖得越久,越劳民伤财。”
秋郡、上关、甘府、德康、原山、昌尹半郡、下关半郡,一年所需赈灾用粮斤七百万石粳米,相当于八百万石以上的籼米,德康郡所得粮草除去被毁与志军所得,其实还不够,另外仍得咸国贴入近百万石,再加万川,相当于一年要贴千万石粮草,才够解决一年的问题。
当然,受限于物流,粮草运输不会一蹴而就,将通过漕运、陆路运输分批分次运抵各地,期间各地陆续恢复耕作,能减少相当一部分支出,当赈灾进入第三年,农业恢复,所需支出的额外口粮将降至现在的三成甚至更少。
但战争将迟滞经济产业的复苏,持续的荡荡和壮丁的锐减,都是影响农业恢复的主要原因。
当初百里燕只定吞并三郡的目标,正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再多,咸国将无力消化,还可能将拖垮财政。
如今吞并七郡,经济效应尚未通过市场传导至咸国,举国上下甚至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时,平静表面下的暗藏的危机,已经露狰狞。
十月初三,咸王宫百灵园
咸国出产了首批六年龄珍珠,珠体硕如牛眼,色彩缤纷,咸王龙颜大悦赞口不绝:
“此珠子浑圆艳丽,宛若天成,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宝贝呀。王妹啊,此批大珍珠应该不少吧。”
“美的你呢,如此硕大珍珠,哪里是米珠能比。馫儿说了,这些珍珠来之不易,越大越难出,原本种了两万个,今年就收到手的只一千多颗,品相好的只不到三百颗,其他品相差的只能做珍珠粉。”
“嘶……”
咸王嘘了一声,倒抽一口凉气:
“如此之少,卖
第782章 BUG
待卢皋退走,公主兰渊担心说道:
“江东现在半个兵都没有,晋人过来如入无人之境,这可怎办呀。”
“寡人不正在想办法嘛,你先回去,此事不要伸张,以免人心浮动。”
“那好吧……”
与兰渊仔细吩咐,咸王火速前往国政监,召高勋、诺一二人密谈:
“诺卿,你给寡人拿个主意。”
“大王,眼下我国吞下六七郡之多,晋王绝不会坐视我国扩张失去控制,日后反戈晋国,其发兵来伐是必然之举。当下还只是晋国,如若长孙、卫国再联手来攻,局势将更为险恶。”
“他卫国吞下十数郡,还不知足吗!”
这时高勋道:
“大王,卫国素有虎吞中原的狼子野心,我国近年来实力大增,国力日盛,卫国早对我国心怀不满。如今卫国入主中原,若要向东扩张,必先消除我国对其危害。即便今日不战,日后必会前来挑衅。还不如趁晋国、长孙夹击我国之际,卫国同时发兵,夺取思水江以东。”
“这些忘恩负义的败类!”咸王破口大骂:“寡人给他们铁,给他们刀剑,给他们上好的瓷器,价钱低的不能再低,他卫国还要来攻寡人,都是一群势利小人!”
“大王,恕臣直。”诺一恳切道:“列国交争始于利,但凡只要有利可图,弱必被强凌,毫无道义可。今天瓜分的是孙国,明日便可能瓜分我咸国,诸侯所图无不是为利。
大王既说我国以低价卖给卫国铁器,然咸国每年仍从卫国赚取了大量好处,卫国人非但不会感激大王,他们无时无刻不是在想,应该白送给他们,最好咸国还要贴钱。
而今我国遭难,卫国心怀贪念多时,趁机来攻是必然之举。所谓小人,利益之交罢了,无所谓道义二字。”
咸王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哪里还听得进诺一的长篇大论。
“那就无可挽回了吗!”
“若是两月前,还有转还腾挪的余地,只要将思水江以西土地许给长孙也就是了。而今长孙与叛军媾和在即,且不说此时交涉让地已是来不及,长孙与叛军媾和后全线压在边境,完全可能将六郡县之地全部夺下,何必为了两郡与大王交涉。”
诺一说道要害,咸王默然无语,悔不当初不听百里燕劝告。
“高爱卿。”
“臣在。”
“替寡人拟旨,着令永兴侯即刻还朝,前线军务一应由其处置安排,无需请奏。”
“大王,眼下前线正值吃紧,此时召永兴侯回朝,不仅无助于困局,还将动摇军心,大王可要三思啊。”
“那高爱卿说怎办!”
“还是先将消息发往前线询问赵帅、永兴侯意见,及时调整部署,至于是否回朝,应由永兴侯视前线情况而定,贸然召回,凡适得其反。”
“那就这么定吧。高爱卿拟旨,诺爱卿随寡人去广渊殿。”
“诺!”
咸王心烦意乱,烂事甩给高勋,携诺一匆忙前往广渊殿,走出不久,卢皋迎面而来:
“大王,晋使已到广渊殿。”
“晋使作何说”
“回大王,晋使三缄其口,绝口不提调兵压境之事。”
“不知廉耻的小人,戈矛都杵到寡人鼻前,竟还装腔作势,卑鄙至极,走!”
咸王拂袖而去,少时来到广渊殿,晋使泰然等在大殿,见咸王到,上前行了一礼:
“晋国使者马仲宁,见过咸王。”
“免了吧。”咸王不悦,转身坐回榻上。
马仲宁此时尚不知晋王用兵,见咸王怒气冲冲,其心生警惕:
“不知咸王召本使前来所为何事。”
“晋使不知吗!”
咸王沉声反问,马仲宁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咸王口气不善,其不敢怠慢,小心又问:
“本使不知咸王何意,请咸王明示。”
“哼!”咸王右手怫然拍在案上,响声震耳发聩:“你晋国镇西军大举向北地集结,意欲何为!”
马仲宁大惊失色,忙道:
“咸王从何处听来消息,定是有人诽谤重伤我王。”
这时诺一接话说道:
“晋使,贵国素以不宣而战偷袭恶习闻名于世,晋使当我王之面否认也不足为奇。不过本官十分好奇,在咸国举全国之力为天下平定乱世扫清叛军之际,你晋国怎有脸趁我空虚攻我,莫非晋王真就毫无半点廉耻之心吗。”
“诺大人,说话得有凭有据,我镇西军常年与志国对峙,而今北军身在长孙,我镇西军北调,岂非是儿戏!”
“你晋国与志国暗做勾当,意图趁我咸国主力平叛之际出兵来攻,镇西军北上若无志国默许,岂能调走。你分明是在狡辩,为晋军用兵蒙蔽我王。”
“诺大人莫非戏,志国于我晋国交恶数十年,与你咸国交好十余栽,现在又说志国与我晋国暗中勾结图谋咸国,此理天下之人谁能信。”
“哼哼。”诺一冷哼道:“诸侯交争无非利也,晋王见我雄师西进夜不能寐,志王见我吞并数郡心怀不满,你等无不心怀叵测各有所图,如今巧吝啬搪塞我王,分明是晋王为掩盖其险恶用心粉饰开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