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杨勇闻言,心底深处暗暗松了口气,但是面上却一脸着急,说道:那怎么行,孤还想着到时候你我君臣一道治理天下,让我大隋成为不亚于汉武盛世的天下。
高颍勉为其难的说道:到时候若老夫身体还允许,老夫便帮殿下多忙活几年。
两人一边畅想着美好未来,一边下了花舫,杨勇亲自将高颍从侧门送走,看着后者上了马车,在二十名黑衣护卫护送下离开,才转身又回到别院。
马车中,高颍神色复杂的将目光从车窗外杨勇转身之处收回,突然说道:虫老,那串葡萄王君临已经吃下一颗,只是不知道你的手段能否成功?
高颍的马车很大,坐四个人没有问题,中间还摆着一张案几,上面摆放着美酒香茶和水果,此时在案几另一面还坐着一个老者。
老者面色苍白的几乎没有血色,身体瘦的几乎皮包骨头,但是脑袋却显得奇大无比,此时他以一种很舒服的姿势坐着,高颍进来的时候,他也只是眼皮睁开,用隐隐有些发绿的眼睛看了对方一眼,自顾拿起桌子上的酒壶畅饮。
高公不要着急,只要那小子将葡萄吃进肚子里面,便难逃我们的掌心,除了乖乖听我们的话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即使是想死,都没那么容易。被高颍称之为虫老的老者一脸自信狂妄的说道。
高颍微微松了口气,说道:若是能够将此子掌控在手,我们便如虎添翼,老夫一定说话算话,答应虫老之事必然会一一做到。
王君临骑在血鬃马上,因为这家伙不喜欢马鞍,若非打仗冲刺,他便舍不得给其上马鞍,所以屁股被格的有些不舒服。此时他嘴角露出冷笑,想着先前和那位大皇子见面的整个过程,心中有着太多的疑惑。
他拔去迎面一根树枝,问着身边的裴元庆:今儿大皇子就是想见见我?杨勇太子被废之后,王爵之位便也随之消失,王君临称其为大皇子却是最合适的。
裴元庆笑答道:大皇子求才若渴,王兄乃我大隋年轻一代最顶尖之俊杰,他想见见王兄,与王兄拉近关系却是正常之事。
王君临一怔,连连苦笑摇头,半晌之后忽然叹息道:为何我总感觉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裴元庆与王君临相交快有一年,两人性情相投,早知道后者骨子里骄傲异常,表面上温和如玉,不了解底细之人很难与凶名天下的毒将联系到一起,且明白王君临的心智手段的厉害,此时见他说的认真,想了一下说道:我祖父说大皇子如今首要之事是重塑自己的名望,对自己羽毛定是极为爱惜,当不会在这个时候行鸿门宴之事。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两边下注的裴阀
王君临点了点头,心想裴世矩老奸巨猾,在这方面应该不会看错,说道:你祖父言之有理?
说完,他轻轻一夹马腹,往前方僻静街道出奔去。
血鬃马早就对慢腾腾的速度不满,得到王君临的授意,仰头发出一声轻嘶,撒开腿一阵狂奔,马行急速,秋风扑面而来,路边有的青青杨柳也扑面而来,王君临懒得去躲,自将真气运到脸上,全充个厚脸皮,将那些杨柳震开,纵马快活。
不一时,他便将裴元庆与其护卫,还有牛进达甩开了一段距离,半炷香之后,他才让血鬃马渐渐放缓速度。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裴元庆也甩开护卫,单骑跟了过来,他所骑战马也是裴家用重金所求的大宛象马,比起血鬃马也只是差了一筹而已。两匹马并列缓步往前走,血鬃马挑衅的看着大宛象马,好几次都想用蹄子踹对方,但都被王君临提前发现意图,将其阻止,不过却吓得大宛象马不敢太过靠近它,让裴元庆对血鬃马眼热不已。
不知不觉中,两人来到了春女楼前,裴元庆轻声说道:你来京城第三天,小弟就是在春女楼为王兄接风洗尘的。
王君临笑了笑,说道:我们还在春女楼过了一夜。
怎么?裴元庆看了他一眼,说道:不会还在想那位月宫仙子吧?我可是听说那位月宫仙子自你我兄弟在春女楼过夜之后便消失了,这件事情不会与王兄有关吧?
王君临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淡淡的反问道:你这都是听谁说的?
我也是事后才听我祖父说春女楼的背后可能是东宫,所以月宫仙子应该是太子的人。你那晚上提前不告而别,越国公十二铁卫中的一个又在当晚上死在了春女楼,我祖父后来又分析说月宫仙子可能被太子送给了你,用来拉拢你。裴元庆小声坦白的说道。
杨素的那名铁卫是我杀的,因为他杀了我的一名护卫,至于春女楼的那位月宫仙子还真没有被太子送给我。王君临轻声应道:不过太子想法设法拉拢我,这事却是不假。
王兄,我们裴家得到消息,陛下对太子并不是很满意。裴元庆静静看了王君临一眼,似乎想用这些话来表明某些东西。
王君临微笑道:元庆,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我既然甩开了侍卫,就是想和你私下说说。
两匹马缓缓地向前行走着,血鬃马偶尔会趁着王君临不注意,突然向大宛象马靠过去,吓对方一跳,但都被王君临笑着轻声呵斥住了。
裴元庆轻轻抚摸自己战马,安抚了一下坐骑的情绪,轻声说道:自皇后宾天之后,陛下在房事方面便没有了节制,宫中又有奸妄妖人给陛下提供一些虎狼之丹供其淫乐,而陛下年龄毕竟不小了,听说这短短一个多月,身体便虚弱的厉害,所以这储君之位便显得越加急迫,以王兄的手段和名望,如今又与高公一起负责秋试之事,不管是太子,还是大皇子都需要王兄,我想王兄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
王君临轻轻摇头,微笑着没有说话,听着对方继续说话。
东宫虽然现在向王兄示好,但王兄与越国公杨素已经结下死仇,在太子的心目中,王兄你的份量与越国公相比还是相差不少,太子为了拉拢越国公牺牲王兄并非不可能,所以王兄不能信任东宫。
裴元庆说到这里,认真的看着王君临,很严肃的继续说道:你我兄弟相见如故,所以小弟要提醒你,如果真到了该选择的时候,于公于私,我都希望你能倒向大皇子这边,毕竟这边有高公,背后又有不少门阀世家支持,如今大皇子虽然还不是储君,但陛下既然已经开始对东宫不满,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王君临叹了口气,苦笑着摇摇头:我一直以为提前站队本来就是个很愚蠢的事情,元庆,我若是没有猜错的话,你祖父恐怕是打着两边下赌注的目的。
咳咳咳咳那个裴元庆有些尴尬的轻咳几声,略一犹豫,左右看了几眼,见附近没有人,借低声说道:王兄果然厉害,这是我们裴氏商量数日才定下的稳妥策略,东宫那边的确另有裴氏子弟相投,大皇子这边是我认为他有很大的优势,主动提出替家族担此重任的。
王君临有些不认同地摇摇头,冷哼一声,说道:元庆自然是为了我好,可是我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大皇子未必真有拉拢我的意思,而且我还真不看好大皇子,所以我劝你不要和大皇子太过亲近,他的性格,即使是有高颍那等人物暗中谋划相帮,都是争不过太子的。其实以他与裴元庆的交情,此时这番话已经显得过于深切直白了。
裴元庆听了之后,微微一怔,他没有想到王君临对太子这般看重,大皇子又这般没有信心。不过,他知道王君临是真正把自己当作了朋友,所以才说这些话,所以立刻微笑浮上面庞,想了一下,轻声感动的说道:你做事从不无的放矢,你的说法我会考虑一下的。
王君临想起原本历史上裴元庆好像并不是悲剧,便放下心来,微笑道:你有祖父在,他肯定会考虑很周全。
不错。裴元庆的眼光离开王君临的脸庞,隔着片片民居,看着城中心天空下隐约可见的皇城,轻声说道:我祖父考虑事情向来稳重周全。
不过,我有些好奇,你为什么要选择大皇子。王君临忍不住问道。
很简单的原因。裴元庆微笑说道:我看他顺眼一些。
王君临挑挑眉头,知道这话或许真假在三七之数,不可全信。
男儿在世,的确有快活二字,但是以他来到这个时代一年时间以来,所接触过的世家门阀子弟来看,事事优先考虑家族利益已经烙印到了他们的骨子里面,成为了一种习惯,裴元庆年龄不到二十,考虑事情虽然有快活的成分,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其它一些东西。
:第二更送上,今天还会有第三更,正在努力的码字中,求捧场和月票的支持————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各种小纸条
(非常感谢‘aphary’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春女楼附近有不少名气比其弱不了多少的青楼,裴元庆很自然地说要去某某楼中坐坐,王君临却是懒得相陪,互相抱拳告别。
但在告别之时,这位年纪轻轻便总喜欢往青楼跑的年轻武将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话:今日大皇子要抢先见你,或许是因为会试之后,大概你逃不出太子的托请了。
王君临怔了一下,听出对方的话中透露出的一丝信息,三天后正式开始秋试大比,自己虽然不是评卷之人,但却有监察之责,这权力一点都不比高颍的主考小多少。
晚间,王君临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与沈光牛进达展鹏略谈了一下白天与废太子的会面,然后便又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客人——宇文成都。
吩咐人给自己这位便宜师兄入座看茶上酒,后者却是武者的性格,懒的给王君临说什么客气的话,直接将据说是太子杨广亲自书写的一张便签纸条交给了王君临。
看着这张便签上的几个姓名,王君临心想这种事情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后世都是一样的。
他有些莫名的微微一笑,当然知道太子杨广想要他做什么,他虽然因为与杨昭亲近的原因,在外人看起来与杨广关系很近,但实际上不管是杨广,还是他自己,都很清楚他并没有真正的臣服给了杨广,可是杨广却毫不客气的让宇文成都将纸条给他送了过来。
杨坚想要开科取士,明面上是为了给天下寒门士子一条上进之路,将天下有才之士为其所用,但真正目的是想打破门阀世家把持朝政和地方官府的局面。可最后取士的结果若考中的都是贵族子弟和已经暗中投靠那些顶尖门阀世家的寒门士子,那又有什么用,只能是失败的科举而已。
为什么给我看这个?王君临打心里面是不愿意做这种事情的,所以他拿着手里的纸条子,苦笑摇头道:师兄,会试评卷的事情都是高颍说了算,我是根本插不了手的。
这一个多月以来,不管是麦铁杖带人夜袭原来府邸的时候他保下牛进达之事,还是他借其之后对付天鹰宫天鹰老人夫妇,两人配合的都算是极为默契,而且互相性格上也没有太抵触的地方,加上两人本身就是货真价实的师兄弟,所以如今却自然而然的熟络了很多。
宇文成都有些意外王君临会这样说,将茶杯拔到一边,端起酒杯一口喝干,大声解释道:师弟,你应该清楚这些人名是什么。
王君临当然清楚,后天就是会试开考之日,在这个节骨眼上,寒门士子到处乱窜,苦于没有门路,而各个门阀贵族之间则不停的暗通款曲,只要是家中在礼部有当官的家族后门的门槛都快被踩烂了,据说礼部尚书周成言不厌其烦,又不敢得罪太多王公贵族和各个门阀世家,所以再与高颍秘谈之后,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闭门谢客。除高颍这个主考之外,另外四名同考和提调,也是躲着不敢回家,索性住在了礼部衙门。
但是在王君临看来,依东宫的能量,如果太子杨广想在此次秋试科举之中提拔一些已经投靠他的年轻士子,应该有的是人脉和办法,虽然最近杨勇和高颍声势高涨不少,但杨广毕竟是正牌储君,背后又有独孤门阀这等巨无霸的坚定支持者,随便向礼部某个人递句话去,即使是有高颍从中作梗,想来只要人数不多,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才对,怎么会找到自己头上来了。
宇文成都看出了王君临心中的疑惑,想起一事,脸显怒色,说道:那高颍老儿好生无耻,礼部一帮鸟人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此次秋试方案规矩都没有告诉师弟。
王君临愣了一下,说道:礼部倒是派人送来一个方案议程,但我却懒的没有看。
咳咳咳咳师弟,你你可真是宇文成都差点将刚喝进去的一口酒喷出来,秋试科举这等大事,不知道牵扯多少人的利益和心思,他这个监察之人竟然懒的连方案都没有看,这要是被一心想借王君临凶悍的手段成功举办第一次科举的杨坚听到,还不气的当天晚上吃龙虎丹都不举了。
王君临也有些尴尬,他本来是想在考试前一晚上,翻着看看礼部送来方案议程的。
宇文成都想了一下,说道:那高颍老儿为了在陛下和天下人面前表现他公允的一面,以防止舞弊为由,规定应试士子们的卷子都要安排人重新抄写,防止笔迹被阅卷之人认出来,这样一来,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糊名。
王君临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宇文成都喝了一口王君临为其斟的酒,继续说道:纸上这五个人名,都是太子殿下亲自一一面试考教过的人,四人出身贵族,一个出身寒门。他微笑说道:太子殿下考教之时,我便在旁边看着,这五个都是有才之人。
顿了一下,宇文成都有些不好意思的又拿出了另外一张纸条,递给王君临说道:这三个人是我宇文氏家族子弟,还请师弟代为照顾一二,改天为兄带他们给师弟敬酒谢恩。
送走宇文成都之后,王君临安静的坐在书房中,看着手中两张纸条,虽然已经知道大隋的命运,但依然有些隐隐的愤怒。
三天后就是会试的正日子,而他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高颍将方案呈给杨坚之后,在高颍这个主考之外,副考和提调都是高颍和陛下一一挑选,而在会试诸官之中,杨坚却亲自点命由他担任着一个很麻烦且很重要的角色——主监。
所谓主监,就是全权负责此次会试中的监察之事,手中握有极大的实权,更关键的是,当夜里封卷之后,在改卷之前的漫漫长夜里,在杨坚亲自从宫中挑选会写字的亲近内侍重新抄卷之前,糊名的事宜,是由他一手负责的。
而直到今天,不知道是自己来到京城之后的表现每一次都比杨坚预想中做的要好很多的原因,还是杨坚出于其他心思,竟然一直没有召见他,单另再给他叮嘱此事。
而但凡想在这次会试里想要徇私舞弊的各个门阀世家和各方势力,首先要处理的,便是糊名的环节。
就算那些学子身后的背景已经买通了礼部官员和座师考官,甚至是高颍自己想要照顾某个人,但如果糊名时不先做手脚,批阅试卷的考官也无从下手,因为他不知道哪个试卷是自己要照顾之人的试卷。
当然,这要是放在后世有着太多的办法,即使在明清两朝科举已经很成熟的朝代,也有很多办法对付糊名的举措,可是大隋眼下秋试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场科举,不管是考官,还是考生,用来作弊的手段也只是在摸索研究之中。
本来这一个多月以来,这些舞弊营私的买卖,暗中各个门阀贵族和各方势力私下里已经将名额分配的差不多了,但因为王君临是此次秋试主监,所有的事情便充满了变数。
王君临如今虽然是大贵族,但严格算起来和众门阀贵族好像并不是一路人。
其次,以王君临进京这一个多月以来所做的事情,好像是陛下用来专门对付门阀贵族的。
再说,王君临行事往往出其不意,即使前一段时间礼部一名官员被一众贵族门阀派过来有过试探,但各个门阀世家和朝中各方势力依然有些拿不准。谁也不知道这位凶名赫赫,手段狠辣的毒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所以,太子才会毫不避嫌的让宇文成都事先来秦安侯府,他认为王君临应该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思,宇文成都也毫不客气的将自己家族的名字给了王君临。
而且这些日子里,太子认为他对王君临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也该是王君临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了。
王君临又看了一眼两个纸条上的八个人名,暂且将其记在脑海中,叹了口气,双手一搓,将两个纸条直接毁成粉末,心想不管怎么说眼下杨广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人,而且杨广也不是太过分,只是五个人,且还听说是真有才学之人,帮其作弊,也不算什么。至于宇文成都送来的三个名字,多三个人问题也不大
猜你喜欢