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在快接近中午的时候,超过两千多名的突厥大军士兵终于成功登上墙头,但他们没有坚持多长时间,便被死在城头。

    这是因为杨广将他们身边一千名大内侍卫高手交给了宇文成都,而后者将这一千多名高手用来当预备机动队,随时支援,这些突厥人是被这些大内高手杀死的。若是在野战的战场之上,一千多名高手不见得就比一千名突厥骑兵厉害,但是在拥挤混乱的城头上,一千多名大内侍卫高手可以轻易将两千多名突厥士兵杀死。

    飞舞的石头和箭矢偶尔也有越过城墙,砸进城墙内侧帮忙运送守城物资的百姓堆里。

    突厥大军所用抛石机不论是准性,还是射程自然无法和隋军的相比,所以能够做到将石头投进城内的不多,就算能做到,往往也是冒险进入了弓矢的射程范围里,但几乎每一次都有可能造成伤亡。

    相对于作为攻城的一方,能在城外任何地方架梯子的突厥大军,城内上下城墙的石阶则往往是固定的。城墙上方的战斗强度太高的时候,守城器械就随时需要补充,这导致石阶上拥挤大量的运送军械的百姓,他们往往就会变成流矢或是石块的受害者。

    但除了当场的下意识躲避又或是找块木板顶着,没有其它的方法,无法撤离,因为他们的工作一旦停下,城墙上的防御,就要岌岌可危,很可能直接导致一段城墙被突厥人攻破。

    事实上,突厥大军疯狂的进攻和惊人的战斗力,已经让几乎所有的帮忙的百姓感到恐惧,若非是负责搬运物资的雁门郡的太守果断下令将最开始逃跑的几个百姓杀死,一部分百姓大多恐怕都已经作鸟兽散了。

    从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整整一天时间,在雁门城四面的城墙防线上,防御的弦始终绷得死死的,士兵们仓促而目不暇接地应对着一切,城防也正如沈果儿给王君临所汇报的那样,随时都可能垮。

    但是最终没有垮,准确的说在眼看着就要垮掉的时候,王君临带领勤王大军出现了。

    s非常抱歉啊这几天因为家里面的事情,断了四天更,实在对不住各位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撤退与伏击
    借着夜空中的星月之光,始毕可汗让自己弟弟阿史那咄苾嗣带着其直系部族三万人马断后,他带领十万主力从雁门城悄悄撤离。

    突厥大军撤出雁门城很顺利,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但是始毕可汗隐隐有些不安,即使是夜晚,也尽可能的提升战马疾驰的速度,带领十万骑兵往北而去。

    事实上,出了雁门城之后,有一些部族头人便不怎么听他的号令,他只能勉强控制十万骑兵沿同一路线撤退。

    对于他们突厥部族的军队,始毕可汗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的军队准确的说是一种联军模式,他的威望足够,各个大小部族慑于他的威势,会听他的号令,若是这次南下进攻一帆风顺,他的威望自会提升,没有人敢违背他的号令,但如今就不同了。

    此外,他们突厥联军还有一个特点,或者说弊端。

    若是一路进攻顺利,胜仗不断,他们的勇士会越加勇猛,战力甚至还会得到加成,但相反若是战事不利,甚至于眼下这种处于逃跑的状态,那么就彻底相反了。

    他们的军队相比中原朝廷的军队,没有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明确的军队纪律约束,眼下处于逃跑的状态,便比中原军队更容易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况,比如眼下,已经开始有各个部族军队各不相顾的情况,甚至有几支大的部族头人已经公然违背始毕可汗的命令,没有按照之前计划好的撤退顺序,而是抢着往前跑去。

    甚至始毕可汗知道,眼下他们的军队还没有分开撤离,一方面是随时可能会有隋朝大军追上来,他们需要聚拢在一起才能对抗敌人。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们在经过飞狐岭之前,撤退的路线都是一样的,脚下路虽然不是必过之路,却是最近的一条路,走其他路,绕得太多,走到天亮都难以回到草原。

    这些天虽然主力一直在攻打雁门城,但雁门郡各个县城毕竟曾经被突厥大军攻了下来,今晚上

    又攻破了雁门郡城,所以有不少突厥士兵还是抢了不少财物。

    始毕可汗曾经下达过命令,让所有人抛弃财物,以减轻战马负担,好能够更顺利逃走,但实际上下面的各部族突厥战士有不少舍不得抢来的财物,依然偷偷随身带着,反正此时天黑,只要不在可汗面前晃悠,便不用担心可汗能够看得见。

    此时,一个部族的几匹驮财物的战马倒了下去,令前进中的队伍拧了一个大疙瘩。几名突厥战士拼命地拉扯缰绳,试图让可怜的牲口重新振作起精神。但战马喘着粗气,口里发出“哕哕!”哀鸣,战马仿佛也知道眼下是在逃命,它非常卖力,但就是无法站起身。

    突厥战士遗憾的割断马背上的绳索,准备替牲口减轻负荷。不料始毕可汗刚好看见了这一幕,愤怒之下,命令亲兵跑了过去,一刀刺入了几匹战马的汗淋淋的脖颈。

    血一下子喷起三尺多高,泉水般溅了那几名突厥战士满脸,脸上自然满是愤怒,手已经放在了腰刀上。

    “大汗有令,倒下的马匹连同财物辎重一概放弃,任何人不得耽误时间!”无视这几名突厥战士愤怒的眼神,亲兵们大声喝道。

    此时虽然不是冬季,但塞上的夜风很冷,来自北方草原的寒气穿过远处群山头上的内长城,吹得人透体冰凉。被汗水润湿后的锦衣贴在前胸和后背上,硬硬的就像两块铁皮。

    偏偏在这寒冷的秋夜里,始毕可汗还不能轻易停下来更换衣服,作为整个北方草原的主人,他的动作是否从容不迫关系着大队兵马所剩无几的士气。如果大汗自己都慌了神,底下那些没经过多少系统训练的突厥战士们会越加恐慌,这十万大军立刻散伙都有可能。

    始毕可汗不但是个有野心、有想法、有理想的可汗,事实上也是一个有担当和责任心的可汗,他知道此次南下落到眼下这个地步,与他这个领头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心中是充满自责的。

    所以,他坚持着不停下来休息,坚持着命令麾下放弃部分抢来的财物,杀死脱力或者失蹄的老马,坚持着要求亲卫们挑着代表着大汗威严的羊毛大纛,以证明大军是在有秩序的撤退,而不是在溃逃。

    “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冲过前面的山口,冲过前面的山口,即使隋军追上来,我们也不怕。”始毕可汗仰起马鞭,故作沉着的大声喝道。

    下面的人听到可汗沉着的声音,心思果然安定了不少,黑夜中脸上的慌乱之色好似都淡了一些。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有号角声响起。

    “呜呜………呜呜………”

    号角声在黑夜中传的很远,始毕可汗听着很熟悉,但可惜熟悉的号角声不一定就是他们突厥大军的号角声。

    号角声响起的同时,所有突厥人便是脸色大变,而在第一时间,始毕可汗也让他身边的传令兵,吹响了他们的号角声。

    刚开始响起的号角声是隋军攻击的命令,突厥人的号角声则是告诉十万大军戒备,准备迎敌。

    可惜这里是山谷,是李世民和王仁恭精心挑选的伏击突厥人的山谷。

    几乎在隋军号角声响起的同时,两边山梁上便传来了轰隆隆的声响,不知多少大大小小的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

    石头滚动的过程中有摩擦力,可惜坡度很陡峭,摩擦力没有重力势能大,石头自然是越滚越快,甚至是仿佛都有了生命,往山涧中敢于入侵大隋江山的异族人砸去。

    若是山上冲下隋军,突厥勇士们即使惊慌,但还会咬着牙迎上去厮杀,可问题是滚下来的是石头,顿时让他们陷入慌乱,为躲避石头而到处乱窜,胯下的战马也哀鸣不绝,很快惨叫声便响了起来,整个山谷里面已经陷入一片混乱。

    数万块石头砸在了山谷中的突厥大军中间,直接造成了数千名突厥人的死伤,最主要的是突厥大军已经乱了阵脚。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火烧峡谷
    而在滚石之后,还有隋军射出的火箭,谷底的突厥人因为滚石纷纷堆积在了山谷最中间,两边隋军将士们甚至都不需要瞄准,便能够射死人。

    而在射火箭的同时,还在隋军将士将提前捆好的干草,一包一包的往下扔,一些枯草甚至还未落地,便化为一个大火球。

    很快山谷中便出现数百名燃烧的突厥勇士,发出凄厉之极的惨叫声,疯狂的乱跑,在临死之前又将不少同伴引燃。

    没过多久,山谷里面烤肉的气味开始弥漫夜空,凄厉的惨叫声和愤怒的嚎叫声,绝望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始毕可汗在身边金狼卫的保护下,没有受伤,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属一个个被砸死,被射死,被烧死,早已目龇欲裂。

    透过峡谷,突厥人看着有着两边满山遍野的隋军举起的火把,他们甚至已经看见了雄武的长城,那是隋朝皇帝七年前让人修的,只要出了峡谷,穿过长城,他们便可以逃出去,可是眼下他们即使逃出长城之外,还能剩下多少人。

    峡谷两侧,李世民和王仁恭各自带领麾下人马,尽情的利用之前准备好的各种杀器肆意的杀着突厥人,等他们将滚石和火箭射完,而剩下的突厥人快要冲出峡谷时,他们便不得不带人冲过去,近战厮杀。

    说实话,若不是如今突厥人只顾着逃命,而他们又在王君临的指挥下,料敌于先,提前知道突厥人会放弃他们好不容易攻下的雁门城,连夜撤逃,他们也不可能利用此地的地形对兵力比他们多,且战力比他们强的突厥人进行伏击。

    突厥人毕竟是善战的,此时若是处于荒野,或许他们会四处逃走,但此时山谷出口有限,一时撤逃不了,绝路之下,突厥人的杀意反而被激发不少。

    特别是始毕可汗麾下的四万金狼骑战斗力比寻常突厥骑兵要高出一大截,经过最初的慌乱后,他们很快在大小叶护、伯克、訇、裴罗、达干、小箭们的号令下恢复

    战斗阵型,一边用弓箭向两侧山梁上冲下来的伏兵反击,一边快速跑向远处的谷口。

    山谷中地形狭窄,不利于突厥大队兵马展开,且隋军占据地利之便。而山谷外的平原则是理想的骑兵战场,他们刚才虽然死了一万余人,但剩余的八万多骑兵,足以把伏击的隋军踏得粉身碎骨。

    但李世民王仁恭怎么可能将利于他们的地形拱手相让。

    “想走,没那么容易!”李世民一声令下,旁边号手再次吹响了号角声,位于山谷出口的一支兵马听到号角声,立刻放下弓箭,抬起身边的岩石。

    大块大块的岩石被这支伏兵推下了山坡,一部分中途便被丛生的野树挡住,溅起无数枯枝败叶。还有一部分则直接滚入了突厥人群之中,将冲到最前面,眼看着就要冲出山谷的突厥士卒砸得人仰马翻。

    山谷最窄处的石块准备的很多,因此也砸得最狠。转眼间就有数百名突厥骑兵连人带马被砸瘫在地上,硬生生挡住了他们自己人的去路,很快山谷出口战马再难以快速疾驰出去,除非缓慢攀爬才能逃走。

    而这种情况下,再想逃走,甚至迎接接下来的厮杀,突厥人的战马已经成了他们的累赘。

    “下马,大汗有令,下马迎战!”始毕可汗应变很快,立刻就下达了此时最正确的命令。

    他身边数千名亲兵齐声大喝,将他的命令传了出去。还有一部分传令兵在山谷中来回奔跑,喊得声嘶力竭。

    事实上,不等始毕可汗下达命令,一些部族头人也发现地面上的石块和尸体越来越多,骑在马上反而没有步行跑得快。发现去路被挡住后,他们便下令让各自麾下族人跳下战马去清理道路。

    而这个过程中,两边山上飞下来的羽箭则毫不留情地将那些动作迟缓的突厥人射死,用他们的尸体给障碍物再增添一层厚度,突厥人的死伤一直在持续增加。

    “下马,下马,大汗有令,峡谷口的

    部族负责清除谷口石头,其他各部族各自分兵反击!”又付出了近千条性命后,心存侥幸的突厥人不得不调整战术,一部分人继续冒着箭雨疏通道路,另一部分人跳下马背,持刀反杀上山梁。

    事实上他们进来的山谷口没有阻拦,但是他们不敢回头退出山谷,因为他们只想着尽快逃到草原上去,他们也知道只要回头,迟早也是死。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向隋军投降,因为他们在大隋的杀孽太多了,自知不会得到任何原谅。

    李世民和王仁恭占据了地利之便,但人数和战力上和对方有所相差。

    突厥人在又付出数千名死伤的代价之后,终于冲到了山坡上,与隋军开始厮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隋军手中的火箭难以再射出去,不得不与冲上山来的突厥战士近身厮杀。

    这些天在王君临的带领下,与突厥人厮杀一直处于上风,李世民带领太原郡兵从未一败,李世民本人在战场上也杀了不少突厥人,此时又亲自带人在战场上厮杀。

    前几天王君临给所有援兵大将说过,如今大隋内乱不止,如果此次不能尽可能的重创突厥人,等大隋彻底乱起来时,突厥人还可能会趁机南下,趁火打劫。

    到那个时候,整个中原混乱一团,恐怕就没有了今天这样联手对敌的局面,而他们太原郡几乎是首当其冲,必将陷入就万劫不复,更不用说逐鹿天下了。

    而且李世民一心想尽可能的歼灭突厥人,还有两层原因。

    一个是他曾经亲自查看了那些被突厥人洗劫过后的村庄。是那般的凄凉,整个村落就像整个从人间坠入了地狱般,不再见任何活人,惨不忍睹和触目惊心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惨状。

    还有一个原因却是不能给任何人说的,甚至李世民也是在带领大军离开太原北上之前,他父亲李渊才悄悄告诉他的——父亲竟然暗中与突厥人有联络,甚至还有协议勾结。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金狼卫的强悍
    暗中与突厥人勾结,想着逐鹿天下时能够借突厥人军力的人肯定不止李渊一个,但这种事情绝不能曝光,否则就臭名远扬了。

    眼下突厥人被打得这么惨,李世民自问父亲原来借突厥人军力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但这件事情已经做了,而眼下始毕可汗逃回草原深处老巢之后,若是将这件事情抖搂出来,对他们唐国公府在天下的名望打击不小,所以李世民便想着今日一战,最好能够将始毕可汗给杀了。

    黑夜中,李世民一时间也不知道突厥始毕可汗在何处,他带领一队精锐,转门找突厥人中疑似大头目和将领厮杀。

    此时他便发现了一名突厥人头盔上饰着两根狐狸尾巴,知道这是一名突厥大头目,而且此人身高只有七尺出头,肩膀却足有四尺宽,长着一双肉眼泡,看起来很不凡,带着一群突厥战士四处杀隋军。

    “啊………嗷!”这名突厥大头目大声嚎叫,同时用弯刀击打皮盾,发出咚咚的响声。

    李世民滔天杀机,一声令下,在此人带领突厥武士踏着鼓点,快速前扑时,他麾下身边数百郡兵们持槊挺刺,十几名突厥人顿时被长槊贯胸,当场气绝。剩下的则用刀推偏槊锋,嚎叫着扑入太原郡兵当中。

    长槊从四面刺来,将十几名冲得太快的突厥战士捅成了马蜂窝。血发出糁人的嘶嘶声,四下飞溅。

    同时,太原郡兵们的阵型也出现了空隙,十几名身材硕壮的突厥武士在空档中挥刀,砍出数重血浪。

    “保持阵型,第一排后退,第二排向前!”

    李世民战场指挥的天赋极高,眼光很准,立刻大喝,提醒麾下郡兵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

    而李世民本人在身边亲兵高手的保护下,手中的步槊如一条乌龙般四下游走,将扑进来的突厥战士一个个变成尸体挑出去。但跑过来的突厥人越来越多。

1...477478479480481...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