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从东边一个山谷中冲出来的是李世民带领的三万郡兵,这些士卒的个人战斗力自然比不了远东军,但在李世民亲自带人严格到堪称是残酷的训练之后,又在这半年中到处找山贼和马贼练兵,却已经是真正的精锐。
而且唐国公李氏多年的积蓄,耗费不少用来打造这支精兵,他们身上的装备和胯下战马比府兵甚至还要好一些。几乎是清一色的长槊,在马背上成排的端起来,如同数把快速移动的巨大梳子。
李世民极为悍勇,身先士卒,带领这三万人最先冲到,直接从慌乱的突厥大军中冲入,留下遍地的尸骸。
刚刚将战马控制住的突厥骑兵,本身因为没有冲锋的加持,战力减弱大半,如今还没有恢复冷静,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竟然被李世民的三万郡兵给凿穿了。
王仁恭带领的七万镇北大营的边军从西边紧随而来,也加入到对突厥骑兵的围杀之中,但昔日以精锐悍勇著称的镇北边军的战力和装备竟然比不了太原的三万郡兵,没能凿穿突厥阵营,与突厥人陷入混战之中。
接下来其他各路援兵从其他方面相继冲来,达到了团团将十万突厥骑兵围住的目的,却再难将反应过来,且拼死反抗的突厥士兵凿穿,同样陷入混战之中。
李世民冲在队伍的最前方,左侧是侯君集,右侧是武士彟。再向外扩展一队敢死亲兵。以这些人为刀锋,
三万太原郡兵凿穿了突厥右翼。
“秦安王固然厉害,我李世民的军队也不弱。”李世民一边心中暗忖不已,一边长槊突刺,将一个嚎叫着向他杀来的突厥骑兵挑起来,甩向一边将一名突厥骑兵砸下马来,他的长槊锋尖在阳光照耀下刺出一团璀璨的银花,所过之处没有一合之将。
李渊给李世民的命令是不要锋芒太露,要隐藏实力,这几天与其他援军在一起的时候,李世民也的确是有意隐藏他带来的三万太原郡兵的真实战力,表向得很低调,给其他各路援军,他们太原援军不堪一战的感觉。
但当王君临出现,先是以雷霆手段收回苍门县,歼灭近两万突厥骑兵,然后又以两万人马挑衅三十多万骑兵,在雁门城外晃了一圈,然后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的歼灭两万突厥骑兵,并且将这十万骑兵顺利引到他们设下的埋伏圈之后,李世民的想法变了。
年轻的李世民虽然不凡,远远比同龄人要稳重得多,但在争强好胜这个年轻人通病方面不能免俗。
如今李世民只想在王君临这个他曾经敬仰,如今最为忌惮,乃至畏惧的传奇人物面前,要展示自己的不凡和强大。
他希望自己带领的三万太原郡兵一点都不比两万远东军弱,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和对方比肩,乃至能踏前一步,走在对方的前面。
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此时强烈的愿望。
终于,李世民带领的太原郡兵将他们眼前的突厥骑兵杀光了,他调转马头,看到一队数千人的突厥人在将冲向他们的隋军杀光之后,在快速聚集在一起,重新形成冲锋队形,恢复他们的战力。
李世民自然不会给突厥人整队且恢复冲锋队形的机会,他带领人马毫不犹豫的撞了过去。
下一刻,李世民感觉耳畔所有杂音都完全消失,他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有一柄长刀迎面劈过来,砸向他的头盔。李世民快速将手臂向前一伸,趁对方的刀刃没砍到自己之前将敌人刺中。
四尺长的槊锋刺透重甲,刺穿肋骨,带着敌人的尸体从马背上飞出。长刀在半途中落地,李世民手臂奋力横扫,重
重地砸在人群中,将两名突厥骑兵砸落马下。
恍惚间,在这一瞬间,李世民好似看见了王君临吃了一惊的神色表情,于是他的精神更加抖擞,借着敌人的肩膀卸掉槊锋上的尸体。然后纵马冲向另一个全身都穿着铠甲的突厥骑兵。
这个突厥人显然不是普通的突厥骑兵,而是一名突厥将领,他被李世民悍勇所吸引特意迎了上来,此时他避开致命的一刺后,怒侯着开始反击。手中弯刀贴着槊杆而来,快得就像一支受了惊吓的毒蛇。李世民快速将槊斜起来,利用粗大的槊干挡开了这记攻势,弯刀砍进了槊杆中,深逾半寸。
“啊……啊……”这名突厥将领发出狼一样的嚎叫,奋力拔刀。二人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只要将弯刀从槊杆上拔出来,就可以顺势抹断对方的咽喉。但李世民不给他任何机会,双臂用力一拧,槊锋和槊纂突然掉转方向。
突厥将领的刀与李世民的马槊相比,力道上吃亏,只觉得掌心一热,整个弯刀脱手而出。没等他从震惊中缓过神,一个巨大的槊纂砸在了他的面门上。
“噗!”突厥将领的脸上绽放了万朵桃花,仰面朝天落下了战马。李世民双臂用力,拗断了嵌着弯刀的槊杆。然后他一手提者半截断槊,另一手抄起正在下落的弯刀,带领人马又杀入另一伙正在聚集人马,恢复阵型的突厥骑兵之中。
其实李世民虽然悍勇,武功也很厉害,但却并没有他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厉害,千军万马之中王君临也没有盯着他一直看,自然不会有他想像中的大吃一惊。
因为,李世民身边武士彟和和侯君集这两个年轻高手带领一群敢死亲兵,这些人个个悍勇之极,而且不怕死,无数次的用长槊为李世民挡开突厥骑兵刺过来的铁枪,砍过来的长刀。
甚至有不少人为了给李世民挡刀挡枪而丧命,甚至连武士彟和侯君集的身上都受了伤,却咬紧牙关,不肯离开李世民半步。
这些人并非是李渊所派,事实上这些人都被年轻的唐国公二公子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追随,他们即便下一刻就战死在沙场,也决不会犹豫。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如此军阵
“李世民果然不凡。”王君临带着两万旋风营人马在不远处山坡上一边休息,一边观战,李世民表现出的勇武和灵机应变,以及果断魄力让他心生感慨,想起了原本历史上李世民的丰功伟绩。
只是,眼下即使有李世民带领三万太原郡兵表现得分外抢眼,四处杀敌,但此时下面的战场也陷入僵持状态。
王君临摇了摇头,对王仁恭的镇边大营边军的战力非常失望,其他各路人马的战力就更不用说了,他大声喝道“罗士信,你带人马去杀敌吧!”
早就等的按耐不住的罗士信答应一声,带着人马冲了过去。
罗士信如今战场经验丰富,目光毒辣,如今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他也无法带领大军冲杀凿穿,所以他也不立刻冲进战场,而是带着人马保持完好的队形,围绕战场,以不是很快的速度绕着冲杀,因为突厥骑兵想要恢复冲锋队形,都是妄图在战场外面开阔之处。
罗士信的任务就是将所有从混乱的战场上冲出的突厥人全部杀死,或者驱赶进战场之中。
见到远东军居然将突厥人打得不敢再离开战场,李世民亦是一愣。这种情形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麾下人马虽然已经算是当世精锐,却从来没拥有过如此强大的气势。
李世民可以确定,王仁恭大将军麾下的镇北边军都明显不如自己麾下的太原郡兵,但自己麾下人马却明显比不了远东军。
而且他还发现,远东军对突厥人的攻击不算狠辣,却胜在有条不紊。他们不急不徐的冲杀着所有试图冲出战场的突厥人,不时的加速或减速,杀死那些逃得较慢的突厥骑兵,驱赶着体力尚还充沛的突厥骑兵,狼狈的重新回到混乱的战场中。
没有人能挡住远东骑兵,所有敢于迎战的突厥骑兵都只有死路一条。
大多数时间内罗士信其实都不用亲自挥动马槊,而试图冲到他面前的敌人,总是在最后一刻被大队人马中突然探出的长枪时挑翻。杀死敢于捋虎须的敌人后,那些看不清来源的长枪很快又缩入本阵。仿佛什么都没做般,根本不理睬落荒而逃的战马和即将被踏碎的尸体。
“那是一种有条不紊却又鄙睨天下的气概,无人能够阻挡。”
熟读兵书的李世民瞬间得出结论,如果自己麾下人马与同样数量的远东军相遇,结局未必比眼前的突厥人好多少。
“王君临麾下军队竟然如此厉害,他们到底是怎00ks么练兵的”这个时候,李世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嫉妒。
很快,远东军这种围绕转圈的打发又出现了第二个明显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突厥人禁不住生出已方被包围,且陷入死地的错觉,从而心生恐慌,军心越来越乱。
这种恐惧和沮丧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四下传播,很快传遍了所有突厥骑兵。
某一刻,有突厥骑兵开始了逃跑,这一下犹如开闸的洪水,越来越多的突厥骑兵开始逃跑。
很快,绝大多数的突厥骑兵开始逃跑。
即使有一些勇敢的突厥骑兵想要奋勇杀敌,此时也被逃跑的同伴协裹着不得不一道败退。
而就在这个时候,罗士信一声暴喝“冲!”
下一刻,他带领远东军突然加速,惊涛一般冲进了正在逃跑的乱军当中,所过之处一片尸体,失去主人的战马悲鸣着四下乱窜,将挡路突厥骑兵撞翻,而无数双逃命的大脚又从跌倒者身上踏过去,不待隋军来杀,已经将其踩成了肉泥。
“呜呜……呜呜……呜……”不远处山坡上,王君临让传令兵吹响了号角声,这是所有大军追击的命令。
李世民反应最快,收拢自己麾下骑兵,和远东军一起追了上去。
李世民一边追击,一边用眼角的余光不断观察远东军,发现这两万远东军隐隐排成三排,每一把竟然始终大体保持一条直线。
他还注意到,罗士信身边跟着四名传令兵,两名号手,两名旗手。
而随着不断追敌,罗士信身边的号角声便不断响起,而且每隔百余步,还会有另一名号手将中间号手的命令重复。
所有远东军的骑兵们听着这样的号角声,控制着速度和节奏,所以才始终能够保持一条直线往前冲锋。
疾、缓、疾、缓,那个和他年龄一般大的罗士信竟然巧妙地控制着麾下人马攻击节奏。
他们仿佛是一道道海浪,而突厥人则是泥沙垒成的堤坝。
在接踵而来的打击下,突厥骑兵在部族将领的呼喊下几次试图聚集人马反冲锋或者拦截,但在远东军的冲锋下,压根就始终无法稳定阵脚。
每一片突厥人试图组织的阵型都试图组织抵抗,但每一次抵抗都被迅速的瓦解。
新的败兵和原来的残卒一同逃走,本身就成了隋军的开路先锋。偏偏这支开路先锋的人数还越来越多,破坏力越来越大。
而随着时间的退役,几乎不待远东军带领的隋军压上去,前面仓促组织起来的突厥冲锋军阵已经被他们自己人淹没,而不得不散去,也加入到了冲锋的队伍之中。
“王君临麾下一名年轻大将竟然便如此厉害。”观摩了大部分战斗过程的李世民心中骇然,牢牢将今天所见记在心中,他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善于学习和总结别人的长处,然后为已所用。
“保持节奏,保持阵型!”一边挥舞着马槊,李世民一边大声发布命令,他试图现场便将远东军的手段学会,并用在自己的军队中。
今天第一次亲自带兵与远东军并肩作战,这让李世民看到了另一种战术,一种他之前从未听说,也从未在兵书上所提到过的战术。
正当李世民暗自感慨不已的时候,一名快马斜刺冲来“李将军,王爷命你部绕到侧翼,将突厥人往中间驱赶,扩大战果。”
李世民知道这传令兵是王君临的亲兵,如今大家都公认王君临是大隋这边的主帅,虽然以他的为人和性格,对于听从王君临的命令感觉不舒服,但还是毫不犹豫选择服从。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如此杀敌
“弟兄们,随我从侧翼杀突厥人!”李世民马槊指着溃不成军的突厥大军,大声喝道。
话音落下,李世民带领麾下人马绕到侧面,将试图从右边逃走的突厥人击杀大半,剩余的驱赶进了逃跑的主力队伍之中,让突厥人始终保持在罗士信带领的远东军的正面。
另一边王仁恭大将军带领的镇北营边军,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
……
狼狈逃窜的突厥骑兵始终被控制在远东军正面冲杀范围之内,突厥人虽然勇猛,但因为缺乏整体训练,纪律比大隋府兵要差很多,更不用说与远东军相比。
若是打顺风仗,突厥骑兵会越来越勇猛,但若是吃了败仗,他们纪律性差的特点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便体现出来,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听部将的命令,只想着逃命,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赏罚制度。
所以,如今的突厥骑兵们就像受惊的傻狍子一样仓惶逃命,甚至都不敢回头向追击的隋军看上一眼。
背后的远东军则在罗士信的指挥下,始终控制着最合适的攻击和杀敌节奏。
每当逃亡者速度慢下来,他们立刻像狼一样扑上去,轻易将跑得最慢者的突厥骑兵杀死。
而每当将敌人逼得太急,突厥人开始拼命,要拉着他们陷入混战时,他们又悄悄地拉紧战马的缰绳,给突厥人逃走的希望,让他们继续逃命,将后背面向他们。
这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戮,远东军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在其他几路援兵的配合下,撵着突厥大军足足追了十几里路,杀敌无数。
大军所过之处,无数残缺不全的尸体躺在那里,有的是被远东军骑兵用长枪刺杀,有的则是被马蹄活活踏死。
个别死里逃生的人心有余悸的想要从一侧逃命,然后便看见数万隋军的步兵呼喊着向他们冲来,往往不等跑出几步,便被乱刀砍死。
却是另外几路大隋
援军中的步兵。
随着突厥骑兵大量死伤,再也难以对远东军造成死伤的时候,罗士信的推进速度开始逐渐加快,凭着娴熟的配合和严整的阵型,杀死他们前面的一切突厥人,没有人能抵挡住他们的冲击,很多突厥人拎着弯刀,眼睁睁地看见成群的同伴被远东军刺死,然后被后续冲上来的骑兵踏成肉泥。
“保持队形!”罗士信不断的大声开始强调,随着杀敌越来越轻松,麾下人马开始了放松,队形没有了刚开始整齐。
“始终要保持队形!”虽然看似如今没有保持队形的必要,但罗士信还是牢牢遵守远东军作战条令中规定的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军队,他一边大声强调,一边挥舞着已经被血润粘了的长槊,一槊刺进马前一名突厥溃兵的心窝。
事实证明,罗士信的决定是对的,因为突然前方远处传来凄厉的号角声,大约又是十万突厥援兵向他们冲了过来。
刹那间,正在追逃之中的敌我双方都是一愣。
下一刻,已经被杀得胆战心惊,哭爹喊娘的突厥骑兵们如同见了大人的孩子,哭喊着急驰而来的援兵跑去。
“吹号,以远东军为中军锋刃,太原郡兵为左翼,镇北边军为右翼,其他人马为后阵,迅速变阵,变阵。”后方一直带着亲兵跟着的王君临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战场上的变化,大声呼喝下令。
号角声如虎啸龙吟,听见王君临的军令,罗士信迅速的将自己两万三排展开的人马汇聚成正方阵,然后方阵中央迅速凸起,两翼后斜,一个全新的锋刃阵型在跑动与厮杀中快速完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